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7682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docx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显微外科(442000) 

王义红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手术后卧床病人发生腹胀的原因,减少脊柱手术后病人腹胀的发生。

方法:

对86例脊柱骨折术后卧床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

86例病人腹胀全部解除。

结论: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腹胀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术后腹胀 原因分析 护理  

腹胀是胸腰椎骨折手术后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胀可导致病人出现腹痛、周身不适、头晕、头痛、烦躁、失眠、纳差等症状,长期腹胀者还可引起营养失调,影响骨折愈合或切口愈合,部分严重者还可因腹胀引起肠梗阻或膈肌被迫上移诱发呼吸困难、冠心病或高血压病等,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为了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腹胀的相关因素,寻找解除腹胀的有效措施,笔者对86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腹胀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6例病人便秘全部解除,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病人,男56例,女40例;年龄16岁~72岁,平均年龄36岁。

其中上胸椎骨折10例,下胸椎骨折31例,腰椎骨折40例,脊柱多处骨折5例;其中45例为胸腰椎骨折术后引起的腹胀,21例为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术后引起的腹胀,20例为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术后引起的腹胀。

腹胀多出现在术后1d~3d,且多伴有纳差、腹痛、周身不适、失眠等不适。

2 原因分析

2.1 精神及心理因素占36.66% 胸腰椎骨折病人多因突发外伤所致,对突然失去活动能力缺乏心理准备,加之疼痛较剧烈,大多数病人具有恐惧、紧张、忧虑等心理反应,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担心预后,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引起腹胀。

同时,传统观念认为,排便是一件非公开的事情,排便时所产生的气味和声音很容易传出去,使病人心理紧张;加之病人术后排便需要他人协助,担心给家人、陪护带来麻烦而有意忽视便意,从而抑制排便,以致引起腹胀。

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由于怕刀口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惧怕疼痛不愿翻身,也使肠蠕动恢复减慢,导致腹胀。

2.2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占38.33% 正常人采用蹲式或坐式排便,利用重力作用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

而脊柱骨折卧床病人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排便,所需腹内压增高或不习惯床上排便,均抑制排便反射而引起腹胀。

2.3 环境因素占10% 胸腰椎骨折病人多为急诊入院,肠道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多数脊柱骨折并不全瘫或截瘫患者术前6h内有进食史,肠道内有食物存留,易导致腹胀。

病人术后疼痛呻吟、抽泣、憋气等可咽人大量不易被肠粘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

2.4 药物因素占45% 脊柱骨折患者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方式麻醉。

全麻及连续硬膜外麻醉的麻醉药物会引起迷走神经抑制,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引起腹胀。

加之,镇痛棒及止痛药的使用频率高,而大多数止痛药可导致腹胀;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和其他药物的影响,使患者胃肠功能受损,菌群失调,迷走神经抑制,引起腹胀。

2.5 运动量不足占20.80% 骨折病人活动障碍,卧床时间较长,运动量不足,导致流向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而致腹胀。

2.6 饮食量太少或饮食不合理10%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全身代谢降低,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也随之减弱,病人食欲下降,导致饮食量过少;另外,通过询问发现大多数病人和家属认为,骨折后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能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食物中含水分过少,造成硬食物中纤维素太少或进食不足,肠内容物不足,不能对胃肠道产生有效刺激,胃肠反射减弱及肠内压不足,加之病人卧床时间长,胃肠蠕动减慢,粪石堆积,从而导致腹胀。

2.7 年龄因素占13.33% 老年人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变化,加之常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组织器官逐渐老化,使机体应激代偿能力下降。

据统计,老年病人腹胀发生率达10%~20%[1]。

加上疾病知识匮乏,患者因疼痛不愿翻身、不敢活动,家属因一些旧观念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而引起腹胀。

2.8 相关疾病占38.33% 如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或截瘫病人术后胃肠反射过程中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致腹胀。

部分患者术前具有胃肠道疾病及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而致腹胀等。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病人对医院环境陌生,人际关系生疏,对预后的担心以及孤独感都对病人情绪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应主动介绍病房环境、病人的主管医生和护士,介绍同室病友,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增加安全感,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病人心理紧张和顾虑。

