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能源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
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掌握较好,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二:
《化学与能源》说课稿
说课人:
陈晓雪
一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化学与能源》是沪教版第九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从维系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能源角度出发,通过学习电池和氢能的初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知道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具有低污染、高效率特点的电能;
了解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未来社会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实意义及美好前景,从而认识化学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作用的重要贡献,感悟到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乐趣,使学生认识到节约能源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社会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了解常见的能源,认识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电池中的能量转化,了解常见的电池工作原理,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
(3)通过水果电池实验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巩固电池的有关知识,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4)通过对氧气制取知识的回顾,根据反应的原理及氢气的性质,自主制定氢气制取方案,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5)通过阅读及讨论交流,了解氢能源的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感悟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能源介绍,以及能源的重要性。
2﹒常见化学电池的能量转化,使用和回收。
3﹒氢能源的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二教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探究性学习→成果分享;
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分组实验→体验乐趣→反思评价;
复习旧知→发现新知→构建知识网络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作为九年级化学课程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有较为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对科学探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时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科学过程的大好时机。
在能源的内容教学上,我采取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以汇报的形式,共同分享,加深认识,提升能力;
电池的教学则让学生自主制定实验的方案,并动手做水果电池,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氢气的获得则通过回顾〃延伸〃构建的方法,让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的融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能源使用情况调查;
水果电池的制作。
教师准备:
实验仪器:
烧杯、电流表、铁架台、试管、酒精灯、试管刷;
实验药品:
锌片、铜片、硫酸铜、锌粒、稀硫酸。
五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我用ppt播放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能源。
[小组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简单介绍各种能源的应用。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布置任务,每个小组查询一种能源的使用情况。
主要有:
化石燃料、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生物能等常见的能源。
[设计意图]通过能源利用的小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交流讨论]世界需要能源。
能源使用上,正面临着哪些问题?
[归纳]
(1)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
(2)不可再生能源处于紧缺状况。
【认识节能标志】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由“energy”的第一个字母“e”构成一个圆形图案,中间包含了一个变形的汉字“节”,寓意为节能。
[设计意图]认识节能标志,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指导阅读]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p231
化学电源:
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实验演示]cu-zn原电池
[问题引导]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
[小结]常见的电池大多是化学电源。
[图片展示]电池的构造(学生只需简单了解电池工作原理)。
[影像播放]橙子给iphone手机充电(用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学生实验]水果电池
学生根据课前所搜集的资料,自主确定实验方案,用苹果、西红柿、柠檬、梨分组做水果电池。
[实验准备]铜丝约4cm、锌片、电流表、水果自带
[实验过程]记录在规定时间内的电流值。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柠檬电池的效果最佳。
[设计意图]提供动手的机会,体验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
[交流讨论]1、废旧电池你是怎么处理的?
2、为什么提倡回收废旧电池?
[公益动画]电池的危害及回收
[设计意图]拓宽知识面,灌输环保意识。
[过渡导入]很多能源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
有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又会对环境带来很多污染。
有没有一种高效、可再生、污染少的能源呢?
[指导阅读]课本p232“氢能”
[交流讨论]为什么说氢能源被人们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
为什么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氢能源?
[影像播放]氢能源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如何获得少量氢气?
回顾: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案。
[交流讨论]你认为在制定氢气制取方案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演示实验]氢气的制取及验纯
[交流讨论]在下列的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大量生产氢气?
a.电解法: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水煤气法:
碳在1000℃高温下把水还原为氢气,本身生成一氧化碳。
c.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分解水。
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h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经济、环保、节能、安全等诸多方面学会评价一个实验的优劣。
[课堂反馈练习]在电池能量转化上,易出错。
受思维定式影响,认为产生热量应是内(热)能转化为电能,而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交流讨论]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p233练习与实践
六﹒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注重在交流中让其明白能源的重要及节约能源的必要。
教学设计上,注重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突破难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科学探究活动“水果电池”,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化学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篇三:
能量与太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能量与太阳》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八课。
本课是该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认识了电能,电与磁的关系后链接的一个相关知识点。
其中涉及的能源为煤、石油、天然气。
课文的编排是为合理使用能源、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奠定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
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
但是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
本课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而是选择了学生较熟悉的煤来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认识生活中的能源及来源,节约能源
探究、逻辑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打算用下面这句话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一项“超级大侦探的活动”,看下谁是真正的“侦探家”,能够找出能量与太阳的关系。
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形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二.侦探活动一:
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煤块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找出煤块上面的蛛丝马迹,看看煤块上有哪些“线索”。
接着出示有关信息:
在研究煤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一些重要信息:
(1)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状态的煤。
(2)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
(3)煤在地下的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4)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充分利用这些证据,让学生小组讨论,推测一下煤的形成原因。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植物和树木变成煤。
汇报时,对学生的每一项猜测都要追问一个“证据是什么”,“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三.侦探活动二:
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多媒体播放科学家研究的煤的成因——“煤的形成过程”的短片
2.了解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课前,我让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搜集能源的有关信息。
现在,请学生根据课前收索的“线索”分组汇报说说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然后观看视频,了解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小结:
根据不少证据推测,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也是古代低等动、植物,主要是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的遗体被沉积保存,经过细菌分解和高温高压而形成的。
而天然气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
3、了解三大能源和太阳能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是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他们所具备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它们与太阳能有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论。
这里,应鼓励学生充分表达,教师给予恰当评价。
通过研讨,学生认识到: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身体”,就是把太阳能转化成了自己生长需要的能量,动物的食物结根到底也是植物,所以煤、石油天然气最终是来源于太阳,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4.引导学生用箭头表示出“太阳能”、“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三者转化、储存关系.
