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9644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docx

武大本科考题参考资料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哲学史(下)A卷的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正蒙》一书的作者是______张载____。

王夫之专门对该书作了注释,成《_____张子正蒙注____》一书。

2.《四书集注》一书的作者是____朱熹______。

这里的“四书”指《_____大学______》、《___中庸_____》、《____论语____》、《____孟子____》。

3.《通书》的作者是_____周敦颐________。

4.《藏书》的作者是_____李贽__________。

5.《訄书》的作者是_______章太炎________。

6.《天演论》的作者是____赫胥黎_________。

7.《革命军》的作者是______邹容_________。

8.《皇极经世》的作者是___邵雍____________。

9.《海国图志》的作者是____魏源___________。

10.《孔子改制考》的作者是____康有为________。

11.《论世变之亟》的作者是_____严复__________。

12.《孟子字义疏证》的作者是____戴震_________。

13.《建国方略》包括《____孙文学说_____》、《____实业计划___》、《______民权初步______》三部著作。

14.陈亮是____永康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叶适是___永嘉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15.____朱熹_______说:

“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

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

16.___王守仁______说: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17.____王夫之____说:

“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

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

18._____颜元_____说:

“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19._____戴震_____说:

“‘格’之云者,于物情有得而无失,思之贯通,不遗毫末,夫然后在己则不惑,施及天下国家则无憾,此之谓致其知。

20._____戴震______说: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21.___颜元_______说:

“果息王学而朱学独行,不杀人耶?

果息朱学而独行王学,不杀人耶?

今天下无一士,千里无一贤,朝无政事,野无善俗,生民凋丧,谁执其咎耶?

吾每一思斯世斯民,辄为泪下。

22.______严复________说:

“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认为正确处打ü,否则不计成绩):

1.王安石提出:

______________

ü?

“道有体有用。

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ƒ“形,谓已成形质。

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

„“统此一物,形而上则谓之道,形而下则谓之器,无非一阴一阳之和而成。

尽器,则道在其中矣。

2.王夫之提出:

______________

?

“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

‚“太极,一也,不动:

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ƒ“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ü„“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3._____________提出:

“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

?

朱熹‚王守仁

üƒ王夫之„孙中山

4.龚自珍提出:

______________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ü‚“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

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ƒ“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5.《盛世危言》一书为______________所著。

?

魏源‚王韬

üƒ郑观应„章太炎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5分,共10分。

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认为正确处打ü,否则不计成绩):

1.自宋明至近代,中国哲学家中多有以诗言思者,如:

______________

ü?

邵雍有诗云: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黄浑未始清。

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ü‚王安石有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ƒ陆九渊有诗云: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缘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ü„黄宗羲有诗云: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也岂能奈我何?

ü…龚自珍有诗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自明清之际以来的四百余年中,一些中国哲学发展中的人与事同武昌这个地方相联系,如:

______________

ü?

泰州学派的异端思想家何心隐被当权者杀害于武昌。

ü‚李贽对何心隐之死发表评论:

“今观其时武昌上下人几数万,无一人识公者,无不知公之为冤也。

ƒ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后,即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平等社会。

ü„1893年,主张“中体西用”的张之洞上奏光绪帝,请求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获得批准。

…1911年武昌首义后,孙中山即发表《建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宏伟构想。

四、简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实有

①王夫之提出的重要哲学范畴。

②他说:

“太虚,一实也。

”“实有之,固有之也。

”他说的“实有”,即“气”的客观实在性。

③他认为,“实有”是“气”的最本质的属性,因此他又以“诚”来规定、说明“实有”。

④在他看来,“实有”这种性质虽然难以用名言表达,但却能在实际的生活中体验得到。

这就对“气”作了超越前哲的更为深刻的把握。

2.理一分殊

①朱熹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

②“理一分殊”的一层意义指理与物的关系,认为万物都为一“理”(“太极”)所规定,万物自身又都是一“理”(“太极”)的体现。

他用“月印万川”的比喻来说明这一层意义上的“理一分殊”。

③“理一分殊”的另一层意义指理与事的关系,认为人的活动都为道德原则所规定,人的活动又都体现着道德原则。

④“理一分殊”的二义,实都强调在分殊中见“理”。

3.知难行易

①孙中山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

②他认为知行关系随着社会进化而发展,经过了不知而行、行而后知、知而后行三期,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是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自发的知到自觉的知的过程,既强调了行对于知的决定作用,又肯定了知指导行的能动作用。

