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7595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docx

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

2018年大学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回顾

一、“十五”本科教学概况

“十五”(2001-18年)期间,XX化工大学抓住我国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全面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的契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全面达到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价指标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

开拓思路,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教学改革取得了新突破,教学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教学管理形成了新机制。

五年来,根据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为主导,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规划,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推进创新,

提高质量,注重特色”,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教发[2004]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以及第三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校18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第八次党代会和18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精神,围绕“一个中心(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确保达到优秀水平)、两个基本点”(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快向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转化

的进程)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实施“XX化工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行动纲要,以

建设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一流的本科教学体系、创建一流的本科教学为目标,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国际竞

争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重点,积极推动研究型本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着力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教学管理,与时俱进,而全面展开本科教学工作。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万人办学规模,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的格局进一步形成,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得

到稳步提高,教学成果有了进一步的产出,教学管理有了突破性进展,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面教育观念得到创新、组织管理的行为得到创新、人

才培养的方式得到创新,并以创新促进和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展开,以创新探究、追寻和确立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本科

教育教学水平。

在18年教育部高校水平评估工作中,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获得优秀,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二、“十五”本科教学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本科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培养质量

,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教学改革方面居国内高等学校前列。

五年多来,我校以争创优秀本科教学校为目标,以贯彻落实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教育部“4号文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抓住机遇,扩大规模

,改善教学条件,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继续实施以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使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手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本科教学的地位得到巩固

近五年,学校执行教学经费预留和单独划块制度,确保了教学经费投入并做到了逐年增加。

五年期间,学校在教学用房、实验室改造、实验设

备购置、实习基地建设、图书设备购置、校园网建设、运动场所及各种体育设施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较好地满

足了学生培养的需要。

学校充分重视校园网、图书馆、公共教学实验室、公共服务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的建设,努力营造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现

代化育人环境,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进一步夯实高层次人才培养长远发展的物质基础。

有近百台国外先进的关键仪器设备

引入重点建设学科,保持了科学研究基础设备水平的先进性。

结合学校“十五”规划,学校着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问题,五年中共投

入3000多万元,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即:

9个校级教学实验中心、8个院级学科实验平台、11个专业特

色实验室和9个校内实习基地,重点建设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

学实验中心、机械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类院级实验平台、生物类院级实验平台、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机械

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等,理顺了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不仅解决了我校基础实验室设备陈旧和不足的局面,而且不同程度地缓解了教师对教

学资源的需求,使我校的教学条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我校本科教学“十五”规划的实现有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目前,全校共建成各类教室

240个,其中多媒体教室75个、语音教室13个。

全校共有计算机4807台,其中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达2943台。

(二)教学改革日渐深入,取得突破性成果

“十五”期间,学校全面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新世纪教改立项研究为载体,先后承担了

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31项,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和院级四级教学改革研究体系,为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学校“新世纪教改工程”开展以来,参与教改的教师数由18年的63.2%上升到目前的95%,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的教学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改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完成新世纪教改工程和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验收工

作,并结合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评估,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使教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我校在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进行交流,受到教育部和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新世纪教改工程,极大地带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成果,近年,在四年一评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中,我

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国家级二等奖6项;获XX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9项,获二等奖11项。

在=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评选校级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7项、二等奖21项和优秀奖22项。

(三)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示范作用得到发挥

“十五”期间,我校探索高等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之路,建立起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各类基地,使其在学生培养中充分发挥

示范、辐射作用,为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校投入近3000多万元建设成了“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

学基地”、“工科基础课程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和“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涵盖理、工、文、法等学科,已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和基

础课程教育的大平台,为持续、稳定地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做出了贡献。

通过几年的建设,这些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功能不断完善,教学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8年6月化学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工科基地。

物理教学基地于18年11月被教育部确认为

国家级教学基地。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也已经过校内专家的评审论证为申报国家级备案基地做进一步的准备。

学校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出的许多成功经验,不仅指导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同时也辐射到全国部分高校。

基地通过主持召开全国性教学

研讨会、接待兄弟院校来访、网上免费开放的精品课程资源、推广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培训其他院校教师等活动,为全国理工科高校基础

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改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

而且,这些基地在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为

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18年,我校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被XX教委评为“XX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并颁发标志牌,在XX高校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作用

(四)专业结构得到调整,培养体系更加优化

“十五”期间,学校根据“四适应”(即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

学校的文化传统与实际)的思路,按照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着重提高学科专业整体水平,构建了自我调整、自

我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对学科专业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了以工科为优势,以化工和材料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学

科专业体系。

“十五”期间,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加强了办学的针对性、适应性,不断探索新的专

业方向,注重办学的效益,增加科研积累,将教育教学资源集中到优势专业和发展重点专业上,进行本科生专业“末位淘汰”的改革,进一步

拓宽了专业口径,提升了学科专业的生命力,密切了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联系。

学校加大了对窄专业整合和扩展的力度,实行“并”、“整”、“扩”、“改”、“增”等措施,发展传统专业,加强基础专业,提高专业的

办学实力和水平,使这些专业对新学科、新专业、新知识领域的衍生与辐射能力及对应用技术学科专业的支撑作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学科专业的需要,以及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社会紧缺人才的需求,适时增设了新的专业,并努力创建交叉学科专

业。

通过寻找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工程学科专业的交叉点,学校创建了生物功能材料专业,使我校成为国内唯一一所在目录外设置该专业的院校

不仅扩大了学校的服务领域,为构建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学校在“十五”期间,坚持以特色求卓越,分层次建设本科专业。

学校出台了《XX化工大学校级示范专业的主要标志和国内领先示范专业的

主要标志》,明确了将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这4个专业建成国内领先示范专业;将生物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这6个专业建成校级示范专业。

