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0948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教释之关圣帝君Word文件下载.docx

由王而晋为帝。

万历四十二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羽定为武庙的

主神,与崇祀孔子的文庙并列为文武二圣。

清统治者对关羽的崇奉有增无已。

入关之前已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建关帝庙,皇

太极赐额“义高千古”。

入关以后,清世祖于顺治九年(1652)在北京敕封关羽为忠义

神武关圣大帝。

雍正三年(1725),追封关羽父祖三代公爵,并授洛阳、解州关氏后裔

五经博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至光绪五年(1879),

已加封为: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佑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

封号长达二十六字。

在关羽崇拜极盛的明清两代,更盛传关圣帝君显灵的故事。

大都为佑助官军剿灭异

己或农民起义。

如关羽显灵助战,使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正德(1506~1521)

时镇压刘六、刘七起义,天启(1621~1627)间镇压徐鸿儒起义;

清军镇压甘肃苏四十

三起义、湘西苗民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等等,都有关羽显灵的神异故事。

旧时,关圣帝君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神灵而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崇祀。

广大群众以其信

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

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

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

商贾又奉之为招财进宝的福神。

关帝之所以

能取得如此广泛的信仰,除历代帝王的褒扬崇封外,明代《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起了

很大作用。

清何刚德《客座偶谈》卷四云:

“京中茶馆唱大鼓书,多讲《(三国)演义》,走

卒贩夫无人不知三国。

北人好听戏,尤好武戏,武戏多演三国也,……甚矣《演义》魔

力之大也。

但三国人才多矣,而独注重于关壮缪,或称关公,或称关老爷,南人则又称

曰关帝,……北人崇拜者,视南人为甚,而关外为尤甚。

”⑤道教亦崇奉关圣帝君,约

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的《太上大圣郎灵上将护国妙经》假托关帝传经说咒,称“义勇武

安王汉寿亭侯关大元帅”,受玉帝敕命,为“三界都总管雷火瘟部冥府酆都御史”,宣

示信众,要“宁为忠臣”,“宁为孝子”,“无论纲常伦理,无论日用细微,皆当省身

寡过,不可利己损人。

一念从正,景星庆云;

一念从邪,厉气妖氛”。

⑥明万历以后成

书的《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称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并提高其神权,谓其

“掌儒释道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死罪过夺命里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职。

”⑦

几乎成为统管三界十方、佛仙人鬼的大神。

明清以后关帝庙祀几遍天下,南达岭表,北极寒沍,虽山陬海角,乃至海外,皆建

有关帝庙。

多数关帝庙,皆由道士住持,其祖庙解州关帝庙亦然。

俗以五月十三为关帝

生日,各地关帝庙皆举行祭祀。

吴郡(今苏州市)地区,在“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剧,

华灯万盏,拜祷维谨。

行市,则又家为祭献,鼓声爆响,街巷相闻。

又相传九月十三日,

为成神之辰,其仪一如五月十三日制。

俗以此二日雨,为关王磨刀雨,主人口平安。

”⑧

  注:

①④ 《古今图书集成》第49册60407页,60218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年

② 《笔记小说大观》第3编3册1534页,台北新兴书局,1985年

③ 《夷坚志》第2册782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⑤ 《客座偶谈》15~16页,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

⑥ 《道藏》第34册74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 《道藏辑要》星集七,清光绪三十四年二仙庵刊本

⑧ 《笔记小说大观》第23册133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关羽成为道教神祗的原因

一、关羽所生时代的道教概况及关羽与当时道教的关系

道教思想的渊源共分为四点:

一、古代的宗教思想和巫术。

二、神仙思想和神仙方术。

三、谶纬神学。

这个风气是由董仲舒开其端,并逐步形成为谶纬之学,致使儒家经典宗教化,孔子亦被神化。

四、黄老思想。

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学者,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

至东汉,他们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步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道教两支是太平道和五斗米教。

东汉顺帝年间,有一个名宫崇的人,到皇宫献"

神书"

,书名《太平清领书》,有170卷,未被皇帝采纳。

后此书逐渐流传开来。

即《太平经》。

唐人记载,此书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分布,每部17卷,共170卷。

《太平经》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是《道德经》的思想继承,如对"

道"

为天下之母,道生"

万物"

,求道之法的根本为静等,此外,《太平经》还发展了"

一"

和"

气"

的概念,认为"

是物质和思想等一切事物的"

根本"

,"

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气,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

就是元气,"

夫物始于元气"

天地人本来自同一元气,分为三体、"

太平"

