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8453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土工程速查手册有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无特殊性岩土。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备注

甲级:

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

乙级:

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

丙级:

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

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探标准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GB50007-200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表

建筑物安全等级      (JGJ7-89)

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安全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和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及,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的14层以上高层建筑,圣地形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单桩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物。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

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次要的建筑物

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kpa)

60≤ƒak<80

80≤ƒak<100

100≤ƒak<130

130≤ƒak<160

160≤ƒak<200

200≤ƒak<300

各土层坡度(%)

≤5

≤10

砌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层数)

≤6

≤7

单层排架结构(6m柱距)

单跨

吊车额定起重量(t)

5~10

10~15

15~20

20~30

30~50

50~100

厂房跨度(m)

≤12

≤18

≤24

≤30

多跨

3~5

30~75

烟 囱

高度(m)

≤40

≤50

≤75

≤100

水 塔

≤15

≤20

容积(m3)

100~200

200~300

300~500

500~1000

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b,且厚度均不为小于5m的范围内(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中职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结构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七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30kpa小于,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度不均匀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二、岩土的分类

(一)岩石分类(GB50021-2001)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风化程度

野外特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仅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用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残积土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进,具有可塑性。

 ①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之比;

②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③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④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

50>N≥30为全风化;

N<30为残积土;

⑤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Μpa)

ƒK>60

60≥ƒK>30

30≥ƒK>15

15≥ƒK>5

ƒK≤5

①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②当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岩石坚硬程度品级的定性分类

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主、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硅质石灰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微风化的坚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杦岩、泥灰岩、砂质泥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各种半成岩。

岩体完整程度与定性分类

完整程度

完整性指标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

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的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较完整

结合差

块状或厚层结构

2~3

块状结构

较破碎

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结合好

镶嵌破碎结构

结合一般

中、厚层状结构

破碎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

1)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

2)平均间距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岩体大体质量品级分类

 

(二)土层分类(GB50021-2001)

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分类名称

有机质含量Wu(%)

现场鉴别特征

说  明

无机土

Wu<5%

有机质土

5%≤Wu≤10%

灰、黑色,有光泽,味臭除腐殖质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出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

①如现场能鉴别有机质土或有地区经验时,可不做有机质含量测定;

②当W>WL,≤e<时称淤泥质土;

③当W>WL,e≥时称淤泥

泥炭质土

10%≤Wu≤60%

深灰或黑色,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结构,浸水体胀,易崩解,有植物残渣浮于水中,干缩现象明显

根据地区特点和需要可按Wu细分:

 弱泥炭质土(10%≤Wu≤25%)

                 中泥炭质土(25%≤Wu≤40%)

                 强泥炭质土(40%≤Wu≤60%)

泥炭

Wu>60%

除有泥炭质土特征外,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表3.3.2          碎石土分类

表3.3.3             砂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 粒 级 配

漂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砾 砂

粗 砂

中 砂

细 砂

粉 砂

粒径大于2㎜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25%~50%

粒径大于㎜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粒径大于㎜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

块 石

棱角形状为主

卵 石

粒径大于20㎜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碎 石

圆 砾

粒径大于2㎜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角 砾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粘性土定名分类

粘性土状态分类

粉土密实度分类

粉土湿度分类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

状 态

状  态

孔隙比e

密实度

含水量ω

湿度

粉  土

粉质粘土

粘  土

10<Ip≤17

Ip>17

IL≤0

0<IL≤

<IL≤

坚 硬

硬 塑

可 塑

<IL≤1

IL>1

软 塑

流 塑

e<

≤e≤

e>

密 实

中 密

稍 密

ω<20

20≤ω≤30

ω>30

稍 湿

湿

很 湿

(三)砂、碎石密实度分类

砂土密实度分类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

标准贯入锤击数N

N120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挖性

可钻性

松 散

N≤10

N120≤3

松散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

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立即塌落。

钻进较易,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10<N≤15

5<≤10

3<N120≤6

15<N≤30

10<≤20

6<N120≤11

中密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

钻进较困难,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N>30

11<N120≤14

很 密

NN120>14

密实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较稳定。

钻进困难,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四)特殊性岩土

一、湿陷性土

 湿陷程度分类

湿陷性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试验条件

湿陷程度

附加湿陷量△Fs(㎝)

