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153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Word格式.docx

表1

消毒效果检验项目

项目

名称

电解法消毒处理器

紫外线消毒处理器

二氧化氯发生器

臭氧

发生器

次氯

酸钠

消毒剂

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

氯酸盐法

亚氯酸盐法

总大肠菌群

水中游离余氯

二氧

化氯

紫外线

强度

臭氧

游离氯

其它(有效消毒成分)

说明:

1.消毒设备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操作,待设备运转正常后,取水样进行消毒效果检验。

消毒剂发生器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待设备运转正常后,在出口处采集样品,按说明书规定的有效剂量稀释后,进行消毒效果检验。

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稀释配制水样。

2.细菌加标操作程序

(1)在脱氯自来水中加入大肠杆菌,实验用菌种为大肠杆菌8099。

加标量为>

100-2×

1000/100ml。

(2)将装有加标菌水样的三角烧瓶放入恒温水浴箱(20℃)中,开动磁力搅拌器5min,使细菌在水中分布均匀。

先取2份细菌加标的水样,进行大肠杆菌活菌计数(阳性对照组)。

(3)待水温恒定后按说明书规定的最小剂量加入消毒剂,迅速搅拌均匀,从加入消毒剂起计时。

设定3个工作时间,说明书规定的最短作用时间为T,3个作用时间分别为0.5T,T和1.5T,作用后分别吸取水样,注入装有中和剂(如硫代硫酸钠)无菌三角烧瓶中,以终止消毒作用。

对饮用水消毒处理器和消毒剂发生器应根据消毒产物的产生量及处理水最高流量进行加标采样。

(4)将中和的水样,分别取100ml、10ml、1ml各两份,用滤膜法进行大肠菌活菌计数。

(5)将未接种大肠杆菌的试验用同批培养基平板2个,置温箱中培养(阴性对照组)。

试验重复三次。

3.上述试验同时,测定消毒成分和剂量,记录作用时间和水温。

4.结果评价

消毒后水中大肠菌群指标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

5.√-必需测定项目;

△-如含有,需测定

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

编号

产品名称

化学名称或分子式

用途

近似分子量

评价剂量(mg/L)

可能含有的杂质

1

液氯

相关化学药剂:

氢氧化铵

硫酸铵

Cl2

NH3

NH4OH

(NH4)2SO4

消毒、氧化

氯氨消毒

71.0

17.0

35.0

132.0

10(以Cl2表示)

5

10

25

汞、卤代烃

砷、镉、铬、铅、银、汞

2

漂白粉

Ca(OCl)Cl

127

3

次氯酸钙

Ca(OCl)2

143.1

4

次氯酸钠

NaOCl

74.5

二氧化氯

相关原料:

硫酸

盐酸

亚氯酸钠

氯酸钠

ClO2

H2SO4

HCl

NaClO2

NaClO3

活化剂

原料

67.45

98.0

36.5

90.0

106.5

 

50

40

7

8

6

二氯异氰尿酸钠

(又名优氯净)

(CN)3O3Cl2Na

紧急情况下小量饮用水消毒

219.95

三氯异氰尿酸

(CN)3O3Cl3

消毒

232.45

氯氨T

CH3C6H4SO2NaCl

9

清水龙

(又名哈拉宗)(halazone)

COOHC6H4SO2NCl2二氯胺对羧基苯磺酸

高锰酸钾

KMnO4

158.03

15

11

过氧化氢

H2O2

34.0

12

新产品

以通常最大使用剂量的5倍计算

砷、镉、铬、铅、银、汞和其他有害物质

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

项目名称

次氯酸钠发生器

混浊度

臭和味

肉眼可见物

pH

铬(六价)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紫外线强度

氯酸盐

亚氯酸盐

溴酸盐

甲醛

四氯化碳

三氯甲烷

ICP鉴定

色谱/质谱鉴定

耗氧量

毒理

√-必需测定项目;

