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7043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学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卫生部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已经出台。

这将是我国政府首次使用行政手段指导和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也是我国首次为某一类药品制订使用指南;

第二部分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确认抗生素药效,“对症”选用抗生素;

经验治疗与药敏检查相结合,结合患者全身情况选用适宜抗生素,尽早实现目标用药;

了解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制定合理用药方案,针对患者特殊病理情况谨慎用药,密切监察/及时处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针对患者特殊病理情况谨慎用药,密切监察/及时处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一、确认抗生素药效,对症选用抗生素

(一)ß

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青霉素对葡萄球菌以外的Gr+球菌和奈瑟菌属感染,应为首选药,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双氯西林等耐酶青霉素对ß

-内酰胺酶稳定,主要用于产酶葡萄球菌所致各种感染;

以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为代表的氨基青霉素,对Gr+菌效果不如青霉素,但对流感杆菌、肠球菌及部分肠杆菌有抗菌作用。

2、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

对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其它Gr+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杆菌等有交叉抗菌活力:

其中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啶等口服品种,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

而注射用药血药浓度较高,对敏感菌重度感染有效;

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Gr+菌的活性与一代头孢比较相近或稍差,而对Gr-菌的活性作用则增强,但对部分肠杆菌耐药。

用于Gr+和Gr–菌敏感的各种感染。

常用品种有:

头孢呋辛/克洛/孟多/替安等。

前两者的片剂是口服代表品种。

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ß

-内酰胺酶更稳定,抗菌谱更广泛,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氏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部分厌氧菌有强大抗菌活力。

但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一代和二代头孢菌素差。

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后,血药浓度高、脑脊液中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对肝/肾毒性较低,为其三个特点,故适用于:

严重Gr–及敏感Gr+菌感染、病因不明感染的经验治疗、以及院内感染。

常用品种:

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曲松/菌必治(半衰期达8h可qd用药)、头孢哌酮/先锋必(抗铜绿假单孢菌)、头孢他啶/复达欣(抗铜绿假单孢菌活力最强);

其口服品种有头孢特仓酯、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

同三代头孢菌素比较:

内酰胺酶更稳定,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其中:

头孢匹美/马斯平用于Gr+/-菌感染,如金葡菌、链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克雷伯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菌血症及败血症。

头孢匹罗用于耐药的金葡菌/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柠檬酸菌感染。

头孢立定对铜绿假单孢菌有特效,是头孢哌酮抗菌活力的32倍。

3、其他ß

1)头酶素:

-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与二代头孢相近,对肠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也有良好活性。

主要品种有:

头孢西丁/美唑/替坦/拉腙等。

适用于:

厌氧菌或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如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肺脓肿等。

2)单环ß

-内酰胺类:

对多种ß

-内酰胺酶稳定,对Gr菌作用强,对Gr+菌及厌氧菌作用差,属窄谱抗菌素。

以安曲南为代表。

适应证:

Gr菌感染或三代头孢无效的Gr菌感染。

3)碳青霉素类:

抗菌谱极广,对对Gr-菌、Gr+需氧菌和厌氧菌有强大活性,对ß

-内酰胺酶稳定。

代表品种为亚安培南/泰能,美洛培南/美平。

各种细菌所致严重感染;

病因不明的感染院内感染;

免疫缺陷感染者。

4)ß

-内酰胺酶抑制剂:

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其中以三唑巴坦作用最强;

临床产品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以上产品适用于产酶金葡菌、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脆弱类杆菌等感染。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还适用于铜绿假单孢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二)喹诺酮类

第一代奈啶酸仅对Gr-菌有效/吸收差/反应多;

第二代吡哌酸对Gr-杆菌有效可用于尿路感染;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环丙/依若/氧氟/左,氟/洛美/培氟沙星等),对Gr-/+菌、铜绿假单孢菌均有效。

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反应轻、耐药率低,可用于各种感染;

第四代莫西/加替/司帕/左氧氟沙星,对Gr-/+菌及需氧/厌氧菌、支/衣原体作用强,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各种感染。