总湿陷量△s(㎝)

湿陷性土总厚度(m)

湿陷等级

承压板面积㎡

5<△s≤30

>3

轻  微

中  等

强  烈

<△Fs≤

△Fs>

≤3

30<△s≤60

△s>60

二、红粘土:

颜色为棕红或褐黄,覆盖于碳酸盐岩系之上,其液限大于等于50%的高塑性粘土,应判定为原生红粘土。

原生红粘土经搬运、喾人后仍保留其大体特点,且其液限大于45%的粘土,可判定为次生红粘土。

红粘土的状态分类

红粘土的结构分类

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分类

红粘土的地基均匀性分类

状态

含水比aω

土体结构

裂隙发育特征

类别

Ir与I/r关系

复浸水特性

地基均匀性

地基压缩层范围内岩土组成

坚硬 

硬塑

可塑

软塑

流塑

aω≤

<aω≤

aω>

致密状的

巨块状的

碎块状的

偶见裂隙(<1条/m)

较多裂隙(1~2条/m)

富裂隙(>5条/m)

Ir≥ I/r

收缩后复浸水膨胀,能恢复到原位

均匀地基

全部由红粘土组成

Ir< I/r

收缩后复浸水膨胀,不能恢复到原位

不均匀地基

由红粘土和岩石组成

   Ir=ωL/ωp;

  I/r=+ωL

             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体会值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5-2-1

指 标

粒组含量(%)

土的天然含水量

ω(%)

最优含水量ωop

(%)

土的重度

γ

(KN/m3)

最大干重度γdmax

比 重

G

饱和度

Sr

孔隙比

液 限

ωL

塑 限

ωp

塑性指数

Ⅰp

ⅠL

含水比

粒径(㎜)

一 般

10~20

40~70

30~60

27~40

>95

60~110

25~50

孔隙渗透

系 数k

(cm/sec)

系 数k´

三 轴 剪 切

无侧压抗压强度qυ

(kpa)

比例界限

Po

压缩系数

a1-2

(Mpa-1)

压缩模量

Es

(Mpa)

变形模量

Eo

自由膨胀率eF·

s

膨胀率

Eps

膨胀压力

体缩率

线缩率

EsL

内摩擦角

φ(º

粘聚力C

10-8

10-5~j×

10--8

0~3

50~160

200~400

160~300

6~16

10~30

25~69

14~31

7~22

一、Po、Eo系依照载荷实验求得,Pυ系荷载与沉降量关系曲线的第一拐点;

   二、aω=ω/ωL。

            红粘土的矿物成份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5-2-2

粒组

成分(以常见顺序排列)

鉴定方法

碎屑

针铁矿、石英

目测、偏光显微镜

小于2μ的颗粒

高岭土、伊利石、绿泥石部分土中还有蒙脱石、云母、多水高岭石、三水铝矿

X衍射、电子显微镜、差热

          

红粘土的化学成份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5-2-3

化  学  成  分  (%)

土类

SiO2

Fe2O3

Al2O3

CaO

MgO

K2O

Na2O

交换性阳离子

(Me/100g)

易 溶 盐 (%)

有机质

PH值

全土

K++

Na+

Ca++

Mg++

CO3-

HCO3-

Cl-

SO4-

小于2μ颗粒

红粘土按状态分类标准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5-2-4

IL

比贯入阻力

Ρs(Mpa)

红粘土地基均匀性评价

(按基底下深度为Z值(m)范围内的组成),

Ir<

Ir>

坚硬

≤0

单独基础 Z=

η1P1+     (5-2-5)

条形基础 Z=

η2P2-     (5-2-6)

