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5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10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过一般三角形的基础之上所学习的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它作为特殊三角形的典范,既是三角形、轴对称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几何中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的常用依据,也为学习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奠定基础。

同时,它在实际生活的建筑、测量、设计,在平面图形和空间立体图形的证明和计算中,也有独特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觉、猜想、归纳、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等腰三角形、腰、底、顶角、底角等基本概念; ②掌握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归纳——证明——应用”的知识形成过程。

进一步体会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特征的理解与实际运用。

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我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

为了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经历动手画图、动手折纸、对比分析、提出猜想、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学法指导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逐步增强,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动手翻折,再“观察猜测--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客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步学习、领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并发展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三、教学教法

   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根据本课内容特点,整节课将以观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通过动手实践,采用“教具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性质发现上,采用实验操作法、观察法、发现法、引导探索法,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通过启发、疏导、点拨、评价,让学生逐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运用。

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温故知新;2.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3. 巩固训练,应用拓展;

4.感悟收获,整体把握;5.作业布置,深化提高; 6.设置疑问,留下悬念。

四、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三角板、透明纸片、剪刀、铅笔。

 

(一) 创设情境,温故知新(5分钟)

1、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房屋人字架、北京博物馆等建筑物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仔细观察。

师:

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

三角形)

A

B

C

顶角

 

 

底角     底角

师: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那些呢?

(复习旧知识)

2、再次展示这些精美的建筑物图片,找出里面的等腰三角形。

师: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并指出其中各部分的名称;

(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边: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

角:

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3、设置疑问:

为什么有些建筑的某些部分作成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呢?

它有什么优点呢?

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哪些特殊性质?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10.3.1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 :

通过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唤醒记忆,留下悬念。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24分钟)

为帮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的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知识。

而不是将现成的知识告诉学生,所以对性质的发现,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1、动手实践

活动一:

画一画,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等腰△ABC,使AB=AC,并将三角形纸片剪下来。

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活动二:

做一做,把纸片对折,将两腰重合在一起。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用几何工具验证一下你的发现,小组交流,看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

再明确提出要探索的问题:

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活动三:

议一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之后,再交流,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

这时,有些学生可能局限于预习时得到的结论,教师要通过富有激励和挑战的语句来激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发表见解。

并深入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师生互动,此时要关注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A

2、成果展示: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同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如下

D      D

内容: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B=∠C。

C

B

3BD=CD,AD是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

5∠BAD=∠CAD,AD为顶角的平分线。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折叠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在实验和观察中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归纳探究,得出结论

(1)请同学用文字归纳结论2,教师适时点拨。

投影展示: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师:

你能用几何语言表达这句话吗?

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能进行归纳。

投影:

在△ABC中,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及时巩固,加深理解讲析例1

例1:

已知:

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板书解题步骤)

“等边对等角”必须在同

一个三角形中才成立

 

解:

∵AB=AC(已知)

∴∠C=∠B=80°(等边对等角)

又∵∠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A=180°-∠B-∠C

=180°-80°-80°=20°

(设计意图:

例题直接来自课本,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例1进行详细的板书以及必要的解题示范,让学生掌握几何逻辑推理过程,解决学生书写过程表达难的问题。

变式练习:

在等腰△ABC中,∠A =100°,则∠B =______

(2)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结论345吗?

 

通过学生归纳,折痕AD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

由此得出性质2。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写成:

三线合一)。

在△ABC中,AB=AC,D在BC上,

2如果AD⊥BC,     那么∠BAD=___,  BD=___ (        )

3如果∠BAD=∠CAD, 那么AD⊥___,   BD=___ (        )

4如果BD=DC,      那么∠BAD= ___, AD⊥___ (        )

(设计意图:

几何定理的运用需要学生能够用较规范的几何语言进行描述,为将来进行严密的几何逻辑推理打下基础。

所以我将性质2设计成填空题,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依据,掌握“三线合一”的运用方法,即“联想法”、“知一得二”法。

(3)对比学习:

1那一般的三角形有没有这样的结论呢?

任意三角形△ABC,∠BAC的平分线、边BC上的中线和高,这三条线段互相重合吗?

投影展示:

使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三线不合一”到“三线合一”的过程,发现三线合一的条件,再拖拽改变两腰的大小,感悟“三线合一”现象依然存在。

将抽象的定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

此时难点得以初步解决。

2请画出一般的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C的平分线和它对边的中线和高,观察一下这三条线段重合吗?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教师着重强调:

a.“三线合一”是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而言的。

b.“等边对等角”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成立。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性质,再动手深入探究,发现除了在等腰三角形中,其它三角形都不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然后通过课件的形象、直观展示,学生能够准确感受并内化,同时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此基础上,再出示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综合应用题----例2。

例2:

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B=30°,

(1)∠ADC的度数,

(2)∠BAD的度数。

解:

(1)∵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已知)

∴AD⊥BC,∠BAD=∠CA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DC=∠ADB=90°(垂直的定义)

(2)∵∠BAD+∠B+∠ADB=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BAD=180°-∠B-∠ADB=180°-30°-90°=60°

先让学生经过思考后,组内交流意见,再将解题过程完整的写在课堂本上,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做完后,师生共同点评,要强调性质运用的书写格式。

及时鼓励敢于发表意见,和完成较好的同学,让学生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

(三).巩固训练,应用拓展(12分钟)

    1、完成P97 1、2题

(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

为什么?

(2)、填空题: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那么其余两个角为___和___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那么他的一个底角为___

(1)小题强调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

0°<顶角<180°,

A

C

B

D

 0°<底角<90°。

(2)小题旨在归纳解题方法:

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角。

    2、实际运用:

如图2,现在工人师傅要加固屋顶,他们通过测量发现

AB=AC,并找到了横梁BC的中点D,然后在AD两点之间钉上一根木桩,他

们认为木桩是垂直横梁的。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对吗?

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实践运用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从数学回到实际生活,自然地渗透数学作用于实际问题的思想。

3、拓展训练:

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等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