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152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

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

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

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

上下结构。

山要写扁些。

上短下长。

枯:

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

笔顺是

吹:

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

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

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

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

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渎课文。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提问:

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

为什么会这么有趣呢?

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

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二、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提问:

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

为什么会这么有趣?

三、整体感知。

今天小导游带我们去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太空中”。

太空生活有那些趣事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吧。

读完了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睡觉,走路,喝水,洗澡都很有趣)。

四、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有趣的太空生活,想不想把这些事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啊?

要介绍的话,就得把课文读好。

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的一点都不错。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五、识字记字,指导书写

发挥想象,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学生的想象)。

1、你已给会读哪些字了?

指名读。

2、自由读字卡

3、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

(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左右大致相等。

4、先描红,再临写

临写时,请注意三点:

一看二写三对照。

写前先看范字,看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字的结构特点及笔画的差异;

临写时,要一气呵成,把整个字一气写完,不能写一笔看一笔;

写完一个字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力求有所进步。

一、复习生字

1、拿出字卡小组抽查。

2、小组给生字组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

每人读一段。

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

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三、整体感悟,了解失重。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睡觉、渴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四、交流续说

把自己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穿插(太空吃饭讲究多)见资料袋。

五、再记字词。

六、实践活动

查阅太空生活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诗歌。

它以拟人的写法,抓住四季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迷人的四季景色。

全诗语言亲切,句式相似,情感浓烈,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理念:

(1)强化以生为本,进行先试后导。

(2)重视感悟体验,培养语感能力。

(3)加强学科沟通,促进学科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积累好词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

在尽情地朗读中感悟一年四季的变化及特征;

通过诵读及探究,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读儿童诗歌,在诗歌优美的韵律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

两教时

一、情境感知,个体感受

1、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师朗诵。

2、师生对话:

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二、自主选择,有感而发

选择一景,尝试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

三、呈现文本,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主学习生字

一、语言感悟,探究学习

1、师生合作读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探究学习,发现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二、情感感应,合作学习

1、选择季节,分组自主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读出四季不同的特征。

3、诵读全文,再现四季之美。

三、学科整合,升华情感

1、谱曲歌唱。

2、美景欣赏。

3、联系生活。

4、总结提升。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

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民族心理,领会作者对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胡同文化》教学设计7。

2.引导学生从建筑的风格思考其体现出来的观念、文化,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批判意识。

3.训练学生抓关键词概括要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

1.自学辅导式为主,兼以发现式、讨论式。

以略读——精读——仿写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

2.音画欣赏式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灵动的唯美风格让学生徜徉其中,感受北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聆听新北京走向世界大都市的最强音。

六.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或哪些内容有价值。

2、分组研究某一种建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导入(2分)

有人说,建筑是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曾说: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量遗产。

”课前,已经请大家上网或看书去了解胡同,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自读课文,概括胡同特点及胡同文化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1、朗读第一段,在第一段中找本段要点。

(找关键句。

分析:

首先排除举例的句子。

第一句,不行,他讲的是整个北京的特点,目的在于引出“胡同”这个话题。

第二句讲的是本段的主要内容,但从全篇看,他只写出了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揭示文体的实质。

最后一句才适合。

要点:

方正)(方法:

提取中心句、择取关键词。

2、师问:

本段最后一句说: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7》。

”请大家往下找一找,北京胡同除了“方正”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如何影响老北京人的生活,又使老北京人形成了怎样的思想?

(即文化。

3、学生自读,分组讨论。

**找出各段关键句子,提取要点:

建筑特点:

方正、名称来源多、数量多、安静、独门独院(盒子);

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2)北京人讲究处街坊,

(2)北京人讲究“处街坊”,“合礼教”,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棋友、酒友、鸟友有些来往之外,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3)北京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教师指导整理:

胡同特点:

胡同文化:

封闭。

表现出的心理是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思考:

为什么有这样的的胡同就有这样的市民文化呢?

请结合文章,谈谈胡同建筑和胡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因果关系。

方正的建筑影响了人们的思维:

中规中矩,安分守己。

独门独院的居住方式养成了封闭、自私的心态。

……)

6、理清思路

胡同特点――胡同文化内涵――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胡同的特点:

方正,来源,数量,安静——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作者观北京胡同的衰落,抒发感情)

三、思维训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分组讨论)

(1)作者对于走向衰落的北京胡同及其文化持何种态度?

