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611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Word文档格式.docx

因为这是把极难的事情扛在身上,这就是一种英雄气概,这是很了不起的。

比如登山运动员,他们是以攀登高峰为庄严,一路上有非常多的困难,但他就是喜欢迎难而上,认为这很光荣。

要像这样有视为庄严的心。

如果在未修业之前先修了这些,所达成的目标就是要破除在进入这样非常广大的菩提道的运作时,身心对于种种善事的无堪能性等所有方面的怯弱。

意思是说,菩萨勇士,首先要具有这样勇悍的心态、坚固的心力,这样他会有一个较高的追求,能一路行进做各种善事。

一个凡夫人如果心力没有修到这个量,往往会说:

我吃不消,我没办法做,唉呀还是不做了!

等等。

这些怯弱都要破除,这是最开始要做到的。

怯弱心破掉以后身心就变得轻利了,然后再学任何菩萨行,就很是勤快利索,因为心力已经提起来了,再大的难行他心里都不怕,他身心的状况完全处在积极的地方。

如云:

“定于修业前,令一切有力,忆不放逸论,令自成轻利。

“定”是决定,是不可缺少的意思。

在修作深广无量的菩提道业之前,在这个阶段,要令一切的修作都具有力量。

这个“一切”代表了从此处一直到成佛果地之间,有多少需要修作的道业,有多少的难行之处,在这所有的地方都必须具有勇悍精神,都要有大心力,这叫菩提勇士。

而不是在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又瘫软了,遇到那个的时候又怯弱了,遇到那种情况的时候又怕得不敢承当,这都是不行的。

就是一切处都要有力,做任何菩提道业的时候都要有力量。

那么,要达成什么目的呢?

就是要常常忆念《入行论·

不放逸品》所说到的那些教导,常常依教这样发心、立志生起大力量,绝对后面就能作得到。

这就好比世间的邪法,恐怖分子经过熏习以后,他的心力是很强的,那些颠倒念已经极深的熏入内心了,而且强化到那个地步,所以他在遇到极大的危险或者苦行的时候都能豁得出去。

这个意思就是由于他们在那方面的熏习太深。

行持正法更是如此,如果常常忆念这些不放逸论,令它深入自心,那么一旦熏染成功就无所畏惧了。

脱掉了怯弱以后,自身会出现一种轻利的状态。

接着要了解这样励力会发出何等的精进,以及由此精进会在缘起上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如是励力能发何等精进耶?

谓如树棉,去来飘动,随风而转,自内身心于善勇悍,随勇悍转。

此后精进能善成办,由生精进,乃能成办一切资粮。

由于这样的励力能够发起怎样的精进之行呢?

以比喻来说,好比树棉来来去去的飘动,一切的轨迹都是跟着风力而转。

同样,自己内在的身心于善具有勇悍,那么在菩提道业的一切修作上,身心也会一直随着勇悍而转。

因为动力已经运转起来了,身心必然随之转动。

身心的运行就像树棉来回的飘动,由于勇悍的力量非常大,一直被勇悍推动着运转不停,就像树棉被风一吹就飘荡起来一样。

这种就叫如欲而转,不是在其他的地方,这种大力量一直鼓动着身心去做那些菩提道业。

一旦已经达到了身心跟着勇悍转的这个状况,从此以后就能够很好地成办精进。

也就是在成办任何善事的时候他的心力都很大,能积极地运行,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善法。

由于生起了大精进的缘故,精进是资粮之因,发生多少资粮都依赖精进的程度。

有了精进就能成办一切菩提资粮,无论要修作什么样的福德、智慧等都能够办得到。

这样才知道,由精进的力量就能成办一切福慧资粮。

就像一辆车最关键的是它的行驶,而行驶又在于动力,如果动力没有问题,那无论什么地方它都可以去,无论装载多少货物都可以办得到。

就像这样,我们身心的车子完全随着精进的动力,如果精进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它就能一路往前奔进,能够到达一个个的具资粮处,也就什么样的善资粮都能办得出来。