这些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具有国家或XX

市重点学科支撑、有一定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较高。

建设这些专业的管理责任进一步体现在校长与各学院院长签订的“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

暨院级评估整改责任书”中。

通过建设,创建4个“国内示范专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五)课程建设得到巩固,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

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十五”期间,我校课程建设最突出的成绩是,共取得了19项基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5项、XX市级奖14项。

获得国

家级精品课程4门,XX市精品课程16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

这些都有赖于“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兴人文、

健身心”原则的建立,以及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学科方向课程一体的教育思想的倡导。

我校课程建设始终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这一核心贯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本着以人才成长规律为出发点,积极构建以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强化本科专业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加大了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并进一步

增加了课外素质拓展和创新实践,优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空间,进一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及利益最优化,

“以通为主、先通后专,通专结合”,使课程内容、培养方式、教学手段符合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

扭转了以“学科本位”思想为主的课程设置局面。

学校先后以课题立项形式投入200万元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和改革,以“课程体系→课程群→主

干课程”递阶控制的方式,重点开展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学校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了有效的激

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确保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断深化。

为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学校教学大纲依据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知识单元和知识领域)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并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了“3×3×4”的课程体系。

即3个平台:

通识及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学科方向;3个系列:

理论教学(

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素质拓展(素质);4年学制:

按学科大类打通培养。

借鉴国外大学通行的课程编码方法,以课程的层次、学科属

性、知识领域等为主要编码信息,对全校本科生课程进行了编码,构建了相应的课程预修,进一步地使学生通过选课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同

时对薄弱领域的课程(群)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对课程建设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进行了适时调整。

课程建设突出课程教学的九要素:

大纲、讲授、讨论、作业、实

践、教材、答疑、考核、评价,并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校级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大力推进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的研究型教学。

我校注重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将其提升到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学校按照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精神,统筹规划

,精心建设并学校在“质量工程五年行动纲要”中,明确了重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XX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的目

标。

经过多年扎实的课程建设,学校已初步形成国家、XX市、学校和学院四层次的精品课程体系。

在近年国家和XX市精品课程评选中,我校《物理化学》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学建模》等16门课程被评为XX市精品课程。

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XX市精品课程的数量居XX高校前列。

(六)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并得到完善

“十五”期间,学校共投入5000万元用于重点学科专业、新办专业和公共基础实验室的重点投入;18年的实践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确立的“

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为学校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根据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注重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的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机械基础实习、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在

教学计划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基本训练,更注重实验内容的更新与改革,将科研成果引入本科实验。

在构建学校“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各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

其中化学、化工等一批实验项目达到

了国内先进水平。

18年,我校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被XX教委评为“XX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并颁发标志牌,在XX高校产生

了积极的辐射作用。

“十五”期间,我校结合教学基地的建设,利用校办产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材料、机械等校内富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

养的专门化实训基地10个。

同时建立了校外固定实习基地79个。

学校积极改革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单一“进厂”实习模式,建立面向市场、

面向社会,有各专业特色的实习模式,使学生直接参加有关重大科技计划和产品研发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与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取得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学校探索与校外企事业

单位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的尝试,以改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现状,出台制定了《建设XX化工大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意见

》。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校《化工原理实验》、《过程装备专业实验》、《仿真实习》等实验

(实习)项目、设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内部分高校推广。

化学基地将传统的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成按化

学研究方法设置的实验体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对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优化,建立了以材料科学基础实验、高分子专

业实验和聚合物等高分子专业方向实验平台、科技园区等实习基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出版了系列教材。

近3年来,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项

目有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XX市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建立了化工、生物、机械、电工电子、数学建模等创新基地,给优秀生配备指导教师,实现因材施教。

近5年,学

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累计达300多篇。

学生在各类省市级以上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数学建模连续多年保持好成绩,18年获得

最高奖“高教社杯”。

18年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决赛”获一等奖。

在各种物理竞赛、数学竞赛、化学实验竞赛、英语竞赛

、电子设计等竞赛中,我校均取得好的成绩。

(七)教学管理得到加强,质量体系得到保证

“十五‘期间,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将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监控作为保证教学中心地位和实现高质量教学水平的

有效机制。

学校将课堂教学质量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担任教学任务教师的聘任

、考试和考风以及日常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列为全程监控的四个关键环节。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制定和出台了包括:

《XX化工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定细

则》、《XX化工大学教学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XX化工大学关于教学管理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教师教学工作条例》、《XX化

工大学关于加强教学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XX化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以及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本

科实行学分制教学与学籍管理条例等多种规章制度、奖励办法、条例与细则。

在质量监控体系上,学校重点制定了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并进一步完善了校、院

两级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管理制度。

保持校领导靠前沿指挥的传统:

校领导亲临教学第一线听课、巡视考场和深入教师及学生当中倾听意见

;每学期开学前校领导分头带队检查开学前的准备工作等。

学校建立了一套适合校情、保证教学质量、实施自我监控、良性循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已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级(免检、优秀、良好、

中等、合格、差)为依据,形成了优胜劣汰的主讲教师聘任机制,确保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投入。

学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严把选题关和质量关。

通过制定《XX化工大学本科毕业环节工作规定》,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内

容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八)教学评估获得优秀

五年中,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自18年以来,有计划地开展了3年一轮的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工作。

通过定期对各学院进行本科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18年首轮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加强了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调动了学院办学的积极

性。

18年第二轮院级评估,校长分别与各学院院长签订了“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暨院级评估整改责任书”。

18年,第三轮评估,重点检查

了“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暨院级评估整改责任书”的落实情况。

3年一次院级评估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校教学改

革逐步深入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8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工作并获得优秀,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我校本科教学在学校长远发

展中的地位,为更好地实施向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