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853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docx

陕西高考化学报告会

陕西2016高考(化学)报告会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彭晓泉

报告提纲

⏹2015年全国卷分析

⏹2016年命题趋势

⏹2016年备考方案及复习建议

⏹高考热点及试题分析

一、2015年高考全国卷分析

(一)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Ⅱ化学试题概述

1.试卷结构

选择题

7个(42分,单选)

非选择题

3个(43分)

占总分比例

85%

选考

选择题

非选择题

1个(15分)

选修模块2、3、5

(3选1)

①化学与技术

②物质结构与性质

③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部分占比例

53%,48%

选修部分占比例

47%,52%

2.知识点分布——全国卷Ⅰ

题号

考查内容

均分

7

硝酸的强氧化性

6

8

有关NA的讨论

6

9

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6

10

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现象及结论

6

1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6

1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6

13

电解质的强弱判断及强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分析

6

26

实验基础知识:

草酸分解产物的检验

14

27

工艺流程图、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结构

14

28

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的计算、键能与焓变、有关Ksp的计算

15

36

工业制取CuCl的流程分析

15

37

电子云、化学键、原子轨道的杂化、晶体结构、晶胞的计算

15

38

官能团的名称、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简单有机流程的设计、原子共面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5

3.知识点分布——全国卷Ⅱ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

7

食品干燥剂的选择

6

8

酯水解产物的判断

6

9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6

10

有关NA的讨论

6

11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6

12

海水提溴、海水提镁

6

1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6

26

原电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电化学的计算、有关Ksp的计算

13

27

键能与焓变、盖斯定律、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

15

28

实验: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氧化反应反应、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计算

15

36

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工艺流程图分析

15

37

元素推断、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空间构型、杂化轨道及晶胞结构与计算等

15

38

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有机物的命名、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聚合度的计算

15

5.试题特点

◆总体评价、夯实基础、回归课本、提升能力、难度降低、元素化合物量大

特点一:

试题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2015全国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特点二:

经典题型常考常新

第8题有关NA的讨论,第10题实验基础知识,第11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2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特点三:

必考有机题设问角度发生变化

(2015全国Ⅰ·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

1B.2:

3C.3:

2D.2:

1

特点四:

实验题由有机物的制备变为无机实验的探究

(2015全国Ⅰ·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草酸为二元酸。

A.1:

1B.2:

3C.3:

2D.2:

1

特点五:

再现热点试题“工艺流程图”

(2015全国Ⅰ·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

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写出两条)。

(2)利用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

“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______(化学式)。

(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______。

然后在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

(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填名称)。

(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4),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

(6)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

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

解题方法:

一、搞清生产目的:

二、挖掘有效信息:

“题干、路线、文献、资料、设问”一并看;“前后信息”对比看。

特点六:

理在书中,题在书外

复习时一定要夯实基础、回归课本,对书中主干知识的理解一定要深刻,对知识的描述一定要准确、完整。

老师命不出高考题,学生也刷不出高考题,所以不要过渡训练,沉在题海中。

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提炼方法、提升能力。

二、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

◆基础、能力、陌生度、综合度、区分度

三、2016年高考化学备考方案及复习建议

1.提前准备、周密计划,缜密安排

⑴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暑期做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

开学第一周备课组召开研讨会,对比分析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课标卷Ⅰ、Ⅱ;找出试题特点,把握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

⑵与上一届教师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2016年高考化学学科备考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复习时间安排

具体要求

2015年暑期

做高考试题,召开研讨会,制订三轮复习计划

2015年9月1日至

2016年3月30日

一轮复习——整合模块、章节推进,扎实有序,夯实基础。

2016年4月1日

至2016年5月10日

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强化主干,查漏补缺。

2016年5月16日

2016年5月30日

三轮复习——自主复习真题模拟、归纳技巧。

考前一周

考前休整——调整心态、提高信心

2.认真研读考纲,研究高考试题,但不能拘泥于考纲,要按教材、按《课程标准》该讲到的,逐一讲到,拓展到。

3.建议选修模块“结构”和“有机”均复习。

4.要命制高质量的模拟题、理综训练题,试题的素材背景要新、要有陌生度,选择题的备选项要有迷惑性、要有干扰,要有思维含量。

5.大练习题的题量不要太大,一定要精,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6.真题模拟及理综练习:

11月初开始,交叉进行,大约16次~18次,2016年元月开始选择题专项训练每周一次共10次。

Ø如何审题?