是太平道的社会理想,《太平经钞》上说:

"

太者,大也,言其积大如天,无自大于天者、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无复不平,此若地居下执平,……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

《太平经》以三统神学思想贯串于人,视人为神、精、气"

三气共一"

,为神根也,……神者受之于天,精之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

认为"

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气不绝则神不去,"

因此《太平经》提出"

守一"

之法,"

乃万神本根,根深神静,死之无门。

  太平道的创建者是河北矩鹿人张角,他曾读过《太平经》,张角有两个弟弟,一名张宝,一名张梁。

张角手下另有八名弟子,在组建太平教的过程中,这些人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史书记载,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

,他派八名弟子到各地宣传教义,准备太平教起义。

经过十余年的活动,信徒总数达到数十万之多,传播范围很广,声势十分浩大。

太平教的组织单位为"

方"

大方有信徒一万余人,小方也有六七千,每方立部帅统领。

大小方共有36个。

  后太平道起事,史称"

黄巾起义"

《后汉书·

皇甫嵩传》记载,太平道起义的口号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自称'

黄天'

,其部率有三十六方,皆着黄巾,同日反叛"

(《后汉书·

灵帝记》)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关羽是参加了镇压活动的,不过他当时只是个小人物,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是无足轻重的。

产生于汉末的五斗米道是正一道的前身,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张角于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后,同年七月,汉中地区张修也率五斗米道响应。

  五斗米道以"

治"

为单位,天师为最高领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统领信道教众,组织相当严密。

它的宗教活动与太平道类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如新入道的信徒名"

鬼卒"

,成为骨干后,由他统领一众新教徒,则升为"

祭酒"

,祭酒还负责在要道路口设立"

义舍"

,为过往行人准备食物。

祭酒讲解《老子》的记录名为《老子想尔注》。

书中主张信徒努力修道,"

各安其位"

,以达到"

治国令太平"

的理想;

要求教徒遵守"

忠孝城信、行善积德"

的道诫,"

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

张修后被张道陵的孙子张鲁所杀,道教传统说法,以张道陵为五斗米道的创建人。

张鲁在曹操远征巴蜀时受其官职封赏,随其到了内地,五斗米道徒几万户被曹操安置于长安、洛阳、邺城等地。

五斗米道始在内地传播。

很多贵族加入五斗米道,如王羲之,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

此时五斗米道更名为天师道。

张鲁等人为了把五斗米教的创教权加到自己祖父身上,故意掩盖了张修的存在,所以也掩盖了五斗米教与太平道的关系。

后世道教即是五斗米教的发展。

由此可见,由五斗米教发展而来的中国正统道教和黄巾起义的太平道虽然同源,但是五斗米教的后人对此并不认可,而且,黄巾起义被历代统治者所痛恨,道教更是不敢说明自己与黄巾起义有什么联系,因此曾经镇压过黄巾起义的关羽也就不被道教所厌恶。

二、关羽被神话的过程

关羽在民间的最初形象,是以凶悍可畏为特征的。

“(荆州玉泉)词曰三郎神,三郎即关三郎也。

允敬者则仿佛似睹之。

绍侣居者,外户不闭,财帛纵横,莫敢盗者。

厨中或先尝食者,顶刻大掌痕出其面,历旬愈明。

侮侵者,则长蛇毒兽随其后。

所以惧神之灵,如履冰谷。

”这是荆州一带的情形。

《北梦琐言》己载的关羽亦有相似的形象:

“唐咸通(860—873)乱离后,坊巷讹言关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抹。

摇其患者,令人热寒战栗,亦无大苦。

弘农杨砒挚家自骆谷入洋源,行及秦岭,回望京师,乃曰:

‘此处应免关三郎相随也。

’语未终,一时股栗。

”这是关中一带的情形。

这些资料说明,在唐代,关羽崇拜已经在一些地方广为流传,但民间对关羽的映象,多视之为与鬼很有联系的凶神,这一形象当是受历史上关羽勇武的形象和被东吴擒杀的经历影响的。

至宋代,关羽形象已有较大的改变,但是,在某些地方仍可找到唐代关羽形象的踪迹。

四川大概是宋代关羽崇拜比较盛行之处,陆游《入蜀记》即云:

