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0870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版外科学问答题普通外科部分Word格式.docx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型

椭圆或梨型,上部呈蒂状

半球行,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能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后方

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A的外侧

A的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乳腺癌TNM分期

T:

原发肿瘤,N:

区域淋巴结,M:

远处转移

T1:

≤2cm

T2:

2~5cm

T3:

>

5cm

T4:

侵犯皮肤及胸壁

N1:

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可推动

N2:

相互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不可推动

N3:

胸骨旁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剖腹探查的指征:

(手术探查指征)

(1)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

(2)肠蠕动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者

(3)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

(4)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

(5)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

(6)胃肠出血者

腹膜炎临床表现

症状:

急性腹痛。

恶心、呕吐

体温增高、脉搏加快感染中毒症状

视诊:

腹胀,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触诊:

腹膜刺激征(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尤以原发病灶部位最为明显;

板状腹(胃肠或胆囊穿孔所引起的强烈的腹肌紧张)

叩诊:

叩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诊:

直肠前窝饱满及触痛,表示盆腔已有感染或形成盆腔脓肿

胃溃疡的分型、临床表现及手术适应症:

(1)分型:

Ⅰ型:

最常见,50%-60%,低胃酸,位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

Ⅱ型:

20%,高胃酸,胃溃疡合并十二指肠溃疡。

Ⅲ型:

20%,高胃酸,位于幽门管或幽门前。

Ⅳ型:

5%,低胃酸,位于胃上部1/3,胃小弯接近贲门处

(2)临床表现:

a.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多位于胃窦小侧

b.主要症状是腹痛,但节律性不如十二指肠溃疡明显。

进餐0.5-1H开始,持续1-2H后消失,进食不能缓解,痛点常在上腹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或略偏左,抗酸治疗缓解后常复发。

c.年龄较大的患者,呈不规则持续痛

(3)手术指征:

1.内科治疗8-12w溃疡不愈合或短期复发者。

2.发生溃疡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等。

3.溃疡巨大或高位溃疡。

4.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

5.溃疡不能除外恶变或已恶变者。

绞窄性肠梗阻特点

答:

(1)腹痛急骤,初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

(2)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后不改善;

(3)有腹膜炎;

(4)腹胀不对称,有局部隆起;

(5)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为血性;

(6)X线检查见孤立扩大的肠袢;

(7)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无改善。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要点?

病史:

①有溃疡病史

好发部位:

胃十二指肠壁近幽门处

临床表现:

②突发上腹刀割样剧痛迅速发展成全腹疼痛

③伴休克或恶心呕吐

④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

⑤WBC升高、X线膈下游离气体、腹穿有食物残渣。

⑥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液含胆汁或食物残渣。

肠梗阻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全身表现:

体液丧失、感染和中毒、休克、呼吸和循环系统障碍

视诊:

可见腹胀,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

单纯性有轻压痛,绞窄性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叩诊:

绞窄型可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

机械性梗阻时,肠鸣音亢进,有起过水声或金属声.麻痹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肠梗阻术中如何判断肠管生机:

①坏死肠管肠壁黑色、塌陷;

②失去张力和蠕动能力,对刺激无反应;

③终末小动脉无搏动。

急性阑尾炎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

转移性右下腹痛,

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

(2)鉴别诊断: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②右侧输尿管结石

③妇产科急腹症

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⑤其它。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1)腹腔脓肿:

治疗不及时所致,腹胀,压痛性肿块,感染全身中毒症状

(2)内、外瘘形成

(3)化脓性门静脉炎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

①出血;

②切口感染;

③粘连性肠梗阻;

④阑尾残株炎;

⑤粪瘘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

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

2、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右下腹包块

4、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5、腰大肌试验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6、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7、肛门直肠指检。

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1.小儿急性阑尾炎:

a.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早期即有高热.

b.右下腹压痛和肌紧张是其重要

c.体征:

穿孔率较高

2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a.阑尾被推向右上腹,压痛部位也随之上移.

b.因腹壁被抬高,所以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均不明显.

c.大腹膜难以包裹炎症阑尾,腹膜炎易扩散.

3.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疼痛感觉迟钝,主诉不强烈。

腹壁薄弱,体征不典型,动脉硬化易导致阑尾缺血坏死.

合并症较多,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

简述内痔分期?

第一期:

只在排便时出血,痔块不脱出于肛门外

第二期:

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还纳

第三期:

痔脱出于肛门外需用手才可还纳:

第四期:

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结肠癌的临床分期:

1.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A期

2.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无淋巴结转移者为B期

3.有淋巴结转移者为C期,其中淋巴结转移仅限于癌肿附近如结肠壁及结肠旁淋巴结者为C1期,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者为C2期,

4.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者为D期。

直肠癌的常用术式及其适应症?