Ø看→标→析→写

“标”正确、不正确、错误、一定、可能、序号、字母、名称、符号、化学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原子、离子……质量、物质的量……等

慢看,快写;写工整,写规范,写要点。

审没审,标了算;没有标,易出错。

只有真懂,才能分析对。

四、高考热点、试题分析

热点一:

化学用语与STSE

(2015江苏·2)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氯分子的电子式: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

H3C-CH2Cl

(2015全国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H2、Cl2、N2、氢化物、H2O2、CO2;NaCl、MgCl2、K2O、NaOH、Na2O2、CaC2;

羟基、氢氧根离子、简单有机物等的电子式一定要会写!

热点二:

化学计量

(2015全国Ⅰ·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2015全国Ⅱ·10)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

D.235g核素

U发生裂变反应:

U+

n

Sr+

U+10

n净产生的中子(

n)数为10NA

(2015全国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有关NA的讨论题,应注意:

1.体积→状态→温度和压强。

如标准状况下的水、HF、溴、SO3、NO2、CCl4、CH3Cl、己烷、苯等。

2.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质量或粒子数均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3.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CH4、CO2、C2H4……等。

4.溶液中的隐含条件:

(1)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2)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3)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mol·L-1的Ba(OH)2溶液,c(OH-)=0.1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5.“隐含反应”,如:

(1)2SO2+O22SO3N2+3H22NH32NO2

N2O4

(2)Cl2+H2O

HCl+HclO(3)NH3+H2O

NH3·H2O

NH4++OH-

6.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判断的“陷阱”:

(1)特殊的电子转移:

如Cl2与水或与碱、Na2O2与水或与CO2,H2O2的分解,NO2与水,S与Fe和Cu,Cl2与Fe和Cu,NaH与水等。

(2)量不同,生成产物的价态不同,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⑶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和FeBr2的混合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最后氧化Br-。

热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

标变价、分升降、判类型。

标变价、分升降、求相等、再计算。

标变价、分升降、求相等、填系数、观其它、再配平。

(2015上海)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

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

在该反应中()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热点四:

离子反应

(2015安徽·10)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O-+2H+===Cl-+2Fe3++H2O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2015四川·2)下列有关Cu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Na+、NH4+、NO3-、Mg2+可以大量共存B.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

C.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S2-=CuS↓

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2NH3·H2O=Cu(OH)2↓+2NH4+

热点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015全国Ⅰ·12)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单质的沸点:

W>XB.阴离子的还原性:

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Y

(2015全国Ⅱ·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热点六反应热盖斯定律

(2015北京·9)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2015全国Ⅱ·27)(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

CH3OH(g)△H1

②CO2(g)+3H2(g)

CH3OH(g)+H2O(g)△H2

③CO2(g)+H2(g)

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键

H-H

C-O

C≡O

H-O

C-H

E/(kJ.mol-1)

436

343

1076

465

413

(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由此计算△H1=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kJ.mol-1

(2015全国Ⅰ·28)(3)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Δ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

方法:

“同向同号、反向变号、×÷调倍、多余干掉。

热点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2015全国Ⅰ·28)(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

2HI(g)

H2(g)+I2(g)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

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

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__________min-1

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有关速率、平衡的计算

方法:

记准公式、带对单位;三段式法、统一单位;画出体积、仔细分析。

热点八:

电化学

方法:

看装置→什么池?

→判断电极→写反应(先写简,再写难,两极相加等于总)。

◆----;++++。

◆阳氧氧氧;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阳酸阴碱。

(2015全国Ⅰ·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2015浙江·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反应式是:

H2O+2eˉ=H2+O2ˉ

CO2+2eˉ=CO+O2ˉ

C.总反应可表示为:

H2O+CO2

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热点九:

电解质溶液

(2015全国Ⅰ·13)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

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2015全国Ⅰ·28)(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为:

______,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2015四川·6)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

<1.0×10-7mol/LB.c(Na+)=c(HCO

)+c(CO

)+c(H2CO3)

C.c(H+)+c(NH4+)=c(OH-)+c(HCO

)+2c(CO

)D.c(Cl-)>c(NH4+)>c(HCO

)>c(CO

热点十: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方法:

点→线→网、写方程、记住性质、用途和制法

(2015·全国I·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2015·全国Ⅱ·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2015·全国Ⅱ·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热点十一: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必考)

(2015·全国Ⅱ·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B.C14H16O4C.C14H22O5D.C14H10O5

(2015·全国Ⅱ·1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

(2015·重庆·5)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热点十二:

化学实验

(2015·重庆·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观察Fe(OH)2的生成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C.实验室制取氨D.验证乙烯的生成

(2015·浙江·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

或SO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选考—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015·全国I·38)[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A(C2H2)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由A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式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B含有的官能团是。

(2)①的反应类型是,⑦的反应类型是。

(3)C和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4)异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

(5)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