△-如含有,需测定

附录A生活饮用水化学消毒剂样品采集与配制

1.样品的采集

见《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年版)附录A1节

2.样品的前处理

2.1试剂空白和实验用水

  按照样品制备同样方法制备试剂空白。

所有本实验用水均为纯水。

2.2样品的配制方法

2.2.1次氯酸钙、漂白粉精(次氯酸钙)、氯酸钠、亚氯酸钠、硫酸铜、硫酸铵、碘

按10倍评价剂量和所需的样品溶液的体积称取样品于250mL聚乙烯烧杯中,用100mL纯水溶解,在通风橱中以硝酸[ρ20=1.42g/ml]酸化pH<

2,将溶液用纯水定量稀释至所需体积。

(1)计算称样量。

m=10×

ρ×

V……………………………………

(1)

m——称样量,mg;

ρ——受检产品建议的评价剂量,mg/L;

V——受检样品溶液所需体积,L;

10——倍数因子。

2.2.2 高锰酸钾、次氯酸钠、氢氧化铵、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氨T、清水龙

参考2.2.1,用盐酸[ρ20=1.18g/ml]代替硝酸酸化至pH<2,加盐酸羟胺至溶液清澈。

配制次氯酸钠不加盐酸羟胺,但加碘化钾作稳定剂,加至棕黄色。

2.2.3 硫酸、盐酸、柠檬酸

2.2.4过氧化氢

按所需的体积用纯水进行稀释

2.3计算

见《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年版)附录A2.3节

  按1:

10比例用纯水定量稀释到所需的体积。

附录B检验方法

1 锑的补充检验方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锑。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锑的测定。

本规范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78μg/L,实验表明当砷、锗、锡、汞、硒浓度高时,对锑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浓度低时,无干扰。

饮用水中这些离子的浓度都较低。

另外加入一定量的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可以消除干扰离子对锑的干扰。

1.2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使锑生成锑化氢,由载气带入原子化器原子化,受热分解为原子态锑,基态锑原子在特制锑空心阴极灯的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锑含量成正比。

1.3试剂

1.3.1氢氧化钠溶液(2g/L):

称取1.0g克氢氧化钠溶于纯水中,稀释至500mL。

1.3.2硼氢化钠溶液(20g/L):

称取10.0g硼氢化钠(NaBH4)溶于500mL氢氧化钠溶液(1.3.1)中,混匀。

1.3.3盐酸(ρ20=1.19g/mL),优级纯。

1.3.4载流[盐酸溶液(φ=5%)]:

取25mL浓盐酸(3.3),用纯水稀释至500mL。

1.3.5硫脲—抗坏血酸溶液:

称取12.5g硫脲加约80mL纯水,加热溶解,冷却后加入12.5g抗坏血酸,稀释至100mL。

1.3.6锑标准贮备液[ρ(Sb)=1.0mg/mL]:

称取0.5000g光谱纯锑于100mL烧杯中,加10mL盐酸(1.3.3)和5g酒石酸,在水浴中温热使锑完全溶解,放冷后,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500mL,摇匀。

1.3.7锑标准中间溶液[ρ(Sb)=10.0μg/mL]:

吸取10.0mL锑标准贮备液(1.3.6)于1000mL容量瓶中,加3mL浓盐酸(1.3.3),用纯水定容至刻度。

1.3.8锑标准使用溶液[ρ(Sb)=0.10μg/mL]:

吸取5.0mL锑标准中间溶液(1.3.7)于5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

1.4仪器

1.4.1原子荧光光度计(如:

AFS-230型、AFS-830型等)

1.4.2锑空心阴极灯

1.5分析步骤

1.5.1仪器配置:

灯电流:

75mA;

负高压:

310V;

原子化器高度:

8.5mm;

载气流量:

500mL/min;

屏蔽气流量:

1000mL/min;

进样体积:

0.5mL

1.5.2样品测定

A取10mL水样于比色管中。

B标准系列的配制分别吸取锑标准使用溶液(1.3.8)0.00、0.05、0.10、0.30、0.50、0.70、1.00mL于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至10mL,使锑的浓度分别为0.00、0.50、1.00、3.00、5.00、7.00、10.00ng/mL。

C分别向水样和标准系列管中加入1.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3.5),加入1.0mL浓盐酸(1.3.3),混匀,以硼氢化钠溶液(1.3.2)为还原剂,上机测定,记录荧光强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1.6计算