①Miles手术适用于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

②Dixon手术适用于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③Hartmann手术适用于全身一般情况很差,急性梗阻,不能行上述两种手术。

(经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

(1)临床表现:

Reyoolds五联征(痛、热、黄、休、迷),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受抑制表现。

(2)治疗原则:

简单、有效、快速。

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积极抗感染、抗休克。

胆总管探察术的指征:

(1)术前已证实或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结石,包括有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或病史;

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炎;

有胰腺炎病史;

(2)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有结石,胆道梗阻或胆管扩张。

(3)手术中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或肿块;

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1cm以上,管壁明显增厚;

(4)胆囊结石小,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

或发现有胰腺炎表现;

或行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门脉高压病理变化

(1)脾大、脾功能亢进

(2)交通支扩张:

(3)腹水

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的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

病史

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

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

症状

病情急骤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有寒战、高热

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可有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

血液化验

WBC及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加;

血培可阳性

WBC可增加,如无继发细菌感染,血培阴性;

血清学阿米巴抗体阳性

粪便检查

无特殊表现

部分病人可见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脓液

黄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细菌

棕褐色,无臭,镜检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若无混合感染,涂片和培养无细菌

诊断性治疗

抗阿米巴药治疗无效

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好转

脓肿

小,多发

大,单发,多见于肝右叶

脾切除的主要适应证

(1)外伤性脾破裂

(2)门脉高压症

(3)原发性疾病及占位性病变

(4)造血系统疾病

脾切除术的并发症:

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

胃十二指肠手术方式与注意事项:

(1)穿孔缝合术: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注意怀疑恶变者需做病理检查;

缝针贯穿全层,不要缝到对面胃壁;

打结松紧适度,以免缝线切割水肿胃壁。

(2)胃大部切除术:

主要包括胃组织的切除和重建胃肠连续性。

1)适应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并发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癌变者。

2)胃切除范围:

胃的远侧2/3~3/4,包括幽门、近胃侧部分十二指肠球部。

3)重建胃肠连续性(辨认):

①毕(Billroth)I式:

胃与十二指肠吻合,吻合口处不得有张力;

②毕(Billroth)II式:

十二指肠断端缝闭,胃和空肠吻合,并发症、后遗症会多些;

胃十二指肠术后并发症:

早期:

①术后出血;

②术后胃瘫(M,胃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③术后胃肠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漏;

④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⑤术后肠梗阻。

远期:

①倾倒综合征(多见于毕II式);

②碱性反流性胃炎;

③溃疡复发;

④营养性并发症;

⑤残胃癌(术后5年以上)。

肝癌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早期多无典型症状。

肝区疼痛不适(最常见,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等);

肝肿大(中晚期最主要体征);

转移症状(肺、骨、脑转移);

中晚期表现(贫血、黄疸、腹水及恶病质);

癌旁综合征。

肝肿大及肝区压痛(质硬、边缘不整、表面不平);

上腹有时可扪及包块;

肝浊音界上升;

肝区可有叩痛

(3)辅助检查:

AFP↑≥400ug/L,持续升高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胎胚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非手术治疗:

(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适当扩充血容量

(2)药物止血:

加压素、生长抑素

(3)内镜治疗:

硬化剂注射

(4)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病人应侧卧或头侧转;

一般放置24小时,不宜持续超过3~5天;

如出血停止,可先排空食管气囊,后排空胃气囊,再观察12~24小时,如确已止血,才将管慢慢拔出;

每隔12小时放空10~20分钟,如有出血即再充气压迫。

(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手术治疗:

急诊手术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胃冠状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左膈下静脉)为首选,术前须做Child-Pugh分级。

(1)门体分流术

1)非选择性:

将入肝的门静脉血完全转流入体循环

2)选择性:

旨在保存门静脉的入肝血流,同时降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

(2)断流手术:

脾切除,同时手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手术治疗(两者对比)

门体分流术

断流术

优点

降压较迅速

止血效果较好

腹水控制较好

止血效果明确

门脉压力增高,增加肝脏灌流

很少发生肝性脑病

切除脾脏,控制脾亢

手术创伤较小

缺点

肝性脑病

分流吻合口阻塞

再出血

食管、胃底的静脉易再次曲张,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分流(胃黏膜病变发生率高)

术后腹水往往加重且难以控制

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

①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

②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③伴有胆囊息肉>1cm

④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⑤儿童胆囊结石无症状者,原则上不手术

胆总管探查指征:

1)术前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的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

结石、蛔虫、肿块。

3)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4)胆囊结石小,可能进入胆总管。

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

(1)腹痛:

主要症状;

持续性的右或左上腹剧痛,可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

(2)腹胀:

肠麻痹和腹腔积液,可导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3)恶心呕吐:

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4)腹膜炎体征:

轻重不一

(5)Cullen征:

(6)Grey-Turner:

辅助检查

(1)胰酶测定

(2)生化检查:

坏死脂肪组织溶解,皂化时结合钙导致低血钙,<1.75mmol/L预后不良。

(3)增强CT扫描是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查。

胆囊结石

1)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可无症状;

典型症状为胆绞痛。

2)白胆汁

3)Mirizzi综合征临床特点:

①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②影像学:

胆囊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