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8170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实词选择题贴近教材 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朝见,朝拜;

②朝廷;

③竟然;

④竟然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人至察则无徒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详审,细究;

②精明;

③趁着;

④趁着)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B.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

A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

①台阶;

②拜官,授职;

③几乎;

④大概

13.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

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D.弟走从军阿姨死

A跟随,跟着(B使……跟随,率领;

C放纵,纵容;

D参与)

14.“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木兰当户织 

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驼闻之曰:

名我固当 

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应当;

应当。

A对着;

阻挡。

B适合;

必定。

C恰当;

判罪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C,均为“道理,规律”。

A义“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主张”

16.“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

A,“得”通“德”,感激。

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

C“得”,融洽。

D“得”,应该。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C,前“度”创作,后“度”估计。

A“度”均为度量,计算;

B“度”均为估计;

D“度”均为限度

18.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

C责怪,非难(A不是;

B除了;

D不对,错误)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D,通“覆”,覆盖。

A再,又。

B重复。

C回答

20.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C,辜负,对不起。

A使担负,使承受。

B依仗,凭借。

D违背

21.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D,副词,大概。

A连词,表原因。

B发语词,不译。

C表判断,原来是

22.“故”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无缘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A,均为“旧”。

B,事故;

缘故。

C,故意,特意;

所以。

D,衰老;

旧交。

23.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B,本来。

A坚持,坚决。

C,险固的地势。

D,坚守

24.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计不知所出耳

B,看。

A拜访。

C顾惜,顾念。

D副词,表转折,只是。

25.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B,国都,京城。

A国家。

C国事。

D国家

26.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过故人庄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D超过(A过错;

B犯错误;

C拜访,探望)

27.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人之患在好人为师

B,担心,忧虑。

A祸患。

C忌讳。

D毛病

28.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所守或匪亲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有的人。

A有时。

B或许。

C如果。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

C,强,大。

A嫉妒。

B锐利。

D憎恨。

30.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C,比得上,赶得上。

A追上,赶上。

B等到。

D涉及,牵连

31.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接近,靠近。

A如果。

C就。

D立即,马上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B,已经,……之后。

A既而:

不久。

C全,都。

D连词,与“又”搭配

33.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D,宽容。

ABC均为“借助”

34.对“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尔)

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隔)⑨侯生乃摒人间语曰(悄悄地)

A.①②③⑥ B.②③⑥⑦ C.①⑤⑥⑦ D.①②⑥⑦

D(③参与;

⑤抄小路)

35.“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见笑大方 

慈父见背

B,被。

A我;

召见,接见。

C看见;

通“现”。

D被;

36.对“解”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B.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释)

C.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打开)D.一日所属,解一贼至(押送)

C.分解,分割。

37.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

D,完成,达到目的。

A赴任,就职。

B成就。

C接近

38.“举”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孙叔敖举于海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杀人如不能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D.戍卒叫,函谷举 

莫令事不举

A,举荐。

B发动;

全。

C尽,完;

攻占。

D攻占;

成功

39.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抢呼欲绝 

D.绝云气,负青天

C,绝命,绝断。

A横渡。

B隔绝,阻绝。

D穿过

40.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愿意)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 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忍受、经受)

B忍受

41.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

C.克己复礼为仁 

D.彼竭我盈,故克之

A,能够。

B战胜,攻破。

C克制。

D战胜

42.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佛印绝类弥勒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

B,种类。

A像。

C条例。

D事例

43.“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

A,怜悯,同情。

B可爱。

C可惜。

D可爱

44.与“舸舰弥津”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D.仰之弥高

C,满。

A更。

B病危将死。

D更

45.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莫夜月明 

B.此二人乃莫逆之交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A,通“暮”。

B莫逆:

不相违背,指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C不D没有谁或许。

46.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祭勿忘告乃翁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竟然。

A你。

B才。

D是

47.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D.内立法度,务耕织

C,通“纳”,接纳。

A朝廷内部。

B内心。

D对内

48.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失期,法当斩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D,约定。

A期限。

B期望、等待。

C周年

49.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

C,意动用法,以……为奇。

A零头。

B适宜,适合。

D命不好

50.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放逐。

A迁移。

B改变。

C升官

51.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乃置酒请之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请让我。

A请求。

C邀请,宴请。

D请教,请示

52.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C,竭尽。

A困厄,不得志。

B穷冬,严冬。

D走到尽头

53.与“连峰去天不盈尺”中的“去”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远也。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距离。

A离开C,过去的。

D除去,减掉

54.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 

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 

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A,奖励,鼓励。

B受到鼓励。

C劝说。

D劝说

55.“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

A.相如因持璧却立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D,但是,可是。

A退。

B还,再。

C回头

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B,到,往。

C像。

D把……怎么办

57.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 

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你。

A像,如。

B如果。

D若夫,句首语气词,至于说到……

58.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善刀而藏之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B,做好,处理好。

A友好,亲善。

C通“缮”,修治,揩拭。

D喜欢,羡慕

59.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太后之色少解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D.少不更事

C,轻视。

A渐渐。

B稍微。

D年轻

60.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 

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 

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A,渡过。

B进入,到。

C经历,经过。

D阅览

61.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B.刑人如恐不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 

D.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B,尽。

A能承受,经得起。

C优美的,好的。

D胜利,占上风

62.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逢何必曾相识 

B.鄙夫寡识 

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 

D.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

D,记。

A认识,懂得。

B知识,见识。

C标记

63.与“觉今是而昨非”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是又在六国下矣

C.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D.唯予马首是瞻

答案C。

正确.。

A与“故”连用,译为“因此”。

B这。

D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

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处分适兄意 

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到,往。

A出嫁。

B享有。

C任由,听凭

65.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B,写。

A书籍。

C书法。

D文字

66.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孰能无惑 

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C,谁。

A通“熟”,仔细。

B与……相比,谁更……。

D通“熟”,成熟

67.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类。

A连缀。

B通“嘱”,嘱咐。

C掌管。

68.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项王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D.数罟不入洿池

B,多次,屡次。

A命运。

C法则,规律。

D细密

69.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说尽心中无限事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 

D.范增说项羽曰

C,通“悦”,高兴,愉悦。

A讲述。

B言论,说法,主张。

70.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臣请就汤镬

D,沸水。

A通“烫”,用热水焐。

B大水急流之态。

C汤药

71.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乃私见张良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己之私

B,暗地里,秘密地。

A偏爱。

C私自。

D私利,私事

72.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素善留侯张良

D,一向。

A白色生绢。

B白色。

C白白地

73.下列对“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率领)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

C.将率不能,则兵弱(帅,将领)D.子路率尔而对(率先)

D轻率的样子

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