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628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汕头市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汕头市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基础,它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在经济增长中形成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再发展”的前进过程。

做好产业的战略性定位,对于确立和推动我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针对汕头的资源条件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三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思路必须在巩固和提高第一产业的同时,坚持二三产业并重,以工业产业调整为核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根本,集中力量,抓大放小,大力扶植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兴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战略转移,促进三大产业的优化升级。

在发展方针上,产业优化升级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实行“两手抓”的方针,一手运用高新科技武装和提高传统产业;一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汕头的新兴主导产业和第一经济增长点。

    第一部分我市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艰苦拼搏,汕头市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整个经济已进入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并正向工业化中期过渡。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454.01亿元,人均10474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1978年的24.1:

38:

37.9调整为1999年的10.1:

48.4:

41.5,二、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工业发展成为由纺织服装、食品、机械、化工、医药五个行业为支柱的粤东工业基地;电子元器件工业、新材料工业、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1.1%。

农业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转变,“三高”、“四化”农业正在形成规模。

    纵观我市20多年来产业发展的过程,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1、产业经济增长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我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与高资金投入的组合,在低技术和低加工度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历程表现为“完全粗放型——相对粗放型——粗放与集约结合型”。

1978年至“六五”期末,汕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68%,其中劳动力投入带动经济增长3.52个百分点,劳动力投入带动经济增长占整个GDP增长的40.56%,粗放发展持续时间长达两个计划期。

进入九十年代,汕头的经济增长逐步朝着向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向发展,但整个经济仍然主要依靠加大资本投入,这个时期资本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份额占GDP增长的份额仍达40%至50%(见表1)。

表1:

汕头市工业与全市GDP增长中技术进步变动比较(%)

项目

GDP增长率

劳动力贡献

份额

资金贡献

份额

技术进步

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

贡献率

1978-1989

12.54

2.38

6.43

3.73

29.78

其中:

工业(1979-1990)

21.48

4.08

8.67

8.73

40.62

1978-1995

14.77

2.91

6.95

4.91

33.22

其中:

工业

19.10

0.60

12.15

6.37

33.33

1979-1998

15.17

2.68

6.14

6.34

41.89

其中:

工业

21.05

1.38

12.09

7.58

36.00

    2、产业构成以传统产业为主。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建立《汕头市工业主导产业判据模型》,以199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食品、纺织服装、机械行业的综合指数最高,电子、医药行业次之,最低是化工行业(见表2),占据我市工业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低加工度为主的行业(见图1-3)。

 

(图2)

(图3)

    3、经济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外向型经济体系不断壮大,外贸出口形成规模,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利用外资方式从“三来一补”为主逐步转变到以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为主,1978年至199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1.1亿美元。

1999年,外贸出口总额26.94亿美元。

    4、区域性特色行业特征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积极发挥优势,借助侨资侨力、民资民力,实施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

如:

澄海的玩具、服装和毛织品,潮阳的纺织、服饰、精细化工、电子、音像制品,升平的机械、印刷,等等。

    二、新的形势背景

    九十年代开始,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21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三大趋势: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增加了新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容量,提供更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金、两种资源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发展经受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国际竞争压力。

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趋势。

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成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但同时也使传统产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竞争的优势将进一步向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和领域倾斜。

三是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趋势。

发达国家的本土产业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传统产业将逐步向海外转移,这将对整个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国内经济发展走向看,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五大趋势:

一是市场经济趋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体制将日臻完善,这将使国民经济运行方式和政府经济调控方式发生更加深刻的转变。

二是科技化趋势。

由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更加突出。

三是城市化趋势。

城市和中心城镇的发展将是下阶段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内容。

四是加入WTO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五是西部大开发趋势。

西部大开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全方位开放和市场空间的拓展,而同时使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原来拥有的制度差别优势日渐式微。

