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6437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论语对仁有感Word文档格式.docx

其次,做人要有仁德。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实行仁也会得到好处。

但是对于仁德孔子的要求似乎是很高的,“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他要求仁德之人要有礼有乐却又不仅仅如此。

“仁者先难后获”,仁德的人对艰难的事要抢在别人之前做,对能获得奖赏的事便退居人后。

这就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味道了.。

《论语》中多次提到“仁者”,“仁人”,可见其实孔子的追求也就是成为一个仁德的人,而他也的的确确做到了。

他对于仁的要求很高。

曾有人问他他的弟子是否能称为仁者,他也仅仅说弟子有某项才能,对仁,却“未可知”。

他的心目中“仁者”几乎可以与神是同一级别的。

“维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做人要仁德到现在也是适合的。

“仁德”是每个人在心中的目标,完善自己的仁德,即使是箪食瓢饮在陋巷,我们也会“不改其乐”的。

再次做人要孝。

孝一直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什么是孝?

孔子在面临不同的人时的提问,回答也不同。

“无违”、“父母惟其疾之忧”、“能养与敬”、“色难”(《为政》)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孔子的孝的回答也不同。

孝是不违背礼节,让父母放心,常存孝敬的心赡养父母,和颜悦色的侍奉父母等。

但究其根本,我认为,孝不仅是在生活中对父母的孝敬,关心父母同时保护自己不让父母担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孝,不仅是对父母的关心也暗含了关心自己。

中华民族向来重孝“百信孝为先”。

每念及“孝”的文章,眼前就浮现父母的身影,我可以这样说,也许我并不是个十分孝顺的女儿,但却不是一个不孝的孩子。

也许我做得不够好到时我努力做好。

读《论语》,有感动的、有佩服的、有向往的、有沮丧的;

《论语》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

它过去影响着我,现在影响着我,未来,它势必会影响着我。

它是常伴我一生的明灯将始终照亮我的征途。

现在读《论语.》读出这般内容;

也许当我再次拿起这沧桑画卷时,又会是另一番光景,我只想说《论语》值得一生珍藏,一辈子去阅读。

篇二:

读论语有感

上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这一课程,让我第一次这样认真、细心的来阅读、品味这种传统文化,给了我一次阅读传统文化的机会。

说实话我不太爱读书,像这样的书平时让我自己我想就是放到我床头几年我都不会读几页的,我想读的那几页也是太无聊,床头没书可读,拿来催我入眠用了。

但这次不同它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我也受益颇深。

儿子也受感染,在这段时间会背点三字经了,会背一大段弟子规了还挺感兴趣。

《弟子规》中的许多良好习惯、学习态度、为人做事的各种行为,字字句句讲的言简意赅、淋漓尽致,好在本规范行为的教育书本,同时,初为人母亲身为老师的我,第一次感到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真的需要下很大功夫,要学习运用很多的道理,在行动规范自己,力为榜样。

因为作为一个八零后的我,生活中是个很随便的人,可以说一点就不拘谨,感觉我的生活与古书里所提倡的差距太大了。

就说“朝起早,夜眠迟”了,别说孩子晚上睡觉还要家长催着,早上家长不叫根本不起床,就像我们经常做事情没有压力与动力,不到时间不想做,非挨到最后一秒才做。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在学习其过程中,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它如同是一个无行的老师,无时无刻都在检举着我们的缺点,并指导,帮助我们改正缺点,看来读圣贤书,学做圣贤事情,看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让我也时常感到万分惭愧。

但也正是它让我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慢慢地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说实在话,这个假期作为一项作业去读《论语》,也是在读完《弟子规》后的带动下的,因为弟子规这么博大精深的智慧,一字一句都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另外,一些整天听别人说:

孔子说,子曰什么什么的,真想自己也能随口掏出几个来,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我真的想细细品读《论语》了,因为孔子这个历史名人已经深深吸引了我。

希望我能在《论语》中找到怡人心魂、清人思绪、悦人性情的全新感觉。

刚开始读这样的书我感觉真有些累,看了一页就不想看了,我说过我不太爱看书,不像在学校跟学生一起学没有这种氛围,真起换另一本书《心态决定命运》这本书,也是那天买的,但想起弟子规上说: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就是说“读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想看别的,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看完一本,才可以换看另一本书。

”那就硬着头皮读下去了,然后看了于丹教授的解读《论语》,慢慢的心就这样进去了,其实《论语》中道理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规则,这些也都源于生活,读读也都十分自然。

,看来真得该好好学习学习啦!

不过我最后因生病后面几篇只是是粗粗的读了一遍,有点虎头蛇

尾,现在我就说一点我的读书心得吧,其实论语也并不是高不可及,我们也可读得通,我们必须得仰望它,它里面对孝的理解更为细致辞,明了。

一、学——动力与压力让我们不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自从进入我们学校后,是啊,总觉得能力不够,对知识空无所有,学识浅薄,有时感觉到不足于胜任其任务,思想行为跟不上脚步,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学富五斗,开口成文啊。

正说“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孔子说:

不发愁没有职位,只愁自己没有足以胜任的能力。

)是啊,这些孔子早就为我们想到了,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工,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是我的忧虑啊”!