由样品的荧光强度可直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锑的质量浓度,µ

g/L。

1.7精密度和准确度

四个实验室测定含锑0.97~8.07µ

g/L的水样,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2~6.5%,在1~8µ

g/L范围内,回收率为85.7~113%。

2 亚氯酸盐的补充检验方法(离子色谱法)

2.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含量。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亚氯酸盐,氯酸盐的含量的测定。

本规范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取决于不同的进样量与检测器的灵敏度,一般情况下,进样200L,电导检测器量程为2μS时适宜的检测范围为:

10-1000g/LClO2-,20-1000g/LClO3-。

水样中存在高浓度的ClO2对分析有影响,可以通过吹入氮气和加入乙二胺作保护剂消除ClO2对分析的影响。

水样中存在较高浓度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时,可能因保留时间相近造成干扰。

用加标后测量要以帮助鉴别此类干扰。

水中NO3-浓度太大,对ClO3-测定有严重干扰浓度,可以通过稀释水样及改变淋洗条件来改善此类干扰。

由于进样量很小,操作中必需严格防止纯水、器皿在水样预处理过程中的污染,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为了防止保护柱和分离柱系统堵塞,样品必需先经过0.20µ

m滤膜过滤。

为防高硬度水在碳酸盐淋洗液中沉淀,必要时要将水样先经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柱。

不同浓度离子同时分析时的相互干扰,或存在其它组分干扰时可采取水样预浓缩,梯度淋洗或将流出部分收集后再进样的方法消除干扰,但必需对所采取的方法的精密度及偏性进行确认。

2.2原理

水样中待测的阴离子随碳酸盐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系统中(由保护柱和分离柱组成),根据分离柱对不同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已分离的阴离子流经抑制器系统转化成具有高电导度的强酸,而淋洗液测转化成弱电导度的碳酸,由电导检测器测量各种离子组分的电导率,以相对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蜂高定量。

2.3试剂和材料

2.3.1试剂

2.3.1.1亚氯酸盐标准贮备溶液[ρ(ClO2-)=1.0mg/mL]:

使用工业品位作标准品,含量约为82%,按HG/T3250-2001标定亚氯酸盐含量,及杂质氯酸盐的含量(见2.7、2.8及2.9)。

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经计算后,称取适量工业品位亚氯酸钠,用纯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

置4℃冰箱备用,可使用一个月。

2.3.1.2氯酸盐标准贮备溶液[ρ(ClO3-)<

1.0mg/mL]:

使用基准纯试剂,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称取适量氯酸盐(因工业品亚氯酸盐含有一定量的氯酸盐,配制1.0mg/ml氯酸盐时所称取的氯酸盐的量应减去亚氯酸盐所带进的氯酸盐的量),用纯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

2.3.1.3混合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1.0mL亚氯酸盐标准贮备溶液(2.3.1.1),氯酸盐标准贮备溶液(2.3.1.2),用纯水定容到100mL。

此混合标准贮备溶液分别含亚氯酸盐(ClO2-),氯酸盐(ClO3-)10.0g/L。

当天新配。

2.3.1.4无水碳酸钠:

分析纯试剂。

2.3.1.5样品保存液(乙二胺溶液):

取2.8mL乙二胺稀释到25mL,置4℃冰箱备用,可用一个月。

2.3.1.6纯水:

重蒸水或去离子水,电导率<

1S/cm,不含目标离子,经0.2m的滤膜过滤。

2.3.1.7辅助气体:

压缩空气,高纯氮气(小瓶装方便携带)。

图1:

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溴离子及常见阴离子标准色谱图

a出峰顺序:

1-氟离子,2-亚氯酸盐,3-溴酸盐,4-氯离子,5-亚硝酸盐,

6-溴离子,7-氯酸盐,8-硝酸盐,9-磷酸盐,10-硫酸盐。

b保留时间:

氟离子3.06min,亚氯酸盐4.14min,溴酸盐4.74min,氯离子5.43min,亚硝酸盐6.84min,溴离子9.07min,氯酸盐9.91min,硝酸盐10.69min,磷酸盐15.86min,硫酸盐18.17min。