汕头市(1999年)工业主导产业判据模型综合数据排表

行业

排序

产业综合评价值

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度

产业比较生产率

产品消耗系数

就业弹性系数

技术进步率

产业贡献率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1

1.7832

8.7659

1.8157

0.1482

0.4460

-0.4874

0.0107

食品加工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2

0.9701

1.8914

1.3816

0.1010

2.3764

0.0305

0.0399

服装及其它纤维品制造业

3

0.7666

0.7877

1.2644

0.0426

1.9624

0.0970

0.4455

普通机械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4

0.6860

1.2560

0.6475

0.0832

2.2827

-0.1551

0.0015

非金属矿采选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5

0.6068

3.9683

0.0558

0.0453

0.0565

-0.4868

0.0020

金属制品业

6

0.6066

0.8379

1.2328

0.0962

1.5100

-0.0592

0.022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7

0.5738

0.1358

2.9326

0.0644

0.0769

0.1835

0.0496

化学纤维制造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8

0.5332

1.0629

1.1294

0.1176

0.4229

0.4607

0.0056

造纸及纸制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9

0.5307

0.1988

1.4790

0.0918

1.3776

0.0262

0.0109

橡胶制品业

10

0.5106

2.2683

0.3775

0.0352

0.7207

-0.3383

0.000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1

0.4772

0.8619

1.1622

0.0283

0.5367

0.2699

0.004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12

0.4573

1.3083

0.9660

0.2300

0.1653

0.0644

0.0099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13

0.4556

0.5466

1.3990

0.0211

0.3377

0.4057

0.0234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14

0.3766

0.4100

0.3001

0.7379

-0.1989

0.9875

0.0230

食品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15

0.3742

0.5941

1.0460

0.1349

0.3437

0.0747

0.0521

纺织业

16

0.3630

0.8325

0.8635

0.1490

0.3733

-0.2827

0.2425

专用设备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17

0.3261

0.4263

0.6866

0.0615

0.9487

-0.2310

0.0644

医药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18

0.2678

0.8512

0.7905

0.1331

-0.0015

-0.1930

0.0266

塑料制品业

19

0.2362

0.0797

1.0516

0.1367

0.0484

-0.0621

0.1627

饮料制造业

20

0.2060

0.1545

1.2342

0.0232

0.2906

-0.4778

0.011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21

0.1335

-0.1745

1.1980

0.0463

-0.1451

-0.1429

0.0191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22

0.0397

0.0880

0.0790

0.5155

-0.1203

-0.3249

0.0010

其它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23

-0.3373

-4.0226

0.8743

0.0573

1.0302

-0.0685

0.105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24

-0.4930

2.4659

1.5719

0.0879

-7.4034

0.1639

0.155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25

-0.7405

-3.6584

0.8109

0.0813

-1.6293

-0.0506

0.0028

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26

-0.9797

-2.0638

1.3346

0.0322

-5.3669

0.1812

0.0046

    三、基础条件与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一个地区发展经济最基本的条件。

汕头作为东南沿海对外开放时间最长的城市,享有粤东门户之称,距离太平洋国际主航道仅7公里,毗邻台、港、澳,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是粤东区域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技术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发挥着促进粤东区域连结全国、全世界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二)资源条件

    1、海洋资源。

汕头海岸线长达289公里,岛屿40余个,海域面积五倍于陆域面积,15米等深线内海域946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5933公顷,海洋功能区划范围的海域面积十分广阔。

全市传统渔场5万平方公里,经济渔类100多种,壳类160多种,藻类40多种,是广东最有开发潜力的渔场。

丰富的海洋资源使汕头发展海洋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环境资源。

汕头市区建成区面积92.71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1.9%,大气环境质量、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符合国家标准。

1998年汕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1999年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3、人力资源。

汕头人“种田如绣花”和善于经营的传统,在现代教育和现代经济的熏陶下得到发扬光大,聪颖能干的汕头人本身就是一大资源。

    4、基础设施优势。

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以深水港一期工程、华能汕头电厂一期工程、广梅汕铁路、海湾大桥、石大桥、深汕高速公路、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卫星通信地球站、亚欧和中美海底光缆登陆站等重点项目建成为标志,全市基本形成了海陆空交通综合配套、电力供应充足、通信发达的基础设施新格局,长期制约汕头发展的“瓶颈”基本消除。