“雷池昭勇庙,吴大帝时折衡将军甘兴霸也。

兴霸尝为西陵太守,故庙食于此。

底下有关云长像。

”渲州亦有关云长庙,“在州治西北隅,土人事之甚谨。

偶象数十躯、其一黄衣急足,面怒而多琶,执令旗,容状可畏”。

这说明关羽作为凶神的形象一直到两宋之交还遗留在民间。

在官方崇拜中、关羽最初是作为武庙的配享者出现的。

唐代武庙主神为太公尚父(姜尚),故称太公尚父庙。

“开元十九年(731),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

出师命将,发日引辞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

”至上元元年(760),“尊太公为武成公,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

这“十哲”关羽并末列其中。

关羽进入武庙始于建中三年(782),此年礼仪使额真卿奏言:

“治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

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

”于是,“记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而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也位列其中。

至此,关羽始成为武成王庙的主要配享者之一。

不过,终唐之世,关羽在官方把典中无足轻重。

至北宋初期,宋廷以“关羽为仇国所擒”,一度曾将关羽撤出武庙陪把的位置。

崇宁三年徽宗从道教角度封关羽为“崇宁真君”。

被宋徽宗崇信的道教也不甘落后,在《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崇宁五年(1106)张天师请关羽神灵斩在解州作祟的蚩尤。

元世祖七年(1270),元帝用帝师帕克斯巴之言,把关羽当作每年二月十五日的“镇伏邪魔,护安国利”法事活动时的“监坛者”。

这时要用“殿后军甲马五百人”,抬着“汉关羽神轿”,在宫中游行(见《元史·

祭祀志六》)。

在上位者的提倡,使得更多的人们深信关羽的镇邪驱魔、安国定邦作用,关羽的神性也似乎越来越灵。

到了正德、嘉靖之间,对关羽的崇拜又有所升温。

万历十年(1582)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二十二年应道士张通元之请,进关羽爵为帝,关羽庙为“英烈庙”。

万历四十二年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掌管神鬼人三界了。

这时,他已经成为道教中的重要的神祗了。

为什么在宋元时期关羽的地位会有如此显著的提高呢?

这得力于宋元时期民间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关羽形象一直是三国故事的一部分。

据学者考证,三国故事可追溯至唐代。

从《事物纪原》和《东京梦华录》等书看来,三国故事在宋代已颇为流行。

前者提到:

宋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而后者载徽宗时,东京瓦肆伎艺中有名为霍四究者说《三分》。

苏东坡也记载: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轨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留理有出涕者;

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顺三国故事还被改编成戏剧上演。

《南村辕耕录》载有元代院本《赤壁厦兵》、《刺董卓》、《襄阳会》、《骂吕布》等名目。

《录鬼薄》载有关汉卿所写剧本《闹荆州》、《单刀会》、《双赴梦》及武汉臣的《三战吕布》等名目。

宋末元初,在“说三分”等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出现了《三分事略》(刊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和《三国志平话》(刊于元至治年间[1321—1323])两书。

至元末明初,就出现了上承“说三分”与《平话》传统、并依据史书改编、摘录和复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

《演义》与“说三分”有清楚的渊源关系,《三国志平话》和元代三国戏中共约35个故事,都见于《演义》。

从“说三分”至《三国志平话》再至《三国演义》这一传统中,民间艺人对关羽形象进行了重塑,关羽形象因此较唐有较大变化。

在唐代他是一个以凶猛著称的人人敬畏的神,此时则变成广为接受的人物。

宋人张宋《明道杂志》记载:

“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异之。

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轨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宋代关羽形象于此足见一班。

宋元时期民间对关羽形象的重塑可用“儒家化”来概括。

陈寿《三国志》中的关羽可说是名将,但说到忠义,他却曾为敌国所俘,说到神勇,他却失之鲁莽傲慢,最后不得寿终。

历史上的关羽虽非文盲,但大概也识字无多。

《三国志》本传没有关羽读书的记载,只是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而宋代“说三分”继承、发挥这一说法、创造出关羽讽诵《左传》、秉烛夜读的形象,从而为关羽忠义的形象作了一个注解,进而将之塑造成儒家的理想人格。

关羽形象的塑造是以“桃园结义”、“降汉不降曹”、“漏桥挑袍”、“古城会”等一系列情节来完成的。

历史上的关羽最大的问题就是曾投降曹操,《演义》却将之改编为:

关羽被围困在下邱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宁肯战死,决不投降。

张辽恳切地向他提出,如果猛拼一死,等于犯了三桩大罪:

一是使刘备失去依靠,二是把两位嫂嫂丢在曹营无人照顾,三是不能再匡扶汉室拯救黎民。

关羽听后,沉吟半晌,提出停止战斗的三项条件:

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与刘备的家属一宅分为两院居住,三是探听到刘备的下落便去寻找。