“如树棉去来,随风飘动转,如是勇悍转,由是事皆成。

就像《入行论》说到的,就像树棉来来回回地运转,其实就是随着风力在动转,同样的,身心上各种菩提道行的运作也都是随着勇悍在转。

假使有了勇悍,那当然什么事都会成办的。

也就是说,以这个勇悍什么样的精进都能够出现,而由于精进什么样的菩提事业都能做得到,这样就可以见到精进的重要。

再者,在这样一个长远修道的过程中,肯定免不了会出现各种难行,遇到各种困难,在这些时候只应当策励而不能弃舍,这是总的要求。

二、虽为难行不应弃舍

又诸难行,唯应策励,不应弃舍。

如吉祥敬母云:

“不修难行业,不获难得位,故佛不自顾,令精进增长。

再者,在菩提道上出现的各种难行,都唯一应当策励自己的身心来勇于克服度过。

因为难和易是相对的,只要自己的心力提起来,逐渐地各种资粮具备了、障碍遣除了,练习到一定的量都能够度过的。

所以要知道在碰到任何难行的时候,唯一应当策励身心而不能弃舍。

因为一弃舍的时候,缘起上已经中断了,绝对没办法度过的。

吉祥敬母这样赞叹释尊因地修道的作风,因为佛明显知道,他自己也是这样策励自己:

不修一个难行的业我怎么能得到难得的佛果呢?

而且这条路从来没走过,自身完全颠倒而行,真正要过去的话,当然有很多要克服的难关,佛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丝毫不顾惜自己,只是迎难而上,使得精进进一步增长。

这就像世间具有大志气、大力量、大勇悍的人,他碰到困难的时候不会畏惧的,反而会提起心力。

应当像这样在我们心中先这么样认识到,这一路过去假使有九九八十一道难关,那我该怎么办,是退缩吗?

倒下吗?

放弃吗?

坚决不能这样,再怎么样都要策励身心,再艰难也是咬紧牙关来度过的。

就像历代的成道者,在修行中碰到很多难的地方,但是他们一个个都要度过。

就像这样,要达到无上佛果,大悟尚且要八次,小悟无数次,或者一级一级升进的时候,那各种各样的难,但是他不怕,也不会放舍,这样就有一种无上的志气,有一种大的精进的力量。

这就告诉我们在碰到难行的时候,心力上只应当策励自己的心,不应当舍弃。

四、正修行时应如何修

第四,正修此时应如何行。

随发何精进,皆当具足六种殊胜及六波罗蜜多。

精进施者,谓自住精进而安立他。

余如前说。

第四、真正修习此精进波罗蜜多时,应当怎么做呢?

就是要具足大乘的相或者说波罗蜜多大行的特质,还要使精进具有最大的力量,以这个缘故,就像前面所说的诸波罗蜜多的修行那样,无论发哪种精进都应当具足六种殊胜以及六度。

其中精进的布施是指自己安住精进,而且将他人安立在精进中,这就是精进的惠施。

其他如同前面所说。

这里再回顾一下所谓的具足六种殊胜,配在精进的修行上,就是要在发起乃至清净等各个方面具有大乘的特胜的相,这就是波罗蜜多的特质。

有了它就超出世间,超出小乘,成为一个能够直达佛果的修行。

一、依殊胜:

依菩提心发起精进。

也就是每当要发出何种的精进,譬如擐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等,乃至每一种法行上面要起精进的时候,都要依着菩提心来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为成佛故修精进波罗蜜多,为此我来修习这个精进。

那就是有一种最大的发起了,是依着这种等起而出来的,这就叫“依殊胜”。

相比而言,我发精进不是为了求人天福报、求自己的解脱。

因此在依或者它的种子上面、动机上、最初的等起上已经远远的超过了。

更何况世人为了得一个名声、将来我得第一名、成为人上之人,这样以“求名”的心拼了命的学习,这个依就是求现世的名利,这就不行了。

或者说我是要求得来世的富贵,要求生天,这是求人天的福报,这也是很差的。

或者说为了我今生自己一个人从轮回中得解脱,所以我要非常精进地修定等,这个是小乘的发心。

总而言之,与此相比,最好的就是依着菩提心来发起每一分精进,要具足这个依殊胜的特质。

二、物殊胜:

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意思。

精进是成佛的六度中的一大法门,一切的精进都誓愿成就,就是以这种表示它的涉及面是最广大的,它要行的相是最大的。

也就是总的发心要修一切种类的精进,诸如前文中讲到的擐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三大类所摄的所有种类的精进,他每一个都要修,一个都不舍弃的。