)看来我让他老人家担忧了啊,是啊,不学习哪来的能力呢,孔子着实应为我上一课,现在如果一个人没有上点能力,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话,一无是处,那么,这个人就只能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衬托红花。

《论语》首先就告诉这个铁铮铮的事实,人要学习。

在学习中要锲而不舍、谦虚谨慎。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为了学习,他可以“三月不知肉味”,晚年“读《易》,韦编三绝”。

在学习上,他充分展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他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着实令人钦佩。

而他本人更是终生乐于学习,体验着求知的快乐幸福。

再如颜回是受到孔子赞赏最多的一个而赞赏最多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好学精神。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可见颜回是一个有好学精神,能够将孔子的理论真正内化的典型。

因此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只有学好,好学,才能教好,才像孔子一样勤奋学习,精于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二、孔子的治学之道——寻求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老师,我想最为关注的是怎样教育学生,有什么最好的学习方法,怎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吧!

在论语中讲的精致,实在可谓是太棒了,我们平时知道的最简单也是人们最常用的“温故而知心,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精辟言论,都出自于孔子的《论语》,这可是给了学生们学习的一把宝剑,孔子于此浓宿了一切学习之法的精髓:

能使所有学习者走向成功。

在学习与温习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得到成就感,还不快乐吗?

这些充满睿智

的科学学习观将永远值得我们作为学习的座右铭。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一些何等重要的学习方法。

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谦虚、严谨、勤奋、自励、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

细说,从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就知道这两句,但并不能左右自己,影响自己什么,但现在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

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

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就只说我们办公室室内共八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如张黎杨洁老师虽然是我们的老大姐,但我们办公室的卫生却做的最多,当然工作经验更甚是丰富,做事总是不紧不慢,你总也看不到她忙碌、焦急的仓促的身影,特别是我们的张老师任何事她总是第一个完成,接着也就传授他完成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了,帮我们解惑迷津。

再说刘彩也是一位经验相当丰富的老班主任了,任何工作都有头有序,从不仓促完成,对工作要求甚为完美,特别让人感到愧疚的事,她特善于学习,如“子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可是把好问看作是好学习、有学问的标志。

还“不耻下问”因为我们里面有好多比大小,特别是制作幻灯片一事,让我颇为钦佩。

还有雷厉风行,干净利落,还不乏细心、认真的迎弟,生活中热心,开朗的唐康和玲,上课都有一招,特别是唐唐老师特别是笼络孩子,光这一点就让我羡慕不已等等,是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有这么多的老师,我们难道不高兴吗?

我们应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

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我们身边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而孔子能成为爱万世景仰的圣人,正是他有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而造就的。

他给予我们多少启示。

三、提倡仁爱教学——寻求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

孔子提倡仁爱教学这是《论语》中最吸引我的精华所在,仁既爱吧。

孔子并不是一个整天板着脸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的老头子而是一个笑语晏晏的老者,还不时也和学生开开玩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是不是我们的道义不行了?

)他也直接表达过对社会的不满,对黑暗政治的失望: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并且孔子他毫不掩饰对某个学生的喜爱。

孔子毫不犹豫地告诉季康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矣,今也则无。

”能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

而安。

在教学中孔子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便是一个学习型与奉献型教师的全部体现。

而这里的先“学”后“诲”,也正显示出孔子那种一丝不苟,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高尚人格。

让我感触很深: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

当你立下一个制度时,你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破坏者。

让每个孩子“争当文明小使者”不许乱扔杂物,自己却随手丢东西,跟学生说要做到“班级卫生我的责任”,自己却踩为一片废品视为不见,班级口号为:

“我的地盘我作主”而我的讲桌摆放的最凌乱,灰尘最多等等,如此就见证了“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的失败教育。

因此《子路篇》中子路问政,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曰:

“无倦”(孔子说: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不要怠惰)这不正是我们班级管理的一些好范例吗?

再说《为政篇》中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

“用道德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众从的星辰都围绕着它转动)

这不下是我们想要的一种管理方法吗?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目标在‘道’上,根据在‘德’上,依靠在‘仁’上也就是我们现所说的爱吧,游娱在‘艺’上。

“这不正我们所谓的班级管理艺术吗?

而魏书生先生的班级管理不正是处在这一层面之上呢?

有着这样的管理方法,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再也不用成天跟在后面像老妈子似的,出力不讨好呢,再也不用费九牛二虎之力就像魏书生那样对班级工作泰然自若,落得清闲啊!

再来孔子的教学方法吧!