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术前提前告知骨折病人易发生腹胀的原因,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并向家属讲解骨折的有关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宣教 进行营养饮食知识宣教是预防便秘发生的主要内容之一。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2],营养饮食调配是治疗腹胀的最佳方法,病人容易接受。

指导病人做好一日三餐的饮食调配,给予高钙、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做到每日三餐都有新鲜蔬菜,如豆芽、白萝卜、菠菜、大蒜、韭菜、芹菜、丝瓜、藕等,就餐前1h或晚餐后吃水果,如柿子、葡萄、杏、鸭梨、苹果、香蕉、西红柿等富含纤维素的水果。

每日三餐主食粗粮(如地瓜、玉米)与细粮合理搭配。

高纤维素膳食是肠道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素吸收水分后增加粪便量,刺激肠壁感受器产生便意和排便反射。

每次进食尽量细嚼慢咽,避免快速吞咽过程吞进胃肠较多空气而引起腹胀。

嘱病人多饮水,最好每天能达到2000mL~3000mL。

水可以作为润滑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大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肠蠕动,从而顺利排气排便,减轻腹胀。

3.3 促进胃肠蠕动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加强床上功能锻炼,教会病人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张力,经常进行深呼吸、平卧抬腿、抬高臀部活动;病人可在床上安装两个拉手,指导病人借助两个拉手做引体向上运动,不全瘫及截瘫病人定期协助翻身,指导其行双下肢的伸屈运动,以增加活动量,促进胃肠蠕动。

另外,可行腹部按摩,每天2次或3次,每次10回~20回,方法是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呈顺时针方向,或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环行按摩,可促进肠蠕动帮助解除腹胀;也可进行腹部热敷,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

3.4 物理治疗 鼓励患者作肢体伸屈活动等都能帮助肠功能恢复,解除腹胀;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扶正祛邪、理气降逆之作用,此处经气最盛,具有调气机,助运化,疏通胃肠之功。

针刺足三里穴可有效促进胃肠平滑肌兴奋,促进排气排便,缓解腹胀[3]。

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肥皂水灌肠均可根据患者腹胀位置有效缓解患者腹胀症状。

如采取上述方法病人仍不能排气排便时,则戴上手套,用右手食指轻轻插入肛门,掏出干硬大便,以缓解腹胀情况。

3.5 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或中药,超过3d未排便的病人可采用中药如番泻叶[4]、芦荟泡水代茶饮用;西药如果导、大黄苏打、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

新斯的明(甲基硫酸盐)具有可逆性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的作用,使乙酰胆碱得以在突触部位蓄积,从而延长并加强乙酰胆碱的胆碱能作用,对骨骼肌具有直接作用。

多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功能性肠胀气。

(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流泪、流涎等。

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或尿路梗阻、心绞痛、室性心动过速、癫痫及哮喘)[5]。

吗叮啉、奥美拉唑均可促进患者肛门排气,缓解术后腹胀。

3.6 相关疾病治疗 积极对症治疗骨折相关并发症,截瘫及不全瘫患者行营养神经治疗,以缓解周围神经紊乱引起飞腹胀;早期使用保护胃黏膜及促胃动力药物治疗相关胃肠道疾病等。

4 讨论 正常排气排便过程为机体通过胃-结肠反射产生蠕动,将气体及食物残渣推向直肠,直肠腔内压力上升,大于5.3kPa~6.7kPa时,外括约肌放松,在肠内膨胀的刺激引起排便反射。

机体在排便反射出现时确定是否排气排便,肛门外括约肌由意识控制。

当一个人抑制排气排便时,直肠会松弛,便意即消失。

正常人排气排便必须条件:

①饮食量及所含纤维素适当,有足够的水分摄入。

②胃肠道无梗阻,消化吸收、蠕动正常,有正常排便反射,腹肌及膈肌有足够的力量协助排便。

骨折病人精神紧张、卧床制动、活动量少、全身代谢低都导致了肠蠕动功能减弱;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腹肌及膈肌要增加力量进行排便;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粗纤维食物和水分、不注意纤维素、维生素的补充,食物残渣过少,肠内容物不足;有意识地抑制排便等诸多因素导致了病人术后发生腹胀。

