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0264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55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硬件基础Word文件下载.docx

Flash芯片

硬盘

键盘

显示卡+显示器

LCD显示屏

PC的ROM——BIOS芯片可以采用Flash芯片,在这里之所以不写成Flash芯片是因为BIOS的作用和嵌入式系统的Flash作用不大一样,使用BIOS以示区分。

1.1CPU和RAM

从软件观点来讲,任何CPU和RAM都可以应用于各种系统中,不存在明显的区别,只要CPU可以执行指令控制设备就可以了。

但是考虑到耗电以及体积(嵌入式设备通常要求耗电低、体积小)等问题,嵌入式系统就发展出了专用的CPU芯片。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ARMCPU。

ARMCPU是由英国的ARM公司设计的,由于其执行效率高,体积小,耗电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由于嵌入式系统要求高集成度,通常不会存在单独的CPU芯片,而是将CPU和很多的外围电路集成到一起,做成一块芯片,因此ARM采用授权的方式提供内核芯片设计,以便于使用者进行芯片的集成。

CPU按照次执行指令的数据带宽可以分为16位、32位、64位等。

32位CPU一次只能处理32位,也就是4个字节的数据;

而64位CPU一次就能处理64位即8个字节的数据。

如果我们将总长128位的指令分别按照16位、32位、64位为单位进行编辑的话:

旧的16位CPU(如Intel80286CPU)需要8个指令,32位的CPU需要4个指令,而64位CPU则只要两个指令。

显然,在工作频率相同的情况下,64位CPU的处理速度比16位、32位的更快。

除了运算能力之外,与32位CPU相比,64位CPU的优势还体现在系统对内存的控制上。

由于地址使用的是特殊的整数,而64位CPU的一个ALU(算术逻辑运算器)和寄存器可以处理更大的整数,也就是更大的地址。

传统32位CPU的寻址空间最大为4GB,使得很多需要大容量内存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程序在这时都会显得捉襟见肘,形成了运行效率的瓶颈。

而64位的处理器在理论上则可以达到1800万个TB(1TB=1024GB),将能够彻底解决32位计算系统所遇到的瓶颈现象。

当然64位寻址空间也有一定的缺点:

内存地址值随着位数的增加而变为原来的两倍,这样内存地址将在缓存中占用更多的空间,其他有用的数据就无法载入缓存,从而引起了整体性能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会根据不同寻址能力的CPU来进行寻址空间的分配。

由于CPU都是通过设备的寄存器(这个寄存器可以理解为设备本身带的RAM)来控制设备的,因此地址空间的划分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一个具有32位寻址能力的CPU不可能讲全部的地址空间都分配给RAM,好比PC系统需要为BIOS分配存储空间等。

也就是说只要是需要CPU直接控制的外部设备都需要为其分配CPU地址空间。

RAM就是可以随机访问,快速读写的存储器。

CPU可以直接从RAM中取得数据(CPU可以从所有分配了地址空间的设备寄存器中取得数据)或代码指令,因此RAM的访问速度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1.2ROM存储芯片

ROM是每个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实现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在我们熟悉的PC系统中,ROM是一个称作BIOS(BaseInput&

OutputSystem)的芯片。

CPU上电时会从ROM中读取指令,因此没有ROM的系统是不能够运行的,因为如果没有ROM,CPU将无法获得起始的执行指令。

在PC系统中BIOS的作用除了提供起始指令以外,还会扫描硬件设备并初始化主板(MainBoard)上的硬件接口。

由于PC上的接口都遵循着一组通用的协议,因此BIOS就可以实现所有硬件接口的驱动(如USB接口、显示卡、键盘和鼠标等)和硬件的数据输入输出功能,这也是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名称的由来了。

在BIOS控制的硬件接口中也包含了硬盘的控制接口,在BIOS初始化完成后就会到硬盘主分区上查找启动文件(注3),后面的事情就交给PC的操作系统了。

这个过程请看图1.2。

通常,在硬盘内有一个主引导记录区,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由操作系统写入Boot程序,BIOS就是取出这段程序然后执行。