设计意图:
使学生学会用能量转化、传递、储存的视角去解释描述身边物体的变化。
从认识身边的能量和能量转化扩展到宏观的太阳能及其转化与储存,从比较纯科学的认识能量到结合社会生活认识能源。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教师出示最新的《2009年世界能源储量表》,了解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及最多使用年限,为了突出其有限性,我将数据设计成了醒目的红色,旨在提醒学生,这些能源的储量十分有限,不断使用终将枯竭。
学生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能源在如何变化呢?
学生思考后得出:
这些能源越用越少,无法再生。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的发展服务更长时间呢?
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将认识到,节约能源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我还将展示相关资料;
将能源分类。
黑色能源:
煤、石油、灰色能源:
核能;
未来的绿色能源,风电太阳能,潮汐;
蓝色的能源:
天然气。
同时介绍各种能源的优缺点,这也是为学生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做一个辅助的教学。
学生问答后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启发学生:
我们还可以怎么做,那就是寻找新能源,我适时加入以下的小结语,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认薪紫为主,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向天然气为主转变。
同时,水能、热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得到更广泛的利用,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
课的最后,请各小组交流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新能源的信息。
五.板书设计篇四: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
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这部分知识是机械能守恒的延伸,但不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特点:
本节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一点点的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出,并介绍该定律被总结概括所经历的艰难过程。
紧接着介绍了能量耗散,说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也将能量守恒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呼吁大家节约能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习了能量守恒的概念,在前面学习了什么是功,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但知识范围仅限于势能、动能及机械能所做的功,这在现实的生活中是不具备普遍性的,所以要学习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学会用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日常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认识到能源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作用,体会科学的伟大力量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量守恒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起到串接整节课的作用,是学生学生的重点,同时,其
于能量守恒的知识的应用也是教学的侧重点,对于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难点在于如何形成能量守恒的概念,由于能量的守恒涉及到学生并不熟悉的能量种类如
内能、生物能、化学能等等,不像机械能那样形象客观,因此,如何通过举证大量的事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用具:
探究:
通过两个小实验,同学们自己动手,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
讲授:
将学生的回答凝练总结,同学着重分析本节重点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讨论:
提问一些小问题,或给出一些材料,学生们讨论得出结果,老师予以适当点评修改。
练习:
布置一些练习题下课做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用具
1、单摆的实验展示
2、永动机的简介、简单的人体的运动ppt
3、太阳能的循环的ppt
1、新课的导入
由第8节中机械能守恒时的单摆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考虑单摆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如果让摆球长时间摆动,能摆动到的最大高度是不是跟原来一样呢?
如果不是,那这说明什么问题?
由学生讨论得到由于摩擦力做过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减小。
进而提出:
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呢?
如果是转换成了其它类型的能量是什么能量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机械能通过摆球与空气间的摩擦力做功转换成热,减少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
3.感悟能量的转化
请学生举出能量转化的实例并分析转化过程,教师板书转化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做功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3、追寻能量转化的规律
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做源源不断对外做功而不消耗能量的机器
呢?
ppt展示永动机并分析。
得出结论:
能量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教师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并说明:
1)能量是个守恒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对比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的概念
2)能量的守恒并不是只某一种能量始终不变,是指能量的总量不变,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转
换的,一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了,那么肯定有另一种能量的增加
3)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的一种特殊形式,而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提问: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我们常见的能源又有哪些呢?
思考讨论
4、领悟节能的意义,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1)常规能源
提问常用能源?
弊端?
释放出去的能量能否自动收集起来再供利用?
为什么?
给学生足够时间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虽然能量守恒,但是能源有限,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能量使用中存在耗散问题,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节约能源,只能缓解目前情况,不能根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提出问题:
如何根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你在平时生活中了解到哪些新能源?
(2)通过视频介绍世界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提问:
人类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哪几种?
新能源的优点?
用ppt展示我国利用新能源的图片和目前的技术问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人类做贡献。
5、课堂总结
1)能量是守恒量,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的一种表现。
能量守恒没有条件,是自然界
的一种基本规律
2)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传统能源日趋减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节约
能源也需要开发新的能源
6.作业布置
准备了一个关于节约能源的小短片,大家看后下课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写一篇简短的观后感言,另外也布置了教材的课后题。
六板书设计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功,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2.内容: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3.定律建立过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内容:
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2.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篇五: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说课稿
丁洪涛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
感谢尊敬的郝老师和各位领导专家的厚爱,给我这次说课的机会。
我是来自滕州三中的丁洪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第一课时即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2个框题,敬请大家斧正。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解读:
新课标对本节的表述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这个标准?
一、研读课标,参考各省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明确能源资源的命题方向;
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学会理解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三、结合自己体会和学生学情适当的对课标定位、细化和延伸。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案例的选取上,贴切中国现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
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这就使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之间形成矛盾。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其能源基地的建设对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先驱带头的作用。
能否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直接影响着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下列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
(3)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为非可再生资源,而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境意识。
(2)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制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
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难点: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要“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1、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
2、生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与教师辅助点拨(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相结合。
3、学案导学法: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把导学案分为3个部分: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巩固提高。
首先,通过对课本的研读和大纲的要求,把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部分设计成难度不大的设问,在学案提出,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基础知识部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以助于学生对课本思路的把握。
然后,把课本中知识转化成材料,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在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巩固提高加以夯实。
(二)、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托夫勒有句名言: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合学生实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