(三)新大环内酯类

特点是:

均为依托红霉素的衍生物,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如罗红、地红、克拉、阿奇霉素等,抗菌谱加宽,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非结核分支杆菌均有效;

不良反应轻而少;

可qd用药;

组织浓度高、分布广,如阿奇在前列腺的浓度是血的10倍、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的常用药。

(四)氨基糖苷类

对Gr-杆菌如大肠/肺炎/流感杆菌抗菌活力强;

对沙雷菌、肠杆菌、拘橼酸菌、铜氯假单孢菌、不动/产碱杆菌敏感。

对葡萄球菌和Gr-杆菌有3h或更长久的后续作用(PAE)。

主要品种:

链霉素主用于结核病;

卡那霉素趋于淘汰;

庆大耐药率较高;

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

妥布和西索米星与庆大有交叉耐药;

此外外还有核糖霉素、小诺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

(五)糖肽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1、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肠球菌属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

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高度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3、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二、经验治疗与药敏检查相结合,结合患者全身情况选用适宜,抗生素,尽早实现目标用药。

例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

CAP的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CAP的抗生素治疗,新大环内酯类可覆盖CAP的常见病原体,对无并发症的轻/中度CAP可为首选药;

第四代喹诺酮如莫西/加替/司帕/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对Gr-菌(铜绿假单胞除外)/Gr+菌(包括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及需氧/厌氧菌、支/衣原体作用强;

在肺血管内皮和肺泡巨噬细胞中的浓度高于血清浓度;

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可达静脉用药相似的血清浓度,故又被称为呼吸喹诺酮,是治疗CAP的重要药物。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2003年底颁布的CAP指南建议:

对疑为细菌性CAP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患者进行以下初始治疗:

(一)门诊病人

1既往健康:

1)无合并症:

三月内未用抗菌素---大环内酯或多西环素;

有近期抗菌药物治疗史---呼吸喹诺酮或新大环内酯并大剂量阿莫西林/大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有合并症:

无近期抗菌药物治疗史---呼吸喹诺酮或新大环内酯类;

有近期抗菌药物治疗史---呼吸喹诺酮或新大环内酯类并用ß

内酰胺类;

3)疑为吸入性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克林霉素;

4)流感后细菌感染---呼吸喹诺酮或ß

(二)住院病人

1普通病房:

不论有无近期抗菌药物治疗史,均单用呼吸喹诺酮,或新大环内酯类并ß

2ICU病人:

①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ß

内酰胺类并新大环内酯类或呼吸喹诺酮;

若病人对ß

内酰胺类过敏,单用呼吸喹诺酮,或与克林霉素并用;

②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并环丙沙星,或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并氨基糖苷加新大环内酯类或呼吸喹诺酮;

内酰胺类过敏,改用氨曲南加左氧氟沙星;

或氨曲南加莫西/加替沙星,+/-氨基糖苷类。

3养老院病人:

单用呼吸喹诺酮,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加新大环内酯类。

三、了解抗生素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1、口服吸收率在80-90+%的抗生素:

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啶、氯霉素、克林霉素、氟喹酮、半合成四环素、甲硝唑、复方新诺明、青酶素V等,故均可口服给药;

2、容易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

磺胺、青霉素类、头孢孟多/呋辛、氨曲南、林可/磷/万古/氯霉素、氟康唑、5-氟尿嘧啶、甲硝唑、氟喹酮等,均可用于CNS感染;

3、“屏障”穿透力或组织“亲和力”-----对血-肺/血-支气管屏障的穿透力:

以大环内酯类、氯霉素、TMP、甲硝唑和利福平最强;

次为氨基糖苷类、半合成四环素类和万古霉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这些药物具有相当地位;

ß

-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在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仅为血液的1%--10%,但因其用量可较大,炎症时渗入的药物浓度明显升高,亦可达有效水平,而常被用于肺部感染;

