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衢州市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市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衢州市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科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4大题,38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作图时,可先用2B铅笔,确定无误后再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
5.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K-39;Mn-55
6.本卷计算中g取10牛/千克。
温馨提示:
看清题目再作答,相信自己一定会有出色表现!
卷Ⅰ
说明:
本卷共有一大题,20小题,共60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
下列生活方式对健康不利的是(B)
A.不抽烟不酗酒B.迷恋网络游戏C.注意膳食平衡D.与人和睦相处
分析:
此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解答:
解:
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合理营养、合理膳食;与人和睦相处等.迷恋网络游戏,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烦躁、对学习失去兴趣、玩物丧志等.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3.今年4月,雅安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地震是由于板块的碰撞或张裂引起的B.地震只能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C.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到房屋内躲避D.我国已经能够准确预报地震
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
解: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雅安地震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或张裂引起的,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现在人类还不能够准确预报地震,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故选:
A.
4.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
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D)
5.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来,这个过程称为缩手反射。
它由下图的反射弧来完成。
其中手部皮肤属于(A)
A.感受器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D.效应器
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如:
缩手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
解答:
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由图可知,手部皮肤属于感受器.
故选:
A.
6.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调节镜筒升降的是(D)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⑤和⑥D.⑦和⑧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首先明确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镜座、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
解答:
解:
①目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②转换器可以换用物镜;③物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④载物台的作用是放置需要观察的物体;⑤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⑥镜座的作用是支持镜身;⑦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还能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故选:
D.
7.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
下列设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C)
分析:
(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工作的.
(2)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3)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解答:
解:
AB、空调和电扇的主要元件是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符合题意.
D、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A)
A.6个B.4个C.3个D.2个
分析:
由图示确定动力、动力臂、阻力臂,然后由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在B处所挂的钩码个数.
解答:
解:
设每个钩码的重力是G,
杠杆每格的长度是L,
由图示可知,动力F动=4G,
动力臂L动=3L,阻力臂L阻=2L,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F动×L动=F阻×L阻,
即4G×3L=F阻×2L,
∴F阻=6G,
则在B处应挂6个钩码.
故选A.
9.地理知识是我们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最大
B.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导致四季更替现象
C.正月初一这天晚上,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D.如果月球有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减少
分析:
地理知识是我们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地理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
解答:
解:
(1)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它每隔2.3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虽然它只是一颗中小型的恒星,但它的质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故A正确;
(2)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斜着公转产生的;故B正确;
(3)圆圆的月亮应该是在农历十五;故C错误;
(4)由于月球不像地球一样有大气的保护,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时,不能燃烧这些陨石,因此在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就形成了这些的环形山了;所以如果月球有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减少;故D正确;
故选:
C.
10.2013年2月,全国多地、多日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
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
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B)
A.气管、肺泡、支气管B.气管、支气管、肺泡
C.支气管、肺泡、气管D.肺泡、支气管、气管
11.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12.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分析: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解答:
解:
A、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说法正确;
B、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说法正确;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说法错误;
D、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说法正确.
故选C.
13.关于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
A.N2:
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B.2Al:
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
C.S2-:
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D.
O: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4.如图表示a、b、c三个概念之问的关系。
下列选项中各概念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的是(B)
A.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B.混合物、纯净物、氧化物
C.简单机械、滑轮、动滑轮
D.物态变化、汽化、蒸发
分析:
要比较概念之间的关系,就要回顾概念的定义,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解答:
解:
A、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故符合题意;
C、动滑轮是滑轮的一种,滑轮属于简单机械,故不符合题意;
D、蒸发属于汽化,汽化属于物态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量度的事物、现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没有
体现这种方法的是(C)
分析:
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明确实验过程中现象与对应的规律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A、电路是否存在电流不能直接观察,但通过灯泡发光间接知道电流的存在,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B、压力的作用不能直接观察,但海绵受力时形状的变化能够直接观察,通过海绵的形变大小可以确定压力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不能直接观察,但黄豆和芝麻混合后量筒读数变小说明颗粒之间存在缝隙,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符合题意;
D、电磁铁有无磁性不能直接观察,但通过小铁钉被吸引间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存在,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如图所示,R1=10欧姆,电流表A1示数为0.5安培,电源电压为10伏特。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R1与R2并联B.R2阻值为20欧姆
C.R1两端电压为10伏特D.电流表A的示数为1.0安培
17.下列是同学们身边的事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C)
A.书包背带做得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B.使用测电笔可以测出通过电灯的电流
C.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排直队伍
D.冬分析:
A、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B、测电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测电笔内都有一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C、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
日食、月食、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D、“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答:
解:
A、书包带做的宽些,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肩膀的压强,故A错误;
B、用测电笔可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不能测出通电电灯的电流,故B错误;
C、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排直队伍,故C正确;
D、冬天气温很低,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18.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
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D)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分析: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
解:
A、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不能说受到,故A错误;
B、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倾倒,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就可以减少这种意外伤害,车的惯性不会减小,故B错误;
C、上山过程中,车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C错误;
D、因为草帽的质量不变,所以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B.t℃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
C.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D.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20.上个世纪,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下图实验。
把刚采摘的且生长旺盛的树叶捣碎,采用某种方法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滤液,分成三等份。
把其中两份直接放入A、B培养皿,第三份除去叶绿体后放入C培养皿。
将三个培养皿置于同一地点,A、C培养皿接受光照,B培养皿遮光处理。
一段时问后,观察到A培养皿中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C培养皿中未产生气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B)
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通过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通过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主要是淀粉,科学探究要设置对照实验,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故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正确.
