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844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考博试题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isthmusoffauces10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重复1次)。

10、piriformrecess梨状隐窝14

在喉的两侧介于会厌上缘和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粘膜下陷形成的隐窝,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滞留的部位。

11、面部危险三角区_07080915

面静脉位置表浅,起自内眦静脉,在面动脉的后方伴其斜行向外下。

经鼻翼口角外侧斜行向外下,越过下颌角下方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收纳面前部软组织的血液。

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无静脉瓣,并借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亦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交通。

因此,当面部,尤其是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区发生感染处理不当时(挤压),病菌可经上述感染颅内,临床上称此三角间的区域为危险三角区。

12、枕下三角suboccipitaltriangle14

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

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

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借致密结缔组织与夹肌和半棘肌相贴,枕大神经行于其间。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13、内囊:

internalcapsule10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

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分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

内囊前肢(又称额部)伸向前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内囊后肢(又称枕部)伸向后外,分为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

内囊膝介于前、后肢之间,即“V”字形转角处(重复1次)。

14、海绵窦:

27cavernoussinus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侧腔隙构成。

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行。

两侧海绵窦经鞍膈前、后的海绵间窦相交通,故一侧海绵窦的感染可蔓延至对侧。

15、静脉角jugularanglevenous0708

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前斜角肌内侧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二者汇合处形成向外上开放的角,称为静脉角。

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16、内侧丘系

内侧丘脑系位于延髓椎体束背面、中线两旁上行,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精细触压觉,与刺激的具体定位、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有关

17、椎体交叉11、13

延髓腹侧面正中有前正中裂,其两侧的纵行隆起称椎体,由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主要为皮质脊髓束)纤维构成。

在锥体的下端,大部分皮质脊髓束纤维左右交叉,形成发辫状的锥体交叉。

18、大脑动脉环(威利斯环、Willis环)14

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

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而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

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发育不良或被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裣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二、胸部

1、纵隔_80mediastinum

是左、右纵膈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膈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这是由于出生后心向左侧偏移所致,上窄下宽,前短后长。

纵膈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膈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隔。

纵膈分隔左、右胸膜腔,纵膈内器官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正常吸气时膈下降,纵膈被拉长。

正常情况下,纵膈的位置固定;

病理情况下,如发生气胸时,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等,纵膈可向对侧移位。

解剖学通畅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和后纵膈,前纵膈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

2、胸导管_88thoracicduct(胸部)

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于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经食管与左侧纵膈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注入左静脉角。

胸导管上段和下段与纵膈胸膜相贴,当胸导管上段或下段损伤并伴有纵膈胸膜破损时,可引起左侧或右侧乳糜胸。

胸导管-55thoracicduct):

经胸廓上口入颈根部,先沿食管颈部左缘上升,在第7颈椎高度向左呈弓装跨过胸膜顶,形成胸导管弓;

经颈动脉鞘后方,椎血管的交感干前方,弯向下内注入左静脉角。

注入口处有一对瓣膜,有阻止血液入胸导管的作用。

胸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不恒定,多数注入左静脉角,也可注入左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

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及左支气管纵隔干通常注入胸导管末端。

3、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其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其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实地175)

4、主动脉裂孔_74aortichiatus

在膈左、右脚和脊柱之间,平第12胸椎,正中线稍偏左侧,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通过。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也可通过主动脉裂孔。

5、乳房悬韧带_70suspensoryligamentofbreast或称cooper韧带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成为乳房悬韧带。

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ligamentsofbreast):

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发出许多细小的纤维束,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即把乳腺固定在胸壁上的一组弓形纤维,这些纤维结缔组织对乳房起固定和支持作用,使人站立时乳房不致下垂。

患乳房癌时,乳房悬韧带因受侵而缩短,皮肤表面凹陷呈现“酒窝征”改变。

6、肺段segmentalbronchus支气管肺段bronchopulmonarysegments肺段pulmonarysegment101113

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

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构成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