    (三)侨乡优势。

这是汕头市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最独特优势。

目前,潮汕本土居住着1176.5万人(1998年底),旅居国内各地的潮汕人及其后裔100多万人,旅居海外的潮人包括潮籍华侨华裔和台湾同胞估计共1000多万人,在海外每五个华人中,就有一个潮汕人,国内和海外两个潮人社会是推动汕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内外两千多万潮人和关心潮汕建设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潮汕地区日益繁荣昌盛。

今后,海内外潮人对汕头经济发展的贡献必将越来越大。

    (四)特区优势。

汕头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尽管随着全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区优势逐步弱化,但在经济市场化、法制化进程中,汕头拥有的特区立法权和试验权,是我们把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动权的“尚方宝剑”,是我们争取突破性发展的有力武器。

由特区的“特”所产生的优势效应还体现在:

率先发育的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国际经贸联系渠道的优势、特区形象这个“无形资产”的优势、毗邻国际市场优势,等等,这都是我们应十分珍惜并充分用好的“特权”。

    四、主要制约因素

    产业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但我市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技术进步缓慢和战略决策失误,以及自然资源缺乏、历史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产业升级优化滞后,新兴产业发育缓慢,传统产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

其主要表现:

    产业技术进步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从80年代末的29.78%逐步上升到1998年的41.89%,而工业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增长则表现为U字型的变动。

1998年全市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6%,比全市技术进步总体水平低了6个百分点(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尚未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199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率最高的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非技术密集型产业(见图4),这反映了多数企业的经济增长以外延增长为主,未能把

(图4)

    科学技术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主要环节融贯起来,形成一个科技进步体系。

    ——产业关联度低,分工协作能力差。

汕头的支柱产业与粤东主要城市甚至闽粤赣边区的主要城市同构现象比较突出,而近海养殖及加工和工业的食品、服装、纺织、塑料、机械等行业的水平和垂直分工能力低;在产业配套上既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又出现了在某些领域(如:

印刷、包装、运输)的服务能力过剩的畸形表现。

    ——外贸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1999年全市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有服装、纺织品、玩具、农渔产品等4种传统商品。

机电产品仅占出口总额的15.8%。

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在港澳。

1999年出口总额中,对远洋国家占36.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

外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不少公司商品经营范围狭窄,主营商品集中传统产品的几种商品上,争货源、争市场的矛盾突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强。

    ——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1999年三资企业的存量2341家,只占累计批准总数的45.2%。

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4291个,总投资额92.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83%和73%。

来自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的投资项目较少,世界500强有10家在我市投资了12个项目,总投资2.4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的0.23%和1.92%。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利用外资连年大幅减少。

1998、1999年两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分别为4亿和2.84亿美元,仅为1996年14.67亿美元的27%和19%。

    ——产业发展能力弱化。

一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水、电、交通运输、大多数原辅材料等直接成本和土地、建筑、各种规费等间接成本都高于其它同类地区和后发展地区。

二是资源贫乏,传统产业和现有支柱产业的发展备受其制约。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而且缺乏为促进其发展所应具备的教学、科研氛围,人才和技术短缺。

第二部分产业定位的思路与重点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并优化升级的过程,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基础。

做好产业的战略性定位,对于确立和推动我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问题在于如何做好,使确立的主导产业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切合汕头实际,真正发挥起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

    

(一)三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思路。

    面对21世纪的经济发展趋势,我省提出“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思路是: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结构调整,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着眼大局,自觉服从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因此,汕头无疑应该紧跟全省的步伐,围绕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来研究和确立我们的发展方针和目标。

同时,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合理选择有自身特色的调整方向和重点。

目前汕头工业以总量小,基础差,结构低为主要特征的泛工业化问题十分突出,由此也形成了第三产业的虚高比例,所以,汕头的产业发展必须在巩固和提高第一产业的同时,坚持二三产业并重,以工业产业调整为核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根本,集中力量,抓大放小,大力扶植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兴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战略转移,促进三大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产业优化升级的基本方针。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动,在经济增长中形成了“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    经济再发展”的前进过程。