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故该选项错误,
C.A处理有叶绿体产生了淀粉,C处理没有叶绿体没有产生淀粉.通过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该选项叙述正确.
D.A处理有光,B处理没有光,两者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进行A、B两种处理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光照处理的变蓝,说明有淀粉,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选择题结束,请仔细检查填涂!
★
卷Ⅱ
说明:
本卷共有三大题,18小题,共100分。
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凡需填空的位置均有“▲”标记)
21.为保护衢州的青山绿水,2012年开始我市启动“绿色出行”计划,一批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环保公交车投入使用。
(1)如图所示,公交车内金属地板表面设计成凹凸不平,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_摩擦(填“阻力”不得分)__,防止乘客滑倒。
(2)公交车行驶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__热(或内)
_能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
(1)要增大有益的摩擦,就要从增大摩擦的办法:
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来入手.
(2)燃料燃烧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内燃机的机械能.
解答:
解:
(1)公交车内金属地板表面设计成凹凸不平,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防止乘客滑倒.
(2)天然气燃烧,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内能又转化汽车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
(1)摩擦;
(2)内.
22.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
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B步骤称为_过滤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_B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分析:
(1)B操作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
(2)根据蒸发操作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B步骤为过滤操作,是将不溶于液体的泥沙与食盐水分离的操作.
(2)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把剩余滤液蒸干.
故答案为:
(1)过滤;
(2)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一般步骤、注意事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3.截至5月16日,我省累计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46例,其中死亡9例,痊愈27例。
(1)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__传染源__。
(2)预防流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从免疫学角度看,进入体内的疫苗属于________抗原___。
(3)新药帕拉米韦对H7N9禽流感有显著疗效,它的化学式是C15H28N4O4。
如图是帕拉米韦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其中表示碳元素质量分数的是____D___(填字母)。
24.如图有一条平直的轨道ABC,其中AB段表面粗糙,BC段表面光滑,一辆电动小车在A位置由静止向右运动。
小车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_______重力__是一对平衡力。
小车经过B点后将作__匀速(或匀速直线)__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一对平衡力等大、方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
当小车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其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车经过B点后,因BC段表面光滑,所以小车不再受摩擦力的作用,小车靠惯性向前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重力;匀速直线.
25.周末,小明在家里利用矿泉水瓶做了有关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实验(如图)。
实验一: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再将矿泉水瓶瓶口朝左、朝右等方向放置,纸片都不会落下。
该现象说明了___大气有压强且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回答存在大气压得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______。
实验二:
在矿泉水瓶侧壁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
放开手指,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越急。
该现象说明了__水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只答“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或类似“深度越大、压强越太”等未控制变量的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
分析:
(1)大气能产生压强;
(2)越往下的孔流出的水喷得越急,说明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解答:
解:
(1)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
再将矿泉水瓶瓶口朝左、朝右等方向放置,纸片都不会落下.该现象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在矿泉水瓶侧壁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越急.该现象说明了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故答案为:
大气压的存在;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6.人体中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紧密联系的,如图为人体中部分系统之间关系的模式图。
(1)进食后,食物中的淀粉在__小肠__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2)葡萄糖被吸收后,血糖含量暂时上升。
这时,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胰岛素___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
(3)血液流经x系统后,代谢废物含量明显下降,x系统是___泌尿___系统。
分析:
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以循环系统为核心,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解答:
解:
(1)淀粉在消化道被消化时,有多种消化液参与,小肠中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淀粉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2)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此时血糖浓度会暂时升高,刺激体内的胰岛,导致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3)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又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
故答案为:
(1)小肠;
(2)胰岛素;(3)泌尿
27.聪聪同学为了比较铁、铜和未知金属X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
金属丝X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Fe+CuS04=FeS04+Cu_______。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Fe>Cu>X(或铁>铜>X,没有用大于号连接也得分)_____(未知金属用X表示)。
28.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把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后,测得装有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质量不变。
(1)该气体中一定不存在___CO(一氧化碳)__。
(2)若实验中观察到___有红色物质生成或氧化铜变成红色物质(答“氧化铜变红”得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_____现象,就可证明原气体中存在氢气。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
由图示可知:
铁能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X不能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X的活动性比铜弱,所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X;
故答案为:
(1)Fe+CuSO4═Cu+FeSO4;
(2)铁>铜>X.
29.小徐利用如图实验来研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钢球运动到斜面底部,推动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钢球质量m(克)
钢球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v(米/秒)
木块移动的距离s(厘米)
1
20
1.8
30
2
40
1.8
59
3
60
1.8
87
(1)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说明了钢球的动能大小与__钢球质量(或质量)_有关。
(2)小徐对如何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进行深入思考后认为:
可以通过比较钢球推动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来反映钢球对木块___做功____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分析:
(1)动能大小不能直接观察,而是转换为小球推动木块的运动,小球推动木块运动越远,小球动能越大.
(2)由于动能的大小是不好观察的,于是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即通过物体对外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其具有的动能的大小,即观察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即可,也就是木块被推动的越远,其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解答:
解:
(1)表中的3次实验,斜面的高度相同,小球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相等,小球的质量不同,三次实验探究动能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结论:
当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即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