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9872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理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理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知识点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

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

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面积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要素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其他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②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3.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思考角度

案例分析

地理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

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

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

夏季高温;

冬季温和;

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

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

雨热同期(不同期);

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阔)

地势起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

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

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有明显(春)夏汛;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大(小);

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

流程长(短);

支流多(少);

(南北)对称分布;

河网密布

土壤

类型、肥力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

贫瘠、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植被

类型及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

植被稀少

资源

种类及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贫乏);

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农业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土地价格、科技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传统工业或新工业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地价、科技;

环境条件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利用不当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知识点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三、二或一、二、三

加速期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或二、三、一

成熟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知识点4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工作原理:

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

3.主要环节:

4.优势:

①遥感技术探测的范围大。

②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

③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

④相对成本低。

5.应用

(1)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务

环境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灾、水灾、病虫害、农林病害、森林火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2)林业和农业

部门

应用

主要原理

林业

清查森林资源、监测火灾和病虫害

着火树木、病害树木与正常树木反射光谱不同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

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

知识点5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

3.功能: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程)、速度和时间。

4.特点: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5.应用:

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知识点6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3.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4.应用

知识点7数字地球的含义

1.数字地球:

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3.“3S”的功能特点比较

3S

特点和功能

简单理解

遥感(RS)

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

获取

是什么?

有什么?

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

定位

在哪里?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

处理分析

为什么?

有何联系?

怎么做?

怎么办?

三、例题精析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1

【题干】

(2019·

全国文综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自201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淮河故道淤塞,因此作为南北方分界的标志,淮河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

第2题,由于长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和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分异明显。

例题2

全国文综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3~4题。

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图中反映出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故选D。

第4题,图中景观为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泽国”的真实写照。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地形和气候有关,反映了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出行工具为船,故选B。

例题3

【题干】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

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

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

瑞丽试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

边境贸易便利;

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任答两点)贵安新区交通便捷;

科教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

有大城市依托。

(任答两点)

【解析】根据材料二内容,瑞丽试验区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密集型产业,贵安新区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两区相比较,瑞丽靠近边境,适合发展边境贸易,周边(包括邻国)资源丰富;

贵安新区高速公路、铁路交织,交通便利,科技相对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例题4

【题干】埃及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国。

下图为“埃及农业分布示意图”。

农业部门为了及时了解全国棉田面积增减,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D.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C

【解析】利用遥感技术可识别地物,结合往年数据可对比出棉田面积增减

例题5

【题干】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入艾比湖,全长220公里。

近年来,冰川加速消融对该流域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

左图为奎屯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964~2019年奎屯河流域冰川面积与储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一系列处理。

这些处理需要借助

A.RS技术B.GPS技术

C.GIS技术D.AI(人工智能)技术

【解析】GIS技术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各种组合、分析、统计、查询等功能。

四、课堂运用

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

易,中,难。

基础

由环境保护部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据此回答问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答案】A 

【解析】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并非引导人口流动、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和明确区域归属。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

据此回答2~3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答案】2.A 3.B

【解析】第2题,平坦的地形,始终是有利因素,早期也是有利因素,D错。

黏重的土壤,现在也要进行改良,仍是不利因素,B错。

便利的交通也是有利因素,C错。

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是有利因素。

第3题,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环境优越,但矿产资源不足,重工业发展的矿产资源主要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运入。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A、B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②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③B区域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④A区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A、B两个区域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经济方面B.地形方面

C.气候方面D.植被方面

【答案】4.C 5.B

【解析】A区域为拉丁美洲,B区域为非洲。

结合两区域环境差异即可回答。

巩固

甲国为所在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乙国主要创汇产品是木材。

据此回答1~3题。

1.甲、乙两国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全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河流的水文特征相同

C.自然带相同D.海陆位置相近

2.甲乙两国各自出口货物所选取的恰当运输方式是(  )

A.甲选择空运,乙选择海运B.甲选择海运,乙选择空运

C.甲选择海运,乙选择铁路D.甲乙两国均为海运

3.下列关于甲国城市分布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沿河分布——水运便利 ②沿铁路线分布——交通方便

③多分布在高原山地——气候凉爽 ④沿海岸线分布——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答案】1.D 2.A 3.C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甲国为厄瓜多尔,乙国为刚果(布)。

第1题,甲乙两国同处于赤道附近大陆西岸,海陆位置相同。

但由于气候类型不全是热带雨林气候,再加上地形等因素影响,其自然带和河流水文特征也不相同。

第2题,结合甲乙两国主要出口产品类型差异,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鲜花宜空运,木材应水运。

第3题,结合图示知,甲国城市主要沿铁路分布在高原山地。

读“冰岛和新西兰两国示意图(等高线单位:

米)”,完成4~5题。

4.比较两国海陆位置和主要地形类型的差异。

5.农业在两国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说明两国各自的主要农业部门并分析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4.冰岛:

位于大西洋东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新西兰: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5.冰岛:

以渔业为主,临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发展农牧业(不利于作物和牧草生长)。

以畜牧业为主,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草场广阔。

【解析】第4题,由等高线数值及形态归纳地形特征:

冰岛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且中部地势起伏和缓,地形以高原为主;

新西兰等高线密集,海拔多在200米以上,少部分地区在500米以上,为低山、丘陵地形。

根据经纬度可分别确定两国的海陆位置。

第5题,冰岛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农牧业生产,但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

新西兰山地、丘陵广布,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

拔高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淡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读“北印度洋7月份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分布图”(单位:

‰),回答1~3题:

1.影响印度半岛东西两侧盐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洋流

C.地表径流D.纬度

2.甲处海水常年向西北流,但受季风洋流的影响,不同季节流速不同。

其流速较慢的季节及该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分别是(  )

A.夏季 西南风B.夏季 东北风

C.冬季 西南风D.冬季 东北风

3.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转港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B.工业发达

C.历史文化悠久D.人口稠密

【答案】1.C 2.A 3.A 

【解析】第1题,由印度半岛东侧注入海洋的河流多且径流量大,对海水盐度起稀释作用,因此印度半岛东侧海水盐度明显低于西侧。

第2题,甲处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海水运动主要受北赤道暖流影响,海水常年向西北流;

而冬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