腹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与病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排便习惯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有关。

因此,护理骨折卧床病人时只要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促进胃肠蠕动,同时,应重视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才能消除腹胀,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生大黄粉鼻饲治疗危重病人腹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苏红霞 罗友昌

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病情重,由于疾病本身,人工气道的建立以及卧床时间长等其他因素,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

大黄是攻积导滞,泻下通便,泻火凉血,清热解毒,燥湿祛瘀的药物[1,2]。

我们自2005年7月—2006年8月,对60例ICU腹胀病人用生大黄粉鼻饲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

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1~58岁;多发伤48例,产后大出血5例,重症胰腺炎7例。

1.2方法  治疗组取生大黄粉4.5g加入50mL温开水搅拌均匀后用50mL针筒抽取,鼻饲,每天2次,鼻饲后夹胃管1h。

对照组用般的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腹胀天数。

②机械通气脱机时间。

③一次性成功率。

④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2结果    治疗组腹胀天数,机械通气脱机时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一次性成功率达93.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3护理    

3.1保持病人正确体位  鼻饲时病人应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以免发生呕吐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

3.2鼻饲  鼻饲前先抽胃液,观察其性质、颜色、定时测pH值。

一旦发现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留取标本化验,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鼻饲后要用温开水20mL冲洗,再夹胃管1h。

3.3机械通风  机械通气病人,鼻饲生大黄粉前,要先吸尽痰液,以免吸痰时发生呕吐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

    

3.4严密监测腹部体症  严密监测病人腹部平软程度,压痛,腹胀程度以及肠鸣音和肛门排气等,并做好交接班。

    

3.5严密监测生命体验  由于腹胀使膈肌上抬而出现气急、心悸、胸闷。

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大便的量,次数和性状,并做好记录。

    

4讨论    生大黄粉属于中药,根据中医中药学记载,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去实,可荡涤肠胃实热。

而ICU病人病情重,由于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卧床时间长以及特殊饮食等因素,使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减弱而出现腹胀。

应用生大黄粉鼻饲4.5g每天2次,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或腹胀消失,有效防治应激性消化道出血,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提高对治疗重症病人的治愈率有着重要作用[3],且该药使用简便,经济,安全。

 

79例颅脑损伤并低钠血症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   总结79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重点是观察病人的实验室检查数据、低钠血症病人的意识改变、胃肠道反应,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分析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正确补充钠盐,并进行精心护理。

结果73例低钠血症纠正,6例血钠纠正后死于其他并发症。

【关键词】 低钠血症;颅脑损伤;中心静脉压;护理

  低钠血症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一种水电解质紊乱,指血清钠<135mmol/L。

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病人79例。

现将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9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病人中,男67例,女12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29例,钝器伤3例,坠落伤8例,矿山作业伤39例;所有病人均完善颅脑CT检查后确诊,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9例,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及脑挫裂伤3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5例,单纯蛛网膜下隙出血1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5分14例,6分~8分49例,9分~12分16例;行血肿清除术62例(26例加去骨瓣减压),17例予止血、降颅压等保守治疗;并发单纯性低钠血症16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31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27例,尿崩症5例。

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针对病因治疗。

经静脉或中心静脉补充0.9%氯化钠+10%氯化钠注射液后16例因大剂量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和利尿剂(呋塞米)引起单纯性低钠血症,在配合减少脱水剂应用后,3d~5d血钠恢复正常;27例CSWS病人中21例7d~10d后血钠升至正常,6例血钠纠正后死于其他并发症;5例尿崩症病人,连续2h尿量>200mL/h,给予去氨加压素4μg或垂体后叶素6μg肌肉注射治疗后缓解。

31例SIADH病人给予限制液体入量(24h<1000mL),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12h1次,7d~10d血钠恢复正常。

所有病人治疗后血清钠水平恢复正常(135mmol/L~145mmol/L),病情缓解,随访未复发。

  2 观察和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均置于重症监护室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瞳孔变化、尿量及24h出入量、胃肠道反应并详细记录[1]。

