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
③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3分)
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见学生用书P91)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
”
关键实词:
“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
“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
关键虚词:
“之”,代词,代指徐勉。
文言句式:
“祭酒王俭每见(之)”为省略句,“此子非常器也”为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译为“不是”。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居”,担任;
“畜积”,积蓄;
“奉”为通假字,通“俸”,俸禄;
“赡”,供养;
“贫乏”,穷困。
“虽”有两个义项,一是虽然,一是即使,此处为“虽然”;
“之、者”,此处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为定语后置句,“贫乏”作了“亲族”的定语,现代汉语语序为“奉禄分赡贫乏亲族”。
3.勉乃答曰: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
如不才,终为他有。
“遗”,“遗留”;
“才”,属于名词作动词,译为“有才能”;
“致”,获取;
“辎”,财物。
“乃”,副词,于是,就;
“以”,介词,把;
“之”代词,代指子孙;
“则”,副词,那么。
“人遗子孙以财”为状语后置句,“以财”作了“遗”的状语.
第十课时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了解并运用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之“留”与“换”
教学过程:
一、6字诀之
(一) 留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
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一)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保留法)(见学生用书P92)
①保留词语:
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吏部侍郎郑愔
关键词语:
典选、逆、阙
关键句式:
倾附(于)势要(省略)
①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与吏部侍郎郑愔同时负责官员选拔,这两人依附权势,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的缺额,官员百姓叹息怨恨。
②保留词语:
政事、尚隐、御史李怀让
寻、知、劾、推究、竟
尚隐……李怀让于殿廷劾之(状语后置句)
译文:
不久两人先后又主持政事,李尚隐与同僚御史李怀让在朝廷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于是被立案调查,最终都被罢免了官职。
③保留词语:
尚隐、桂林都督
坐、左迁
李尚隐因犯了不能觉察所辖部门问题的罪过,贬为桂林都督。
(二)防范 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4·
辽宁高考,改编)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宋史·
赵立传》)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官职名“左将军”“通守”“宣抚使”及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之”,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是保留官职名,删去“之”。
[我来改正] 适逢金国左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通守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
二、六字诀之
(二) 换
“换”:
①将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替换法)(见学生用书P92)
①关键词语:
是、岁、雨、阳、占、有
雨麦于岐山之阳(状语后置句)
①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②关键词语:
以、适、名
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二)防范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见学生用书P92)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邻居有个王姥”文白掺杂,读者不能明白“王姥”是人名,还是一个老太太,“姥”根据文意应译为“年老的妇人”。
[我来改正] 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老太太,前后接济一行几十万铜钱。
第十一课时
了解并运用文言文翻译6字诀之“调”与“删”
六字诀之三“调”
一、“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
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③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调序法)
齐晋相与战。
平阿①之余子②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
“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路之人曰:
“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③之孤④叔无孙,当其马前,曰:
“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叔无孙曰:
“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
”平阿之余子曰:
“嘻!
