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6773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复习文档格式.docx

以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为例,其稳定性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橄榄石、钙长石、辉石、角闪石、拉倍长石、黑云母、中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4.搬运方式:

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

5.牵引流——由流体的流动来携带载荷移动。

如河流、波浪。

重力流——流体与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流体,它的流动主要是由于作用于高密度流体的重力所引起的。

(沉积物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名词解释)

6.鲍马序列:

7.沉积物重力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根据碎屑支撑机理,即碎屑呈悬浮状态的机理,将水下重力流分为四类:

碎屑流或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

(1)碎屑流(泥石流)——是砾、砂、泥与水混合形成的水下高密度流体,泥质支撑,粗碎屑在泥质中呈“漂浮”状态。

碎屑流沉积的上下界面清晰。

(2)颗粒流——砂粒与少量水形成的高密度流体,颗粒间无凝聚力。

流动中颗粒相互碰撞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碎屑颗粒。

岩崩可形成颗粒流。

(3)液化沉积物流——由于超孔隙压力使颗粒彼此分离,“悬浮”在流体中形成。

超孔隙压力是颗粒的支撑力,它是碎屑快速推积之后,导致孔隙流体压力超过静水压力而产生的。

(4)浊流——是沉积物与水组成的高密度流体,主要由紊流支撑。

由于浊流与其上水体存在密度差,引起重力推动,在水体底部呈急流的形式沿水下斜坡流动。

浊流可分为头部、体部和尾部三部分:

头部—粗碎屑集中,侵蚀作用;

体部—形成粗→细砂沉积;

尾部—形成泥质沉积。

浊流中典型的是鲍马序列

8.沉积物重力流的支撑机制

A.颗粒间相互作用——碰撞

B.流体向上流动——孔隙水上排

C.基质强度——漂浮

D.流体扰动——紊流

9.沉积期后作用

沉积物形成以后转变为沉积岩,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称之为--沉积期后作用。

(名词解释)

10.沉积期后阶段

(1)同生作用:

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其表层(10-15cm)所发生的一切作用,称为同生作用。

此时物质与底层水发生作用,并处在开放系统中,介质条件一般是中-酸性,氧化性质。

(还没有完全固结,并且处于同层,而非穿层)

(2)成岩作用:

松散的沉积物转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称为沉积物的成岩作用,或简称成岩作用。

沉积物主要与软泥中的水(叫软泥水)发生作用。

作用是在封闭系统中进行,无外来物质加入,其温度、压力不大。

介质呈碱性和还原性质。

(3)后生作用:

在沉积物固结成坚硬的岩石之后,直到岩石风化或变质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称为沉积岩的后生作用,或简称为后生作用。

(埋藏在潜水面以下成岩)

(4)表生成岩作用:

较深埋藏的岩石,被抬升到潜水面以上,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在渗滤水和浅部地下水(包括上升水)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称为表生成岩作用。

11.沉积后主要作用类型

(1)压实和压溶作用;

(2)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3)交代作用(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4)重结晶作用(矿物在不改变基本成分的同时为减小表面能而自然增大粒度的作用)

(5)溶解作用(沉积岩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和交代矿物被不同程度地溶蚀,这一作用称之为溶解作用)

12.沉积岩的构造:

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即原生构造。

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

(名词解释)

13.构造的分类

(1)层理构造:

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地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a.水平层理:

薄的纹层呈直线状平行排列并平行总的层面。

一般认为这种层理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沉淀而成。

b.平行层理:

纹层较厚,可达几厘米,纹层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面,只能通过细微的粒度可以看出,但层理易剥开,在剥开面上有剥离线理构造。

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床面上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

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

(2)交错层理(具体分类)

板状交错层理;

楔状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流水沙纹层理及爬升沙纹层理;

浪成沙纹层理;

冲洗交错层理;

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

羽状交错层理;

压扁层理、透镜状层理和波状复合层理;

再作用面构造;

风成交错层理;

14.碎屑岩包含两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碎屑颗粒和填隙物,其中填隙物又可以分为杂基和胶结物。

15.陆源碎屑有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两种

(1)矿物碎屑:

a.石英:

来自深成岩浆岩的石英;

来自变质岩的石英(变质石英表面常见裂纹,不含液体和气体包裹体;

