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3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3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岛屿之萦回穷:
极尽。
B.纤歌凝而白云遏遏:
阻止。
C.识盈虚之有数数:
数量。
D.所赖君子见机机:
预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都督阎公之雅望
B.①望长安于日下②幸承恩于伟饯
C.①潦水尽而寒潭清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D.①岂乏明时②岂效穷途之哭?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属于描写美好秋景的一项是()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③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爽籁发而清风生
⑤天柱高而北辰远
⑥秋水共长天一色
A.①②⑥B.③④⑥
C.②③⑤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这句写滕王阁周围的景物,写的是近景,并按照由低到高的描写顺序展开。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
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
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
后两作已失传。
②言事:
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
③大号:
年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其文辞壮:
以……为壮,认为……壮美
B.以为当得躬诣大府诣:
拜访
C.傥得一至其处傥:
或许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
栏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但以刘日薄西山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置杯焉则胶
D.子其为我记之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
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
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
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下面小题。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
“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
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
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
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
愿王早图之。
”吴王曰:
“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
“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叹曰:
“嗟乎!
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
我令若父霸。
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
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乃告其舍人曰: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
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乃自刭死。
——《史记·
伍子胥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隙:
隔阂
B.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贼:
猜忌敌人
C.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怨望:
怨恨情绪
D.必树吾墓上以梓梓:
梓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卒伐之而有大功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今不见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我以死争之于先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令可以为器将以有为也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和军事家。
选文叙述了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亲自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的事实。
B.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
司马迁饱蘸笔墨。
略貌取神,立体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
C.伍子胥是智勇双全的人物。
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慨,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
这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一
1.C
【解析】
C项,“数”,定数。
4.D
D项,中的这句话是虚实结合。
5.
(1)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知道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2)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
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翻译。
二
6.B
7.A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介词,因为。
B项,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C项,语气词,啊;
兼词,于之。
D项,副词,表期望语气,相当于“希望”;
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8.C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结合“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分析可知,“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错,应为“寄寓了满腔不尽之意”。
9.
(1)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使您的接待之人辛劳呢?
(2)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个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第一个“而”,连词,但是;
“假”译为借;
“安得”译为怎么能;
“以”,介词,来;
“勤”译为使……辛苦、使……劳苦(使动用法)。
(2)“为”译为做;
“邦伯”译为地方长官;
“适”译为刚好;
“燕”,通“宴”,设宴;
“于”,介词,在;
“乌得”译为怎么能。
【参考译文】
韩愈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而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等到三王为它写了序、赋、记等,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
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
十四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经过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
这年冬天,因为皇帝改变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刺史。
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的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手下官吏的管制,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放眼观赏偿还平生所愿。
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有诏命让中书舍人太原王公做御史中丞,考察江南西道;
洪、江、饶、虔、吉、信、抚、袁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
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便施行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以前不便施行的停止,想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施行。
大的事情通过使者报告皇上,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应当赦免的赦免,应当处死的处死,正大光明的得以倡导,违法背义的得以禁止。
政令在府内几天内制定,百姓在湖山千里之外得知。
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听命于王公手下的官吏,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使你的接待之人辛劳呢?
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王公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
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
“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
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
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个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
”王公说:
“是。
”于是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石,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好就停止。
没有比前人奢侈,不妨碍后人观赏。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说:
“希望您能为我记载这件事。
”我既然因为没有前往观赏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
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
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三
10.B
11.B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连词,表顺承;
连词,却,表转折。
B表示被动。
C介词,在;
介词,对。
D动词,做;
名词,作用、作为。
12.A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A应是“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
13.
(1)你立为太子后,想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本来就不敢有你这种想法。
可现在你竟听信谄媚小人的坏话来杀害长辈。
(2)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离间之言(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
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
(1)“若”你、“既”之后、“谀臣言”谄媚小人的坏话。
(2)“劳苦而功高如此”倒装句式、“细说”离间之言、“续”继续。
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因而毁谤子胥说:
“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
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但大王终于出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结果大获成功。
伍子胥对自己的计谋未被采纳感到羞辱,反而因此怨恨大王。
现在大王准备再次伐齐,伍子胥刚愎自用,强词夺理地进行拦阻,不惜诋毁和诽谤大王,一意孤行,他只不过是在幸灾乐祸地希望以吴国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计谋的高明。
如今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动国内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由于谏议未被采用,便不再来上朝,他假装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备呀!
这个时候他要惹祸闹事可太容易了。
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了。
伍子胥身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便到国外去投靠诸侯,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怀不满地怨恨大王。
希望大王及早采取措施。
”吴王说:
“你不说这些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
”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
“你拿它去死!
”伍子胥仰天长叹道:
“啊!
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
是我曾经使你的父亲成为称雄诸侯的霸主;
当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着要当太子,又是我用生命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差一点就不能把你立为太子。
你做了国王之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倒也并不指望着那样。
然而,你今天竟然听信奸臣的恶语中伤要杀害你的长辈。
”伍子胥便告诉他的舍人说:
“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吴国的灭亡。
”说罢便自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