③他针对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提出“行之非艰,知之惟艰”新论,强调获得理论知识比进行实践更为困难,要求革命党人既要勇于实践,又要重视革命理论与方法。

④他对知行关系的深入阐发,发展和丰富了“知”、“行”范畴。

这样,他的知行观突破了中国古代知行观的狭隘性,具有了崭新的近代特点。

4.俱分进化论

①章太炎在日本亲眼看到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诸多负面效应,于是对原本信奉的科学进化论产生了怀疑,提出了俱分进化论。

②他认为人类社会进化并不是单纯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前进:

“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

专举一方,惟言智识进化可尔。

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

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

”③他对人类进化的前景表示出悲观的态度,而力图于知识和物质文明之外,寻找一种宗教的、精神的力量来增进道德、推动革命,提出建立无神论新宗教的主张。

五、论析(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①黄宗羲哲学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无疑是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尖锐而深刻的批判。

这种批判是对明清之际社会大变动深刻反思的产物。

②他首先从人的本性与国家起源的角度,对君主制度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君主本是适应天下之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因此,“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他进而对现存的君主制度进行了解剖,指出现存的君主制度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性,早已背离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初衷:

在君民关系上,是“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在财产关系上,是藏天下于君主之“筐箧”;在法律关系上,是以君主“一家之法”治天下。

他的结论是: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④他着重探讨了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认为要限制君主的权力,需要依靠和发挥学校的作用,“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他作了一套具有某些近代因素的政治改革设计,描绘了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国。

⑤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2.严复的科学宇宙论。

①严复是19世纪末直接到西方去了解并吸取西方文化与哲学的中国哲学家。

他的科学宇宙论,正是这种对西方文化与哲学了解与吸取的思想结晶。

②他与同时代的康有为、谭嗣同不同:

不是把西学与中学、科学内容与哲学思辨结合在一起,而是吸取西方近代的经验主义传统和现代的实证主义原则,对传统哲学本体论加以了拒斥,而以牛顿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框架,建构起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完全近代意义的科学宇宙论体系。

③他依据牛顿力学理论,论证宇宙演化在于自身的物质性与运动性: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

”整个宇宙就是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

④他又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明生命进化,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可归结为“物竞、天择二义”:

“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

”这不仅是生物进化的规律,而且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处于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中,“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人类的进化就是人主动地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斗争的结果,“胜者非他,智、德、力三者皆大是耳”。

他力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⑤他的科学宇宙论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哲学史(下)B卷的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北宋五子”是指___周敦颐__、_____邵雍____、___张载___________、___程颢___________、_____程颐_________五位哲学家。

2.《通书》的作者是_____周敦颐________。

3.《焚书》的作者是_____李贽__________。

4.《仁学》的作者是_____谭嗣同_________。

5.《四存编》的作者是______颜元__________。

6.《天演论》的作者是_____赫胥黎__________。

7.《大同书》的作者是_____康有为__________。

8.《太极图说》的作者是___周敦颐___________。

9.《盛世危言》的作者是___郑观应___________。

10.《论世变之亟》的作者是___严复__________。

11.《建国方略》包括《____孙文学说_____》、《____实业计划___》、《______民权初步______》三部著作。

12.__朱熹_________说:

“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

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

13.___王守仁________说: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14.__王夫之_________说:

“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

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

15._____颜元________说:

“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16.____戴震_________说:

“‘格’之云者,于物情有得而无失,思之贯通,不遗毫末,夫然后在己则不惑,施及天下国家则无憾,此之谓致其知。

17.____戴震________说: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18.____颜元__________说:

“果息王学而朱学独行,不杀人耶?

果息朱学而独行王学,不杀人耶?

今天下无一士,千里无一贤,朝无政事,野无善俗,生民凋丧,谁执其咎耶?

吾每一思斯世斯民,辄为泪下。

19.______严复________说:

“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20.1949年6月,毛泽东写了《___论人民民主专政_____》一文,指出:

“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____洪秀全_____、____康有为_______、_____严复_______和____孙中山______,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认为正确处打ü,否则不计成绩):

1.张载提出:

______________

?

“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

‚“太极,一也,不动:

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üƒ“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2.朱熹提出:

______________

?

