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781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面对表中所反映情况,我国政府在当时采取的是

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度

2949度

10.9度

 

A.发动土地改革运动

B.完善民主与法制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开展大跃进运动

7.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苏联的经济援助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8.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D.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9.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B.

C.

D.

10.如下图是一张选民证。

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

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1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12.“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

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3.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4.“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

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5.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

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6.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同,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的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1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领袖是(  )

A.毛泽东B.江泽民C.邓小平D.周恩来

18.“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

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

”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19.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20.小云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正在学习()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D.国有企业改革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112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增长46.1%;

棉花由44.4万吨提高到130.4万吨,增长193.6%;

全国农业总产值由326亿元增加到484亿元,增长48.47%.这是纵的比较,再看横的比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949年至1953年,我国人口增加4629万,而我国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仍由1949年的418斤上升到574斤,增加37.3%.与同期的日本、英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相比,这个增长幅度也是最高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二:

(据1952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平均每人货币收入的变化情况是:

1949年为14.9元,1950年为18.7元,1951年为23.6元,1952年为26.8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

(1)材料一、二所示的各项数据变化均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概括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历史事件还有哪些重要影响?

22.融入情境,解决问题。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节选《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敌人”、“各方”具体指谁?

(2)材料二中揭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主要目的词句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战的极大“利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一事件……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之大变革。

这种变革表现在:

一,民族的独立。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中华民族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

二,人民的解放。

……劳动人民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状况结束了,人民当家做了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三,国家统一。

……国家作为统一的整体,在全国范围内可以通盘筹划、密切协作、一致行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三:

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这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材料二中的“这一事件”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据材料二指出,说这一事件“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之大变革”的依据。

(3)材料三中的会议之所以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它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律文献,请完整的写出这一文献的名称。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中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是“建国前夕”、“建设新中国”等信息可推断出参加的会议应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次全体会议,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成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

3.C

【详解】

依据题干“直到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才出兵朝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最后反得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体现了中国政府高超的智慧,激发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D

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所以答案是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最可爱的人

5.D

依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D项符合题意;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排除A项;

新中国成立,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排除B项;

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排除C项;

故选择D。

6.C

依据表格内容,1950年钢产量和发电量数据反映了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结合课本所学,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发动土地改革运动”促进了农业发展,排除A项;

“完善民主与法制”反映的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排除B项;

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排除D项;

故选择C。

7.A

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A符合题意,故选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是1950年,不符合题意;

苏联的经济援助与题意无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属于政治,也不符合题意。

8.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因此,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9.C

根据所学可知,在西部大开发中,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被称为“天路”,故C符合题意。

ABD均是“一五计划”成果,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这和题目图片中的信息不吻合,故A不符合题意。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这和题目图片中的信息不吻合,故B不符合题意。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这和题目图片中的信息吻合,故C正确;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不符,故D错误。

【点睛】

此题必须紧扣“1954”年。

11.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8年”“大炼钢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的大跃进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

因此题干材料中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2.B

材料中对花生的描述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它是发生在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故选B;

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A;

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是1966年到1976年,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

本题要抓住材料文字的特点,由浮夸描述而联想到大跃进运动,而时间“50年代”则坚定判断B的信心。

1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的失误,其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客观经济的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所以从中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B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对全国的经济、民主、法制、文化都造成极大破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都不符合这一题意,故被排除。

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5.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6.A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C

依据题干信息“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领袖是邓小平,故C符合题意;

毛泽东、江泽民、周恩来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邓小平带领中国走向富裕的过程。

18.A

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全国农村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A项符合题意;

从1984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BD两项发生在农村改革之后,不合题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出现了外资企业,这属于对外开放,与改革开始不符,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9.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发生了题文材料的变化。

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20.D

根据所学可知,1985年开始,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因此,“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措施相继实行,推动了经济体制的转变,故D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

(1)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取得成功;

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多种困难等。

(2)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或国家的主人);

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等。

(1)依据材料一、二所示的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农民平均每人货币收入各项数据变化,反映了1952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多,可知是土地改革的影响。

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首先确定“重大历史事件”是解题的关键,其次依据材料一“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112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增长46.1%;

全国农业总产值由326亿元增加到484亿元”反映了1949年到1952年发生的历史事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确定了土地改革,则其他的问题据所学可答。

22.

(1)敌人:

美国;

各方:

中国;

朝鲜等。

(2)保和平,卫祖国,保家乡。

(3)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打击了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等。

(1)依据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可知反映了抗美援朝。

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趁机出兵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抗美援朝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敌人”是指美国;

“各方”具体又指朝鲜、中国两国。

(2)依据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是抗美援朝的是战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主要目的词句是“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3)依据材料一、二内容可知反映的是抗美援朝。

结合课本所学,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3.

(1)毛泽东。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

依据:

民族实现独立;

人民获得解放;

国家实现统一。

(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例: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依据材料二“这种变革表现在: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中华民族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民族实现独立、人民获得解放、国家实现统一是这一事件“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之大变革”的依据。

(3)依据材料三内容及“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结合课本所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并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依据前面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由此可知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