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9710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

(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

极限最小半径250m.

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

一级公路山区地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

5.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700m,最小值140m。

2.3平面线要素设计

本路段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地面起伏大,为山区地形,根据规范规定,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本设计根据地形图上路线的起始点,定出了一个控制点JD。

2.3.1平曲线要素计算

1.JD处的桩号为k0+720转角为70°

,取R=500m。

⑴缓和曲线长度L

旅客感觉舒适得:

行驶时间不过短得

⑵圆曲线内移值P

⑶总切线长

⑷曲线总长度

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一级公路山岭区平曲线最小长度140m的要求,其中圆曲线长度为545.772m,满足最小长度70m的要求。

⑸五个基本桩号的确定如图:

图中:

T—切线长,LS—缓和曲线长,R—圆曲线半径,

—转角,ZH—直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Y—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交点,QZ—圆曲线终点,YH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Z—缓和曲线与直线的交点。

JD1K0+720

—T400.67

ZHK0+319.33

+LS100

HYK0+419.33

+(L-2LS)510.858

YHK0+930.188

+LS100

HZK1+030.188

-L/2372.886

QZK0+674.759

超距D=2T-L=2×

400.67-710.858=90.482

故有QZ桩号算出JD桩号为

QZ+D/2=K0+674.759+(90.482/2)=K0+720为原曲线的JD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2.3.2超高加宽设计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

两段平曲线半径均大于250m,故不需要设置加宽。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

不设置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为2500m,大于本设计的圆曲线半径,所以需设置超高。

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方式,超高缓和段与平曲线缓和曲线相重合。

2.4曲线要素汇总表

交点号

交点桩号

转角值

曲线要素值

半径

缓和曲线长度

切线长度

曲线长度

起点

K0+000

JD

K0+720

70°

500

100

400.67

710.858

终点

K1+388.996

曲线位置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曲线中点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K0+319.33

K0+419.33

K0+674.759

K0+930.188

K1+030.188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3.1说明

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

它是道路设计的重要设计因素之一,它主要反映路线的起伏和地面的情况,把道路的纵断面与平面图组合起来,就能够完整的表达道路的空间位置和立体线形。

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该处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的大小即决定了路堤的高度或路堑的深度。

3.2纵断面设计

3.2.1设计原则

1.新建一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在设有超高加宽的地段,其设计标高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的边缘标高。

2.纵断面图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圆滑的线形,避免短距离内起伏频繁。

相邻纵坡的坡度代数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

3.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最大纵坡为5%,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精技术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以不小于0.5%为宜)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平坡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4.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其最小坡长250m,最大坡长限值根据纵坡坡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4%时为900m,5%时为700;

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

坡度为4.08%时最大坡长为900m。

5.变坡点处应设置竖曲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因为在应用范围内和圆形几乎没有差别,所以竖曲线半径均为圆曲线半径表示。

6.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4500m,极限最小值3000m;

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3000m,极限最小值2000m,竖曲线一般值170m,最小长度70m。

7.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8.考虑平纵结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与竖曲线,最大合成坡度大于10.5%。

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不应大于8%。

9.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要求综合考虑。

3.2.2纵坡设计方法

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纵断面控制点

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制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3.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先交点”几句话。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坡段上。

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断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形推平行线的方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

4.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

⑴结合选线意图。

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

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⑵对照技术标准。

详细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路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

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符合、

5.根据纵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核对主要在有特殊意义的横断面图上进行。

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6.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和高程确定下来。

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桩位上。

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本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了三条坡度线,两个变坡点。

3.2.3竖曲线要素计算

1.变坡点

变坡点桩号为K0+674.759设为凸型竖曲线标高为141.7m,两相邻路段纵坡为

%,

-.0.5%R=12000m。

⑴计算竖曲线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L=R

=12000×

(0.045+0.005)=600m

切线长度T=L/2=600/2=300m

外距E=

/2R=

/2×

12000=3.75m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674.759-300=K0+374.759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674.759+300=K0+974.759

⑵求各桩点的设计标高:

K0+374.759竖曲线起点处:

切线标高141.7-0.045×

300=128.2m

设计标高128.2m

K0+674.759竖曲线中点处:

切线标高141.7m

设计标高141.7-3.75=137.95

K1+974.759竖曲线终点处:

切线标高141.7-300×

0.005=140.2m

设计标高140.2m

K0+500

至起点距离X=500-374.159=125.241

切线标高128.2+125.241×

0.045=133.836

纵距Y=

/(2×

12000)=0.654

设计标高133.836-0.654=133.182

K0+900

至起点距离X=900-374.759=525.241

切线标高126.18+525.241×

0.045=151.836

/(2×

12000)=11.495

设计标高151.836-11.495=140.341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4.1说明