然后在特别行持某个精进的时候,不忘记总的精进意乐。

譬如说我现在照顾一个病人,那么我也发起最勇悍的心,因为要做饶益有情,然后身心随着勇悍而转的时候,就给这个病人诊病、开药等等做各种事的时候,他不忘记“我是发了菩提心的人”。

就好比布施一个东西的时候,他是想着一切都要作布施,而且布施给法界一切众生。

那么同样的,他精进于某一个法行的时候,就想着“我一切菩萨行都是要修起来,而且勇悍而转”。

就像这样就是“有物殊胜的内涵”,这是很大的万行皆修的特质,表示菩萨的那种大心大行,这就是大乘超过小乘以及世间人天乘的地方。

三、所为殊胜,就是为了使法界的一切有情都得到现前的义利和究竟的安乐,为着这个目标而作精进。

这个“所为”就是他在目的上应该具有的特点,这个上面他推到了最高。

一般世上的人是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这跟一般人来比的话,那当然他是心很大了,他的目的是很大的;

或者为了千秋万世的人类的利益来弘扬中国文化,这样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这里是为了法界所有的有情得到现前到究竟的所有的利益、安乐,我来行这个精进,这个就在所为或者目的上推到了最大,这是第三大特质。

四、善巧方便殊胜,在行精进的时候,是以无分别智摄持。

如《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行一切精进,就在这上面他没有这种妄相上的分别。

初发业者以通达法无自性的智慧来摄持,一切诸法正现的时候,实际上得不到它的自性,这样知道一切的法、相都是幻影,以这种初学程度的法无我智慧来摄持。

五、回向殊胜,就是当一个精进完成以后,善根回向自他一切有情都得到无上菩提。

六、清净殊胜,指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

如果具有这样的六大殊胜,也就是从依处到清净之间的六种殊胜,那就是具有大乘波罗蜜多的特相了,的确是至极广大的。

这样我们明白以后,原来修精进跟世人不同,跟小乘不同,原来是要做这样大的一种发心、万行皆修的一种愿力,最高的目的、最大的善巧、最大的回向、最大的清净,那么这样就成了无上乘的修行了。

接着又要说明在一个精进度中具足六度的修行状况,这也与前面是一样的道理。

所谓的六度,无非是六种体性的心——所谓的舍、戒、忍、进、定、慧。

在行持每一度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在这一种特定的心上,伴随着六种心,这样子就是在他行一种善心的时候,同时兼具六种善心,因而使得力量极大,也就是不会被相反的东西所障蔽,它是全面的一种善心配合的力量。

大乘精进度的善心是以进为性或者以勇为性,那么在这样的进当中有一个舍的心,就叫进的舍;

有一个戒的心,就叫进中的戒;

有一个忍的心,就是进中的忍;

有一个进的心,就是进中的进或者进中的勇;

在进当中有一个定的心,叫做进中的定;

又有进中有一个慧的心,叫进中的慧。

这样就是以进作为中心点的时候,能有六个伴随而来,这就叫做“一度中具六度”。

好比我们自己安住在精进当中,很勇悍的同时有个舍的心,想到“我要把你也安置在精进里”,他能够惠施这个精进的法;

同时我在精进的时候,我是有戒的,我能够戒除掉声闻独觉的作意,这就是有进中的戒,或者我在精进中能止掉各种身语意的恶行等等,那就是进中有戒;

再者,我在进中有忍,因为在精进当中,能忍苦、忍怨害、忍法,这样就是进中的忍;

而在精进当中,为了使我的精进能辗转增上,我有一种欲乐,这叫做进中的进或者进中的勇;

那我在进当中心不散在五境上面,或者不散在小乘作意上面等,那就是有进中的定;

或者我在精进中智慧明了,这样子就是随风而转的精进当中,知道其实这里能精进、所精进、精进的三轮的相根本了不可得的,就像这样,正精进的时候不取著这些相,这就是进中的慧。

像这样,在一个进当中有这六个善心同时兼具的话,它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你看,他在进的时候,有一个舍心的善心力量伴随着,又有戒的力量、忍的力量、勇的力量、定的力量、慧的力量,这一度中如果具足六度的话,它是力量最大的。