2.4仪器

2.4.1离子色谱仪

2.4.1.1电导检测器

2.4.1.2微处理器或记录仪

2.4.1.3色谱柱:

AS9+AG9-HC(内径:

4mm)

2.4.2采样瓶:

500mL棕色玻璃或塑料瓶,洗涤干净,并用纯水冲洗,晾干备用。

2.4.3滤器及滤膜:

0.2µ

m。

2.5分析步骤

2.5.1样品采集与储存方法:

用采样瓶(2.4.2)采集水样,往水中通入高纯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如氩气)10分钟(1.0L/min,),(对于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样通氮气是必须的,对于加氯消毒的水样可省略此步骤),然后加入0.25mL乙二胺溶液(2.3.1.5),密封,摇匀,置4℃冰箱。

采集后当天测定。

2.5.2仪器条件的设定

2.5.2.1电导检测池温度:

25℃

2.5.2.2进样器加压:

0.5MPa

2.5.2.3流动相瓶加压:

40KPa

2.5.2.4流动相:

8.0mmol/LNa2CO3溶液

2.5.2.5流动相流速:

1.3mL/min

2.5.2.6进样体积:

200µ

L

2.5.2.7抑制器抑制模式:

外接纯水模式(循环模式的基线噪声较大)

2.5.2.8抑制器电流:

50mA

2.5.3校准:

取100mL容量瓶7个,分别加入混合标准溶液(2.3.1.3)0.0,0.50,1.00,2.00,3.00,4.00,5.00mL,用纯水定容到100mL。

此系列标准溶液浓度为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μg/L。

将配好的系列标准溶液分别进样。

以峰高或峰面积(Y)对溶液的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曲线。

2.5.4样品分析

2.5.4.1样品预处理:

将水样经0.2µ

m滤膜过滤,对硬度高的水必要时先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然后经0.2µ

对含有机物的水先经过C18柱过滤。

2.5.4.2将预处理后的水样注入进样系统,记录峰高和峰面积。

2.6计算:

各种分析离子的质量浓度(µ

g/L),可以直接在标准曲线上查得。

2.7注意事项:

高纯度的亚氯酸钠极易爆炸,只能用工业NaClO2作为标准品。

工业品中NaClO2含量只有80%左右,且含有少量ClO3-(3-4%)。

因此NaClO2要经过准确标定NaClO2含量和杂质NaClO3含量后才能使用。

其中含有的ClO3-还将影响混合标准液中ClO3-的浓度。

2.8亚氯酸钠含量测定

2.8.1试剂与溶液

2.8.1.1硫酸溶液(1+8):

吸取20mL硫酸,缓缓加入160mL水中,不断搅拌。

2.8.1.2碘化钾溶液(100g/L):

称取20g碘化钾,溶入200mL水中,新配。

2.8.1.3淀粉指示液(5g/L):

称取淀粉0.5g,溶入100mL沸水中,新配。

2.8.1.4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mol/L]:

称取26g硫代硫酸钠及0.2g碳酸钠,加入适量的新煮沸的冷水使之溶解,并稀释到1000mL,混匀,转入棕色试剂瓶中,放置一个月后过滤,经准确标定后备用。

a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精密称取约0.15g在120干燥至恒重的重铬酸钾(国家标准物质GBW06105c),置于500mL碘量瓶中,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

加入2g碘化钾,轻轻振摇使之溶解,再加入20mL硫酸溶液(2.8.1.1),密闭,摇匀。

放于暗处10min后用250mL水稀释。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滴到溶液呈淡黄色,再加入3mL淀粉指示液(2.8.1.3),继续滴定到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

反应液及稀释用水的温度不应高于20℃。

同时做好试剂空白试验。

b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计算,按式

(1)计算

m

c(Na2S2O3.5H2O)=………………….

(1)

(V-V空白)×

0.04903

式中:

c(Na2S2O3.5H2O):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

重铬酸钾的质量,g;

V: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空白:

试剂空白试验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mL;

0.0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