对16例原发病情较轻的病人准确记录24h尿量,观察意识及胃肠道反应等。

由于伤后3d~5d颅脑损伤性脑水肿反应达到高峰,而SIADH因尿排钠增多、血钠降低加重脑水肿,两者相互影响,如不及时处理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2];CSWS的危害在于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降低,使水向细胞内转运,导致细胞内水肿,其中脑水肿最危险,可危及生命。

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1.2 临床表现 

  低钠血症常导致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和意识改变,可表现为头痛、烦躁、抑郁、抽搐、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临床症状与原发症状极为相似,容易被原发症掩盖或混淆。

本组31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出现精神症状和意识改变,胡言乱语,表情淡漠或烦躁、嗜睡,或有意识障碍加深,报告医生后头颅CT复查未见颅内新病灶。

4例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

3例病人出现肢体抽搐。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当发现病人意识状态好转后又逐渐加重或进行性加重,或出现肢体抽搐、消化道症状等在排除颅脑损伤本身原因外,应多考虑为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发生。

  2.1.3 实验室检查 

  病人入院后均完善各项生化检查,排除了肾功能异常及影响血钠的疾患。

①血清钠、血浆渗透压:

本组79例病人中52例住院3d后出现低钠血症,27例5d后出现低钠血症。

其中,血钠<120mmol/L27例,血钠120mmol/L~130mmol/L38例,血钠129mmol/L~135mmol/L14例,血浆渗透压低于270mOsm/L,尿钠>80mmol/L。

②尿量及尿比重:

留置导尿管,常规采用标准1000mL量杯和尿比重仪,准确监测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其中11例尿量50mL/h~200mL/h,52例200mL/h~500mL/h,16例尿量>500mL/h,尿比重为1.020~1.100。

将实验室监测数据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处理。

开始每日至少监测2次,以后根据病情变化每日监测1次或随时监测直到正常后3d停止。

  2.1.4 中心静脉压(CVP) 

  对65病人行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监测CVP,以了解血容量变化。

65例病人行CVP检查中,47例CVP<5cmH2O(1cmH2O=0.098kPa),提示血容量不足,给予加强补液后纠正;15例病人CVP>12cmH2O,提示血容量增加,给予限水、利尿治疗后纠正;3例CVP正常。

  2.2 护理

  2.2.1 做好护理记录 

  严格按照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胃肠道反应等情况,准确测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并做好处理后的记录,为正确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2.2 正确判断SIADH及CSWS 

  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常有脑CSWS和SIADH两类,两者临床表现大致相似,均表现为低血钠和高尿钠,但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却完全不同。

SIADH病人血容量增加,钠代谢平衡或稍偏正平衡;CSWS病人血容量减少,钠代谢负平衡,血浆中尿素氮、肌酐含量增高[3]。

本组47例CVP<5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补钠、补液治疗有效;15例CVP>12cmH2O高,提示血容量增加,限水、利尿治疗有效。

  2.2.3 补钠、补液及限水治疗的护理 

  2.2.3.1 补钠、补液护理 

  根据临床表现、血细胞比容、电解质缺失量及尿量等判断低钠血症类型,经中心静脉或外周粗、直的浅静脉合理补液补钠,积极纠正低血钠及低血容量。

补钠量=(血清钠正常值-测得值)×体重(kg)×0.6(女性为0.5),再按17mmol钠相当于1g氯化钠计算换算成盐水量。

血钠<120mmol/L,给0.9%氯化钠250mL+10%氯化钠200mL缓慢静脉输注;血钠为120mmol/L~130mmol/L时,给0.9%氯化钠250mL+10%氯化钠100mL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必要时在补钠的同时给予适量的盐皮质激素;血钠为130mmol/L~135mmol/L时,给0.9%氯化钠静脉输注加口服或鼻饲盐水。

