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9472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或夹奶块,不消化物,如同蛋花汤;

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夹少量粘液,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⑶、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少,高热烦渴,神疲萎软,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⑷、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和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⑸、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

2、鉴别诊断

痢疾(细菌性痢疾):

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粘稠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辩证论证

1、辩证要点

本病以八纲辩证为纲,常证重在辨寒、热、虚、实;

变证重在辨阴、阳,常症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暴泻、久泻;

暴泻多属实,久泻多属虚或虚中夹实。

暴泻辩证,湿热泻发病率高,便次多,便下急迫,色黄褐,气秽臭;

或见少许粘液,舌苔黄腻;

风寒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臭气轻,腹痛重,伴外感风寒症状;

伤食泄有伤湿史,纳呆腹胀,便稀夹不消化食物,泻下后腹痛减。

久泻辩证,脾虚泻病程迁延,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后易泻;

脾肾阳虚泻较脾虚泻病程更长,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阳虚内寒症状显著,变证起于泻下不止,精神萎软,皮肤干燥,为气阴两伤症,属重症;

精神萎靡,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脉细欲绝,为阴竭阳脱证,属危证。

2、治疗原则

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症型分别治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证以扶症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推拿、外治、针灸等治疗。

3、证治分类

⑴、常证

①、湿热泻

症候: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并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清数,指纹紫。

治法: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常用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

黄芩、黄连清解胃肠湿热;

地锦草、豆卷清肠化湿;

甘草调和诸药。

热重泻频加鸡苏散,辣蓼,马鞭草清热解毒;

发热口渴加生石膏、芦根清热生津;

湿重水泻加车前子、苍术燥湿利湿;

泛恶苔腻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浊;

呕吐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

腹痛加木香理气止痛;

纳差加焦山楂、焦神曲运脾消食。

②、风寒泻

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疏风散寒,化湿和xx。

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藿香、苏叶、白芷、生姜疏风散寒;

理气化湿;

半夏、陈皮、仓术温燥寒湿,调理气机;

茯苓、甘草、大枣健脾和胃。

③、伤食泄

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保和丸加减。

常用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消食化积导滞;

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茯苓健脾渗湿;

连翘清解郁热。

腹痛加木香、槟榔理气止痛,腹胀加厚朴、莱菔子消积除胀;

呕吐加藿香、生姜和胃止呕。

④、脾虚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余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清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山药、莲子肉、扁豆、苡仁健脾化湿;

砂仁、桔梗理气和胃。

胃纳呆滞,舌苔腻,加藿香、仓术、陈皮、焦山楂以芳香化湿,消食助运,腹胀不舒加木香、乌药理气消胀,腹冷舌淡,大便夹不消化物,加炮姜以温中散寒,暖脾助运;

久泻不止,内无积滞,加煨益智仁、肉豆蔻、石榴皮以温脾固涩止泻。

⑤、脾肾阳虚泻

久泄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薄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xx肾,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常用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

附子、补骨脂、肉豆蔻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脱肛加炙黄芪、升麻升举中阳;

久泄滑脱不禁,加柯子、石榴皮、赤石脂收敛固涩止泻。

⑵、变证

①、气阴两伤

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人生乌梅汤加减。

常用人参、炙甘草补气健脾;

乌梅涩肠止泻;

木瓜祛湿和胃,以上四药合同酸甘化阴;

莲子、山药健脾止泻。

泻下不止加山楂炭、柯子、赤石脂涩肠止泻;

口渴引饮加石斛、玉竹、天花粉、芦根养阴生津止渴;

大便热臭加黄连、辣蓼清解内运之湿热。

②、阴竭阳脱

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

挽xx,救逆固脱。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人参大补元气;

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益气养阴,酸甘化阴;

附子回阳固脱;

龙骨、牡蛎潜阳救逆。

其他治疗

1、中药成药

①、葛根芩连微丸,每服1—2g,一日3—4次,用于湿热泻。

②、藿香正气液,每服5—10ml,一日3次,用于风寒泻。

③、纯阳正气丸,每服2—3g,一日3—4次,用于中寒泄泻,腹冷呕吐。

④、健脾八珍糕,每次两块,开水调成糊状吃,一日2—3次,用于脾虚泻。

⑤、附子理中丸,每服2—3g,一日3—4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2、外治疗法

⑴、丁香20g、吴茱萸30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g,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1次,用于风寒泻、脾虚泻。

⑵、鬼针草30g加水适量煎煮后倒入盆内,先熏蒸,后浸泡双足,每日2—4次,连用3—5日,用于各种小儿泄泻。

3、推拿疗法

⑴、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小天心,用于湿热泻。

⑵、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用于风寒泻。

⑶、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用于伤食泻。

⑷、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重按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用于脾虚泻。

4、针灸疗法

⑴、针法:

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脘,伤食加刺四缝,水样便多加水分,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一日1—2次。

⑵灸法:

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一日1—2次,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5、xx治疗:

脱水患儿要采用液体疗法

对于腹泻脱水的预防,及轻度中度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ORS),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钠1.5g、葡萄糖20g加温开水1000ml,轻度脱水用50—80ml/kg,中度脱水用80—100ml/kg,少量频服,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助,脱水纠正后维持补液,将口服补液盐加等量水稀释后使用。

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的患儿,应当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l/kg,中度脱水150—180ml/kg,溶液中电解质与外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据脱水性质而定,判断有困难时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输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纠正酸中度和缺钾等电解质紊乱依据病情需要处理,次日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后,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每日60—80ml/kg)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可选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

护理评估:

1、喂养xx、卫生习惯。

2、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辨证:

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3、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囱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四)、饮食护理

1、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2、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食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5、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五)、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六)、临证(症)施护

1、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2、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湿热泻患儿,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

4、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健康指导:

1、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