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847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13.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上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G=A/(A+B)其中,A是洛仑兹曲线中的不平等面积。

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1.市场失灵: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

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2.免费乘车者:

人们不想支付就想消费。

这种情况发生在非排他性商品上,即该商品MC=0 

3.寻租活动:

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获得垄断利润的活动。

4.反托拉斯法:

政府制定的反垄断法律。

5.外部影响:

单位经济行为人的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非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而无法通过价格补偿。

6.外部经济:

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低于社会要求水平,存在搭便车现象,导致该活动过少的资源配置。

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7.外部不经济:

个人从其活动中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

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高于社会要求水平,和该活动过多的资源配置。

外部不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8.科斯定理:

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结果最终都是有效的。

即即使存在外部性也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9.私人物品:

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物品。

排他性,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使用该商品;

竞用性,指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10.公共物品:

既不具有竞争性也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11.公共资源:

不具有排他性,却具有竞争性的产品。

12.公地的悲剧:

如果每个村民都能够毫无节制地使用公地,则实际的均衡奶牛数量将远远超过它的最优水平。

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

公地将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弱。

这就是所谓的“公地的悲剧”。

13.集体选择:

所有参加者依据一定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与政府行为相关的集体选择问题的理论。

15.周期多数现象:

不同的投票程序会导致不同的集体选择结果,使社会成员做出前后不一致甚至可能相互矛盾的决策。

16.信息不对称:

有些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

17.逆向选择:

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上升,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当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供给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18.败德行为/道德危险:

在没有购买保险前,那些潜在的投保人总是小心翼翼的提防着风险,随时随地准备采取避免风险的行为,以尽量减少由于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损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是完全自负的;

然而,一旦购买保险后,这些投保人往往变得“粗心大意”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谨慎,因为此时出现风险的损失不再只由投保人自己来承担,而是要有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甚至全部。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投保人的这种败德行为,就是他们面临的道德危险。

19.工资效率:

每单位工资水平上的效率,即效率/工资20.决策成本:

按规则通过某项方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21.外在成本:

按规则通过的某项方案与某些参与者意见不一致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1.福利经济学:

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即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

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得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2.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帕累托改进:

如果既定资源配置状态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状态变好,而没有人的状态变坏,则认为这种改进的状态是“好”的。

利用帕累托标准衡量为“好”的状态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3.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时,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4.帕累托最优条件:

满足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分为:

交换的最优条件MRSXY=MRSXY,生产的最优条件MRTSLK=MRTSLK,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MRSXY=MRTXY。

(埃奇渥斯盒状图) 

5.交换/生产的契约曲线:

也称效率曲线,所有满足帕累托条件的点的轨迹。

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MRSXY=MRSXY 

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MRTSLK=MRTSLK 

9.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交换曲线):

在给定要素数量条件下,所有在要素最优配置下所能生产的一对最优产出的轨迹。

6.边际转换率MRT:

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它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条件下,要多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的数量。

边际转换率MRT是递增的。

11.看不见手的原理:

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7.效用可能性曲线:

代表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了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

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和凹凸性都是“随意”的。

8.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是关于社会所有个人效用水平的函数。

W=W(UA,UB,UC……),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

14.社会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社会偏好相同的两种组合效用UAUB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15.阿罗不可能定理:

由于社会偏好次序包含内在矛盾,缺乏次序传递性,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9,惯性:

人们无法在不同经济状态之间进行比较,也许无法对某项改变的结果做出准确的估计,或者,即使“预期”某项改变可能对自己有好处,但也知道这种预期是有“风险”的,既不能完全排除出现相反结果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往往就是“维持现状”。

这就是所谓初始状态的“惯性”。

初始状态的惯性意味着:

由于改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使初始状态是低效率的,它也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10.罗尔斯标准:

政府的目标应当时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那些人的福利达到最大,这意味着,当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收入提高时,即可认为收入分配的状况得到改善。

11.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由于增加的收入要大于减少的收入,故如果让收入增加的人拿出一部分来补偿收入减少的人,则每个人的收入仍可以增加。

该情况被称为是“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12.博弈论(对策论):

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

13.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唯一的最优策略。

69.纳什均衡:

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14.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71.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产品价值(VMP):

要素的边际产品乘以产品的价格,VMP=MP*P。

15.要素供给原则中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名义/GDP折算指数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资本折旧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补助金)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消费和收入的关系。

又叫消费函数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比率。

MPC(β)=∆c/∆y

平均消费倾向APC: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

平均储蓄倾向APS:

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APS=s/y

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s/∆y

3.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

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资本边际效率: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

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 

6,IS曲线: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

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

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1,财政体系:

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货币体系:

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经济政策:

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12,摩擦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作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自愿失业:

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

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

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失业。

周期性: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

13,自然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14,自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5,功能财政: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16,基础货币:

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17,法定准备率:

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8,通货膨胀:

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19,资本深化:

“资本广化”的对称,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快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从而资本-劳动比率或人均资本量在提高。

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经济增长中存在着技术进步。

20,资本的黄金率:

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F撇(k星)=n 

21经济周期:

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22理性预期:

指经济当事人为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23名义工资粘性:

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

24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说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商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2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证券

菲普利斯曲线

加速原理 

均衡国民收入 

总需求 

总需求函数 

总供给 

总供给函数 

奥肯定律 

充分就业 

通货膨胀 

滞胀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倾销 

外汇 

汇率 

国际收支

简答

1,简述GDP的GNP的区别: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2说明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

a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

(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b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c生产法:

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等式:

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4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a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b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c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

Md=M1+M2=L1(Y)+L2(i)=L(Y,i) 

5简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LM曲线越平坦,或者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LM曲线为水平线,IS曲线为垂直线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财政货币政策效果:

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B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SI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6简析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与凯恩斯极端相反,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财政失效:

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

货币效果:

而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其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零,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故很有效。

7简述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a支出乘数的大小b或必须球队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货币政策局限性:

a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b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c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d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a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b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0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水平。

及其手段的应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

11简述货币创造原理:

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并指出货币创造成数等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的限制条件:

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放贷出去B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12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

a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b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c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3简述三种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a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曲线。

政策含义(图)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易,两曲线交点也向右平移,因此,价格不变,产出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

政策含义: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图)c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图)(政策含义图) 

14简析通货膨胀成因:

a作为货币现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b需求拉动又称超额需求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c成本推动又称成本或供给通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d结构性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e通胀持续不断持续的趋势(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工资,价格)

1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货币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后改造为事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其政策含义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率的组合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减少或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16简述增长核算方程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即产出的增长可由三种力量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其经济意义a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b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

17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经济含义及其稳态条件:

基本方程Δk=sy-(n+δ)k 

经济含义:

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

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基本方程可以表示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要实现稳态条件即Δk=0 

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就是sy=(n+δ)k 

18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如何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

A提高整个f(k)曲线,即使用新技术,在一定k值下提高劳动生产率B可以提高sf(k)曲线,即增加积累或储蓄C可以压低(n+δ)k线,即控制人口增长率。

19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

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的特征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2劳动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练习题 

三、单项选择题 

C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有形产品 

无形产品 

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不能确定 

D2、 

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那一项的市场价值(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3、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B4、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当年生产的汽车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某汽车生产商当年计划的而明年生产的汽车 

C5、“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一定是对的 

一定是不对的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以上全对 

D6、下列哪一项计入GNP(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购买普通股票 

汽车制造厂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