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8584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5、评审专家组名单(复印件)

6、典型地形地貌照片集

1.前言

1.1任务由来

为了改变村民生活水平,实现早日脱贫致富,镇宁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拟在**县####旁(见交通位置图)建设“**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

为了避免拟建项目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2017年04月10日,受##公司委托,####承接了“**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1.2评估工作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3、中国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城镇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4、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2006年4月);

5、委托书;

6、《关于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的公告》(地质环境司2014年第29号)

7、**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与“**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图”及“**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地形图”等资料。

1.3评估目的、任务及要求

1、评估目的

为了预防和避免**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剧和引发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危害,合理用地、科学地进行远景规划,根据项目规划特征及其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评估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可能性及危险性,以便在工程建设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治措施,避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以达到减灾防灾、保障安全的目的。

2、评估任务

(1)基本查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对评估范围内分布的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逐一调查,查明现状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主要引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采用半定量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2)对规划范围的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和项目本身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采用半定量分别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3、评估要求

(1)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充分考虑规划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说明各区段主要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易程度和防治效益,对**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2)评估区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用地范围,评估后如果有不适宜规划建设区域或地段,将阐明其理由及依据,供建设规划参考使用。

2.评估工作概述

2.1工程概述与征地范围

1、工程概述

拟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07896m2(约462亩);

总建筑面积为303163m2;

建筑占地面积为64330m2;

计容总建筑面积为299263m2;

其中:

住宅总套数574套;

容积率为1.02;

建筑密度21.93%;

绿地率35.6%;

具体用地布局详见表2-1。

表2-1经济技术用地指标布局表

序号

项目

规划用地指标

单位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307896

平方米

约462亩

2

总建筑面积

303163

3

建筑占地面积

64330

4

计容积总建筑面积

299263

5

住宅总套数

574

6

物管用房

510

7

停车位

1181

8

建筑密度

21.93%

9

容积率

1.02

10

绿地率

35.6%

2、地理位置及交通

评估区位于**县城北西面,安顺市南西面。

行政区划隶属**县城关镇刘官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5°

44′05〞~105°

44′43〞,北纬:

26°

04′19〞~26°

04′56〞,有工业大道、镇丁大道从评估区旁通过,交通极为方便(见图2-1“交通位置图”)。

图2-1评估区交通位置图

3、征地范围

拟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其征地红线坐标建设用地由101个拐点组成,其拐点编号和坐标、各拟建建筑拐点编号和坐标详见表2-2。

表2-2建设项目占地范围拐点坐标表(北京54坐标系)

52

53

54

4

55

56

57

58

59

60

61

11

62

12

63

13

64

14

65

15

66

16

67

17

68

18

69

19

70

20

71

21

72

22

73

23

74

24

75

25

76

26

77

27

78

28

79

29

80

30

81

31

82

32

83

33

84

34

85

35

86

36

87

37

88

38

89

39

90

40

91

41

92

42

93

43

94

44

95

45

96

46

97

47

98

48

99

49

100

50

101

51

建设项目占地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80坐标系)

2.2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内以往的地质工作成果有:

(1)六十年代,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一零八队第一分队进行了1:

20万安顺幅区域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报告;

(2)七十年代,贵州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一分队进行了1:

20万安顺幅水文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报告;

(3)八十年代,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一地质大队进行了1:

5万安顺市水文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报告;

(4)九十年代,贵州省地矿局及区域地质调查局完成本区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1:

1万地质测量;

(5)**********************于2011年完成和提交了《贵州省***自治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报告》;

以上工作成果对本区内的地层及岩性、构造及矿产作了较系统描述,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本次工作前,业主方进行了1:

500的勘测定界测量及总平面规划设计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基础资料。

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人员及组织实施

本次评估的工作方法,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86—2015)为评估标准,在**********************接受委托后,于2017年04月10日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评估项目组。

项目组在充分搜集、分析评估区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水文、气象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评估范围,编写了评估工作大纲,指导野外调查工作及报告编写。

2、野外调查

根据规划区范围,结合1:

1万地形地质图、1:

5万地形地质图、1:

5万水文地质图、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进行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分析,然后野外实地调查了解。

野外调查时采用1:

1万放大为1:

2000地形地质图作工作手图,并结合1:

1万地形地质图和1:

5万水文地质图。

重点对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已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影响(引发)因素、危害程度及线路工程沿线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尤其是**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综合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内工程开挖、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资料。

调查工作采取先分析,后实地访问、调查的方法进行。

对评估区进行纵横穿越调查,调查范围延至分水岭或局部分水岭地带,主要查明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岩土类型、水文地质特征、不良环境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

工作重点为评估区内的拟建场地、冲沟交切的斜坡地段及岩质边坡地段,现有工程活动开挖地段。

所有调查点采用手持GPS定位,罗盘、钢卷尺测量。

自2017年04月10日~04月12日完成野外调查,详见评估工作方法图2-2。

图2-2工作方法流程图

3、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

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由于设计工程平面布置、规划道路高程数据为理想规划数据,根据评估区环境地质条件,通过综合定性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几个层次的分析后,评价建设场地的适宜性。

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2-3。

表2-3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名称

数量

备注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km2

1.2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人类活动、现状地质灾害等

调查评估面积

0.58

评估区综合环境地质图(1:

2000)

彩图

评估区综合评估分区图(1:

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剖面图(1:

500)

条/张

12/1

**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现状图(1:

1000)

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A4页面

在调查、资料整理和绘编图件过程中,充分采用数字与计算机技术,以保证成果质量。

2.4评估范围及级别确定

1、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征地范围及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并考虑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外围地质灾害可能对工程本身产生危害的影响范围,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确定在征地范围内向四周分别适度外延作为评估范围。

拟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综合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属“溶蚀峰丛谷地地貌”。

评估范围主要以**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红线范围为界,结合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素为前提,对评估区范围确定向周边延伸至地表分水岭的范围为界,评估区面积约为0.58km2。

(详见附图1-1)。

2、评估级别的确定

(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的附表B-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评估区区域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评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地形地貌类型较单一,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土体结构一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性质总体较差;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

因此,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类型为中等复杂类型。

(2)建设项目重要性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的附表B-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该项目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所以该建设工程类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

(3)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上述拟建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类型分类,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的表1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该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类型,综合确定拟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综合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定为二级。

3.地质环境条件

3.1区域地质背景

**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与贵阳复杂变形区的结合部。

经查阅区域地质资料:

经实地野外调查,评估区内无断层等构造发育。

地层为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平缓,倾向北东30°

,倾角9~11°

,平均倾角10°

3.2气象、水文

评估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总体温和湿润。

据安顺市气象局资料:

多年平均气温14.0℃,7月气温最高,平均21.9℃,日极值最高温度34.3℃,1月气温最低,月均4.1℃,日极值最低温度-7.6℃;

年平均降雨量1361.4mm,降雨量充沛;

年平均风速为2.4m/s;

无霜期269.9天。

评估区位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南侧,地表水属珠江流域打帮河水系次级支流三岔河上游汇水范围。

评估区内无地表河流和泉水点分布。

区内无常年性河流,主要为季节性溪沟。

3.3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属中山溶蚀残丘、坡地地貌,拟建场地地势总体较平缓,评估区内最高海拔高程1348.3m,位于场区北部山头,最低海拔高程1240.9m,位于场区南侧,相对高差107.4m。

建设场地用地范围内,最高海拔标高1256.9m,位于拟建场地北东侧;

最低点海拔标高约1240.9m,位于场区内南侧,最大相对高差16.0m。

3.4地层岩性

评估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永宁组(T1yn),其岩性如下:

1、第四系(Q):

出露为岩石风化的残坡积物、粘土等物,结构松散,中密,厚度为0~5m,主要分布于谷地、谷地和斜坡地带。

2、三叠系下统永宁组(T1yn):

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白云岩,厚度363-462m。

3.5地质构造

评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与贵阳复杂变形区的结合部。

地层为单斜产出,岩层产状较平缓,倾向北东30°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区图》(GB18306-2015,1:

400万),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评估区区域较稳定。

3.6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根据评估区岩土体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特征差别,评估区岩土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两类。

1、第四系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工程性质特征

该类型岩土主要分布于评估区地势低洼处至沟谷坡脚一带,主要为残积、坡积成因的粘土、粉土夹碎石土等。

多为褐色、棕红色,分布厚度不一,主要的工程性质问题为结构松散、压缩沉降变形。

2、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工程性质特征

主要为三叠系下统永宁组(T1yn):