喹诺酮类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可达血的3-4倍,对导致肺部感染的大多数致病菌有强大抗菌作用,故为肺部感染,特别是医院内Gr-杆菌感染的重要治疗药物。

4、在其他组织、器官代谢特点:

易穿透细胞膜的氟喹酮、INH、PZA常被用于杀灭细胞内的结核菌;

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孟多因骨内浓度高被用于骨科感染;

肝及胆汁中浓度高的有:

哌拉西林、菌必治、头孢哌酮/匹胺、益宝世灵、吡哌酸、酮康唑;

泌尿生殖道浓度高的:

匹胺/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呋辛/西丁/美唑/孟多/噻肟、菌必治、泰能、氨曲南、氨基糖苷类、磷/万古/大观霉素、吡哌酸、氟喹酮、氟康唑、SMZCO、呋喃妥因。

5、具体用药一般主张及时、足量、适当疗程。

通常给药方法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血药浓度,一般来说,抗生素在体内的有效治疗浓度应是MIC的2~4倍,药敏结果判定的三级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高度敏感---即常规剂量治疗有效,平均血药浓度,超过MIC的五倍以上;

中度敏感---仅在大剂量药物治疗时才有效;

耐药-----大剂量治疗亦无效,平均血药浓度达不到该致病菌的MIC。

(2)半衰期(t1/2):

通常每3-4个t1/2给药一次短半衰期药—青霉素类、泰能、大多数头孢类仅1-2h,故一日量应分次给药,且不宜溶于500ml-1000ml点滴(不能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会降解;

代谢产物致过敏反应);

长半衰期药—头孢三嗪为6-8h,罗红11.9h、阿奇41h、培氟沙星7.5-11h、洛美沙星6.81-7.95h、氟罗沙星10h等,均可采用qd或bid。

(3)抗生素后续作用(后效应,PAE)指体内药浓度已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但仍能在一定时间里继续发挥抑菌作用。

如:

氨基糖苷类PAE为4-8h;

大环内酯类PAE为3-3.5h。

PAE为延长给药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供了依据,如氨基糖苷类由Bid改为qd后疗效和副作用均无差别。

6、疗程及停药:

停药指症---通常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5天停药。

如有下列情况适当延长疗程:

金葡肺炎;

脓毒血症(一般4-6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般6-8周);

伤寒一般2-3周;

结核病半年-1年。

7、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有四:

严重感染;

混合感染;

病因未明的感染;

特殊部位感染等。

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延迟耐药性的产生,一般用二联即可,最多不超过三联。

8、关于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术前预防性用药应符合以下三个标准,即:

1)是否在开刀前1个小时之内使用抗生素;

2)是否按最新临床指南选用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3)是否在术后24小时停用了抗生素。

--引自2005年2月美国医学会《外科论丛》。

该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

在2965家医院里,随机抽取了34133名病人的研究结果是:

1)55.7%的病人在开刀的60分钟之前就使用了预防性抗生素,有9.6%的病人在开刀后4小时才开始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现有的临床指南认为这样做基本无效;

2)大多数病人(92.6%)接受的抗生素方案符合最新临床指南,但是,只有78.7%的病人使用规定的限定剂量,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抗生素使用是不必要的。

数据显示万古霉素在术前预防中一直被过量使用;

3)有59.3%的病人在手术结束24小时之后还接受预防性抗生素。

报告指出以上使用措施都是不正确的。

9、长期以来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选用抗生素的主要依据是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试验(MIC)和药代动力学(抗生素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

近年人们注意到血药浓度变化与杀菌效应及副作用的关系,认识到抗生素的药效动力学是影响抗生素治疗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按药物杀菌作用对浓度和时间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可将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

浓度依赖型要求药物峰值浓度Cmax与MIC的比值>

10;

时间依赖型杀菌活力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即细菌的暴露时间>

给药间歇时间的40%。

MIC对抗生素药效动力学的影响,细菌耐药性的改变会明显影响抗生素的药效动力学指标,从而影响抗生素药效。

如:

