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680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讲 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docx

第十一讲唱歌教学中的合唱教学

第一节小学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培养人。

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是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在音乐教学中增加班级合唱教学,在校内建立合唱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唱训练,通过有表情的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魅力。

通过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等等。

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操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一节小学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问题导入: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无论是对于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还是人格品质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合唱教学如何开展?

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手段呢?

小学合唱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因为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演唱的作品是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多声部歌曲,要求统一和谐的音响效果。

这就是说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又要与其它声部协调进行作品演唱。

所以小学合唱教学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品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小学合唱教学在城市的少数学校中和偏远农村学校中难以实施、落实,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难以做到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协调统一,老师在合唱教学时也感到顾此失彼,缺乏独立完成合唱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常常一首合唱歌曲需要好几个课时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学生没兴趣,老师没信心,索性将合唱歌曲变为齐唱歌曲。

作为音乐教师,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应放弃,而是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思想,针对合唱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大胆打破教学常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措施。

目前有关专业童声合唱训练的专著不少,但针对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不多,还有待我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我们总结了多年工作在一线优秀音乐老师的实践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建议,供音乐教师参考。

一、声音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本条件

每个孩子的个性音质不同,每个未经过声音训练的学生都习惯于大白嗓子歌唱状态,而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家歌唱音色相对统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声音训练,将不同的个性音质融入发声状态相对统一的合唱之中,彻底改变学生喊唱的不良歌唱习惯。

要改变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必须每节音乐课都进行十分钟左右的声音训练。

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里玩性大、忘性大,发声问题会反复出现,每个音乐教师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不厌其烦地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久而久之,学生的声音会有明显地提高。

具体的措施常有如下几点:

(一)低段学生从轻声开始训练。

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哈蒂指出:

“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

”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去体会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

同时还能保护儿童的嗓音,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唱效果。

如果过早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对中高段学生采用“u”练声和哼唱练习,进行共鸣腔体的训练。

通常进行合唱训练的老师都有一种困惑:

1、声音的音区不同而声音不一致;2、声部的高低不同而声音不统一。

即出现声音脱节的现象,怎么办?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可先用“u”下行练习,并逐步降半音下行练习,尽量唱到低音区,始终用唱高位置的感觉找胸声共鸣位置,然后逐步作上行音阶训练,来回反复训练,声音脱节的现象就会自然消除。

同时坚持哼唱练习也是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好方法。

(三)小学课堂练声训练要讲实效。

科学练声不能讲仪式走过场,要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用和更换训练曲目,同时还要选用适当的歌曲为练声曲,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练声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练声水平。

老师不仅要自己掌握好正确的练声方法,还要能分辨学生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达到满意的练声效果。

往往老师每节课都有练声教学环节,但没有追求练声实效,等于白练。

二、合唱教学要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我们音乐教材是从三、四年级开始出现合唱歌曲,学生由于缺少和声观念和和声技能的训练,突然进行合唱歌曲的学习,虽然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声部演唱,但在声部合唱时难以做到声部的稳定和谐和。

所以我们合唱教学要降低难度,由简入深。

(一)让和声训练走进音乐课堂

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适当的和声训练,先由一个简单的和弦音开始训练,再逐级进行乐句训练,最后进行合唱歌曲训练。

合唱的协调由音量、音色、音准三种因素结合而成,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听音练耳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在感觉能力,逐步形成合唱的氛围,才能有效提高合唱的艺术水平。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道理,一个孩子你把他送到国外生活几年,即使没进学校学英语,他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会有助于一个人知识技能的掌握。

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课堂合唱学习氛围。

(二)和声训练要讲究趣味性

每节音乐课都进行规范的和声训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性的状态,如果和声训练采用一定的趣味性教学,而且和声训练与歌曲合唱乐句训练相结合,和声训练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当然和声训练可以与练声训练融为一体。

采取这种措施既能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又能加强学生的和声观念,为合唱歌曲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学生有兴趣参与合唱时,合唱的艺术魅力就会促进学生学习合唱的欲望。

案例1:

四年级课堂合唱教学

 

三、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合唱的主动性必须从兴趣入手,合唱教学只是机械地进行分声部训练,而声部合唱训练,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随着重复训练而消失,所以我们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

主要措施如下:

