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P64
比较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
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增加“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历史作用
①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④指导辛亥革命,对推翻帝制、建立民国、颁布约法等起了巨大作用
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局限(了解)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②没有彻底地土地革命纲领
③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相比,缺少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力等内容
②中共还有一个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
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P68
(1)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相关文章
理论内容
意义或其他
诞生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会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典范,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成熟
延安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方面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
③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P74
(1)形成过程:
时间
事件
理论成就
意义
1978年
中央工作会议
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认为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坚持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有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①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确立了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和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①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②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共继续前进的旗帜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
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
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
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
“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引自《中共党章》等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P82
(1)背景: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②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目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3)时间:
1956年
(4)内容: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地位:
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6)影响:
导致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文艺作品涌现(详见83页)
(7)破坏:
由批判《海瑞罢官》引发“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洗劫文物和文化典籍,文艺工作者被政治批判、迫害致死或劳动改造,许多文艺作品被封杀,八个“样板戏”一枝独秀。
(8)恢复和新发展:
①背景:
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事业开始复苏;
②标志:
1979年提出“二为”方针即: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措施:
设立一批文艺奖项
设立机构
奖项名称
奖项特点
中国作家学会
鲁迅文学奖
为鼓励优秀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设立
中国作家学会
矛盾文学奖
鼓励优秀长篇小说
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奖
每年评出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片)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
P87
2.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阶段
措施
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
①《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②改革学制,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③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如开展扫盲识字教育等
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全日制、业余、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等。
“文革”时期
①停课闹革命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文革”结束后
①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基本实现了“普九”和“扫盲”等(详见教材90页)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P92
(1)附:
发展科技的方针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时:
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1977年: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1988年:
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2)主要成就:
领域
时间
成就
所属时期
核技术研究和应用
1958年
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文革时期
1984年
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1994先后投产)
改革开放新时期
空间技术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文革时期
1984年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99年
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生物工程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文革时期
2001年
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
改革开放新时期
2002年
水稻基因组工作序列图
信息技术
1981年
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改革开放新时期
(3)作用:
尖端科技成就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P100
(1)智者运动背景: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②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③平民地位的提高④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着这学派主张和特点:
①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②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③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工具
(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①普罗塔戈拉,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②代表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观点评价:
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理解和解释世界,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思的第一次觉醒
(4)智者运动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滥觞。
(5)苏格拉底的代表主张和评价:
①提出“美德即知识”。
评价: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但在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一致。
②提倡“认识你自己”。
评价: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③提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即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
评价:
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6)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以下摘自“XX百科”)
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
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
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7)(了解)斯多亚学派(即画廊学派)的主张和意义:
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所有人都有同样的理性。
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③人生而平等
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P105
作家
国籍
代表作品
内容特点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赞颂人的伟大,率先揭露教会的贪腐。
薄伽丘
意大利
《十日谈》
讴歌人性,但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讽刺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贵族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莎士比亚
英国
《哈姆雷特》
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
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作用等P104
(1)兴起背景: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典文明受到沉重打击,基督教建立了神权统治;
②11世纪以后,城市经济兴起,市民阶层要求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教会禁欲主张;
③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2)性质:
①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达自己主张
②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③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④是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历史作用:
①以人文主义思想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诞生了大批文艺巨匠和杰出的文艺作品,推动了近代文艺的发展;
③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④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等
4.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P107
(1)马丁.路德的主张:
①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而不需教士为中介或购买赎罪卷等)。
即“信仰得救”。
②人人有权阅读理解《圣经》、和上帝直接沟通对话。
③《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
(2)路德思想的意义: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3)新教的共同特点:
①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教士世俗化
③教会从属于国家
5.(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P106
(1)背景:
①德意志因为经济分散和政治分裂受到罗马天主教会更多的剥削、压迫;
②导火线:
教皇为敛财兜售赎罪券。
(2)意义:
①导致路德教的形成,新教的兴起改变了欧洲的宗教格局;
②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③把西欧人从长期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6.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
要求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教会禁欲主张,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赞颂人的伟大,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等。
人教版教材: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7.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霍布斯、洛克、狄德罗属于了解)
(1)代表思想家:
思想家
主要主张
作用或其他
霍布斯
提倡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
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洛克
①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财产、人身自由)。
即社会契约和自然权利学说。
②国家和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行政权。
(即分权学说,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外交权属于国王)
③当国王及政府破坏法律或威胁人民基本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即人民主权说)等
为英国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等
伏尔泰
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
②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是启蒙运动的领袖。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
提倡“主权在民”,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
(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认为依靠情感办事比理性更可靠,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等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狄德罗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学说;
提倡科学民主,但对迷信专制等
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
为法国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康德
①提出了思想的自由: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指出启蒙运动的实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对理性做了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由对人的崇拜发展为对理性的崇拜。
等详见115页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了解经典力学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P120
(1)奠基:
伽利略创立自由落体定律
(2)内容:
①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3)初步建立标志: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4)历史地位:
①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②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使理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相当完备程度,同时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
附:
岳麓版结论——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P121
(1)导火线:
19世纪末对黑体热辐射问题的研究。
(2)确立经过:
时间
科学家
国籍
成就
1900
普朗克
德国
提出量子概念。
1905
爱因斯坦
德国
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结论
1923
德布罗意
法国
提出物质波理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数年后
奥、德
建立量子力学
波尔
丹麦
建立了有关原子的的量子理论(人教版)
(3)意义:
①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②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
其他见教材122页
③人教版: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
④人教版:
和相对论一起不仅推动丁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附:
岳麓版意义——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如半导体和激光器的发明等。
这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它们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P122
(1)内容:
组成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适用范围
意义
狭义相对论
1905年
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E=MC^2
匀速运动体系
①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②反映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③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广义相对论
1915年
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是弯曲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
时间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加速运动的参考系
(即非惯性系)
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思想
(2)意义:
形成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及其深远影响。
4.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P127
(1)观点:
生物学家
国籍
时间
观点
拉马克
法国
19世纪初
①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②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③进化的规则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英国
19世纪中
①物种不断进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人类起源于古猿。
(2)分歧根源:
方面
宗教
科学
世界观
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
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首先是物质的,按照物质演变规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论证方法
依靠主观想象和《圣经》臆断
依靠证据和实验来论证
5.(了解)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
P126
研究路线
科学家
年代
国籍
成就
观察分类法
林耐
18世纪
瑞典
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四级
解剖实验法
哈维
17世纪
英国
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
施莱登施旺
19世纪
德国
创立了细胞学说
巴斯德
法国
为微生物学奠定基础
6.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P130
技术发明
产生时代
发明家及贡献
社会作用
蒸汽机
18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巴本发明实验型气缸;
②纽可门制成用矿山抽水的蒸汽机
③1769年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万能原动机”
①为机器提供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工厂的大量出现,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②导致了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进
③加大了煤的开采,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破坏。
等
电气技术
19世纪后半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1838年俄国雅可比制成电动机
③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④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电动机
⑤1882年爱迪生创建发电厂
①促进了电力和电器工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人教版:
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③人教版:
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
等
7.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P136
(1)形成过程:
①1946年,美国成功研制电子计算机技术
(以下选自人教版)
②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①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信息传递与汇聚成为可能
②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将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
附:
人教版教材观点:
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巾场。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
但是,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文学流派
兴盛时间
相关背景
风格特点
代表作家及作品
西方文学
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