通常左、右肺各有10个肺段。

每个支气管肺段由一个肺段支气管分布,相邻支气管肺段间隔以肺静脉属支及疏松结缔组织。

由于支气管肺段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临床常以支气管肺段为单位进行手术切除。

7、肺根rootoflung0915

为出入肺门的结构被胸膜包绕而形成。

肺根内的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

至上而下,左肺根内结构的排列为左肺静脉、左主支气管、左上肺静脉和左下静脉;

右肺根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中间支气管和右下肺静脉。

8、肺门hilumoflung12

位于肺纵膈面的中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部位,又称为第一肺门。

9、动脉导管三角:

83ductusarteriosustriangle08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临床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10、心包横窦:

84transversesinusofpericardium10

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隐窝。

其大小可容纳一指,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阻断血流,可经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

11、心包斜窦:

obliquesinusofpericardium

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成为心包斜窦。

位于心包前壁与下壁反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Anteroinferiorsinusofpericardium。

12、卵圆窝(实地185fossaovalis):

10

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主要由房间隔构成,其后下部的卵圆形浅凹称为卵圆窝,此处薄弱,为胚胎时期连通左右心房的卵圆孔的遗迹。

房间隔缺损常发生在该处。

也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心导管穿刺的理想部位

卵圆窝是股部阔筋膜上的一个薄弱部分,覆有一层薄膜,称筛状板。

卵圆窝位于腹前壁腹股沟区,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与缝匠肌上缘之间的卵圆形凹陷,为股管下口。

下肢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状板进入股静脉,股疝多由此处突出

13、肋膈隐窝75CostodiaphragmaticRecess:

是肋胸膜和膈胸膜反折形成的潜在性腔隙在,呈半环形,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平静呼吸时的深度约为5cm,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积液首先聚集于此。

14、肋纵隔隐窝:

11、13

在胸膜腔前方,覆盖心包表面的纵隔胸膜与肋胸膜转折之处,肺前缘未能伸入,称肋胸膈隐窝。

由于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存在,故左侧肋胸膈隐窝较大。

15、腔静脉窦sinusofvenacava:

实地185

右心房以界嵴为界可分前、后二部。

前部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称固有心房,其前上部的锥体形向前突出部,称右心耳rightauricle;

后部称腔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发育而成,内面光滑,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开口。

16、隔缘肉柱(septomarginaltrabecula):

右心室流入道内壁有许多交错排列的肌性隆起,称为肉柱,故腔内凹入不平,其中一粗大肌束从右心室前壁的前乳头肌连至室间隔下部,即隔缘肉柱,或节制索,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

房室束的右束支及供应前乳头肌的血管可通过隔缘肉柱达乳头肌。

在右心室手术时,要防止损伤隔缘肉柱,以免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17、室上嵴:

supraventricularcrest14

右心室腔内有弓形的肌性隆起,称为室上嵴。

其作用是在心室收缩时帮助缩窄右房室口。

右心室由室上嵴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

18、冠状窦(coronarysinus)实地183

位于冠状沟的后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长约4-5cm,主要接受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的静脉血回流,最终经冠状窦注入右心房。

19、食管后隐窝:

14

食管胸部右侧面,除平肺根的一段未被覆胸膜外,其余部分都与右纵膈胸膜相贴,尤其在肺根下,右纵膈胸膜有时可突向食管胸部后面,形成食管后隐窝。

20、胸膜腔(12pleuralcavity)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胸膜腔左右各一,内为负压,含有少量浆液。

当气胸、胸膜腔积液或胸膜粘连时,会影响呼吸功能。

21、肋纵膈胸膜壁胸膜贴附于胸内筋膜内面,纵膈侧面称为肋纵膈,纵膈胸膜。

22、Sibson膜11、13

胸内筋膜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厚薄不匀,在胸骨、肋和肋间隙内面的部分较厚,脊柱两侧较薄。