(一)采用游戏法、音响模拟法巧妙地进行合唱训练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合唱歌曲还缺乏一定的欣赏能力,对合唱歌曲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给学生机械地进行合唱训练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同时合唱教学可以打破教学常规,合唱教学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和声观念,逐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审美价值,合唱兴趣也就自然会提高。

如一年级音乐教学就可以采用游戏法进行合唱训练。

(二)引导学生运用和声知识为歌曲编配二声部

前面我们强调了和声训练的必要性,它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和声观念,又可以利用和声知识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感觉来促进学生合唱的兴趣,如中高段合唱教学,经常将一首齐唱歌曲引导学生改变为合唱歌曲,一是让学生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艺术效果,二是调动学生学习合唱的主动性。

如三年级教材歌曲《当我们走过老师窗前》、四年级教材歌曲《山谷静悄悄》、《愉快的梦》,都由师生共同改编成合唱歌曲。

在这些改编过程中同时提高了学生合唱技能,他们也能从自己演唱合唱的歌曲中得到艺术享受。

我们相信合唱教学不再成为难点。

(三)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

1、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老师要具备合唱指挥的基本素质,要能够靠自己的艺术激情驾驭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合唱。

同时还要有独立完成合唱教学的能力。

如:

钢琴伴奏一个声部,老师演唱一个声部;还可以为歌曲进行和声伴奏,老师随时帮学生稳定声部。

2、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老师可以挑选音乐感较强的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让他们成为各声部的首干,各声部有了核心力量,会加强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稳定性和谐和性。

3、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要让学生聆听完整的合唱歌曲,享受其艺术效果,然后分清自己承担的声部角色,让学生明白即使自己承担的声部旋律不优美,但融入合唱之中就会使歌曲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因此学生仍然会兴致勃勃地投入演唱之中。

4、在合唱歌曲教学时,学生的声部分配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互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高低声部的技能训练。

课堂合唱教学不是合唱比赛,我们不是单一追求最佳艺术效果,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

如果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以学唱歌曲的两个声部,将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自己的音量、音色和音准来达到合唱协调的效果,绝对不允许学生演唱时塞着耳朵、低着脑袋,只顾演唱自己的声部,那样的合唱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节中学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问题导入:

中学阶段的合唱课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难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中学合唱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呢?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要求音色、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合唱能够使初中学生较好地保持积极崇高的精神状态,平衡心境,健康乐观,亲切热情地抒发内心美好的情感。

一、中学合唱教学的目标:

(一)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真正成功的秘诀是兴趣。

”只要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就能自觉地、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就能充分注意各声部的谐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教材的安排和教师的教学都应进一步补充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

在合唱训练中,多给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如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视觉能力。

《美丽的村庄》是一首三声部的童声合唱曲,感情合意境浑然一体,犹如把同学们带到色彩斑斓的美丽村庄;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气愤十分活跃,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在大脑中浮现出各自的“美丽村庄”,进入演唱的特定意境。

又比如让学生欣赏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资料,如《踏雪寻梅》、《回声》等中外名曲,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建立统一和谐的歌唱声音

合唱教学是一项合作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在进行训练之前就要对学生提出“建立融洽和谐的合唱集体”,要求学生了解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合唱艺术的显著特点是它的“群体性”和“音乐呈块状结构立体进行”。

要求歌唱者在声音的品质上充分发挥腹腔、胸腔和头腔的共鸣,即所谓的“和声听觉”。

认识到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是由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歌曲的内容表达和艺术形象塑造的,它所追求的是“合”而不是“个”。

要克服个性,个人之声音再美也得服从集体,溶于集体,不然就是杂音;各声部之间不合,再好也是乱。

同样,合唱队与指挥和伴奏不合,都不是成功的合唱。

为达到这些艺术上的合作,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在行为上首先和谐,使学生深知以集体为重的必要性。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教学不只侧重于技巧的训练,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初中生对自己的言行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表现最为突出,有些学生个性很强,如表现不合群等。

恰好合唱教学就是强调自我与集体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通过参加合唱队学习,使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或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有很大的改变。

合唱教学的开展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里和创造力,人变得聪明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同时合唱教学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了守纪意识,逐步形成控制自己语言行动,情绪能力,使同学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里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