孔子一生杜绝了四种缺点,子曰:

毋意、毋心、毋固、毋我。

(即为:

不凭空猜测、不武断、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述而篇》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情: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人反之,而后和之”。

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虚心请教他,让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他唱和。

这里不难看出,孔子善于发掘他人之长,后必学他人之长,直至补己之短。

如今这时代,知识更新很快。

有好多东西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去学习摸索,和学生一块探究,最终教学相长。

而此时,我们一定要具备一颗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传播错误的知识最终只会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在教学方法上,《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

孔子有一句至理名

言: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篇》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颜回上课的时候表现很不活跃,从不说话也不提问题,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如愚”。

笔者认为假如我们的学生都像这样的话,像启发式教学或探究式教学都是无法实施的。

而孔子检测其学力的方法便是在课后设置一些问题或情景去考察颜回,之后才发现颜回“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所以一个学生课堂活跃与否并不能说明其教学效益的高低,能否迁移灵活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再如《先进篇》中有: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就像鲁莽的子路,上课从来就喜欢抢嘴,甚至插嘴。

但效益是最低的,对待这样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很率性直接的。

《述而篇》中也有这样一个例子: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像子路宰予这样的学生批评是很严厉直接的。

然而却有中庸之效。

此外,像公西华,为人谦虚谨慎,少言寡语,孔子发现这一点,常在课堂主动提问他。

而对待曾点这样彬彬有礼的学生,孔子对他的教育便显现出十分的宽松与信任。

教学有法无定法,孔子深信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教学手法单一化,无法适应个性迥异的学生。

在教学中去了解学生个性,又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反作用于教学,如此,这也是新形势下的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啊。

再来看看孔子教学生些什么?

《述而篇》中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单一隅不以三隔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

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三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这是孔子对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精辟论述,也是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奠基原则。

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包含两层意思:

一、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抓住时机、把握火候;

二、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明确要求、触类旁通。

并且告诉我们当我们所讲解的东西学生不能理解并且不能从已知的一点举一反三时,便不应该再进行重复无效的教学了。

教师应当通过运用启发诱导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得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作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又避免了简单、抽象地告诉学生答案的弊病。

所以我们应当像孔子那样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地运用启发诱导教学方法,有针对

篇三:

说起孔子,我们自然会想起《论语》,一部由孔子的子弟们编写的经典著作,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虽然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但是《论语》的价值不亚于西方的《圣经》。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曾说过: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细读《论语》,它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些朴素又真实的道理。

手捧《论语》,洗礼心灵。

当今社会,人能用聪明的大脑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人们在追逐物质的时候很容易失去自己,智者留下的精神财富能为自己指明前进的方向,能让那颗被喧嚣的世界吵得骄躁不安的心获得一方宁静和安逸。

《论语》就是这样的智者。

正如西汉学者刘向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

”《论语》可以算是一味良药,孔子是一位精神世界非常富有的圣人,他说“贤哉,回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夸赞弟子颜回的“安贫乐道”不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吗?

我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但是我们渐渐觉得心被物累。

这时候,我们捧起《论语》,找到心灵的归属。

孔子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是啊,美丽的大自然、动人的音乐旋律、高洁的追求和向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淳朴的亲情和友情?

?

,这些不都是我们快乐之源吗?

人生的精彩和辉煌总是短短的一瞬,平淡才是永恒。

当我们感觉浮躁,抛开喧嚣与重荷,抽空去看看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无疆的原野,寂寥点缀的星空,在静谧中,追寻心灵淡忘的人文情怀,给心灵一点温暖的滋润。

细读《论语》,三省吾身。

初中时我与《论语》第一次会面,在老师的引领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警句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朦胧的记忆中,懂得了不但要学习还要思考,要谦虚地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省不足。

历经数年,这种朴素的真理一直陪伴着我。

学校开展的公开课,我积极去参加,学习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年轻教师身上学习他们的活力,窥视自身的不足。

为人师表的我,和学生一起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共勉。

“问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老师的我,更要多学习,多思考,流向学生的才会是一条活的河流。

学生是老师的镜子,学生的不足,更应该引起反思。

当班里有学生闹矛盾的时候,我除了教育学生,更要教育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学生的叮嘱少了?

共读《论语》,和学生一起成长。

为人师表,我是学生在校的家长,肩负着经营好班级这个大家庭的重任,现在和学生们一起经营好了小家,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以后经营大家。

每星期的经典阅读时间里,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由《论语》延生出的《弟子规》,学生们在书海中懂得了仁、义、礼、智、信;

在一个个廉洁、不图私利的小故事中,学生们懂得了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我的班级里曾经发生过丢失课外书的事情,当我在班上调查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议论得面红

耳赤:

“谁拿的?

快拿出来吧。

”浩然正气回荡在教室上空,结果是学生自己把课外书落在家里了。

当所有的误会被消除,一股清风扑向我的脸上,也扑向了所有学生的脸上。

读一读《论语》,“碧水月自阔,岁流净而平”的淡泊宁静跃然心间,孔子的安贫乐道、谦虚好学、仁义懂礼,帮我指引了心灵追求的方向,让浮躁逐渐湮没于滚滚红尘。

让阵阵的国学清风吹拂我们浮躁的内心,让一股浩然正气常伴我们周围,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