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Word格式.docx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3
三、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3
(一)农副产品源头上存在污染问题3
1.农药残留物对农作物的影响3
2.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3
(二)生物毒素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4
(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缺陷4
1.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2.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
(四)食品流通中存在安全隐患5
(五)政府监管不力,存在法律漏洞5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效率低下5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较弱5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6
(六)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6
四、面对食品安全应采取对策6
(一)食品安全从源头上严格把关6
(二)加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卫生检查,提高生产者安全意识7
(三)建立食品安全流通渠道7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和教育机制7
(五)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8
(六)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检测技术8
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这是我国政府对食品的法律定义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很多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但这也引起了一些不法商贩为降低成本而进行非法生产。
所谓“病从口入”,食品质量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一、食品安全概述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
食品安全(food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问题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1]。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由食品引发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事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
食品安全事故划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预案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故级别[2]。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充足有余。
食品安全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健康、成长、安全、幸福与尊严,关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食品安全是民族生存之本,食品安全已经超越社会治安、医疗等问题成为国人最关心的话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所以说,食品安全事关重大,不仅仅是食品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食品领域的添加剂滥用、畜牧业抗生素泛滥、转基因食品非法种植流通扩散、化肥农药超量使用等现象均非常严重。
三鹿奶业问题、"
皮革奶"
等问题,说明食品的检验、监督均不够有力。
食品工业片面强调"
色香味"
,忽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严重。
近年来,化肥、农药使用越来越多,而害虫却更加猖獗,农民又不得不加大化肥、农药用量,形成恶性循环。
从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到孔雀绿、吊白块、落日黄;
从一滴香、霉米蜜、树脂胶,到地沟油、勾兑酒、激素鸡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百姓整天担心受怕,民众怨声载道。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的管理,修订了《食品安全法》,明确了各管理部门的分工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并没有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2012年,又暴出了毒胶囊、塑化剂、假鱼翅等丑闻,还有一些已经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曝光的事件。
这严重冲击着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效力,撕毁着民众的尊严和身心承受力。
在当前食品市场的严峻形势之下,如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副产品源头上存在污染问题
1.农药残留物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3]。
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同时农药进入河流、湖泊、海洋,造成农药在水生生物体中积累。
在自然界的鱼类机体中,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浓缩系数为5~40000倍。
农药残留对人类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
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这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2.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变得严峻。
首先,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
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赃水、垃圾等环境污染物。
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随着雨水降落下来形成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
水中生物在这样的水环境中生存,吸收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同时这些污染物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二)生物毒素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
例如:
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食品生产是一个时间长,环节多的复杂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作为原料来源的活体就可能带有致病性微生物;
在加工过程中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
加工者携带的致病性微生物也可能进入食品;
在销售中会通过器具和其它途径污染致病性微生物。
总之,与食品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致病性微生物都可能污染食品。
这是一个复杂的致病性微生物群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它们逐一检查是很难做到的。
有检验意义的是能引起人类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常见的有:
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禽流感病毒、黄曲霉菌及病毒。
(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1)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
有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严重超标。
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生产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将病死的禽畜二次甚至多次加工重新摆上餐桌,制造假鸡蛋,在奶粉中掺假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用毛发生产酱油等等。
(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4]。
(3)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小作坊不注意食品生产操作规范,卫生状况极差,杂物随地摆放,脏乱不堪,房间的各个地方和角落都布满了因生产加工产生的油污和灰尘。
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无标签、无商标,甚至使用伪造的食品标签,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2.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问题,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
原材料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储存条件不当,销售环节的再次污染,都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2)食品加工过程中,生产者责任心不强,未按生产要求规范操作,在处理一些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时,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安全意识淡薄。
比如土豆、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制作火锅过程中,使用回收的地沟油,在油炸类食品加工中反复使用高温用过的油,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四)食品流通中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
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5]。
对于大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较大,很难控制每一个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存在着安全检验漏洞。
部分小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只看重经济利益。
社会责任感不强,在生产流通中,为了保证产品的销售业绩,不惜弄虚作假,私自更改产品的生产日期,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此外,一些企业违法生产,无照经营,生产者素质较低无专业精神,卫生意识淡薄,没有严格的卫生规章制度可以遵循。
在食品流通过程中极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
(五)政府监管不力,存在法律漏洞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食品监管最大的问题不是企业难于监管,而是政府行政部门齐抓不管。
部分功能重复设置,执法,管理部门一分为二,任何一个单独部门都难以自行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管。
众多部门合力解决的问题,也因为各部门行动不统一而受到限制。
以北京食品安全办公室为例,成员部门有15个,包括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各个与食品安全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委办局。
而每一项工作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共同管理的现象。
肉类生产的第一环节,由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负责;
第二个环节由农业部负责;
第三、四环节针对饲料添加剂问题由农业部检验。
最后的环节由商业部门、质监部门、卫生部门共同负责。
如此错综复杂的监督体制,出现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众多,职能交叉的现象,办事效率低在所难免。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较弱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国内现在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律制度作为执法的依据。
目前,国内对食品监管的现状是多头管理,职能不明确,政府部门功能交叉,监管错位、越位、缺位等情况时有发生。
同时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有时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互相推脱责任。
此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知识结构老化,缺乏专业的食品检验知识,对于国家出台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在执法时不能做到依法办事。