  2.2.3.2 限水治疗的护理 

  对于SIADH病人,每天限制液体摄入量,24h<1000mL,输液速度控制在20gtt/min~30gtt/min,若血钠<120mmol/L,给予补钠处理。

以上两种方法均应及时复查CVP、血钠及尿钠,调整补充量,补钠不宜过快,应以1mL/(kg·h)~2mL/(kg·h)速度增加,且24h内不能超过12mmol/L,血钠、尿钠均恢复正常后继续巩固3d。

合并尿崩症者当连续2h尿量>200mL/h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给予去氨加压素或垂体后叶素肌肉注射,并积极处理其他并发症。

  2.2.4 饮食护理 

  意识清楚能进食病人,鼓励其口服含钠高的食品补钠、补液,如菜汤、面条、盐开水等;意识不清的病人予鼻饲流质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鼻饲补充10%氯化钠注射液,保证每日经胃肠道补钠8.5g~13.5g,根据血生化值调整鼻饲,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每次100mL~200mL,每天2次或3次,以获得营养支持;对于SIADH病人,注意控制饮食中的含水量。

  2.2.5 静脉及导管护理 

  治疗中由于反复抽取血标本、输注10%高渗盐水,对血管损伤较大,应保护好静脉,控制滴速,输注高渗盐水后用热毛巾或25%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防止发生静脉炎。

对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者,每日做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

注意保持鼻饲管通畅,防止堵塞或被烦躁病人抓脱。

加强尿管护理,定时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

  2.2.6 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病人每天需要根据病情抽取血标本,有时不仅1次,病人或家属往往对其重要性不理解,加之抽血产生的疼痛和增加费用病人和家属会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应与病人及家属多交流,耐心讲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病人及家属的不良情绪,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3 小结

   

  低钠血症导致的原因主要为高渗性脱水、SIADH、CSWS和尿崩症[4],其临床症状与原发症状极为相似,而SIADH及CSWS临床表现大致相似,均表现为低血钠和高尿钠,但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却完全不同。

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对颅脑外伤病人加强尿量、尿比重、血清钠、尿钠、血浆渗透压、CVP以及病人的意识情况、胃肠道反应、24h出入量等的监测,正确判断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达到让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秀萍,姚艳绒,尹娅红.52例神经科重症病人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9A):

23282329.

  [2]卢兰姣.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

346347.

  [3]贾丛林,魏灼煌.重型颅脑损伤与低钠血症[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

(1):

86.

  [4]郑淑美,谢素容,刘金霞.颅脑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原因探讨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

195.

颅脑外伤合并低钠血症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

方法 对15例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血清钠均小于130mmol/L,尿钠大于20mmol/L。

经正确的补钠治疗和全面的护理,除1例因多功能脏器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3周左右得到纠正。

结论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饮食文化,监测尿量、血清钠、尿钠,有助于低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低钠血症患者的全面护理,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康复。

【关键词】 颅脑外伤低钠血症观察和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7)12-0051-01

低钠血症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及时观察低钠血症的早期表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

笔者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颅脑外伤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68岁。

其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11例,除1例因多脏器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14例低钠血症在3周左右得到纠正。

2低钠的观察

2.1意识状态的观察:

15例患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曾一度平稳和好转,其中5例意识完全清醒能自行进食后,出现神志淡漠,疲乏无力,懒语,厌食呕吐,7例由清醒转为嗜睡,2例由昏睡转为抽搐昏迷,护士发现意识变化后及时汇报医生,经CT检查排除颅内变化,经实验室证实为低钠血症。

2.2尿量的观察:

15例患者均在7~11天左右出现尿量增多,24小时尿量平均大于3500ml,进一步观察每小时尿量,有10例患者每小时尿量大于250ml,5例患者每小时尿量大于350ml。

我们采用一次性塑料量杯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2.3血清钠尿钠的监测:

根据医嘱及时抽取血标本进行血钠测定,均取未输血输液侧肢体采取血标本,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指导家属留取24小时尿液进行尿钠测定,15例患者血钠均低于130mmol/L,尿钠大于20mmol/L。

2.424小时出入量的观察:

对15例患者均进行了准确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结果液体出量均大于入量。

3护理

3.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解释准确出入量、每小时尿量及抽血化验的意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2一般护理颅脑外伤合并低钠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