因而在正式修精进度的时候,还要把握在一度里具足六度,其实就是在一个善心中还有六种善心伴随,这样是非常好的。

五、此等摄义

第五,此等摄义。

第五、对以上这些精进的行法做一个总摄,这里特别提出了菩提心应当贯穿在一切波罗蜜多的修行中,并且精勤修行,倍令增长。

再者,自己处在因位,应当志愿高远,以大地菩萨的精进度为所修的目标。

再者,自己处在当下的位置上,应当对于自己能做到的随力地去修学,尤其要断除它的违品等等。

再者,对于这样上求下化的非常伟大的精进,首先在入道之初,应当勇悍地披上精进誓言的铠甲,这样来增长种性堪能,养成良好的习性。

意思就是,一定要注意当下的等流,这个等流的趣向非常重要,心理上要调理好,就是对上勇悍而求,对现在励力而作,对于做不到的也不放弃而成为发愿之境,心且向往之。

这样由于心态积极,缘起上的调理非常好,结果在来世不必费太大劲,没有很多苦,就能够迅速圆满。

因此,总的来说,这里的摄义是宗喀巴大师很慈悲,针对我们初学的人在当前一步以及我们要迈向的无上菩提之间,心理上如何顺应缘起而调心,做了最好的指示。

一、勤修菩提心渐令增长

应当随念发菩提心为诸行依而勤修习。

则于精进为欲安立诸有情故,策发修学渐令增长。

在行精进这一度的时候,应当随念,发菩提心是菩萨万行所依,应当精勤地修习。

这样为了把诸有情都安立在精进度的缘故,我自身的菩提心是根本,所以我要策发自己修学这个菩提心,使得菩提心逐渐地增长。

根本有了以后,由菩提心发出来的这一切的修行就会很好,就像有了根本就会有枝叶花果的繁茂一样。

因此在修精进度的时候,第一个是不要忘记菩提心。

其次,就是以登地菩萨的精进的修行作为所愿目标。

次于大地所发精进修为愿境。

接着就是要以地上菩萨所发的那种大精进作为我的目标。

这是说志愿要非常大。

譬如在《大宝积经》里讲到两个大菩萨的精进,他们在修精进的时候,一千年当中没有起一个想躺下来睡的念头;

一千年当中也没有起一个妄念说“我要想坐下来”;

在一千年当中也没有一次弯身蹲着;

一千年当中没有一个念头在分别“哎呀,这个食物好不好吃啊?

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啊?

是咸是淡?

”等等;

在一千年当中,每一次乞食的时候,从来没看过那个施舍者是男是女;

一千年当中,住在树下从来没有抬头看过树是什么样子;

一千年当中,他的衣服没有换过;

一千年当中,没有起过一种贪欲、嗔恚、损害等的不好的心;

一千年当中,从来没有想过父母、兄弟、姊妹等的世俗的亲眷;

一千年当中,他没有起一个念头说“我要看一看虚空、日月、星宿、云霞的景色”;

一千年当中,他没有起过念头想从这个阴影处移到那个光亮处,或者从这里的炎热处换到那个清凉处;

在一千年当中,在非常寒冷的季节里,没有起过念头说“我要加一点衣服,让身体暖和舒适”;

在一千年当中,没有起念头要谈论世间无意义的话题。

当然,这些不是我们凡人能做得到的,也不是你特意去想“我冷的时候不要加衣服”,人家是自然不起念头,这个随便去学的话得冻死啊。

其实菩萨的修行不是这样第六意识上搞一搞,想成是那个角色,而是说真正到了那个菩萨的地位,到了那个修行的高度,他的确就是这样的。

因此从现在脚下一步起,好好地修精进,一直仰望这些大地菩萨们,他们有那么殊胜的精进,一心在道,勇悍而行,没有一点退转,没有一点散乱,这种殊胜的修行,我愿早日能够做到。

就像小学生立志要学到博士的学位那样,虽然暂时做不到,但是他的志愿很高远,由此会逐渐地上进。

就像这样,就想:

哎呀,菩萨的精进真是不可思议,但愿我早日能修到这样。

三、于初发业阶段中要随力地学

于初发业所行精进随力勤学,尤应断除精进不共所治诸怯弱等。

一个初发业、刚刚修精进的人,在立下了高远的志愿以后,还要注意自己在当前就能实际做到的地方,这些要按照自己的力量来勤学。

就像一年级的小学生立志要学成一个博士,那他对眼前一年级要学的加法要随着自己的力量精勤地学,这就是他追求博士学位真正开始入手的地方。

再者在这个时候,尤其要断除精进的不共的违品——怯弱等等。

“等”字还包括懈怠、耽著各种恶劣事情,这都要断除。

这就是自己身上现前就有的各种具体的障碍,这个特别要断。

然后面对非常长的佛道,应当先披誓愿的铠甲。

又于所得菩提,及为一切有情与乐拔苦,经极长时集无边资粮行无量难行,先当勇悍擐精进誓甲。

再者在上求下化方面,晓得要经过极漫长的时间,集无边的资粮、行无量的难行,所以首先要勇悍地穿上精进誓言的铠甲。

这就好比登珠峰的人,首先一定是勇悍地披上了精进的誓言铠甲。

这个世上做任何大事,都要先建立心的基础,就是这种精进不畏惧,有中间再苦再累也不放弃的坚定誓言,然后就咬紧牙关迎难而上。

他自己会宣誓,即使死掉也不管,这种人就可以,他就能攀得上去。

我们要攀上无上菩提的珠穆朗玛峰,要走过利益有情的无边事业海,向上我们求得无上菩提,下化我们要帮一切有情全数地拔除从粗到细的苦,要给予从现前到究竟的乐,这个当然是大事业。

要完成这样一条佛道,有多远的路,要积多少资粮,要度过多少的难关,在这些上面首先要有思想准备,然后把菩萨种性的那种大心力、大意乐的力量提起来,首先勇悍地发起精进的誓愿,他就好像是披上了精进的誓甲,这个是入道的开始极其重要的。

《妙手问经》说:

“若略发此广大意乐,即已积集广大资粮。

”故当勤学。

如果只略微发起了广大的意乐,就已经积集了广大的资粮,所以要勤学。

不要担心这么发誓会不会太空泛,我连一点都做不到,还能这样发誓吗?

任何的大鹏金翅鸟也是从蛋壳里出来而变大的,所以这不是说你现在做得到,但是首先要发这样大的心,常常这么去练习。

《妙手请问经》是鼓励我们:

你只要稍微发起一点广大意乐,就已经积集了广大资粮,因为资粮关键在心,心已经变得这么大了,很快就堪能积集广大的资粮。

所以劝勉我们初学的人,应当在这上勤学,常常这么学,志愿不能小。

若不学者,不能增长种性堪能,恒为众多恶行染著,于余生中亦极难学诸菩萨行。

如果不这样学的话,那也不能增长大乘种性的堪能性,或者说它的功能力量,都是要通过一种方便来激发。

如果种性不能够变大的话,那就会变小或变坏,那样在行道的时候就不堪能了。

不堪能就恒时被各种违犯菩萨戒的恶行的罪垢所染著,或者还有可能会退失大乘。

以这种不好的串习的等流力量,在其他生当中也极难修学这个菩萨大行。

因为他的心串习成了那个样子,一碰到的时候就说“我不行,我不行”,那怎么能承担起大行呢?

他会退却、放弃,或者一步不前,这就是由于过去熏习得不好。

那么这样正反两方面都晓得以后,就知道当前应当这样处理,在缘起上就是好的,属于良性的,而在将来的发展上是快速的,能够达到非常圆满的地步,这就是要重视因上的缘起。

如是知已,虽尚未能如实修学,然心亦应趣向彼品,随力随能发勤精进,如《妙手问经》说,则于余生少以功力,无诸苦难,速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这样了解缘起上的处理方法以后,就知道,虽然我现在还不能真实地修学到这样的大精进,可是我的心应当向往之,这一分向往的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

作为一个修大乘道的行者来说,一定要对无上的佛道有向往的心,因此要说“哎呀,我现在是还做不到,但是我一定要往那个方向走,一定要趣向这些大精进的品类”。

之后下手的第一步当然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不能过分,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随我的能力,我有一分就发一分,能做到一点就做一点,我是这样来发起勤精进。

这样的话,他的志愿又没丢,一直想往上,然后他的修行又是踏踏实实的在现前一步随分随力地修。

如果能这样子做,那的确就跟《妙手请问经》所说那样,在来生当中,稍微用一点功力,没有很多的困难,就能快速地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