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不完善:
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不能在流入市场前检测出问题,常常是消费者在购买后出现问题后,各监管部门才纷纷去检查并争做自己部门的一项政绩。
对于食品安全检验的设备投入资金较少。
很多情况下,食品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需要到指定的部门检测,检验时间较长而且手续麻烦,费用较高,普通消费者很难有时间精力去自行检测。
要落实食品监管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实现软件到位,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制度,使基层监管做到有章可循,要适时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掌握必备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检测方面技能,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
同时,部分基层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且对法律法规及食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解不多不深,不能较好的运用于监管。
另一方面,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办案力量薄弱,难以实施强有力有效的监管。
(六)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笔者前段时间在某超市门口做了一份简单的对于食品安全的调查表,在受访消费者中,77.5%表示会购买无证无照路边摊的东西吃并经常光顾路边小吃摊,只有15.5%的消费者表示坚决不会购买,7%的表示无所谓。
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什么是食品安全一题,45%受访者表示有点模糊,38%直接选择了不知道,只有17%选择知道。
另外,从消费者最关注的包装上信息一项中也能看出,大部分消费者对从食品包装上获取食品安全信息还比较初级,其中82%表示最关注生产日期,只有18%选择了最关注配料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知识是十分匮乏的。
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不强,难以在全社会中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同时自身利益收到更多的危害。
四、面对食品安全应采取对策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一个整体的战略体系,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配合,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以严格的监控管理系统为手段,以安全食品生产技术为基础,而这些都需要由国家级部门统一管理实施。
为了有效整治食品行业,维护群众身体健康,提升食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
(一)食品安全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食品安全事件中有不少问题出在农产品源头,这与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关。
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的生产模式,大多是农民个体种植,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销售数量,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我们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者操作规范的培训,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而不是过多的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的抽检与把关。
建立完整的农产品化学成分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主管机构应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监管的一整套措施,确保整个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能够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向社会提供安全的食品。
(二)加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卫生检查,提高生产者安全意识
政府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对其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严格检验,对于不合理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坚决下令整改,加大处罚力度。
让生产者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对生产者的教育,让生产者树立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思想。
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有再好的监管体制,如果企业不诚信、对法律不敬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赢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政府有责任,生产者更有责任。
提高食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把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做到位,自觉把食品安全成本纳入产品成本,而不是事后应付危机,是防患于未然的最好方式。
(三)建立食品安全流通渠道
食品安全流通渠道的建立,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一是提供政府监管平台。
一旦发现相关食品安全事故可及时查找源头及相关经营者信息,为及时采取召回、封存等后续措施打下基础。
二是让市民明白、放心消费。
消费者在菜市场和超市购买肉品、蔬菜等产品时,都能通过在电子秤上打印的电子销售标签查询到购买肉品、蔬菜的来源、加工企业、生产日期和经营者等信息。
三是提升流通行业水平,促使流通企业不断加强源头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流通企业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和教育机制
从国家宏观管理来看:
国家应从宏观上调控,由专门食品安全部门负责,实行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级;
在政策上扶持安全食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
还应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公众教育工作。
除了抓紧把食品安全教育结合到中小学普通卫生和营养教育中以外,对家庭主妇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教育直至全民普及食品卫生知识,面对法规违纪行为及时应曝光严惩加重处罚。
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定。
这是WTO有关协定中特别强调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
同时国家应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
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家利益的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专家权威崩溃、与政府企业间的利益博弈[6]。
这样对于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有关措施的时候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难以进行政府性的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只有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才能保证相关政策的顺畅实施。
同时成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网格化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
并将每个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一线执法人员名下,明确主管领导、区域监管负责人、具体监管人员的任务要求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五)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与食品安全关系最密切的还是每一位消费者,广大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认识,从自己做起,自觉维护食品安全。
例如,对产品的品质、价格和服务,有一定的鉴别力和必要的警觉,能够积极履行提出质疑和投诉的义务。
不要去购买违法摊贩、无证无照餐馆等非法经营食品商家的产品,断绝违法违规餐饮企业生存的土壤。
当发现无证无照小食品加工作坊时,要主动向监管部门举报,让这些有害劣质食品没有藏身之处。
消费者的自护意识是食品安全的第三道安全屏障。
对不安全的食品,拒绝购买,使问题食品没有市场;
对于已经购买的问题食品,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人人都主动发挥自己市场法治主体的作用,通过履行每个消费者都应尽的义务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才能改善市场的法治环境,最终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履行义务的后果不仅是放弃了自我保护,更是事实上“不安全”的帮凶!
(六)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检测技术
对于有问题的企业和食品要坚决给予曝光。
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查处力度。
强调企业的自身管理。
因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企业应为食品安全的主体。
同时,对于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识别出的违法食品添加物加大宣传普及科学知识,让消费者能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这样对于有害的食品起到一定的控制防范作用。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要加大检验队伍建设,要通过人才引进、技术交流等手段,建立一支专业、强大的检验队伍;
二要实现快速检验,即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检验技术,尽快实现现场检验,现场出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食品的出厂关;
三要增加资金投入,要通过出台政策为小作坊定期提供免费检验,提高小作坊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日趋多样化和丰富化,然而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也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在市场竞争中,食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我们希望企业能把自己的声誉和长远的生存与眼前利益综合考虑,扮演好监管部门的合作者,消费者的双赢伙伴。
而作为消费者,也要加强自身对问题食品的鉴别能力,努力维护好自身利益,使问题食品无处可销。
我们要重视食品安全,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让消费者放心,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我们每一个社会中的公民营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
致谢
本文是在指导教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
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教导我,同时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这里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鼓励与帮助,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完成,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尽的支持与动力,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1]朱沅沅.食品安全监管的刑法规制[D].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
[2]贾宇.食品监管渎职罪的监管与适用[D].河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
[3]何绪胜.农药残留的原因及农药残留的策略[J].北京农业.2012年
[4]任小英.我国食品安全隐患及防治对策[J].福建轻纺.2012年
[5]徐金春.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J].商业经济.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