式中:

η1、η2—系数,η1取m/KN;

η2取㎡/KN

单独基础的总荷重P1:

 为500~3000KN;

条形基础每延米荷载P2:

为100~250KN/m。

红粘土的裂隙性

红粘土的胀缩性

红粘土中的地下水特征

坚硬和硬塑状态的红粘土层由于胀缩作用形成大量裂隙。

裂隙发育深度一般为3~4m,已见最深者达m。

裂隙面光滑,有的带擦痕、有的被铁锰质浸染。

裂隙的发生和发展速度极快,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挖坡面数日内便可被收缩裂隙切割得支离破碎,使地面水易侵入,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常造成边坡变形和失稳。

贵州的贵阳、遵义、桐仁;

广西的桂林、柳州、来宾、貴县等地区的红粘土具有一定的胀缩性。

这些地区的红粘土地基的胀缩变形,致使一些单层(少数为2~3层)民用建筑物和少数热工建筑物出现开裂破坏,其中以广西地区较为严重,贵州地区较轻,有些地区红粘土的胀缩性很轻,可不作膨胀土对待。

红粘土的胀缩性能表现为以缩为主。

即天然状态下膨胀量微小,收缩量较大(见表5-2-1),经收缩后的土试样浸水时,可产生较大的膨胀量。

红粘土的透水性微弱,其中的地下水多为裂隙性潜水和上层滞水,它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基岩岩溶裂隙水和地表水体,水量一般均很小。

在地势低洼地段的土层裂隙中或软塑、流塑状态土层中可见土中水,水量不大,且不具统一水位。

红粘土层中的地下水水质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混凝土一般不具腐蚀性。

3、膨胀土

1)膨胀土的评判

膨 胀 土 场 地 分 类

膨 胀 土 的 判 别

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

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主

1)平坦场地:

地形坡度小于5º

地形坡度大于5º

小于小14º

,且距坡肩水平距离大于10m的坡顶地带。

2)坡地场地:

地形坡度小于或等于5º

,但同一座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地形高差大于1m。

具有下列工程地质特征的场地,且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土,应判定为膨胀土。

⑴裂隙发育,常有光滑面和擦痕,有的裂隙中充填着灰白色、灰绿色粘土。

在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

⑵多出露于二级阶地、山前和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

⑶常见浅层塑性坡、地裂,新开挖(槽)壁易发生坍塌等。

⑷建筑物裂缝随气候变化而张开和闭合。

自由膨胀率

δef(%)

膨 胀

潜 势

地基分级变形量Sc(㎜)

级 别

40≤δef<65

65≤δef<90

δef≥90

15≤Sc<35

35≤Sc<70

δef≥70

2)膨胀土地基计算 

(1)膨胀土地基变形量可按以下三种情形别离计算:

①当离地表1m处地基的天然含水量等于或接近最小值时,或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和建筑物在利用期间常常有水浸湿的地基,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

②本地表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倍塑限含水量时,或直同意高温作用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③其他情形下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

膨胀变形量(㎜)

收缩变形量(㎜)

各土层的含水量变化值

胀缩变形量(㎜)

膨胀土湿度系数

epi·

hi

Se为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

Ψe为计算膨胀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经验时,三层及三层以下建筑物可;

δepi为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在该层土的平均自重压力与平均附加压力之和作用下的膨胀率,由室内试验确定:

hi为第i层土的计算厚度(mm);

n为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计算深度应根据大气影响深度确定,有浸水可能时,可按浸水影响深度确定。

λsiΔωi·

hi式中:

Ss为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

Ψs为计算收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经验时,三层及三层以下建筑物可;

λsi为第i层土的收缩系数,由室内试验确定:

Δωi为地基土收缩过程中,第i层土可能发生的含水量变化的平均值(以小数表示);

n为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当有热源影响时,应按热源影响深度确定。

Δωi=Δω1-(Δω)

Δω1=ω1-Ψw·

ω1、ωp为地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