大多数的石英晶粒都具有波状消光);

来自喷出岩及热液岩石的石英(大多数的石英晶粒都具有波状消光);

再旋回石英(呈浑圆状或带自生加大边是再旋回石英的特征)

b.长石:

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

地壳运动比较剧烈,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搬运距离近以及堆积迅速等条件,是长石大量出现的有利因素。

(钾长石最稳定,钠长石较不稳定,钙长石最不稳定。

c.云母:

黑云母化学稳定性差,易分解成绿泥石和磁铁矿。

一般说来,云母丰富表示碎屑来源于变质岩。

d.重矿物:

碎屑岩中相对密度大于2.86的矿物称重矿物。

(可判断来源/母岩)

(2)岩石碎屑(岩屑):

类型分为侵入岩岩屑、变质岩岩屑、喷出岩岩屑以及硅质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的岩屑。

a.花岗岩岩屑:

其晶粒间呈缝合状接触,各晶粒大小相似,形状近等轴状,无定向排列。

b.喷出岩岩屑:

流纹、安山、玄武、粗面、凝灰岩岩屑

c.变质岩岩屑:

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变质岩

d.石英砂岩岩屑:

碎屑岩岩屑在分布上要比岩浆岩、变质岩岩屑少得多。

(泥岩、砂岩、粉砂岩都属沉积岩岩屑)

e.脉石英岩屑主要来源于热液脉或伟晶岩脉。

多晶脉石英中的晶粒常略显定向伸长形,粒间界线细小弯曲线状,形成鸡冠状构造、

f.燧石岩屑:

是隐晶质二氧化硅,在镜下呈小米粒状结构或构成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

16.胶结物:

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空隙中的自生矿物。

它们有的形成于沉积同生期,但大多数是成岩—后生期的沉淀产物。

杂基:

是碎屑岩中充填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包括一些细粉砂。

杂基与碎屑颗粒一样,都属陆源物质。

17.成分成熟度:

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中,被地质营力综合改造,稳定组分被富集的程度。

成分成熟度指数(CMI):

成分成熟度就可用沉积物中稳定性较高与稳定性较低的碎屑成分的含量之比来衡量,这个比值就称为成分成熟度指数(CMI)。

成分成熟度也可以用“ZTR指数”来表示:

“ZTR指数”就是指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三者之和在全部重矿物中的百分含量。

该指数越大,表示锆石(Z)、电气石(T)、金红石(R)等稳定重矿物含量越高,成分成熟度也高。

18.碎屑岩颗粒的结构

(1)粒度:

(2)支撑类型:

颗粒支撑;

过渡支撑;

机制支撑

(3)杂基含量:

(4)磨圆分选

圆度——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分为:

极圆状,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

球度——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19.胶结类型——胶结物的分布状况以及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

(1)基底式胶结—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

一般形成于同生沉积阶段。

基质支撑

(2)孔隙式胶结—碎屑颗粒紧密接触搭成骨架,胶结物充填于粒间孔隙之中,它们是颗粒沉积后的化学沉淀物。

具这种胶结类型的砂砾岩,显示颗粒支撑类型。

(3)接触式胶结—颗粒彼此接触,胶结物分布于碎屑颗粒接触的地方,孔隙比较发育。

(4)镶嵌式胶结—实质上是颗粒自生加大胶结的结果,以硅质胶结物常见。

20.胶结物的结构

(1)非晶质及微晶质结构

(2)结晶粒状结构

(3)薄膜状结构

(4)丛生结构及栉壳结构

(5)嵌晶结构

(6)再生式结构(自生加大)

21.结构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结构成熟度的高低应反映在碎屑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上,以及粘土(或杂基)的含量上,按这三个标准可将结构成熟度分为四个级。

22.粒度分析图解——粒度曲线,粒度参数散点图,C-M图解

(1)粒度曲线:

直方图,频率曲线,累计曲线,概率累积曲线

(2)粒度参数

平均粒径(Mz):

表示一个样品的平均粒度大小,反映搬运介质平均动能。

标准偏差(σ):

表示沉积物颗粒的分选程度,即反映颗粒的分散和集中状态。

偏度(SK):

用来表示频率曲线对称性的参数。

峰度(KG):

用来衡量粒度频率曲线尖锐程度的。

23.砂岩的分类(必考)

