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案报任安书节选讲解.docx
《优秀学案报任安书节选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学案报任安书节选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学案报任安书节选讲解
高一奥赛语文《报任安书》学案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编号:
47编制:
房爱平审核:
姜学金时间:
2016-5-6
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曩者( ) ②诎体( ) ③圜墙( )
④赭衣( )⑤倜傥( )⑥缧绁( )
⑦愠色( )⑧剌谬( )⑨臧获( )
⑩沉溺( )⑪箠楚( )⑫髡刑( )
2.名句填空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2)由此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矣,何足怪乎?
(3)______________,不可胜记,____________。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以肠一日而九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通假字
①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通______,______
②其次剔毛发通______,______
③见狱吏则头枪地通______,______
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______,______
⑤及罪至罔加通______,______
⑥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______,______
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______,______
⑧思垂空文以自见通______,______
⑨则仆偿前辱之责通______,______
⑩其次诎体受辱通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①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流多谤议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①要
②固
③望
④恶
(4)词类活用
指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太上不辱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衣赭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其狂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倡优所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流俗之所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曷足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故略陈固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句式
指出文言句式类型。
(1)且西伯,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5.从课题和背景探寻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
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6.第5、6两段文字上有何联系?
有人认为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7.第7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全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三、技法迁移
巧用排偶,酣畅淋漓
[文本回顾] 本文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密切无间。
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文本第3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第5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技法点拨]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能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对偶是用两个结构相同、数字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从内容来看,对偶可分为:
(1)正对: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反对: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串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
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技法运用] 请以“我看太史公”为话题,联系课文相关内容,采用排比、对偶等手法,写一篇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奥赛语文《报任安书》学案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编号:
48编制:
房爱平审核:
姜学金时间:
2016-5-6
(分值:
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字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魏其(jī) 衣赭衣(yī) 圜墙 大放厥词
B.榜箠(chuí)暴肌肤(bào)囹圄前扑后继
C.沉溺(nì)缧绁(xiè)倜傥通邑大都
D.奴仆(pū)剌谬(là)网罗强颜欢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亚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广州市下大力气整顿市容,画地为牢,分区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经过历史学家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埋葬于江南小城句容境内的龙山。
C.美军在伊拉克西部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实施重于泰山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每年6亿多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28%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美国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大数量地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18亿美元之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下流多谤议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5.作者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事例,有什么意义?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司马迁的忍辱择生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史公为什么说“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①,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②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天道微哉,吁嗟③阔兮;人理显
然,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才④之鄙也;好贵夷贱,哲⑤之乱也。
炤炤⑥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⑦!
逆顺还周⑧,乍没乍起。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注
①复礼:
合乎礼的要求。
②谅:
信。
才韪:
才质美好。
韪(wěi):
善。
③吁(xū)嗟(jiē):
感叹词。
④才:
品质。
⑤哲:
哲人,明智的人。
⑥炤炤(zhāozhāo):
同“昭昭”,明白。
⑦否(pǐ):
运气坏。
⑧还周:
循环。
还,通“环”。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恒克己而复礼 克:
约束
B.信美恶之难分信:
相信
C.好贵夷贱,哲之乱也夷:
轻视
D.没世无闻,古人惟耻闻:
闻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悲”的内容的一组是(3分)( )
①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②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③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④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⑤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⑥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⑤⑥
12.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7分)
13.陕西韩城太史祠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凌霄汉”,请你试着补出下联。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等机会,自驾车到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
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这本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但遗憾的是,这些人在那里玩些啥?
在树干上荡秋千,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到小河里抓青蛙。
还有一些人甚至在“农家乐”里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
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1)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劝告语。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C [A项“衣”读yì;B项“暴”读pù,“前扑后继”应为“前仆后继”;D项“仆”读pú。
]
2.D [D项“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使用正确。
A项“画地为牢”原指在地上画个框框作为牢狱,后来比喻只许在规定好的范围内活动。
不符合语境。
B项“藏之名山”指把著作藏在名山中,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这里用错了对象。
C项“重于泰山”形容意义重大。
这里用来形容打击的力度大是不恰当的。
]
3.C [A项形容词作动词。
B项使动用法。
D项名词作状语。
]
4.A [A项皆为助词“的”。
B项①用来,②因此。
C项①他们,指历史人物;②那些,指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D项①作为,②对。
]
5.
(1)作者列举他们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自己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祸,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
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耻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6.本段通过列举古代被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运用了归纳说理的方法,证明人要直面人生的苦难,体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7.示例:
学习历史上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和勇气。
8.太史公愿意接受腐刑以换取生命,这在俗人看来根本是无法理解的,而司马迁恰是以屈辱换来父亲遗愿、自己夙愿《史记》的完成,这比未写成书而默默死去是更有价值的,而且也能补偿受辱之债。
但这一切是未曾经历磨难的俗人极难理解的,只有亲身经历磨难的智人才能体会到。
9.B [信:
确实。
]
10.C [A项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②结构助词,的。
B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
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D项①句末语气词,表判断;②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
11.A [②写自己加强修养,④写自己胸怀爱国之志,⑥写自己内心的渴望。
]
12.
(1)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无依。
(2)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
(3)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做羞耻。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他运气不好呢?
解析
(1)注意“夫”“不辰”“愧”等词。
(2)注意“公于公”“同”“私于私”等词。
(3)注意“没世”“惟耻”“朝闻夕死”“否”等词。
参考译文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无依。
我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乎礼法,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
我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就算到死都永远辛勤。
虽然有形相却不能彰显,空有才能却不能展示。
为什么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
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
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
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
天道精微啊,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争夺。
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
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糊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
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经能够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已经能够接纳。
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做羞耻。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他运气不好呢?
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
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13.下联是“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只要使用对偶手法,尾字是平声,意思相关,即可酌情给分。
)
14.
(1)示例:
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
(或“农家乐,乐农家”)
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
(1)①nǎnɡ ②qū ③yuán ④zhě ⑤tìtǎnɡ⑥léixiè ⑦yùn ⑧làmiù ⑨zānɡ ⑩nì⑪chuí ⑫kūn
(2)①yāo/yào ②jiàn/kǎn ③qiǎnɡ/jiànɡ/qiánɡ④quē/què ⑤mò/méi ⑥chānɡ/chà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