(留恋,伤感,无奈,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等是汪曾祺所推崇的。

当然也认识到它必将衰败、没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者对于封闭的小市民文化,并没有完全沉醉其中,是怀着一份清醒的,有一定的批判性意识。

如。

如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也有消极的意义。

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

所以我们也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和胡同再见吧。

**插入一系列胡同图片及《送别》的背景乐。

(2)商品经济大潮对胡同文化的冲击是这种文化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传统文化一定会灭亡吗?

(胡同文化的衰亡还有其自身原因,封闭、保守、自私、易满足、忍耐等特点使其其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了只能在消耗尽自身的储备之后走向衰亡。

如一些落后的风俗、封建迷信意识等。

但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如国画、武术、戏剧、民间工艺。

消失了就太可惜了,最好是传统和现代两者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不会灭亡。

五、迁移练习:

仿照《胡同文化》的写法,介绍你喜欢的一类民俗建筑,并谈谈这类建筑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生活习俗和心理特点。

六、布置作业

一、课后练习一、二。

二、仿照《胡同文化》,以民俗建筑为话题写一篇800的作文。

教学内容:

评析作文《我的理想》

1.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别人的评价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制订作文评价标准

1.读作文要求

2.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

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二、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

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三、同桌互评

四、自改。

五、誊写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了解动物生活习性的基本常识,知道动物对人类的贡献。

重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贡献。

活动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动物知道我们上《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课,也来跟我们一起上课呢!

请你听听,有谁来了呢?

(课件出示)

1、猜一猜:

听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2、学生自主上台,模仿动物的声音、神态、动作,再介绍动物的习性(食物、居住地等)。

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呢?

请你来扮演扮演它让同学们猜猜,再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朋友,可以介绍它们的样子、喜欢的食物,居住的地方等。

3、猜谜语:

猜猜我是谁,再出示相应的动物图。

听到同学们介绍得这么好,我们的动物朋友也出来介绍自己了,请你猜猜它们是谁?

4、有趣的动物睡觉图及介绍。

多可以的小动物啊!

动物们不但可爱,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呢!

比如它们的睡觉,请看(出示课件)

5、游戏:

送小动物回家。

请学生在黑板上在相应的动物家里贴上动物图片。

同学们真棒,对动物这么了解,可是,小动物遇到难题了,它们跟你们玩得太高兴了,忘记了家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送它们回家吧!

请有动物图片的同学出来把图片贴在它们的家里

活动二:

比一比,谁认识的动物多。

1、抢答,课件出示课本P36—37的图片。

谢谢同学们送小动物回家,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课件出示),看谁认识的动物最多!

2、想一想,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图中没有出现的?

3、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动物呢?

活动三:

小小动物贡献大

1、动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小动物不但可爱有趣,还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呢!

请看(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P40的图片介绍动物的作用。

2、你还知道动物为我们的环境做了什么好事吗?

多生答(课件)

总结设疑: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对我们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们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讲。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邮票(3张以上)。

⑵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⑶别针一枚。

⑷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⑴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⑵邮票。

【学习资源】

1、邮票。

⑴邮票的相关知识:

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集邮是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

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获得怡神的乐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邮票中丰富对邮票知识的了解。

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军事、体育、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在邮票中留下倩影。

邮票是百科全书式的图片概况。

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

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

希思(Frederick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

巴肯(PerkinsBacon)公司。

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

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

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

邮票齿孔的知识:

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

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

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

邮票齿孔发明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

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

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孔形齿。

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

【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

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学习流程:

质疑──探疑──交流。

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邮票齿孔的来历。

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习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目标:

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形式:

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过程:

1、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2、学生发言:

⑴用小刀裁开。

⑵用手撕开。

⑶用剪刀剪开。

⑷用别针刺开。

3、教师评价:

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

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

⑴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⑵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⑶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⑷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⑸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题目:

⑴解决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

⑵课文中的答案:

_____________

⑶补充的资料: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

阿看到:

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想到:

机器打孔

尔做到:

研究造出

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6、小实验:

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⑴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⑵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⑶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

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理解“立即”。

(生:

马上、立刻、连忙。

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理解“仍然”。

还在、依然、依旧。

10、拓展:

⑴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

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生:

我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

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

师: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你真会学习。

⑵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1848年。

1849年。

板书:

1854。

啊!

⑶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在画图纸。

那叫设计,随机板书:

设计

找材料。

拼装。

对,拼装制造,板书:

制造

试验。

修改。

修改也叫改进,板书:

改进

⑷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面的票。

电话收费票。

卫生纸。

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方便面的袋子。

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

(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机器打孔肯动脑

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