二、中学合唱教学的内容

(一)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基础

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生命力所在。

为此必须要进行严格地、系统地训练。

但由于初中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为了提高练习效率,每次在上音乐课之前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基础练习。

老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在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唱前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

其次结合每一课的“练习与思考”中的听辨与模唱练习,从听音入手,先听辨单音,如分别让学生听10个单音1、3、5、6、i、2、4、3、5、1,再到旋律音程和简单和声练习曲。

另一种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啦”模唱,唱出旋律,从听到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

久而久之,学生对各种音程之间的音高距离便有固定的感觉,加强了学生的内心音高概念和内心节奏感。

2、视唱练习。

可以自编,也可以选用有关视唱教程,先练唱五度音程以内的旋律,如《雪绒花》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的歌曲,开始就要求学生能两个声部和谐而优美地演唱,有一定难度,就先结合听辨与模唱,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让学生了解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并听辨其不同的音响效果,再唱两声部旋律。

这样,在学唱《雪绒花》这首二声部合唱曲时,就能很轻松地唱准了。

3、声部练习。

在正式的合唱训练时,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一般让学生先唱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具有流畅、好记、好学的特点,音量也容易发挥,唱起来较舒展。

而低声部的流畅性却差一些,难学,难记。

所以,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旋律,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新鲜感。

还可选择优秀的合唱作品片段进行练习,有目的地进行合唱技巧训练,如力度的渐强与渐弱、速度的渐快与渐慢、声部的均衡与和谐等等。

通过优秀合唱作品的熏陶,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较快的提高了学生对合唱作品的表现能力。

总之,音准与节奏作为合唱教学训练的基础,一定要进行比较严格的训练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二)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的训练

1、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

经常的轻声和头声训练要必须坚持。

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并要持之以恒,发声时呼吸平稳,整齐和谐,逐步解决音色统一,声控均衡问题。

声部间发出的声响,控制在旋律线上,拼合成一个整体,集体的歌声像丝绒一样平滑圆润,这样声音就会越来越优美。

2、合唱教学的发声及技巧训练,以轻声唱法为宜。

因为声音在气息压力的充分支撑下,以轻的半假声开始练习发声,也就是要求学生松开喉咙,在有支持的呼吸状态下在假声的位置上唱。

这样的发声,容易自如地进入头腔而获得共鸣,并能顺利地避免在音域扩展及机能转换时的“换声点”上所出现的裂痕。

一开始的练声曲调多以级进为主。

以下行三度练习开始唱,例如:

1=F→C  2/4

   3   2︱1—‖

   u   u    u

   yu  yu   yu

这一训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放下喉头,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使用元音“u”或“yu”进行发声练习,对学生气息的支持、音色的统一和声音的位置训练很有益处。

“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如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型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yu”能使气息下沉而把声音送到头部的后上方并使喉部放松。

然后练习五度下行,如:

1=A→C  4/4

   5   4   3   2 ︱1---‖

   ma me mi  mu    mo

   la  le  li  lo     lu

发声时小声起唱,注意声音要有气息支持。

练习时简单讲解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正确歌唱的方法,教师多做范唱(正确和错误的都要示范),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提高学生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这对中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变声期,声带易充血,音域狭窄,特别是在唱高音时易出现大声喊叫的现象,而大声喊叫只会损坏声带,破坏合唱的和谐性。

因此,应让学生用轻声来唱歌,在轻声唱歌中,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和两个声部的和谐,学生有控制的发自内心的歌唱。

3、注重歌唱发声的呼吸基础训练。

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

歌唱的呼吸与人的自然呼吸不同,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地控制,应采取呼吸训练与发声练习同步进行的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要求学生自然、放松,在吸气时肩膀不要上提,气息不要吸得太多,吸到肺的底部,腰带周围有向外扩张的感觉,并有搬重东西憋住气和闻花时的气息的感觉。

在歌唱中,气息的控制非常重要,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呼吸训练,让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作“吹蜡烛”练习,如假想在面前有一支蜡烛,要求学生呼一口气缓缓地去吹(但不能对灭它),气息控制越长越好。

然后逐渐地把蜡烛移动进行练习,让学生感觉到气息越来越深;还可以“像闻花”一样的深呼吸练习,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发生短促的“咝、咝、咝”的声音,到最后发出长音“咝——”将气吐尽,这要求学生用横隔膜、腹肌来控制气息,产生明显的呼吸支点的感觉。