直到曹操应允了三项条件,关羽方才回下邱救出甘、糜二夫人,随曹操到达许昌。

这就是著名的“约三事”。

这一故事不仅抹去关羽降曹的污点,反而将关羽塑造成忍辱负重的又忠又义的人物,它还为以后的一系列故事作了铺垫:

其后在“挂印封金”、“古城会”等故事中充分塑造了关羽的忠的形象,而在“华容道”故事中又突出关羽重义和知恩报恩的形象。

因此,宋元“说三分”传统对关羽塑造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关羽原有“勇武”人格中加入“忠义”的内容。

关于宋元“说三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清人顾家相强调理学的影响:

“北宋太祖得国,虽亦非正,而诸儒辈出,修身立品,远胜前朝,(韩、范、富、欧已然,不始于皖、洛、关、闽也。

)一时风俗人心,为之五变。

沿及金、元,虽以外域帝中邦,而理学大昌,人存直道。

明清时期是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普及期。

《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出现后,至明代中叶流传已十分广泛,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羽的忠义形象也因此深入民心。

 

早在明代,《演义》就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明人胡应鳞《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条即云:

“古今传闻讹谬,率不足欺有识。

惟关壮缪明烛一端则大可笑。

乃读书之士,亦什九信之,何也?

盖溢胜国末,村学究编魏、吴、蜀演义,因传有羽守邱见执曹氏之文,撰为斯说,而埋儒潘氏,又不考而赞其大节,遂至谈者纷纷。

”《演义》对清初统治者的影响尤深。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都是通过它了解到关羽的形象。

早在太宗崇德四年(1639),即命大学士达海译是书。

顺治七年(1650),《演义》告成,“大学士范文肃公文程等,蒙赏鞍马银币有差”,据清人陈康棋《燕下乡腔录》卷十记载,清初满洲武将不识汉文者,“类多得力于此”。

时人尚有清初统治者以《演义》中“桃园结义”故事蹋糜蒙古之说。

《演义》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俯抬皆是。

文人作诗用典忌用小说家言,而清人作对赋诗引用《演义》者比比皆是。

袁枚即举数例:

一是崔念陵赋五古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

二是何肥瞻作札用“生瑜生亮”一语;

三是某孝廉作关庙对联有秉烛达旦语者。

其实,清人作对用《演义》语者殊不足怪,梁章矩就指出:

“关帝庙联最多,世人皆习用《三国演义》语,殊不雅驯。

”章学诚也指出:

《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如桃园等事,学士大夫直作故事用矣”。

正因为如此,清人感叹道:

“士大夫且据《演义》而为之文,直不知有陈寿志者,可胜慨叹”。

至《演义》平民百姓的影响,清王侃云:

“《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天下无不知有关忠义者,《演义》之功也。

”当时,地方戏曲“多讲《演义》,走卒贩夫无人不知三国”。

时人顾家相在《五余读书厘随笔》中评论说:

“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关、张、孔明之为忠,其潜移默化之功,关系世道人心,实非浅鲜。

正因为《三国演义》塑造的关羽形象如此深入民心,明清时代的人,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庶民百姓,在崇拜关羽时就很容易将这一形象附加于关羽崇拜之中,使关羽神格中的忠义因素更为突出。

嘉靖十九年(1540),都御史杨守礼重修宁夏总镇汉寿亭侯旧庙,他在记文中即称:

“侯平生雅好《春秋左传》。

盖《春秋》以尊王室,攘夷狄,诛乱讨贼,孰典庸礼为义。

侯之所以拳拳于昭烈(刘备)者,良有以夫!

万历年间(1573—1619)宁德知县高愈谦创建该县武庙记文中则有“秉烛一节,可对天地,耿耿射人,照耀干载,谁不钦其风而倾其义也”等语。

至一般平民,据美国学者周锡瑞(JosephW.Esherick)教授考察,清代以三国故事编成的武戏在鲁西极为流行,关羽等人成为当地民众心目中的主要神抵,清末义和拳对此即多有借鉴,许多拳民在降神附体的仪式中都自称关公。

在官方,洪武三年(1370)六月,定诸神封号,凡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

天下神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有司毋得致祭。

关羽是优先被降级处理,他被恢复原来的封号和谥号,即汉所封的“寿亭侯”和蜀汉所谥之“壮缪侯”。

洪武二十一年,皇帝下诏“罢庙祭,去王号”,这种普遍扫荡“王号”的做法与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封王的政治实践恰恰成为鲜明对照,但是两者都是为了巩固政权服务的。