MIC升高时,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将会明显缩短;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的Cmax与MIC的比值或AUIC(AUC与MIC的比值)也明显下降。

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两者关系”这一理论,将药物的体外活性和体内代谢过程及其对微生物和人体的作用加以整合,是目前预测临床疗效和防止细菌耐药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最有用指标。

10、临床优化抗生素治疗的几种策略。

对管理层面来说,优化抗生素应用的略目标应包括:

经验治疗和预防性用药应选最适宜的抗生素,并按最佳疗程使用;

通过教育和管理手段改进抗生素处方规范;

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监测耐药率变化及影响;

制定和实施医疗单位或卫生保健服务的指导原则,对重要抗生素的应用提供指导。

对临床医生来说:

不应停留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般原则或概念上,而应从提高疗效、避免耐药、以及经济节约这三个目的出发,采取以下四种优化抗生素治疗的策略方案,使合理应用抗生素原则具体化,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①抗生素“干扰”策略;

如业已证明有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使用相对不易耐药或“低耐药潜能”的新抗生素,如选用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取代高耐药率的三代头孢菌素等,此即所谓抗生素“干扰”策略。

②“降阶梯”治疗策略:

在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ICU内血源感染,应及早应用覆盖所有可能病原菌的联合、广谱抗生素方案的经验治疗,48-72h获得病原菌诊断后,立即改用敏感抗生素即窄谱/相对窄谱抗生素的目标治疗。

此即所谓“降阶梯”治疗策略。

③“转换”治疗策略:

在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静脉应用抗生素,3-5天后病情显着改善,可改为口服同类抗生素,如后者血药浓度能达到前者水平,就称为“序贯治疗”;

而口服ß

-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时血药浓度达不到静脉给药水平,但不影响疗效,此即为“降级”治疗。

④门诊胃肠外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策略:

指征:

无致命性危险因素或病理生理状况,但病情需要静脉给药,可在门诊或家庭实施。

质控:

选用有效、安全、稳定性高、半衰期长的品种,如头孢曲松每日一次给药即可。

四、针对患者特殊病理情况谨慎用药,密切监察/处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

二重感染。

1、毒性反应:

是由抗生素引起人体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其毒性程度一般与剂量及疗程成正比,多属可逆性反应。

①肝毒性RFP、INH、PAS、磺胺、红/氯霉素、二性霉素B、四环素、克林霉素的肝毒性均较大,故在肝病并感染时应慎/忌用;

而应选用青/头孢霉素、喹诺酮及氨基糖苷类。

②肾毒性抗生素氨基糖甙类(以庆大为最)、万古类、多粘菌素、二性霉素B、四环素、呋喃妥因、奈啶酸等。

肾病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首剂用全量(严重感可用1.5-2倍量),而后按肌酐清除率计算并减量。

③必须关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情况,一旦配伍不当,每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的毒副反应,每可致命,必须引起临床医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A、长期服用格列本脲的糖尿病者加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低血糖,因磺脲类降血糖药物是通过肝脏的CYP2C9被代谢,而磺胺类药物竟争性地抑制了CYP2C9活性,导致磺脲类药物作用增强,故产生低血糖

B、长期服用地高辛者加服甲基红霉素可增加地高辛毒性因为肠壁中的P-糖蛋白可使地高辛返回肠腔,故地高辛生物利用度为70%;

甲基红霉素和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P-糖蛋白泵的作用,使地高辛吸收增加、血药浓度增高而中毒。

C、戒酒硫(双硫醒)反应,乙醇在体内被乙醇脱氢酶(ADH)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ALDH)分解为乙酸;

戒酒硫又称双硫醒,能抑制ALDH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出现难受的反应(即醉酒态,表现为颜面潮红、出汗、心悸、胸闷气急窒息感、血压下降、休克等,又称为戒酒硫或双硫醒反应)而被用于戒酒。

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方法:

根据以下5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判断

①、用药与出现不良反应有无合理的时序关系?