同时,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这样腹腔、头腔才会上下贯通,声音才会控制自如。

好象自来水头套一个管子,自来水顺着管子流畅地流出来。

如果喉咙没打开,下巴很紧张的话,那就好象在管子口按了一个手指,水手阻后就会四面溅开,水的流淌也会变得又细又扁。

总之,要使人的声音圆润流畅,必须打开喉咙,放松下巴,气息要有支点。

坚持不懈的进行发声练习,久而久之,演唱的发声就会轻松自如,声音也会变得圆润而优美。

三、关于中学合唱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中老师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赤诚的心坚持不懈,决不气馁,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

作为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音乐修养,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

教师本身应不断地苦练基本功,坚持练声、练琴,以便随时能范唱,并提高伴奏能力。

要多听多看优秀的合唱团的表演,多向专家请教,多看指挥家的处理,更要注重理论学习,只有自己的修养提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声部听觉才会敏锐,才能训练出一支出色的合唱队。

合唱队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音乐教师常抓不懈。

初中生正是变声时期,声音不稳定,音色不统一,专门为这个年龄段出版的合唱作品集奇缺,在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没有好的训练方法,即使两个声部的作品也是很难完成的。

总之,在演唱的审美艺术体验中,逐步提高生活情趣,陶冶美好情操,提高品位、听觉、想象、再创造的艺术修养,在训练中锻炼毅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从而铸就高尚的灵魂和锤炼健全的人格。

第三节高中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问题导入:

合唱教学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高级形式。

无论是对于音乐素养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是思想感情的表达都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高中合唱教学具有哪些特殊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为社会各界所接受,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艺术活动,也是校园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视唱听音、多变的节奏组合、丰富的和声织体和声乐技能的运用,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

使其在合唱中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因此,高中的合唱教学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合唱教学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中合唱教学应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合唱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高中合唱以混声合唱为主,但是我们现有的混声合唱作品大多是成人作品。

而高中学生还处于变声后期,声音不是很稳定,很难达到成人合唱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善于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合唱作品,科学合理的安排声部,重视和研究学生变声期的声音训练,在提高合唱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做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如:

柯达伊的“卡农”式合唱教学法及节奏接龙等。

 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在教学活动中应多以鼓励的方式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审美体验贯穿合唱教学全过程。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合唱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合唱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合唱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多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对合唱的鉴赏能力。

许多优秀的合唱音响都能激发学生对美好合唱声音的向往和追求,如电影《修女也疯狂》、《放牛班春天》等,天籁般的歌声会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审美体验,使学生能够主动体验审美过程,养成自觉感受艺术的习惯,掌握艺术表现、鉴赏和创造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从而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三、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适当进行无伴奏训练。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声部之间合理的音准、音高关系构成了协调中的谐和,因此音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合唱教学中常见的音准问题是:

分声部已经练得很准确熟练了,合成时还是会出现各种音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学生在合唱中要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在听觉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我们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

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进行,而且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我调节,达到谐和的状态。

如:

训练时可以不必依照作品的节奏而依照指挥的手势,在某些和弦上作一定时间的延长和停留。

等到整个和弦由每个学生进行调整而获得理想的协调、纯净时再进行下去。

这样也可进行循环呼吸的训练。

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对于训练学生的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有很大帮助。

纵观国内外有关合唱教学法的研究,已将聆听置于读谱、演唱、记忆、表现等其它几个教学过程之首。

作为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已将聆听作为基本能力列入教学目标之中。

这说明了聆听与演唱歌曲、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作品都同属于学习音乐的范畴,当然也属于音乐形式之一——合唱的重要范畴,而聆听更是乐理、欣赏、演唱技巧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的手段,如果聆听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演唱教学的音准、技巧和表现.从而影响合唱教学过程的音色、和声等等方面的要求

四、声音和谐统一

在合唱训练中,声音做到自然、流畅、圆润,要有一个和谐、统一较完美的声音效果,没有科学的、较系统的声音训练是不能达到的。

(一)每个人的天然音色差别很大,要做到和谐统一,首先要统一声音的位置。

高位置的发声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训练时我们可以采取轻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