道路的横断面,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

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

4.2横断面设计

4.2.1道路通行能力及车道数的确定

1.设计小时交通量

Q=3000+1700×

1.5+1400×

2=8350(辆/日)

Q

=Q×

(1+K)

=8350(1+6%)

=25264(辆/日)

式中Q

━远景年预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Q━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K━交通量的年增长率(%);

n━远景设计年限;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指设计年限主要方向的标准小时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的依据,按下式计算:

DDHV━Q

×

D

式中DDHV━定向高峰小时设计交通量(辆/小时);

D━方向不均匀系数,取0.6;

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查表3-51(《道路勘测设计》)可知华北地区一级公路为13.5%

故:

DDHV=25264×

13.5%×

0.6=2047(辆/小时)

2.单向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C

=MSV

f

式中C

━单向车行道设计通行能力,即在具体条件下,采用i级服务水平时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辆/(h·

ln);

=2000×

0.75×

0.6=900辆/(h·

ln)

3.行车道车道数的确定

行车道车道数可依下式计算确定并取为整数:

单向行车道车道数=高峰小时设计交通量/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DDHV/C

=

=2.27

取整数:

3

双向车道数为6

4.2.2横断面设计(见图4-1)

1.标准横断面如图4-1所示,单条行车道宽度3.75m,硬路肩宽度

2.5m(其中右侧路缘带宽度0.5m),土路肩宽度0.75m,中间带宽度3.0m(中央分隔带宽度2m,左侧路缘带宽度0.5m)。

2.路拱坡度

路拱坡度一般应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路基坡度值取i=2.0%.

4.计算横断面面积(含填挖方面积)(详见路基横断面图)。

5.路基设计表(见附表1)

4.3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4.3.1调配要求

1.尽可能移挖做填,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平衡后纵向调配的次序进行。

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

4.不同地方的土石应分别调配。

5.综合考虑施工方法、运输条件、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地形情况等因素,选用合理的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

4.3.2调运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表格调配法等,由于表格调配法不需单独绘图,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调配,具有方法简单,调配清晰地优点,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表格调配法又可有逐桩调运和分段调运两种方式。

一般采用分段调运。

表格调配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准备工作

调配前先要对土石方计算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深沟、借土位置、弃土位置等条件表于表旁,借调配时考虑。

⑵横向调运

即计算本桩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时填入土方栏,并用符号区别。

⑶纵向调运

确定经济运距,根据填缺、挖余情况结合调运条件拟定调配方案,确定调运方向和调运起讫点,并用箭头表示。

计算调运数量和运距,调配的运距是指计价运距,就是调运挖方中心到填方中心的距离减去免费运距。

⑷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距

借方数量=填缺-纵向调入本桩的数量

废方数量=挖余-纵向调出本桩的数量

总运距=纵向调运量+废方调运量+借方调运量

⑸复核

横向调运复核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

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纵向调运复核

填缺=纵向调运方+借方

挖余=纵向调运方+废方

总调运量复核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以上复核一般是按逐页小计进行的,最后应按每公里合计复核。

4.3.3土方工程量计算(见附表2)

附表1

路基设计表

桩号

地面高程(m)

设计高程(m)

填挖高度

(m)

路基宽度(m)

中间带

土路肩

硬路肩

行车道

110

111.34

0.75

2.5

11.25

20

112

112.24

0.3

40

115.3

113.14

0.2

60

119.6

114.04

5.4

80

121.8

114.94

6.8

123.2

115.84

7.4

120

124

116.74

6.4

140

117.64

7.1

160

118.54

6.2

180

123

119.44

3.9

200

120.7

120.34

0.8

220

123.3

121.24

11.5

240

124.8

122.14

3.3

260

126.4

123.04

4.3

280

128

123.94

300

124.84

5.9

320

127.3

125.74

5

340

126.64

0.1

360

128.2

127.54

0.5

380

129

128.46

1.6

400

129.8

139.07

2.1

420

128.4

130.15

1.2

440

130.96

1.9

460

122.2

131.73

480

123.4

132.48

7.9

130.8

133.18

3.8

520

136

133.86

540

134.5

560

135.11

3.5

580

135.68

3.0

600

136.3

136.22

4.5

620

138.2

136.73

640

138.7

137.21

3.2

660

139.1

137.65

680

139.5

138.05

2.4

700

139.9

138.43

720

140

138.77

740

139.08

760

139.35

2.3

780

139.59

1.7

800

139.8

1.4

820

141.3

139.98

840

141

140.12

860

134

140.23

2.2

880

137.3

140.3

1.5

900

140.34

2.7

920

138

940

140.32

960

137

140.27

1.1

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