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官知觉是一种有真凭实据的科学现象Word格式.docx
《超感官知觉是一种有真凭实据的科学现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感官知觉是一种有真凭实据的科学现象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里斯(YoureeDellHarris),他们也没意识到,他们的电话正以每分钟4。
99美元计费,“心灵”通话的另一个目的是尽可能地让他们多说,从而他们的电话费越来越多。
对通灵能力充满怀疑的一些读者可能会认为,这些平均每位打了60美元电话的人,难道是无知的乳儿吗?
然而,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事实,即在当代社会,对通灵能力和超感官知觉(extrasensoryperception,ESP)的信念是根深蒂固的。
上百万给“克里奥女士”打电话的人,只是美国相信超感官知觉人的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这些人相信超感官知觉是一种得到很好确认的科学现象。
理查德·
伯顿(RichardBurton)爵士在1870年杜撰了ESP这个词,然后这个词就未加任何感官证实地进入到知识和知觉中来。
根据最近盖洛普在该问题上的民意调查,在1002名被调查的美国成人中,有41%的人相信ESP,31%的人相信“不用传统的感官通道,心灵之间的感应或交流”是存在的,26%的人相信存在“能知前世和后世的千里眼或通灵能量”。
在92名学习“普通心理学”的学生中,73%的人说他们相信ESP的存在是有真凭实据的。
这些调查所涉及的经验种类也就是所谓的灵异经验或超正常范围的经验。
许多灵异心理学家(研究灵异现象的心理学家)将“意念动力”,即通过意念的能量影响物质实体或物理过程的能力描述为灵异能力。
然而,意念动力是典型地被排除在ESP之外的,ESP主要包括三种能力:
1)心灵感应(读心术),2)“千里眼”(知道隐藏的或距离很远的物体或人),3)先知(用灵异的方法预知未来)。
对ESP的相信不限于老百姓。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自然科学家报告,他们相信ESP是有真凭实据的事实或相信其存在有很大的可能性。
自1972年开始,美国政府拿出了纳税人的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计划,旨在研究“远距离观察”能力,以从远距离、难以达到的地方(使用超视力),比如当时苏联的核设施,获得对军事有用的情报。
政府工作人员给具有远距离观察能力的人士某个特定人员、地点或文件的地理坐标(经度、纬度),然后,这些观察者写下、画出或描绘出他们在头脑中搜集到的有关目标的一切内容。
政府在1995年中断了“星际之门”计划,很明显是因为它未搜集到有用的军事信息。
在有关美国政府在这个项目上是否浪费了纳税人钱财的辩论中,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所派出的一流的小组委员会综述了世界上有关ESP的文献,结论认为,能够支持灵异能量说的证据是薄弱的。
这样的计划也能被立项,这一事实首先表明,对ESP的接受在受过教育的人群中分布得有多么广泛。
如果支持ESP的科学证据这么微弱我们立刻就为这种结论提供证据,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它呢?
从孩提时起,我们中的多数人都是被媒体中包含着讨人喜欢和毫不令人怀疑的灵异经验内容喂大的。
这种电视节目包括《X档案》(X——
Files)、《灵媒缉凶》(Medium)、《危机边缘》(Fringe)和《全美特异功能大挑战》(AmericasPsychicChallenge),以及在那之前的《阴阳魔界》(TwilightZone)和《外星界限》(OuterLimits),这些节目已经将ESP描述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电影的情节激发了人们对灵异现象广泛存在的信念,包括“千里眼”[如《少数派报告》(MinorityReport)、《死亡地带》(TheDeadZone)、《亡灵呼唤》(StirofEchoes)、《屠夫的灵媒娇妻》(TheButchersWife)、《灵异第六感》(TheSixthSense)]、心灵感应[如《夺命凶灵》(Scanners)、《魔域煞星》(Dreamscape)、《异形入侵》(TheSender)和《捉鬼敢死队》(Ghostbusters)]和意念动力[例如《嘉丽妹妹》(Carrie)和《X战警》(X——Men)]。
许多大众自助书籍宣称,人们都拥有潜藏的灵异天赋,并兜售释放这些能量和成功获得ESP的简单方法。
互联网上有数不清的课程许诺可以发展和提升我们的灵异能力。
例如席尔·
瓦超心灵研讨会(SilvaUltraMindSeminar)的广告告诉参加者,他们将与其他人配对,被教育去驾驭治疗之后的ESP,通过灵异能力的使用,获得人们相互之间惊人的事实猜测能力。
对灵异现象的信念根植于相信有些事情比我们自己更伟大的强烈需要,现有的现实超越了“感觉能感觉”到的范围。
但是,对于ESP的信念传播,可能更大的影响来源于这样的事实,即我们的个人经验偶尔看起来是如此的离奇,以致用常规方法是解释不通的。