朱元璋在明朝秩序稳定之后,感到舞枪弄棒对于社会的安全是个威胁,于是便革除了数百年来一直与“文圣”孔子同享祭祀的“武圣”姜太公,自然那些从祀历代的武将、名将(关羽也是其中之一)就没有了着落。

朱元璋的借口是“文武一体”,实质上是重文轻武,这是宋代以后统治者的惯技。

以“武”著称的历史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贬抑。

虽然如此,但随着《演义》及其塑造的关羽形象在社会上产生的广泛影响,关羽崇拜在官方祭典中的地位在明中叶以后发生了较大变化。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太祖即效建关庙于金陵鸡笼山之阳。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庙祭于京师”。

成化十三年(1477),“又奉效建庙宛平县之东”,作为太常寺宫祭场所,每年定期于五月十三日拜祭。

凡“国有大灾则祭告”。

但此时关羽尚无封号,真正的变化是在万历十八年(1590),该年关羽晋封为帝,此后万历四十二年(1614)再次救封。

清王朝早在崇德八年,便建关帝庙于盛京(今沈阳)。

顺治九年(1652),追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追封关羽的曾祖为光昭公,祖裕昌公、考诚忠公,造神碑供奉后殿,并定每年春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不断地神化关羽。

嘉庆发出敕谕,即在关羽的封号上又加封了“仁勇”二字,又为滑县重修的关帝庙御书“佑民助顺”匾额。

宣宗皇帝时又加封“威显”二字。

咸丰二年、三年(公元1852、1853年),文宗皇帝又两次加封“护国”“保民”四字。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再加封“精诚”二字,七年(1857年)加封“绥靖”二字。

在供奉或祭祀时,通常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

这样的封号连祖孙三代都得到封赠的,真是亘古一人。

因此,清代全国上下普遍建有关帝庙,仅新宾境内1910年统计,即有关帝庙35处268间殿宇,而关羽也在满族传统宗教中变成关玛法,成为和如来并列的最高神之一。

明中叶以后关羽崇拜在官方记典中地位的日渐提高,固然与《演义》的传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与当时的政治危机也有相当的关系。

万历以后明王朝对关羽崇拜的日益尊崇,乃是晚明社会危机四伏、王朝摇摇欲坠的一种反应;

而清廷对关羽的加封和尊祟,基本上都与清朝从事的军事行动——从入关追剿农民军到平定三藩,从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到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从镇压京师、河南天理教起事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关羽崇拜在官方把典的地位越隆,反映出的王朝危机就愈深。

三、道教信奉关羽为本教护法神的原因

1、道教的传统“敬天尊祖”思想

敬天和尊祖,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和道德观。

敬天,有报答天地覆载之恩和对风、雨、雷、电,山、川、河、海敬畏心理和给予人们以休养生息恩德思想。

先民出于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报恩,遂在思想意识上产生出“万物有灵”的信念。

这种“灵”,表现为超自然、具有人格和意志的力量。

对这种力量,《易·

系辞》说:

“阴阳不测之谓神”,“注”语说:

“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形诘者也。

”道教承袭了这种敬天信仰,用宗教信仰形式,演出众多的自然神加以崇拜信仰。

如对天、地、日、月、星宿,风、雨、雷、电,山岳、河海等等天神、地袛和水神,并加以天尊、大圣等圣号,歌其功,颂其德,冀其给人以保佑。

尊祖,是对祖先的崇拜。

“慎终追远,化民风于敦厚”,这是华夏民族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美德。

正是这种“慎终追远”祖先崇拜美德才引发出祖根渊源的眷顾,才得以形成世界炎黄子孙对祖国的向心力和民族精神凝聚力。

对祖先崇拜的“尊祖”意义内涵中,还有对民族先贤先哲的神化信仰,认为先贤先哲在天之灵和他们在世时的浩然正气,永远存在,永远能庇佑生民。

这种对祖先信仰思想不只在于追思,而在于确认为有灵。

《楚辞·

国殇》云: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说的就是德行高超,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祀之之精灵。

也就是《大戴礼·

曾子问》所说的“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

道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继承了这一思想信仰,所以在道教神团里有著众多的历史人物神。

如尧、舜、禹之为天地水三官大帝,,妈祖之为航海保护神且封之为“天上圣母”、“天后娘娘”,郑成功被台胞奉为“开台圣王”等等。

还有不少地方“社神”如城隍爷、土地公,也都是生而聪明正直,死而被奉之为神明者。

关羽是忠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