首先,按基质含量将砂岩分为砂岩和杂砂岩两大类:

砂岩:

基质含量<15%的、分选性好的纯净砂岩;

杂砂岩:

基质含量>15%的、分选性差的混杂砂岩。

粘土基质含量15%为划分两类砂岩的界线,理由是基质含量>15%的砂岩分选性差,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变坏,一般难以成为储集油气的砂岩;

当基质含量>50%时,则过渡为泥质岩。

在砂岩和杂砂岩中,按照三角图解中三个端元组分石英(Q)、长石(F)及岩屑(R)的相对含量划分类型。

如长石>25%,长石>岩屑的为长石砂岩(杂砂岩)类;

如岩屑>25%,岩屑>长石的为岩屑砂岩(杂砂岩)类,如长石和岩屑含量都<25%的为石英砂岩(杂砂岩)类。

每类界限可按具体界限再划分亚类。

24.砂岩的主要类型

(1)石英砂岩类

石英砂岩类中碎屑石英的含量占砂级碎屑总量的50%以上,长石和岩屑的含量均小于25%。

该类砂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质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

通常认为石英砂岩的出现标志着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基准面的夷平作用以及长期的风化作用。

(必考)

(2)长石砂岩类

长石砂岩类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该类砂岩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常形成于山间坳陷、边缘坳陷地区的河、湖环境中,海成者很少见。

(搬运距离近,水动力条件不强,构造环境缓和)(必考)

(3)岩屑砂岩类

岩屑砂岩类主要由石英和岩屑组成,该类砂岩包括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

岩屑砂岩的分布较广,其形成条件与岩屑杂砂岩基本类似。

由于它们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低,都需要有造成强烈剥蚀和快速堆积的构造条件,故常产出于经强烈褶皱的侵蚀区附近的山前或山间坳陷盆地中。

构造侵蚀区附近的断陷或坳陷盆地。

海洋中可见,但较少。

25.泥质岩的矿物成分

(1)泥质岩的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两种基本结构层彼此连接形成结构单位层组成的矿物。

常见粘土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

(电镜特征必须知道)

高岭石—呈蠕虫状或书页状、手风琴状,电镜下呈六边形鳞片状。

无色,正低突起,一级灰,微粒状集合体。

伊利石—电镜下呈不规则片状。

定向排列,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黄至二级蓝绿,平行消光。

绿泥石—电镜下呈叶片状集合体。

薄片下呈绿色,色淡,正突起低,干涉色二级绿。

蒙脱石—电镜下呈绒状、鳞片状、蜂窝状。

无色,负低突起,干涉色低于伊利石而高于高岭石,呈一级黄灰。

(2)非粘土矿物

陆源碎屑—石英、长石、重矿物

•自生矿物—碳酸盐、硫酸盐等

26.泥质岩的结构

•①据粘土与碎屑相对含量:

•Ⅰ、泥状结构

•Ⅱ、含粉砂泥状结构粉砂=5-25%

•Ⅲ、粉砂质泥状结构粉砂=25-50%

•Ⅳ、含砂泥状结构砂=5-25%

•Ⅴ、砂泥质结构砂=25-50%

•②、据粘土矿物的结晶程度:

•Ⅰ、非晶质结构

•Ⅱ、隐晶质结构

•Ⅲ、显晶质结构—鳞片、粒状、纤维状

•Ⅳ、粗晶结构—蠕虫高岭石

27.泥质岩分类

•①按结构

•Ⅰ、泥岩

•Ⅱ、页岩

•②、按粘土矿物成分:

•Ⅰ、高岭石粘土岩

•Ⅱ、蒙脱石粘土岩

•Ⅲ、伊利石粘土岩

28.泥岩主要类型(要知道形成环境)

①伊利石粘土岩

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其次有蒙脱石、伊/蒙混层。

具鳞片状、毡状构造。

产于各种上大陆、海洋的低能环境。

地质时代愈老,伊利石含量越高。

②高岭石粘土岩

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

形成方式有两种:

•Ⅰ、残积形成—潮湿、酸性介质中,硅酸盐风化残积。

•Ⅱ、沉积形成—沼泽、近海、泻湖中化学沉积形成,与煤系地层有关。

③蒙脱石粘土岩—斑脱岩

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吸水性强。

形成方式:

•Ⅰ、残积型—火山喷发物质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形成

•Ⅱ、沉积型—湖泊、犀牛背、岛弧附近,与火山活动有关。

④泥岩与页岩

常见有:

Ⅰ、钙质、铁质、硅质泥岩与页岩

•Ⅱ、碳质页岩与黑色页岩—前者为碳质引起,后者含有机质与FeS。

•Ⅲ、油页岩—干酪根超过10%的页岩。

29.火山碎屑岩分类

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成及结晶状况分为

(1)岩屑(岩石碎屑)——塑性(浆屑),刚性

(2)晶屑(晶体碎屑)——干净、港湾状、炸裂状

(3)玻屑(玻璃碎屑)——塑性(流纹状),刚性(弧面棱角状,浮石状)

(1)岩屑

岩屑形状多样,大小不一,可由微细粒至数米的巨块。

依其物态可分为刚性及塑性两种。

刚性岩屑是已凝固的熔岩,或火山基底和管道的围岩,当火山爆炸时冲碎而成。

塑性岩屑又称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是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具玻璃质结构,断面呈火焰状、撕裂状、树枝状、纺缍状、透镜状、条带状等。

(2)晶屑

晶屑多为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

大小一般2~3mm,常呈棱角状,有时也保持原来的部分晶形,其成分多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石英晶屑表面极为光洁,具不规则裂纹及港湾状熔蚀外形。

长石晶屑主要为透长石、酸性至基性斜长石,有较高自形程度,可见沿解理破裂及明显的裂纹。

(3)玻屑

玻屑通常大小在0.1~0.01mm之间,很少超过2mm;

2~0.01mm者称火山灰,小于0.01mm者称火山尘。

玻屑可分为刚性玻屑和塑性玻屑

刚性玻屑有弧面棱角状和浮石状两种。

塑性玻屑是炽热的玻屑在上覆火山碎屑物的重压下,彼此压扁拉长叠置定向排列,且相互粘连熔结在一起而成。

强烈塑变玻屑显流纹状,通称假流纹构造。

30.火山碎屑岩结构构造特征

(1)专属性的火山碎屑岩结构有:

集块结构(火山集块>50%)、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75%)、凝灰结构(火山灰>75%)。

视碎屑形态特点,尚有塑变碎屑结构(主要由塑变碎屑组成)、碎屑熔岩结构(基质为熔岩结构)、沉凝灰结构(指混入正常沉积物而言)以及凝灰砂状、凝灰粉砂状、凝灰泥状等过渡类型结构等。

(2)构造

a.层理构造:

火山碎屑岩通常不显层理,但在水携或风携的火山碎屑沉积中,也可出现小型和大型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

b.递变层理:

主要出现在沉积物重力流火山碎屑岩类中。

系陆上或水下火山碎屑重力流以悬浮和递变悬浮搬运和沉积作用所致。

如果有正递变、反递变以及叠覆递变层理,反映是重力流水道微环境。

c.斑杂构造:

是火山碎屑物在颜色、粒度、成分上分布不均,且无排列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杂乱构造。

d.平行构造:

泛指由伸长形的火山碎屑物,如透镜体、饼状体、熔岩团块和条带等定向排列所组成的构造,它的连续性与平行性不及假流纹构造。

e.假流纹构造:

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

根据塑性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的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除上述构造外,有时还见气孔、杏仁构造、火山泥球及豆石构造等.

31.火山碎屑岩类的分类

(1)首先根据物质来源和生成方式,划分为火山碎屑岩类型、向熔岩过渡类型和向沉积岩过渡类型三种成因类型。

(2)再根据碎屑物质相对含量和固结成岩方式,划分为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等五种岩类。

(3)再根据碎屑粒度和各粒级组分的相对含量,划分为三个基本种属,即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之间的过渡型为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等。

(4)最后再以碎屑物态、成分、构造等依次作为形容词,对岩石进行命名,如晶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含火山球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等。

32.按照火山碎屑物的主要搬运和沉积方式,可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

(1)重力流型火山碎屑沉积

重力流型火山碎屑沉积按其沉积环境又可分陆上和水下两种沉积类型。

(2)降落型火山碎屑沉积

通常又称降落灰沉积,主要指的是火山喷发物在大气中经风力分异而形成的产物。

(3)水携型火山碎屑沉积

33.内源沉积岩(自己加的)