由于Boot程序是由操作系统写入的,因此从这个Boot程序开始,系统的运行权限就交由操作系统来控制了。

以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为例,这段代码区域执行时会搜索名叫“NTLDR”的系统文件。

之所以分成Boot程序和NTLDR文件的原因是硬盘的BootSector很小(只有466Bytes),不可能容纳全部的启动程序。

图1.2只是一个启动的示意图,在这里我并没有详细的列出每一个必须的步骤,因为我的目的只是让我们能够了解BIOS硬件芯片在系统中的作用。

对比PC的BIOS,嵌入式系统由于软件规模小,因此将引导代码和操作系统代码全部放到了系统的Flash芯片中了。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PC机上大部分的操作系统代码全部放在硬盘上,然后从硬盘上将程序载入内存执行。

而嵌入式系统中目前大多数采用直接寻址的方式从NorFlash芯片中读取代码并执行。

因此,实际上嵌入式系统简化了PC系统的设计,将PC系统中的BIOS和硬盘代码全部集中到了一个Flash芯片上。

因此BIOS虽然也可以使用Flash芯片,但是相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他们的含义和作用却不同。

BIOS自检

显卡BIOS检测

CPU型号检测、内存测试

读取硬盘启动扇区

获取操作系统启动文件

图1.2PC开机流程

Flash芯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些可以更新BIOS程序的BIOS芯片也是使用Flash芯片实现的,还有MP3用的SD卡等等也是Flash芯片。

Flash芯片是一种可以多次擦写的存储芯片,广泛的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Flash的特点是耗电低,容量大(相对于嵌入式系统而言),写入之前需要先擦除(因为Flash芯片的存储单元只允许从1变到0)。

当前流行的分为NORFlash和NANDFlash。

NAND与NORFlash的区别主要有:

1、NANDFlash的空间比NorFlash大

2、NANDFlash的访问速度比NorFlash快

3、NANDFlash只有Page访问模式,NorFlash可以进行Page和直接地址访问(直接地址访问也就是CPU可以直接寻址,或者叫做随机访问)

4、NANDFlash允许有坏块,但是NorFlash不能有坏块

5、NANDFlash比NORFlash更加便宜

在嵌入式系统中,NOR和NAND都可以做为代码区和文件系统区来使用。

通常情况下NOR和NAND做为嵌入式文件系统区的时候都使用Page模式。

Page模式允许一次读取多个字节,就像硬盘的最小读写单位是扇区一样,只不过Flash的最小读写单位叫做Page。

Page模式下可以加快Flash的读写速度。

由于NANDFlash只支持Page读写模式,因此使用NANDFlash做为代码区的时候需要外加控制电路。

当前使用NAND做为代码区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因为NANDFlash成本更低),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一是添加仿真电路使得NANDFlash可以支持随机访问;

二是增加一个类似硬盘的引导区(通常是第一个Page),系统启动的时候使用引导区的代码将全部NAND中的代码复制到RAM中执行。

当然,可以设想随着将来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动态载入内存的形式也许就会出现了,但是目前嵌入式系统仍然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

更进一步,当前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微型硬盘也已经出现了,或许更为复杂的操作系统也可以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上了。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ROM存储芯片是Flash,严格意义上说Flash并不能称作ROM,因为ROM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而Flash是一种可读可写的芯片。

但是由于ROM“一次成型、终生不变”的特点,不便于升级换代,现在正逐渐的被Flash芯片所取代,但是其功能性的称谓“ROM”还在为大家所用。

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存在用户数据、程序数据和代码三种二进制内容。

用户数据指用户文件,程序数据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修改或使用的非代码内容。

下面将就PC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中的这三种二进制内容做一个比较,请看下表:

二进制形态

PC系统

嵌入式系统

用户数据

存储在文件系统中,典型的设备是硬盘

存储在文件系统中,典型的设备是Flash存储芯片

程序数据

可读可写的数据存放在RAM中;