胸内筋膜与壁胸膜间有疏松结缔组织,脊柱两旁较发达,两膜易于分离,筋膜向下覆于膈的上面,称膈胸膜筋膜,向上覆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膜,即Sibson膜。

三、腹部

1、胃床090114

由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共同形成

2、腹直肌鞘_104sheathofrectusabdominis

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结缔组织,由3块扁肌的腱膜组成。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

后层则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

腹直肌鞘容纳腹直肌、锥状肌、腹壁上下血管和下位肋间神经的末端。

3、十二指肠悬韧带suspensorymuscleofduodenumTreitz韧带,

十二指肠悬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又称屈氏韧带,是区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标志。

4、肾蒂_144renalpedicle10

由出入肾门的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组成。

肾蒂内主要结构的排列规律是:

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

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5、肾窦renalsinus_09

自肾门深入肾内并由肾实质所围成的腔隙称肾窦,被肾血管、肾盂、肾大盏、肾小盏、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占据,肾门是肾窦的开口,肾窦是肾门的延续。

6、肾门143renalhilum肾内侧缘中部凹陷处称为肾门,有肾血管、肾盂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肾门的边缘成为肾唇,有前唇和后唇,具有一定的弹性。

7、胆囊三角:

127Calot'

striangle?

0708

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下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

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

该区域在胆道外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域经过。

该区域是胆道手术最容易误伤的区域。

另外,胆囊淋巴结位于该三角区内、胆囊管与肝总管相汇处夹角的上方,可作为手术寻找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重要解剖标志。

8、门静脉:

120hepaticportalvein10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腹盆部消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

起始端和末端与毛细血管相连,无瓣膜。

肝门静脉hepaticportalvein:

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向右上方经下腔静脉前方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两支,分别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

肝门静脉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注入肝血窦。

长约6-8cm,直径约1.0-1.2cm,一般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正常压力位13-24cmH2o,平均为18cmH2o(重复1次)。

9、网膜孔:

Omentalforamen:

(Winslow孔)

网膜孔的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的前方,成人可容l~2指通过。

其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手术时,遇有外伤性肝破裂或肝门附近动脉出血,可将示指伸入孔内,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

10、边缘动脉:

Marginalateryofhecolon:

0809

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围绕结肠和乙状结肠的动脉弓。

位于结肠边缘,从回盲部起眼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末端。

边缘动脉与结肠简的距离不一致,近者1cm一下,远者7-8cm。

边缘动脉发出很多直动脉,后者又分为长短支,短支多起自长支,在系膜带处穿入肠壁;

长支在浆膜下环绕肠管,在另外两条结肠带附近分支入肠脂垂后,穿入肠壁。

11、肝胰壶腹括约肌(sphincterofhepatopancreaticampullaampullae):

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合称为肝胰壶腹括约肌,又称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的作用。

进食时,Oddi括约肌松弛,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

不进食时Oddi括约肌收缩,关闭其围绕的管道。

12、肠系膜间丛

13、Thethirdhepaticporta第三肝门12、13

在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14、腔静脉窦(sinusvenarumcavarum)06

位于右心房的后部,内壁光滑,无肌性隆起,内有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

15、肝段Hepaticsegments

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及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内均有独立的Glisson系统的一、二、三级及逐渐变细的分(属)支和引流相应区域胆汁的管道,并有相应的肝静脉属支引流相邻区域的静脉血,这些区域是肝的功能单位称肝段。

16、肝裂为相邻肝叶或肝段之间的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部位是肝叶、肝段的分界线,内有肝静脉或其属支.

