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9679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 地理复习文档格式.docx

1月平均气温:

北:

低于0摄氏度;

南:

高于0摄氏度

年降水量:

小于800mm;

大于800mm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河流流量:

小;

典型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南:

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3.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运输方式:

陆运;

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差异:

地形:

西北地区:

高原、盆地;

青藏地区:

高原

自然景观:

自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青藏地区:

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自然特征:

干旱;

高、寒(缺氧,空气稀薄)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差异:

主要牧场类型: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牧区:

三河牛、三河马)和山地牧场(细毛羊);

高寒牧场(青海和西藏牧区:

牦牛,藏绵羊)(宁夏牧区【不属于四大牧区】:

滩羊)

主要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河谷农业

农业分布:

河套平原(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藏南谷地、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3.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

地热能(羊八井)、太阳能(拉萨:

日光城)水能资源(三江源:

澜沧江、长江、黄河)、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北京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40°

N,116°

E)

海陆位置:

华北平原北部,面向渤海。

相对位置:

北为燕山,南为黄淮海平原,向东经过山海关至东

北平原,向西经过太行山至黄土高原,向西北经过居庸关至蒙古高原。

2.北京的自然位置:

气候: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温度带:

暖温带;

水系:

海河水系。

4.北京的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5.北京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

这种“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6.北京的名胜古迹: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圆明园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7.北京城的迁移与水源有关。

8.北京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了许多新区,还建设了一批卫星城。

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

9.北京注重“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

10.北京时间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东八区,120°

E经线所在的地方时。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香港: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亚热带

珠江口东侧

祖国大陆东南部

主要组成部分:

香港岛,九龙,新界

面积:

1098平方千米人口:

666.5万(2000年)

设区时间:

1997.07.01(曾被英国占领150多年)

2.澳门(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

珠江口西侧

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25.4平方千米人口:

43.8万(2000年)

1999.12.20(曾被葡萄牙占领400多年)

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离香港最近的我国的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离澳门最近的是珠海。

5.扩展城市用地:

扩展方式:

上天:

建设高层建筑,下海:

填海造陆(用这种方式扩展用地的国家还有荷兰,日本等)(形成这种特殊的方式的影响因素是:

人多地狭;

山地多、平地少)

6.亚洲“四小龙”:

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

7.在香港岛和九龙岛之间,有世界三大良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

澳门有大三巴牌坊。

8.港澳地区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

9.香港的城市职能:

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业是澳门(“东方的蒙特卡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0.香港经济发展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

背靠祖国大陆;

资金充足;

劳动力素质高和良好的国际声誉。

11.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其出口对象主要为美国,西欧。

第三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热带,亚热带)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临台湾海峡。

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

2.范围:

(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台湾西南部)澎湖列岛,(东

北部)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3.地形:

以山地为主,西部沿海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4.河流:

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浊水溪本区最长的河流)

5.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6.台湾省美称的由来:

“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森林物种丰富“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50%以上森林覆盖

“海上米仓”:

西部平原城盛产稻米(蓬莱米)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水果之乡”:

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

“东南盐库”:

海盐资源丰富(西海岸)

7.台湾的经济类型:

出口导向型(进口—加工—出口)

8.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

海岛多港口,交通便利;

吸收国外资本;

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物产丰富,基础条件好,提供丰富的工业原料。

9.台湾工业分布特点:

西部沿海地区(因:

开发历史悠久,地形平坦,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10.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高山族(分布:

中部山区,东部沿海)。

11.台湾三类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12.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距台北70多千米的新竹科学园区,号称“台湾硅谷”,是台湾高科技产业的代表。

(P38)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位置:

西北边陲,远离海洋。

2.地形:

(从北至南)阿尔泰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三山夹两盆)

3.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

多内流河(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我国陆地最低点: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额尔齐斯河为本区外流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5.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蓄约占全国陆地总储蓄量上的1/3(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

6.西气东输的路线经过的地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甘肃(甘或陇)→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陕西(秦或陕)→山西(晋)→河南(豫)→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

7.西气东输路线经过的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8.西气东输路线经过的河流:

黄河→淮河→长江及京杭大运河。

9.西气东输路线经过的气候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10.西气东输对西部的影响:

(1)使本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2)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

(3)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4)带动其它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11.西气东输对东部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2)改善东部环境。

12.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

夏季昼夜温差大;

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

13.新疆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降水少;

蒸发旺盛;

水资源匮乏;

荒漠广布。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

南临南海;

相对位置:

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3.热带;

中国:

亚热带;

干湿区:

湿润地区;

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4.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1)区位因素: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2)人文因素: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3)政策因素: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5.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1)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2)海陆交通便利。

(3)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1)港澳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土地、劳动力资源

(3)以轻工业产品加工为主

(4)产品以外销为主

6.经营模式:

“前店(港澳)后厂(珠江三角洲)”,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7.城镇化的主要原因:

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8.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非农业人口的增长;

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9.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占用耕地

(2)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

解决的措施:

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环境保护,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P57)

位于横断山脉的最南端,南接老挝、缅甸,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相接。

西南部为印度洋,东南部为太平洋。

2.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本地区降水:

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旱季受东北季风影响。

4.西双版纳是除海南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有“植物王冠上的绿宝石”之称。

由于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动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这里生活着上千种动物,人称“热带动物王国”。

5.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为主体

6.西双版纳地区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为其重要支柱产业。

7.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带动了多个部门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8.西双版纳适合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位置与范围:

北至长城,南至秦岭,东至太行山,西至乌鞘岭。

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四省。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冬冷夏热,夏季降水多,冬春少雨,气温年较差大)最主要的灾害是旱涝灾害。

3.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滩吹过来的。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人为原因:

开垦毁林、采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自然原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陡崖直立;

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植被:

地表光秃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黄土特性:

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

表现:

旱涝、塌陷、泥石流、滑坡;

原因:

地形破碎,气候较干旱。

6.黄土高原主要集中在我国整个地势的第二阶梯中部、南部。

7.黄土高原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8.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土地沙化程度由轻到重)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9.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1)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

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10.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严重的水土流失。

11.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修建梯田、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修建工程。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位于我国的亚热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临东海,典型“带状”区域。

(东西3000多千米,南北100—200千米宽)

地势总体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平原东西排列。

(自西向东的地形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年降水量1000mm以上)。

4.资源:

上游:

水能资源,森林资源;

中下游:

矿产资源。

5.承东启西“H”形格局,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

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

6.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7.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8.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9.长江上游:

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中下游:

洪涝灾害集中、频繁。

10.酸雨:

将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酸雨。

(按照酸性程度由重到轻来排列)华中酸雨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11.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12.长江最主要的治理方面是防洪。

(黄河是治沙)

13.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流域广、水量大)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围湖造田)

措施:

干流修建水利工程、支流修水库;

加强防护林建设与中下游堤防建设与河道整治;

退耕还湖,增强湖泊分洪能力。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1.我国的两个基本国情:

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2.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原因

(1)区域差异大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方法:

进行区域合作。

3.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

4.在世界中求发展:

经济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竞争能力;

政治上:

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5.东北平原:

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作业。

6.“三北”防护林:

西北,华北,东北。

 

重点图

P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11西北地区的地形

P13青藏地区的地形P19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

P28香港和澳门P33台湾省

P40新疆地形与城市分布P47西气东输路线

P50珠江三角洲P57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P66黄土高原的位置P75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

P77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

P80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

P82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分布

P85长江沿江酸雨区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