指组成岩石的沉积物在沉积盆地内通过机械作用、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34.碳酸盐岩(重点是颗粒灰泥的分类)

(1)碳酸盐岩的结构

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灰泥、胶结物、生物格架和晶粒五种结构组分组成。

一般经过波浪和流水作用搬运、沉积而成的碳酸盐岩常具粒屑结构;

由颗粒、灰泥和胶结物三种结构组分构成。

颗粒又可以分为:

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球粒和藻粒等5种。

由原地生长的生物构成岩石骨架的生物岩或礁灰岩,常具有生物骨架结构,即由造架的生物和粘结的生物与填隙的颗粒或泥及胶结物构成。

颗粒:

a.内碎屑—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水流或风暴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碎屑。

b.生物碎屑—系指经过搬运和磨蚀或未经搬运和磨蚀的生物化石碎屑及完整的生物化石个体。

c.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纹层结构的球状或椭球状颗粒。

鲕粒的成因:

热带浅海、搅动环境,对上升的冷海水升温并逸出CO2,使之对CaCO3经常处于过饱和,对围绕核心沉淀碳酸盐产生包壳鲕粒。

(化学的是碳酸钙饱和,物理的是水体动荡)

d.球粒

为粉砂级或细砂级球形、椭球形、卵形的泥晶方解石集合体,一般不具任何内部构造,大小形状较均匀,常成群出现。

e.藻粒

藻粒即与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它包括藻鲕、藻灰结核、藻团块及藻碎屑等。

灰泥—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

根据它的具体成分,是方解石成分的泥,也称“微晶方解石泥”。

胶结物

胶结物主要是指沉积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它与砂岩的胶结物相似。

这种方解石胶结物的晶粒一般都比灰泥的晶粒粗大,通常都>0.005mm或>0.01mm。

由于其晶体较清洁明亮,故常称作“亮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亮晶”。

生物格架—主要是指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海绵、层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

晶粒—晶粒碳酸盐岩也称结晶碳酸盐岩。

晶粒可首先根据其粒度划分为砾晶、砂晶、粉晶、泥晶等,砂晶还可再细分为极粗晶、粗晶、中晶及细晶,粉晶还可再细分为粗粉晶和细粉晶。

(2)碳酸盐岩的分类

碳酸盐岩首先可按成分划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种基本类型。

石灰岩、白云岩的进一步划分应按结构及成因。

碳酸盐岩最常见的矿物成分分类是按方解石及白云石的含量划分岩石类型,其次是按方解石或白云石与粘土的含量分类,还有方解石、白云石及粘土的三种成分混合的分类。

目前采用的分类:

把石灰岩划分为三个大的结构类型,即:

Ⅰ.颗粒-泥晶石灰岩:

颗粒+灰泥;

Ⅱ.生物格架石灰岩:

它是一个独特类型的石灰岩,其特征是含原地的生物格架组分。

Ⅲ.晶粒石灰岩:

主要以晶粒这一结构组分确定,基本上全由晶粒组成,几乎不含其他结构组分。

(必考:

石灰岩分类表)

35.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1)原生沉积作用

(2)毛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潮上带-沿着海岸线发育)

所谓“准同生”,就是距沉积期很近的意思,即刚沉积不久尚未脱离沉积环境就被交代的意思。

这一作用叫做“毛细管浓缩作用”。

在潮上地带,由于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所产生的高Mg/Ca比率的粒间盐水,所引起的表层碳酸钙沉积物的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3)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潮上带发育)

向下回流渗透的高镁水,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4)混合白云化作用(在高地处发育)

混合白云化作用发生在既有大气淡水供给,又有海水加入的半咸水带中,当混入5%~30%海水时,不需要高镁盐水,Mg/Ca比为3∶1或更低,白云石已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而方解石不饱和。

因此方解石等矿物被白云石交代,石灰岩或碳酸钙沉积物便会发生白云化作用。

(5)淡水白云化作用(在三角洲河口湾发育)

指在有洪水注入的海湾、淡水与海水混合带中、洪水淹没的潮上盐坪及其他淡化或淡水注入的环境中,溶液的Mg/Ca比只要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