在一项研究中,1500名美国成人中的67%报告说自己曾经历过“千里眼”、先知或意念动力。
戏剧性的和意料之外的巧合所带来的情绪影响肯定是那么多人相信ESP的原因之一。
假如说你梦见你的朋友杰西卡,你已经好几年没听到她的消息了,而早上醒来你接到了杰西卡的电话。
你可能以为这种巧合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这一定是ESP。
然而,人们经常低估了这种事件的发生纯粹是巧合的概率。
在一个25人的小组里,最少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多数人都会惊讶地发现这一答案是50%以上。
如果我们扩大小组规模到35人,出现最少2个人生日相同的比率上升到85%。
我们可能倾向于低估多数巧合发生的概率,我们可能错误地将“灵异”的意义归结到这些事情上。
正如我们在导言中指出的那样,选择性知觉和记忆引导我们记住那些确认了我们信念的事件,而忽略或遗忘了我们不相信的事件。
据此,相信ESP的人更可能记住已经发生过的、可归类为灵异事件的现象,并赋予其特别的意义,即使这些事情是纯属偶然。
因为杰西卡的电话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在你的记忆中表现突出。
所以如果几周后我们问你是否相信ESP,她的电话会涌向你的脑海,让你觉得这就是ESP的证据。
鉴于ESP经验看起来真实存在的情况,从19世纪晚期开始,科学家对此倾注了巨大的精力。
约瑟芬·
班克斯·
莱茵(JosephBanksRhine)和他的妻子路易莎(Louisa)在美国率先启动了对ESP的科学研究。
20世纪30年代,他们在杜克大学建立了一个ESP的重大研究计划,他们让被试试着猜出纸卡上五个标准符号(星形、三角形、波浪线、加号和正方形)中的一个,这套纸卡叫做“禅宗卡片”。
然而,其他科学家无法重复莱茵和他的同事们在禅宗卡片方面的积极发现。
他们自己也无法复制后来的研究,即让人们传送视觉图像到一位做梦的人的脑海中的能力。
当怀疑的人们因无意中发现存在信号泄露的情况,例如透过一个密封的信封看见了模糊的禅宗卡片符号的痕迹,所以他们降低了对ESP出现概率的相信。
目前,使用超感官知觉全域(Ganzfeld)技术所做的研究已经吸引了科学共同体的多数注意。
根据推测,如果ESP的心理信号确实存在的话,可以通过该技术检测到极其微弱的信号。
若没有这种技术,这一信息会典型地为许多无关刺激所遮掩。
根据超感官知觉全域技术的逻辑,我们需要创设一种统一的感觉领域(Ganzfeld的德文含义为“全部领域”),以降低与信号有关的噪声的比重和让微弱的ESP信号得以显现。
为了建立这种统一感觉领域,ESP的实验人员用软物填充的半个乒乓球蒙住被试的眼睛,然后用一个含有红色光波的探照灯照射眼睛。
同时,研究者通过耳机向被试的耳朵播放白噪声,以使得房间内的其他声音降至最低。
然后,在另外一个房间的人试图将图片发射到被试的心里,之后,被试评估四张图片里的每一张与他们在实验中体验到心理图像的匹配程度。
1994年,达里尔·
本姆(DarylBem)和查理斯·
荷诺顿(CharlesHonorton)在心理学界最有名望的期刊之一《心理学公告》(PsychologicalBulletin)上发表了一篇有关超感官知觉全域技术的精彩论文。
他们使用一种叫做“元分析”(meta——analysis)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以前其他使用该技术开展的研究。
元分析使得研究者能够把许多研究,甚至是大规模的研究联合考虑。
本姆和荷诺顿针对11项超感官知觉全域技术的研究所做的元分析发现,整体上被试获得“击中”目标的比率大概是35%,从而高于机会概率(25%;
4个目标中选1个)。
然而,没过多久,朱莉·
米尔顿(JulieMilton)和理查德·
怀斯曼(RichardWiseman)分析了近期30个未被本姆和荷诺顿所分析的此类研究,结果发现其实超感官知觉全域的效果大小接近机会水平的概率。
与米尔顿和怀斯曼相呼应,兰斯·
斯道姆(LanceStrom)和苏特波特·
艾尔特(SuitbertErtel)对1974——1996年的79项超感官知觉全域技术研究做了元分析,结果显示他们的分析支持该技术能够检测到ESP的说法。
在这场辩论与反驳交替出现的科学乒乓球赛的最后较量中(如果我们可以加一句,要感谢这种研究技术),米尔顿和怀斯曼反戈一击,他们指出,斯道姆和艾尔特在分析中受糟糕的方法论上的缺点所限制,结论绝不是他们说的那回事。
很清楚,有关超感官知觉全域技术是否可重复地证实了灵异现象存在的问题远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一个不太鼓舞人心的事实是,心理学家经过150多年的失败尝试,去证实ESP现象的存在。
许多科学家辩称,科学的“酒吧”接受ESP的存在是必要的,对于这一点呼声较高。
然而,ESP的特殊存在与空间、时间和物质等多数真理性的物理规则是相悖的。
为了说服科学共同体灵异能力是真实的,目前需要严格控制的、表明ESP确实存在的研究计划,研究结果能够为各个独立的实验室所重复。
尽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不应坚称这些能力是不可能的或无价值的,我们也奉劝各位不要靠拨打心灵热线来做出生命中任何重大的决策。
节选自<
心理学的50大奥秘>
嘉兴市心理咨询中心临床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