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
阅读。
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
“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
“说一说”
注意:
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
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
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
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
视觉的影响。
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线与角的课后反思
1。
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图形初步认识中起始概念,也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线”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一个直观的感性基础。
但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困难。
我认为只要抓住每一种线的特点作为突破口,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2、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对于这三种线都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在区分方面有时还不能把握得很好,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加深。
第2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
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
移动了几格?
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
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1.自己折一折。
2.讨论:
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
活动四:
画一画。
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
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
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
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平移与平行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在平移铅笔、观看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图片,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是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2、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地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摆一摆。
1、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2、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
折一折
l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
l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l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l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
活动三:
说一说。
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
活动四:
练一练。
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
画一画。
l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
l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
l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l小实验
相交与垂直课后反思
1、“相交与垂直”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用三角尺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不难,但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太难,需一
一进行指导,有的同学还是画不准。
2、这节课采取选择贴近学生思维的素材,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知识。
尽管要解决的知识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互相垂直的知识置于实践操作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能够在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相交等知识结合起来。
3、学生的生活实践很难和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不少学生很难进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第4课时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
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
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
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
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旋转与角课后反思
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将智育与美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设计的平面图案的演示,以及优美简洁的语言,是学生在学习有关角的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角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在演示画角时注意指出怎样做角的记号,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是为以后度量角做铺垫,另外在用语言描述时做到简洁与准确,是学生体验到了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3、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与生活,也要回到生活中去。
在学生认识了平角和周角时,引导学生辨认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以更多的实例丰富他们对角的认识。
4、在课堂中齐问齐答的方式应少一些,多给学生独立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第5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活动一: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
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
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
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
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
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
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
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角的度量课后反思
1、本节首先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体会到用固定的角去度量不准确、不方便。
接着质疑:
有什么办法能使测量更准确吗?
使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认识量角器:
由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时,重点突出“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量角的方法。
最后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2、本节课教学即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3、本节课概念多而杂,有度、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用了大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所以学生自己操作量角的机会并不多,这造成一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好,下节课应加强练习,及时根据反馈情况作出调整。
第6课时:
画角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
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
如∠AOB=60°等。
活动二:
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
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
(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
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
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
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
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
(4)第6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
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