只读数据存放在硬盘中,运行时与代码一起读入RAM

只读数据存放在Flash中,与代码存储在同一个区域

代码

存储在文件系统中的文件里,运行时读入RAM由CPU执行

如果存储在NORFlash等可随机访问的空间中则CPU直接在芯片中取指令运行;

如果存储在NANDFlash等不能随机访问的空间中则需要读入RAM中运行

关于程序数据的详细情况将在编译器基础一节详细介绍。

1.3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有很多种,例如显示器、打印机,在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显示设备。

任何显示设备都是点阵式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还记得初次看见电视里显示的人物时内心的惊异,这个世界竟是如此神奇!

后来知道了,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买640*480个灯泡,组成一个640*480的方阵,然后控制每个灯泡的亮灭,我也可以显示一个人物。

终于懂了,原来任何的显示设备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实现的。

我想关于这一点我没有必要再多说什么了,毕竟万变不离其宗嘛。

当前流行的显示设备有CRT显示器(也就是电脑上很大个头的那种显示器),LCD(液晶)等(虽然我在大学实验室里用的可以显示数字的LED灯也是显示设备,但是他太简单了)。

CRT显示器经历了从球形到纯平的物理演变,LCD则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变化。

按照显示器每个点能够显示的颜色数目可以分为黑白两色、灰度、8位色、16位色、24位真彩色等显示设备。

这个颜色数目就是所谓的色深(ColorDepth),色深越大,每个点能够表达的颜色数就越多,这个点就是“象素”。

在嵌入式系统中主要使用LCD的显示设备,LCD会集成一个显示的存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储了对应的每个象素的值。

例如16位色的LCD每个象素需要由2个字节来表示,如果显示屏幕的大小是100*100,那么就需要2*100*100=20000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程序正是通过更新这个存储空间中的内容来控制LCD的显示。

衡量LCD显示效果的还有象素间距,象素间距越小,画面就越细腻,显示效果越好。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象素是整个LCD那么大,那就只能看见一个象素点的“灯泡”了,也就没法显示图像了。

通过像素个数和每个点的大小就可以换算出显示屏的大小了,例如常用的xx英寸大小的屏幕等等。

1.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也有很多种,最典型的是键盘和触摸屏。

在这一节里,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下它们的实现原理。

键盘通常是一个矩阵式的电路,当按键按下的时候,接通电路产生信号,如图1.3:

1

2

3

A

B

C

图1.3键盘原理

图1.3是一个简版的键盘原理图,图中任何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都未连通,并假设只要交叉点连通,则相应的行和列就可以连通并发生状态改变。

其中1、2、3和A、B、C连接在控制芯片上,通过扫描行和列,确定行的A、B、C是否连通,再扫描列1、2、3是否连通,这样就可以唯一确定一个点是否按下。

千万注意,这只是一个示意图,并不是真正的键盘原理图。

触摸屏是近来应用越来越多的输入器件。

典型触摸屏的工作部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两层透明的阻性导体层、两层导体之间的隔离层、电极。

阻性导体层选用阻性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TO)涂在衬底上构成,上层衬底用塑料,下层衬底用玻璃。

隔离层为粘性绝缘液体材料,如聚脂薄膜。

电极选用导电性能极好的材料(如银粉墨)构成。

触摸屏在工作时,上下导体层相当于电阻网络。

当某一层电极加上电压时,会在该网络上形成电压梯度。

如有外力使得上下两层在某一点接触,则在电极未加电压的另一层可以测得接触点处的电压,从而知道接触点处的坐标。

比如,在顶层的电极(X+,X-)上加上电压,则在顶层导体层上形成电压梯度,当有外力使得上下两层在某一点接触,在底层就可以测得接触点处的电压,再根据该电压与电极(X+)之间的距离关系,知道该处的X坐标。

然后,将电压切换到底层电极(Y+,Y-)上,并在顶层测量接触点处的电压,从而知道Y坐标。

通常有专门的控制芯片。

很显然,触摸屏的控制芯片要完成两件事情:

