全国卷高考化学.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771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考化学.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考化学.doc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考点】化学与生活中基本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选项:

糖类通式:

Cn(H20)m又称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

B选项:

维生素D是固醇类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故B正确;

C选项蛋白质中主要元素为:

C、H、O、N,还含P、S等,故C错误;

D选项,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少硒会降低祛病能力),但硒有毒,不易摄入过多,

故D正确。

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A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

【考点】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计算,涉及:

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混合气体计算。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选项NH4+易水解,则1L0.1mol/L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

B选项:

Mg与H2SO4反应:

Mg–2e-==Mg2+,1molMg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mol,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

C选项: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则分子数为NA,

故C错误;

D选项,H2+I2⇄2HI是可逆反应,但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其分子总数为0.2NA,

故D正确。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d>c>b>aB.四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考点】元素周期律与物质性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则a为:

C;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则c为:

Al;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b为Na或Mg;d与a同族,d为:

Si;a、b、c、d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

a(C)

b(Na)

或b(Mg)

c(Al)

d(Si)

A选项:

原子半径:

b>c>d>a,故A错误;

B选项:

金属性:

b(Na或Mg)最强,故B正确;

C选项: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Al(OH)3是弱碱,故C错;

D选项: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弱,故D错。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考点】无机实验与有机实验,考察物质性质。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选项: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1,2—二溴乙烷无色、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有机溶剂),故A正确;

B选项:

乙醇和水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由反应的剧烈程度(乙醇与钠反应得剧烈程度<水与钠反应得剧烈程度)可判断出乙醇分子中的氢没有水分子中的氢活泼,故B错误;

C选项: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强酸制弱酸,酸性:

CH3COOH>H2CO3,故C错;

D选项:

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HCl、CH3Cl(气)、CH2Cl2、CHCl3、CCl4,其中HCl显酸性,故D错误。

11、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Al3++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考点】电解池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电解池Al活泼为阳极,发生反应:

2Al-6e-+3H2O==2Al2O3+6H+;电解质溶液为

H2SO4—H2C2O4混合溶液,阴极H+放电:

2H++2e-==H2↑,故A对,C错;

B选项不锈钢可以导电作阴极正确;

(阴、阳相吸)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SO42-)移向阳极,故D正确。

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2A)

【考点】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选项,PH=1.2时,H2A与HA-得物质的量分数相等,C(H2A)=C(HA-),故A正确;

B选项,K2(H2A)=10-4.2lg[K2(H2A)]=-4.2,故B正确;

C选项,PH=2.7时,由图可知:

C(HA-)>C(H2A)=C(A2-),故C正确;

D选项,PH=4.2时,溶液中不存在H2A,故D错。

13、由下列实验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

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生成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防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只盛有2mL相同浓度的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只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

【考点】物质性质检验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选项,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发生反应Fe+2Fe3+==3Fe2+,则还原性Fe>Fe2+,故A正确;

B选项,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Na+O2Na2O2迅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

2Na2O2+2CO2==2Na2CO3+O2,瓶内有黑色颗粒生成,

则发生4Na+3CO2==C+2Na2CO3,其中CO2做氧化剂;故B正确;

C选项,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受热分解:

NH4HCO3NH3↑+CO2↑+H2O,产生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故C错误;

D选项,向2只盛有2mL相同浓度的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先生成黄色AgI沉淀,因而Ksp(AgI)

二、非选择题:

26(14分)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的主要成分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水泥

样品

氯化铵

盐酸、硝酸

沉淀A

滤液

加热

氨水PH4--5

沉淀B

滤液

草酸铵溶液

草酸钙

硫酸

KMnO4法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1)再分解水泥样品的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要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

;还可使用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

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

MnO4-+H++H2C2O4→Mn2++CO2+H2O。

实验中称取0.400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mol/L的KMnO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1)将Fe2+氧化为Fe3+H2O2

(2)SiO2SiO2+HF=SiF4↑+H2O

(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Al(OH)3Fe(OH)3

(4)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

2mol5mol

0.0500mol/L*0.036L0.0045mol

则n(Ca)=n(H2C2O4)=0.0045mol

m(Ca)=n*M=0.0045mol*40g/mol=0.18g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0.18÷0.40=45%

27.(14分)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C4H8(g)+H2(g)ΔH1

已知:

②C4H10(g)+O2(g)=C4H8(g)+H2O(g)ΔH2=-119KJ/mol

③H2(g)+O2(g)=H2O(g)ΔH3=-242KJ/mol

反应①中ΔH1为KJ/mol。

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平衡转化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

是(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2)丁烷与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产生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