”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②叔无孙曰:
“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注] ①平阿:
地名。
②余子:
官名。
③高唐:
④孤:
去、可以、归
调整句式:
何为不可以归(宾语前置句)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
济、患、离、从、反
君子济人于患(状语后置句)
叔无孙说:
“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
”(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②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
“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君子于患济人”。
(二)防范 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贼将张弼异之……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节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二十四》)
[我来评卷] 不自伐,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不夸耀自己。
[我来改正] 世人都以大亮知恩图报为贤,并且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二、6字诀之(四) 删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注意运用删削法)(见学生用书P93)
删削词语:
而、也
欺、信、其、所以、遂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导孩子的方法。
”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二)防范 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将下面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学生用书P93)
[我来评卷] ①“也”字,句末表示判断,可翻译成“是”,上面答案翻译成“也”,明显是错误的。
②“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上面的答案当成了兼词“于之”,此处为语气词,可删掉不译。
[我来改正]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笑着说:
“圣人不是能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第十二课时
了解并运用翻译六字诀之“补”与“变”
教学过程
一、6字诀之(五) 补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注意运用增补法)(见学生用书P94)
①增补词语:
(楚厉王)饮酒醉,(他)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楚厉王)使人止之
过、止、左右
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
“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②增补词语:
(楚国)有警,(楚厉王)击鼓而民不赴,(楚厉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居、赴、更、明、信
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
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二)防范 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君讳宗谅,字子京。
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
(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
[我来评卷] “与予同登进士第”承前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始从之游”也是承前省略了主语“予”,在翻译时补上,表达的意思才完整。
[我来改正] (滕宗谅)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我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二、字诀之(六) 变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如:
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
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
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
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注意运用变通法(见学生用书P94))
疾、龙蛇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舞。
熟、识
②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
解析:
①“龙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为“像龙蛇一样”。
②“熟”应翻译为“仔细”。
(二)防范 该变不变,语意不畅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媪[注]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注] 媪:
尊称,代指赵太后。
[我来评卷] 句中第二个“而”应该翻译成“却”,表示转折。
“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王或王后死,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上面答案应该用意译的方式变通翻译。
[我来改正] 现在太后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却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第十三课时 文言文断句二步骤
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对这项知识点的要求
2、掌握文言文短句的一些技巧
一、考题特点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
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
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湖南卷、广东、山东、重庆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如:
2015年的江苏卷、四川卷、浙江卷、湖北卷)。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北京卷对这个题目的考查有了新意:
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5分)
二、文言文断句2步骤
(一)步骤一、通文意,语感断句,由易到难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2015江苏卷)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文言文断句要注意:
尽量疏通全文,要联系前后文,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推知未知处标点,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
文中“者”“其”等文言虚词是断句的一个标志)
(二)步骤二、抓标志,沿波讨源,当断则断
一)虚词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虚词:
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虚词:
于、以、而、者等。
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句尾虚词:
也、乎、哉、矣、耶、耳、焉等。
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见学生用书P95)。
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
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
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
“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
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参考答案: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二)实词标志
1.名词、代词作标志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
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
也可先找出代词,如:
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
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见学生用书P95)
短文中“扁鹊”(包括“医扁鹊”)、“武王”(包括“秦武王”)、“左右”、“君”等,这些名词或代词或在句首,或在句尾,它们的前后有可能需要断句。
再借助对话标志“曰”,以及虚词“也”“之”等,基本上可正确断句。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
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应用体验](见学生用书P95)(参考答案略)
第十四课时
文言文断句步骤二之抓标志
三)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等;
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无乃……乎”等;
被动句,如“为……所……”“见……于……”等;
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与其……孰若……”。
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者”,可作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气词进行断句即可。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参考译文:
等到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
“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
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
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
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
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
”孔子说:
“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
”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
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四)修辞标志
1.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左传·
襄公十五年》)
(1)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
(2)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2.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6.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文段中的“其积于中者”与“其发于外者”,“其清音幽韵”与“其雄辞闳辨”是对偶句;
“浩如江河之停蓄”“烂如日星之光辉”“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是对偶句和排比句。
根据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了。
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第十五课时 文言文分析综合
1、了解高考考题特点
2、学习筛选文中的信息;
3、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学习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型一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
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
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句子。
一、明确设问方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全部)表现(表明、体现、属于)……的一组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记述、描写、反映)……的一组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描写)……和……的一组是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不能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
二、把握命题特点
这类题目经常因不明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而失分,因此透彻地理解把握题干要求,有利于准确排除选项,快速找出答案。
下面就高考的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设题方式
对应陷阱
筛选
主体
主要人物
非其人物
主要事件
非其事件
主要观点
非其观点
主要景物
非其景物
特征
一个特点
非给出的这个特点
两个特点(分别表现)
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顺序不对或同属一个特点
表现
方式
全部表现
选项有一句或多句不能表现
直接表现
混入间接表现
间接表现
作者评述
他人评述或自述
角度
能表现
不能表现的需要剔除
不能表现
能表现的就要排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父墓表(详文见学生用书P96)
1.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苏涣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