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6705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花期4-5月;

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

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

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生字)

  pūní

jīnɡjǐnyuà

nyì

npá

iliè

ɡuīzé

luà

nzōngchí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词语)

  wāyì

nlí

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交流一下。

  

(1)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

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课件出示7)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

“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

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铺、泥、院、列、棕、迟。

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

扌+非规:

见+夫则:

贝+刂

  (3)组词巩固:

如“铺满水泥泥塘水晶院墙规则排列凌乱棕红色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列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

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设计意图: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介绍,通过课题质疑,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课件

  1.(课件出示10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很美)

  3.(板书: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

(板书: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

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

落下。

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

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板书:

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13)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

(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

(百看不厌)

图文结合,导入课文,诠释课题,感受水泥道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篇二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

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

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

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

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

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

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

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

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篇三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

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

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

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

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

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

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