一是完成电极电压的切换;

二是采集接触点处的电压值(即A/D)。

虽然还有其他的实现方法,我就不赘述了,因为本书的目的不是讲解硬件的原理,而仅仅是让我们能够基本了解它们。

1.5小结

在这一章里介绍了各种硬件的特性和原理,其中包括了最小系统各种组件的介绍,为的是防止我们见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一头雾水,不知来由。

只要我们见到这些硬件不再感到神秘,那么这个基础就算打好了。

思考题

在PC计算机系统中硬盘、BIOS、RAM和嵌入式系统中的文件Flash、程序Flash、RAM之间有什么区别?

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二章软件基础

我们正在向我们的软件王国进发,千万别急,在这条路上“枯燥”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不知有多少人在它的面前臣服,但愿您不是其中之一。

或许您觉得应该获得一些鼓励,写一些代码,能够看见一些诸如“Hello,World!

”之类的信息。

非常幸运,从这里开始您将能够看见它们了,我会将部分内容使用源程序的方式向您讲解。

在这本书里,我将使用VisualStudio.Net2003的开发环境来执行这些测试程序。

建立测试工程的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VisualStudio.Net2003开发环境,选择新建项目。

如图2.1,选择项目类型VisualC++项目/Win32控制台项目,选择路径,填写测试程序名称是Test1,点击确定按钮。

2、在Win32应用程序向导中接受默认设置,点击完成按钮。

如图2.2。

图2.1建立测试程序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测试用的应用程序,在以后的测试程序中我将不再重复这个步骤。

由于我们主要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讲解,因此在这里创建的是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它使用Windows的命令窗口显示输出结果。

不过请注意,虽然它使用Windows的命令窗口,但是它是一个Win32的应用程序,而不是DOS应用程序。

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程序分为控制台(Console)应用程序和窗口应用程序。

控制台应用程序不显示窗口,其表现形式类似于DOS环境下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它可以调用Windows的API来实现,所以它是一个Windows的应用程序而不是DOS应用程序。

同时控制台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标准C/C++的库,这样Windows下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就和DOS环境下的C/C++十分的相似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实例来演示一些C语言中较比令人“眩晕”的话题,期望能够通过这些实例让您弄明白这些问题的本质。

由于本书是建立在您已经有一定的C语言基础之上的,因此主要是针对C语言中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进行讲解,毕竟我们不是一本专门讲解C语言的书籍。

在本部分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指针、结构体、预处理和函数,因为在我们接下来的行程中必须要充分的理解它们才能继续前进。

图2.2Win32应用程序向导

2.1重温C语言的指针

指针是一个精灵,以至于在我们刚刚接触它的时候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有些人怀着敬畏的心情而决心远离它!

不过,当我们掌握了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它能让我们随心所欲。

尽管我们仍然面临着使用不当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但是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告诉您——一定要使用它。

之所以我会在这里向您发出这样的号召,绝对不是因为我对指针的个人情感,我和指针也是非亲非故,只不过是因为透过它我们不但可以编写出灵活的程序,而且可以窥探到程序的真正世界——二进制世界的秘密。

这就让我们开始拥抱它吧!

2.1.1指针的本质

指针的本质是存储它所指向存储空间地址的变量,下面将通过一个测试程序来开始征服它的旅程。

打开测试工程Test1,在Test1.cpp中添加如下代码:

#include"

stdafx.h"

int_tmain(intargc,_TCHAR*argv[])

{

int*pointer;

intnNumber=100;

pointer=&

nNumber;

printf("

&

pointer=0x%xpointer=0x%x*pointer=%d\n"

&

pointer,pointer,*pointer);

return0;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int型指针pointer和一个int变量nNumber,然后让pointer指向nNumber。

