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6919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液外渗的整改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

  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

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篇二:

20XX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20XX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

  一、项目小组成员:

  组长:

张小梅

  副组长:

马涛

  组员:

朱育明、李春玲、杨跃敏、张莉、边绍明、任霞、曾娅、张淳、王德敏等。

  二、问题程述:

  20XX年上半年(1-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其中职业暴露5例占25%,漏用药3例占15%,跌倒/坠床3例占15%,用错药3例占15%,医嘱执行错误2例占10%,管道滑脱1例占5%,输血反应1例占5%,输液反应1例占5%,其他1例占5%。

  二、原因分析:

  项目组成员从各个方面去寻找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

确定主要原因:

  1.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尤其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2.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对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

.

  4、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

  5、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不及时,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2、科室加强专科健康指导,对置管病人要详细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教会或协助病员带管翻身,防止导管滑脱。

  3、做好高危病员跌倒/坠床的评估,评分>

45分或高龄病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

  4、科室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学习,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5、科室做好高危药品管理工作,要求每位护士严格掌握高危药品的使用原则。

  6、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建立有效地沟通。

  7、加强优质护理、使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8、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护士对病情分析判断能力,加强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培养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9、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科室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关键点。

加强簿弱环节的管理,加强检查力度,加强督导,特别是对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加强督导。

篇三:

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

  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

  20XX年度全院所有护理单元上报不良事件共39件,现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反馈。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汇总情况

  图表1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图表2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占比情况

  从图表1-2可以看出:

20XX年度各部门上报的共39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前四位是用药错误、业务技能低下、针刺伤、非计划拔管、另有3起跌倒坠床事故发生。

根据统计本年度的护理不良事件较上年度下降了53.1%。

(20XX年度共上报不良事件83起,20XX年度为39起)图表3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环比情况从图表3可以看出:

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与20XX年环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尤其在用药错误、检查延误、非计划拔管、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几方面下降幅度最大。

  二、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特点

  图表4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日期特点

  图表520XX年度24小时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情况

  从图表4-5可以看出:

本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一周之内以周四和周五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日,分别为27.%和17%;

而在24小时内,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峰为:

8:

00~10:

00,共发生21件不良事件为高发段,占全年24小时不良事件发生的百分比为53.8%。

根据原始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错误针刺伤多发生在治疗比较集中的上午8:

00时,下午14:

00~16:

00时。

  三、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员工作年限特点

  图表6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员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图表720XX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员能级分布情况

  从图表6~7可以看出:

20XX年度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分布情况特点:

发生不良事件的人员主要以工作1-2年内的护士为主,总占比为53.8%,工作3-5及工作6-10年内发生的比例比较接近。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能级分布,以n1级护士为主,n1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占43%,n2及n0护士也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

其中低年资护士主要是发生用药错误、针刺伤、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导致的差错事故。

  四、20XX年度主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用药错误主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7例用药错误中,集中发生在治疗护理高峰时段,上午8:

00时之间。

图表720XX年度用药错误主要原因分析

  主要整改措施:

从以上2图可以看出:

本年度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查对不严格,未按要求真正做到“三查七对”或查对方法不正确,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应该请第二人核对的时候未进行核对,部分低年资护士对新药知识不了解,导致药物加错,服药方式错误。

其中查对不严格和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属于引起用药错误发生的a类因素,是引起本年度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作为重点改进内容。

20XX年12月12日11时10分我院肿瘤外科发生一起严重用药错误事件,一位n0级护士给一位术后23天即将出院的直肠癌患者病人发放高锰酸钾片剂过程中并未告知其用药方法(该药虽包装成片剂,但实为外用坐浴用药,且包装盒上有红色“外用”字样),导致病人把此外用药口服了,所幸发现及时,经积极洗胃、导泻急救处理,病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改进措施:

  1、合理排班,加强治疗高峰时段的人力配备及护士长现场管理和控制,护士长切实做好五查房,并关注重点时段的工作质量。

  2、严格医嘱执行制度,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不得执行有疑问的医嘱。

3、加强查对制度落实,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规范医嘱执行流程。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局部湿热敷,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防止烫伤。

、血管收缩药外渗:

使用0.5%的654-2局部湿敷;

酚妥拉明10mg+生理盐水10ml-15ml局部环封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血缺氧。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

0.2%利多卡因10-15ml+透明质酸酶20XXu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

局部湿热敷;

维生素C或利多卡因10ml-15ml+地塞米松5mg-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

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ml-15ml+

  地塞米松5mg-10mg局部环封;

50%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h。

  6、轻度外渗(面积≤5cm2):

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

重度外渗(面积≥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

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应给予外科清创、换药等处理。

9、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

  

(二)、处理程序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封闭→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破溃、感染时应换药处理→加强心理疏导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1、输液治疗时应加强巡视,如发生输液反应(寒战、高热等)应立即停止该药物输入,保留静脉通路,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和护士长,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吸氧、保暖等处理措施。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按病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人

  工呼吸、气管插管。

4、监测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6、遵医嘱抽血做血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7、保留输液器和剩余药液,必要时送检查或细菌培养。

  8、病人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药物及输液器具共同进行封存、送检。

9、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室)、护理部。

  

(二)、处理程序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给药、吸氧→就地抢救→检测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保留输液器和药液→按规定封存标本→送检→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同时报告相关职能科室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需两人仔细查对并签名),保证血液质量。

  2、发生输血反应(如皮疹、高热、寒战及生命体征变化)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改输生理盐水。

  3、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和科主任。

  4、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地塞米松)、吸氧等治疗措施。

  5、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6、

  并发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7、应保留血袋,及输血器,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抽取病人血样和余血一起送输血科。

  8、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护理部等有关科室。

  9、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

病人或家属有异议时,应立即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血液、输血器进行封存、及时送检。

  

(二)、处理程序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给药、吸氧等→安慰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保留输血器和血袋→怀疑严重反应时→抽取病人血样和余血送检→填写输血反应卡→报告相关职能科室→家属有异议时→按规定共同封存标本、输血器→送检输血反应处理预案

  1、识别输血反应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2、发生输血反应时

  2.1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情况好转者可根据医嘱继续输注意严密观察。

  2.2对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皮管改输生理盐水。

  2.3立即报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及输血器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

  2.4及时如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并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和各项检验结果。

  2.5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上报输血科。

反应严重者需上报医院不良反应事件。

  2.6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安慰工作如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必要时送检。

  2.7科室护士长应对输液反应进行分析共同查找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3、输血反应防范

  3.1严格双人床边核对,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禁加热与剧烈震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3.2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多袋输注者中间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

  —、药物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药物外渗的分类

  0度:

无任何临床症状

  Ⅰ度:

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Ⅱ度:

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Ⅲ度:

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Ⅳ度:

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

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等。

  2.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

  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四、药液渗漏的防护

  1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

硝酸甘油贴。

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五、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1、一般肿胀:

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

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4、局部封闭

  2

  5、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6、钙剂:

热敷;

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

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

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

冷敷

  9、化疗药物:

一般处理:

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静脉通路。

立即用0.9%生理盐水10—20m1快速沿原静脉滴入,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

拔针并按压针眼2—5分钟。

冰袋冷敷15—30分钟,3天内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

一般局部封闭:

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卜5m1。

  10、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

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临床常见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护理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热敷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

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3

  2封闭疗法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中西药制剂

  4照射疗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