“道有体有用。

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

ü‚“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ƒ“形,谓已成形质。

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

„“统此一物,形而上则谓之道,形而下则谓之器,无非一阴一阳之和

而成。

尽器,则道在其中矣。

3.陆九渊提出:

______________

ü?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ƒ“心之神明,于事物咸足以知其不易之则。

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其照不谬也。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_____________提出:

“知行相资以为用。

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

其效,故相资以互用。

?

朱熹‚王守仁

üƒ王夫之„孙中山

5.章太炎提出:

______________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

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ƒ“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ü„“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5分,共10分。

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认为正确处打ü,否则不计成绩):

1.王夫之的主要著作有:

______________

ü?

《张子正蒙注》

‚《俱分进化论》

üƒ《读通鉴论》

„《物理小识》

ü…《思问录》

2.1903年,革命思想汹涌澎湃于当时中国思想世界,其重大事件有:

______________

ü?

邹容著《革命军》,鼓吹民主革命思想。

ü‚章太炎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反对革命的保皇主张。

üƒ章士钊主笔《苏报》,发表文章支持《革命军》。

ü„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激烈论战。

四、简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①张载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

②他认为: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无形的太虚与有形的万物都是物质性的“气”的存在状态。

“太虚”是“气”的本始状态,而万物则是“气”在运动中形成的非本始状态。

“气”凝聚时形成有形的万物,万物消散时“气”又回归无形的“太虚”。

③“太虚”之中,除了物质性的“气”之外,并不存在什么非物质性的“空”“无”之类的本体,“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2.童心说

①李贽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

②他承继了王守仁心学的路向,亦以“心”为本体,但又不赞同讲“心即理”,而认为:

“童心者,真心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这种“童心”是未曾受到义理教化熏陶的赤子之心。

③在他看来,只有“童心”才是“真心”,只有具有“童心”的人才是“真人”。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④“童心说”集中体现了李贽的异端思想性格。

3.理势相成

①王夫之的重要历史哲学思想。

②所谓“理”,是历史运动的规律性;所谓“势”,是历史运动的趋势。

③在他看来,历史运动一方面是“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另一方面则是“得理自然成势”。

④“理”与“势”在历史运动中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规定历史运动的“天”。

“‘势’字精微,‘理’字广大,合而名之曰‘天’。

”⑤他又指出,这个“天”总是通过广大民众的要求意愿体现出来,“民心之大同者,理在是,天即在是”。

4.“大宇之内,质力相推”

①严复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

②他依据牛顿力学理论,论证宇宙演化在于自身的物质性与运动性,提出: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

”③这里的“质”,指质点,泛指物质;这里的“力”既指质点具有的吸引力与排斥力(“爱力”与“拒力”),又指机械运动所生产的能量,泛指运动。

④在他看来,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没有物质,即无所谓运动;没有运动,物质也不能显示其存在。

整个宇宙就是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

五、论析(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①黄宗羲哲学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无疑是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尖锐而深刻的批判。

这种批判是对明清之际社会大变动深刻反思的产物。

②他首先从人的本性与国家起源的角度,对君主制度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君主本是适应天下之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因此,“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他进而对现存的君主制度进行了解剖,指出现存的君主制度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性,早已背离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初衷:

在君民关系上,是“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在财产关系上,是藏天下于君主之“筐箧”;在法律关系上,是以君主“一家之法”治天下。

他的结论是: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④他着重探讨了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认为要限制君主的权力,需要依靠和发挥学校的作用,“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他作了一套具有某些近代因素的政治改革设计,描绘了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国。

⑤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孙中山的知行观及其意义。

①孙中山的知行观的提出,是与他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也是他对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批判总结的结果。

②他对于知与行的关系,作了新的阐发。

他认为知行关系随着社会进化而发展,经过了不知而行、行而后知、知而后行三个时期,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是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自发的知到自觉的知的过程,既强调了行对于知的决定作用,又肯定了知指导行的能动作用。

③他针对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提出“行之非艰,知之惟艰”新论,强调获得理论知识比进行实践更为困难,要求革命党人既要勇于实践,又要重视革命理论与方法。

④他对知行关系的深入阐发,发展和丰富了“知”、“行”范畴。

⑤他的知行观也有其局限性,过分强调了知与行的区分,进而认为“先知先觉”者主知,“后知后觉”者与“不知不觉”者主行,后者必须听从前者的指导。

⑥他的知行观突破了中国古代知行观的狭隘性,具有了崭新的近代特点,并对20世纪中国知行思想的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

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

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

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

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

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

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

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

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

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

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