编译、运行生成可执行文件,可以看到输出的&

pointer、pointer和*pointer的值如下:

pointer=0x12fed4

pointer=0x12fec8

*pointer=100

*pointer=100是我们知道的,也就是指针指向的内存地址的内容,我们在程序中将pointer指针指向nNumber的地址,那么与nNumber的值相等就不足为奇了。

pointer=1244872这个值就是指针指向的内存地址,是当前函数运行中存储nNumber的地址。

pointer就是这个指针变量的地址,由于我们定义了一个指针变量,因此,在函数运行时将会为这个变量分配一个存储空间,因此这个值是有意义的,而且它与pointer的值十分相近。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指针,它是一个变量(因为指针也需要空间存储它所指向的地址),这个变量的值就是一个内存空间的地址。

示意图如下:

100

0x12fec8

0x12fed4

pointer

nNumber

图2.3指针示意图

在上面的代码中,&

pointer是一个指向指针的指针,这样的称呼实在是过于繁琐了,我们就称它为“二重指针”吧。

顺延的,如果是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指针我们就叫它“三重指针”。

在C语言中,二重指针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很多高阶的C语言应用都会使用到它。

二重指针的主要作用是做为参数为一个指针变量赋值,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还会经常使用到它。

对上面的图2.3作一个说明,pointer和nNumber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内存区域,nNumber中存储的值是100,这是程序中指定的;

pointer内存储的值是0x12fec8,这个值正好是nNumber所在的内存地址;

图左边的0x12fed4是存储pointer值的指针变量的地址,我们可以通过定义一个二重指针获得它的内容,在本程序中我们通过&

pointer来获得它的内容。

从本质上来说,指针、二重指针、三重指针等等,都是一样的,从代码的层次(我们将在“编译器基础”部分详细讲解软件的层次问题)来讲都是一个“地址”型的变量,只不过使用的时候会由编译器做一下合法性的检查,目的是为了防止程序出现错误;

在二进制层次来说它们就更加没有分别了,都是一个存储内容的容器。

打个比方,现在有两个盒子,一个规定放置篮球,另一个规定放置足球。

体现在C语言中这个“规定”就是定义了两个变量,一个是int型的,另一个是指针型的;

这两个盒子就是两块存储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规定”是由人来制定的,在程序中就是由C语言定义的。

那么我违反规定放置篮球的盒子我放置足球,放置足球的盒子我放置篮球。

这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会发生错误,因为会让一场足球比赛变成了踢篮球的比赛,让一场篮球比赛变成了足球投篮的比赛。

同样的对于指针和变量的关系也是,它们的内容在二进制层次是可以互换的。

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考虑两件事情,一是这个错误发生的前提条件,这个错误要发生必须是在球的管理者不知道错的情况下。

如果球的管理者知道哪个盒子放了篮球哪个盒子放了足球也不会出错。

体现在程序上,就是增加强制类型转换来告诉编译器“我知道我要在int变量中放置一个指针的值”。

否则编译器将检查到这个错误并报错。

二是要考虑“盒子”容量的问题,因为足球比篮球小,所以互换的时候不能让篮球撑坏了足球盒子。

在程序中也就是32位的指针变量不能放到char型变量中去存储,因为这样会丢掉地址信息。

综上所述,虽然变量的二进制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在代码层次要精确控制变量的类型来避免错误的发生。

指针也是一个变量,一个32位的指针变量也可以存储在一个4字节的无符号整型变量里,前提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存储它们的。

最后使用一个例子来做个演示,新建工程Test2,输入如下代码:

int*pointer=&

unsignedint 

dwBox;

unsignedshortwBox;

//将指针的值分别赋给无符号整型变量

dwBox=(unsignedint)pointer;

wBox 

=(unsignedshort)pointer;

//地址内容将被裁减!

//输出Box变量的值,注意wBox与dwBox之间的不同

wBox=0x%xdwBox=0x%x\n"

wBox,dwBox);

//输出Box变量指向地址的值,其中*((int*)dwBox)相当于*pointer

//此时不能够使用*((int*)wBox)输出值,因为它的地址是经过裁减的

*dwBox=%d\n"

*((int*)dwBo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