②、反应是否属于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③、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

④、再次使用该可疑药品是否出现同样反应?

⑤、能否用病情或合并用药或其它治疗来解释?

可引起戒酒硫(双硫醒)反应的药物有:

甲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替硝唑、酮康唑、氯霉素、丙卡巴肼、呋喃妥因、灰黄霉素、妥拉苏林、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阿的平、及母核的3位上有硫甲基四氮唑取代基的头孢菌素类如:

头孢噻污、头孢哌酮、头孢孟多、拉氧头孢等。

因肝线粒体内的ALDH酶一旦被抑制,通常要3-5天才能恢复,故应用以上药物前/后3-5天内必须禁止饮酒和应用含乙醇的药物。

D、酮康唑与特非那定联合应用导致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原因为酮康唑可使特非那定的血药浓度升高、引起QT间隔延长,进而导致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E、服用他汀类降脂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降脂药患者,若同时服用红霉素(大环内酯类)以及环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剂、烟酸、贝特雷药物,因增加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可能引起致命性的横纹肌溶解性肌病。

④其它:

四环素对骨骼及牙齿发育的毒性;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的耳毒性;

亚安培南大剂量时可诱发癫痫;

喹诺酮类对胎/幼儿软骨发育及成人CNS的影响;

⑤老人/幼婴/儿童/孕、哺乳妇女的抗生素应用:

老人肾功能常有减退、血浆蛋白减少,致使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

幼儿酶系发育不全,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弱,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故而,“一老一小”的抗生素用量均应偏小!

孕娠早期忌用致畸药如利福平、甲硝唑;

晚期避免用氯霉素;

全程避免用肝毒性药如四环素、依托红霉素酯化物和肾毒性的万古霉素及氨基糖苷类。

⑥免疫抑制者:

如粒细胞减少症肺部感染病原体常为多重耐药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在等待药敏时的经验治疗应采用广谱、高效(高活性杀菌剂)、低毒的抗菌药物,通常采用ß

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或氟奎诺酮类联合用药;

且以足量、连续静脉滴注为宜。

2、过敏反应:

各种抗生素均可发生。

最常见的是皮疹。

过敏性休克常见于青/链霉素,仍然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ADR。

发热、关节痛、荨麻疹等血清病样反应多见于青霉素。

3、二重感染:

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菌群失衡,厌氧菌和或真菌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如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各种真菌感染。

二重感染发生率增加的原因:

免疫缺陷:

慢性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自身免疫病、AIDS等;

器官移植:

细胞毒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侵袭途径:

各类留置导管;

其他侵入性诊疗手段。

肠道微环境改变:

广谱抗生素、肠粘膜屏障机理破坏;

诊断较难:

如某医院1953--1993年尸体解剖证明患有二重感染的85例,生前获临床诊断的仅5例,占5.9%原因:

隐袭起病;

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试验诊断方法尚不完善;

至今尚无统一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常见深部真菌病(Deepmycoses)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和粘膜的真菌引起的感染。

可局限于某个脏器,也可播散至其他器官。

组织病理学组织反应─具有参考价值:

化脓性改变(早期),肉芽肿性改变(晚期)病变组织中发现真菌─具有确诊价值。

强调临床诊断

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高血糖、各种留置导管、肠功能障碍≥5天、ICU住院天数、肝功能受损无恢复趋势≥5天、制酸剂、广谱抗生素、手术。

可疑临床表现

病原菌习性引起的临床表现:

念珠菌感染早期侵犯粘膜─粘膜念珠菌病、毛霉菌感染侵袭血管─受累血供区组织坏死、隐球菌易侵袭中枢神经─脑炎

不明原因出血(与基础病变无直接相关,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气管内出血、胆道出血、创口内出血、泌尿道出血。

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

意识改变→意识障碍:

无定位征象、能排除电解质紊乱、能排除间质性脑水肿、

突发视力障碍:

复视(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受累)、视物模糊→失明(眼内炎)

1、病原学检查:

体液及分泌物细菌学检查,包括痰(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