对于汕头目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构成,要确立这么一种认识: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产业侧重的是产值和利润水平,是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工业化进程中,它与其它产业的繁荣息息相关,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主要地位(如:

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时间在美国持续110年、日本为80年,占工业化形成过程的65-75%)。

由此可以预见,21世纪初期我市的支柱产业仍是以传统产业为代表,必须继续大力予以支持。

另一方面更应当看到,随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大规模地转换为生产力,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来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在各国各地区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

因此,产业优化升级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实行“两手抓”的方针,一手运用高新科技武装和提高传统产业;一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汕头的新兴主导产业和第一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

    1、立足当前,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武装和提高传统产业

    ——大力运用高新技术装备传统产业。

我市工业支柱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的步伐缓慢,竞争力越来越薄弱(见图5)。

当前,必须从市场需求和产业

图5:

    技术进步要求两个方面出发,着重在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引导,支持这些行业运用高新技术来装备,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①纺织服装制造业。

要针对行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档次低、名牌少、技术创新慢的问题,抓好技术引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一批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

建立和完善设计开发体系,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高知名度,扩大出口生产能力。

②食品加工制造业。

重点扶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分离提纯技术、杀菌技术和新型包装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与设备。

加快发展速冻保鲜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绿色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基础原料和辅料。

③机械制造业。

以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为核心,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和传统生产工艺装备。

重点发展精密机械、检测传感、自动控制、光学及光电等技术和产品。

④医药工业。

在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企业的传统生产工艺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能力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现代化等高新技术项目上,努力把医药工业发展成为我市的一个新兴主导产业。

⑤化学工业。

加快海洋集团产业群体建设,争取在5年内形成“海洋”12万吨聚苯、1.8万吨薄膜和10亿支聚脂瓶的生产规模。

通过引进技术和消化创新,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乙烯中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形成附加值高、污染小的石化产业群,把汕头建设成精细化工基地。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要坚持面向市场,切实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重点提高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水产业、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和农产品的加工比重。

一是要大力提高果蔬设施化种植水平,扩大反季节高档蔬菜比例,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和加工的质量档次,提高蔬菜生产经营效益。

要把水果上山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抓好未利用的10万亩宜果山坡地开发工作,形成名优水果规模生产与经营基地。

二是要加快海洋开发工作。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稳定近海捕捞,探索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增加苗种繁殖数量,提高育种技术。

三是大力发展家畜和珍禽生产。

要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积极发展肉牛和水奶牛,提高草食家畜和家禽的比重,发展节粮型牧业,并在规模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一批上市量超过万头的大型猪场,上市量超过10万头的养鸡、养鸭、养鹅场,带动整个禽畜业的发展。

四是要发展名、特、优、稀、新农产品,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优良品种的培育选育、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强化名牌意识,重视名牌品种的培育、商标注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是要着力于农产品的保鲜生产设备、储藏包装设备、加工生产线的引进,发展多品种、多风味、高档次的速食品、冷冻系列品和保健营养品。

力争至2005年,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至2008年达到55%。

    ——开拓物流业,营造城市大商业,增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功能。

当务之急是针对我市区域中心功能弱化趋势,积极发挥特区优势、侨乡优势、商贸传统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以增加市场供给为基础,市场开拓为导向,发展物流业为重点,营造城市商业氛围,立足粤东,服务全国,构建汕头商业大规模的跨区贸易服务功能。

一是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扩大对内开放,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构建“海外    汕头    内地”双向大经贸格局。

二是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现有流通设施改造,投资兴办区域性商品配送中心、发展商品仓储中转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行业、参与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和经营。

三是大力扶持商业批发。

围绕力争在3-5年内,培育3-5家年零售额超1亿元的零售企业,3-5家批发销售超5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批发企业的近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