17、膈下间隙14

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成肝上下间隙,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小网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下后间隙和左肝下后间

18、

四、盆部及会阴

1、膀胱三角_(trigoneofbladder):

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黏膜光滑无皱襞,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2、阴道穹_179Fornixvaginae,08

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之间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

阴道穹分为互相连通的前部、后部和侧部,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其后上方即为直肠子宫陷凹,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覆盖其上的腹膜。

临床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以引流直肠子宫陷凹内的积液或积血,进行诊断和治疗(重复1次)。

3、直肠子宫陷凹:

0910

子宫后面的腹膜从子宫体向下覆盖子宫颈,再转至阴道后穹的上面,然后返折至直肠的前面,形成一个较深的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pouch,又称Douglas腔。

凹底距肛门约3.5cm,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

站立或坐位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故腹膜腔内的积液多聚积于此。

临床上可进行直肠穿刺和阴道后穹穿刺以进行诊断和治疗(重复2次)。

子宫直肠陷凹也称道格拉斯窝.是女性盆腔最低处,也是积液最常见的地方。

此处积液是由盆腔炎症引起,当有盆腔炎症时炎症刺激导致组织液渗出即形成积液.

4、腹股沟韧带:

inguinalligament10

由腹外斜肌腱膜下缘伸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卷曲反折增厚形成。

其内侧端的一小部分纤维向下后方,并向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腔隙韧带向外侧延续附着于耻骨梳的部分,称为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

这些韧带在腹股沟疝和股疝的修补术中都有重要意义(重复1次)。

5、膀胱直肠陷凹rectovesicalpouch15

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的腹膜转折处,是男性腹膜腔最低的部分,腹膜腔积液(如腹水、出血),多集存于此。

在男性,腹膜至腹前壁内侧面向下至盆腔并转向后,覆盖与膀胱体上面、下外侧壁上部及底部之上,并覆盖输精管壶腹及精囊的后上面,然后反折至直肠而形成直肠膀胱陷凹。

6、卵巢悬韧带_171suspensoryligamentofovary:

是腹膜包绕卵巢动、静脉等形成的隆起皱襞,起自骨盆上口上方髂外动脉前面,向下达卵巢上端虚于子宫阔韧带。

卵巢悬韧带是寻找卵巢血管的标志。

是卵巢的固定装置之一,卵巢的上端与输卵管的伞相接,并以卵巢悬韧带连接于骨盆缘,卵巢悬韧带内有卵巢动静脉、淋巴结及神经丛等至卵巢。

7、齿状线(dentateline):

位于肛管内面,直肠与肛管交界处,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重复1次)。

8、输尿管间劈(interureteralligament):

两侧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镜检呈苍白带,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9、输尿管间襞纵隔_

10、阴部管pudendalcanal11、13

又名Alcock管,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外侧壁,坐骨结节上方3~4cm处,为闭孔筋膜与会阴浅筋膜共同围成的管状裂隙。

其中有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通过。

临床上常在该处进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11、盆膈_pelvicdiaphragm162又称盆底

它由提肛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

上表面的筋膜称为盆膈上筋膜,下表面的筋膜称为盆膈下筋膜。

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提肛肌的前内侧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

称盆膈裂孔,由下方的尿生殖膈封闭。

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和膈协同增加腹内压。

12、下腹下丛inferiorhypogastricplexus11、13

腹主动脉丛向下延续的上腹上丛,向下发出左右腹下发出左右腹下神经,行至第3骶椎高度,与盆内脏神经和骶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共同组成左右下腹下丛。

腹下丛(hypogastricplexus)可分为上腹下丛和下腹下丛。

下腹下丛即盆丛,位于直肠两侧。

由上腹下丛延续,并接受骶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和第2~4骶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组成。

此丛伴随髂内动脉的分支组成直肠丛、膀胱丛、前列腺丛、子宫阴道丛等,并随动脉分支分布于盆腔各脏器。

上腹下丛组成:

腹主动脉丛向下的延续部分,从两侧接受下位二腰神经节发出的腰内脏神经。

位于第5腰椎体前面,两髂总动脉之间。

13、直肠子宫陷凹_169rectouterinepouch:

临床上成Douglas,位于直肠与子宫之间的腹膜转折处。

凹底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壁。

该陷凹的女性腹膜腔最低处,腹膜腔内的积液积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