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白云岩,白云岩岩体坚硬,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且稳定,岩石力学强度高。

3.7水文地质特征

1、含水层分布及赋水性

根据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及其赋水性,将评估内内含水岩组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两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指分布于评估区地势低洼的谷地、斜坡地带及沟谷阶地的第四系(Q)残坡积、冲洪积物,结构松散。

厚度一般小于0~5m,且不连续分布,含松散孔隙水,富水性弱,流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2)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

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白云岩,富含碳酸岩类岩溶裂隙水,赋水性较强。

1、地下水类型及动态特征

(1)地下水类型

根据评估区地层岩性、含水性质并结合1:

5万安顺市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评估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孔隙水、碳酸岩岩溶水两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指分布于评估区地势低洼的谷地、斜坡地带及沟谷阶地的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地层,结构松散,厚度多为1~5m,且不连续分布,含少量松散孔隙水,受季节控制明显。

2)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永宁组(T1yn):

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白云岩。

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向附近地表水径流排泄,地下水赋存及运移于岩石溶蚀裂隙、岩溶洞隙。

(2)地下水动态特征

评估区内未发现人类抽取地下水工程活动,地表水体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其地下水动态受大气降水、昼夜温差蒸发、季节变化等自然因素对评估地下水动态影响较强,而气温、气压、地形地质对地下水变化影响相对较弱。

3、地下水开采与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部分为地表水渗透补给。

受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综合制约,补给方式为面状补给,降水及地表水通过基岩裂隙、溶蚀裂隙、层间裂隙和构造裂隙及溶洞等补给地下水。

评估区属中山溶蚀残丘、坡地地貌类型,地下水主要由北东向南西径流(见环境地质图)。

3.8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为城镇地区,工程活动一般为道路和房屋建设及农业活动。

区内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建设导致择基建房,使坡地扩大、森林覆盖率减少、开挖现象增多。

这些活动使岩石裸露,水土保持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当遇大雨、暴雨时,土石浸润饱和,便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沿线的公路等工程,存在一些切坡填方,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

综上所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1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实地调查表明,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泥石流、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征地范围全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出露范围,根据现场调查和走访,评估范围没有发现坍塌,滑坡迹象,征地范围也无因开采形成的空区。

评估区范围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害性程度小。

根据现场踏勘发现,评估区内地表裸露岩体见小岩溶、裂隙发育。

第四系几乎覆盖整个拟建场地,厚度0-5m。

该地区危碳酸盐岩区域,多隐伏于地下为地下水的流通通道。

4.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评估区内地貌形态主要为侵蚀、溶蚀中低山,第四系覆盖场地。

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4.3现状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评估区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该区域遭受现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根据对评估区拟建工程总体规划布置,整个规划区拟建建筑物及设施有1号楼(1+6F)、2号楼(1+6F)、3号楼(6F)、4号楼(6F)、4号楼(6F)、5号楼(6F)、6号楼(6F)、7号楼(6F)、8号楼(-1+6F)、9号楼(-1+6F)、10号楼(-1+6F)、11号楼(-1+6F)、12号楼(-1+6F)、13号楼(-1+6F)、14号楼(-1+6F)、15号楼(-1+6F)、16号楼(-1+6F)、17号楼(-1+6F)、18号楼(-1+6F)、19号楼(-1+6F)、20号楼(-1+6F)、21号楼(6F)、22号楼(6F)、23号楼(6F)、24号楼(6F)、25号楼(6F)、26号楼(6F)、培训中心(3F)、商铺A(1F)、地下室(-1F)。

根据镇宁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提供场平标高、图纸等资料,本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切、填方活动,场地平整填方高度0~5.65m,切方高度0~5.55m,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切填方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评估区位于碳酸盐岩区域地带,可能存在隐伏溶蚀洞隙,有遭受岩溶塌陷的可能。

5.1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根据建设场地切填方边坡高度:

<3m为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小,3~6m为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6m为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其中切填方在硬质岩中按65°

角进行放坡,在土层中按45°

角进行放坡,其量化指标分别评估如下:

1、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