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573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保障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受访专家看来,《条例》的精髓在于实现了“两个转变、一个转换”。

即通过从固定用人到聘任用人的转变、从身份管理到合同管理的转变,进而开启了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上的转换。

“《条例》健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中的两大基本制度,即岗位管理制度和人事聘用制度。

”宋世明说,岗位管理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制度,有刚性约束。

《条例》规定了岗位的类别、等级和设置程序,这为事业单位推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人为因素的过多干预。

人事聘用制度是另一项基础性人事管理制度。

自2002年开始试行聘用制以来,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目前已超过90%。

但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

有的地方虽然聘用的形式有了,但用人机制转换不到位。

受访专家表示,《条例》在健全人事聘用制度方面着墨颇多。

比如,“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等等,都为严格人事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维护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

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等规定,则在保护聘用人员合法权益方面“下足了功夫”。

“《条例》的出台解决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国家其他公共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高小平说,我国早就实行了公务员公开考试录用制度,而事业单位人员的“进口”却一直没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导致有的单位在进人问题上出现随意性,一方面难以保证人员素质,另一方面也易出现“萝卜招聘”等****问题。

“破题”之后须配套跟进

《条例》公布后,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还将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对竞聘上岗的条件、程序等内容作具体规定。

4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表示,今年将研究制定一系列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其中包括《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事业单位申诉办案规则》等,以及出台处分规定的政策解释和卫生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早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亦表示,除了尽快出台《条例》,还将按照急需先建、单项突破的原则,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单项法规建设。

争取在《条例》出台后,用2~3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以《条例》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

这些无不表明,在人事管理制度行政法规“破题”之后,系列配套法规和细化措施即将跟进。

而细观《条例》中的某些规定,亦可看出配套跟进的必要性。

比如,除了竞聘上岗、处分、申诉等环节,人员解聘和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也需进一步细化。

“聘用制度是最基础的人事管理制度,而如何解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这方面规定得不细致,在现实中很难操作”,宋世明教授说,外国的公共雇员聘用合同均花费很大篇幅规定解聘的依据、标准和程序,目的就是保障“出口”的畅通,避免不必要的人事纠纷。

“这方面还需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细致措施”。

此外《条例》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这与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七十五条规定在字面表述上完全一致。

然而自2006年以来,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标准7年未曾调整,所谓“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建立。

专家表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出台细化政策,将《条例》落到实处。

社保改革的“同步”预期

《条例》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至此,牵涉全国3153万“事业人”切身利益的社保改革已成定局。

然而,他们将以何种方式切换到“社保模式”?

养老保险如何“并轨”?

《条例》并没有给出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

改革细节究竟如何,还需等待配套法规的出台。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养老保险改革。

国务院早在2008年就出台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等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但6年来,除广东有所突破,其他地区都没有实质进展”。

汪玉凯认为,由于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社保改革没有同步推进,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肯定会遭遇强大阻力。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他们在薪酬调整、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改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当统筹兼顾”。

高小平认为,“以往的每一次工资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都是同步推进,在养老政策调整上也应‘同步’”。

对这一点,高层已有清醒认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这实际上已将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社保改革并列、并行。

据了解,在三中全会之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相关政策调研已经开始;

在此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提法,更给各界带来了两大群体“同步”社保改革的预期。

受访专家表示,社保改革关系到3153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改革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如果处理不慎,将影响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进程,不仅不利于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而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

“无论如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破题’之后,事业单位改革‘开弓已无回头箭’。

包括社保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宋世明说。

案例二:

养老金或临结构性缺口考验延迟退休成可行方案

尽管财政部尚未公布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决算数字,但种种迹象显示,养老保险出现结构性缺口已经成为可能。

财政部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告显示,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7002亿元,支出16699亿元,当年的盈余为303亿元,而在2012年的决算报告中,这一数字为1079亿元。

4月3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表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是有可能的。

而建立社保基金制度,是应对这个缺口的重大举措。

从2012年的盈余千亿到可能亏空,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养老保险缴费人员与支出人员的比例发生转变。

据悉,目前缴费人员与支出人员的比例为3∶1,意味着3个工作人员的缴费收入支持一个退休人员,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一些专家测算未来10年,这一比例将扩大到2∶1,在当前养老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从2014年开始将进入赤字时代。

在此背景下,解决养老保险缺口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尽管人社部多次强调,延迟退休并不是为了缓解养老保险缺口,然而面对一系列数字压力,在部分参与政策建言的智囊团人士看来,延迟退休也是解决养老保险缺口的有效方案。

结构性缺口 

“2012年和2013年养老保险从全国范围看,都处于收支平衡,不过从2014年开始,可能会出现亏空,主要原因也是养老保险不均衡发展的结果,特别是东北地区国企转轨期遗留的养老保险领取问题,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大面积的缺口。

”一位财税系统人士说。

在该人士看来,东北出现的养老金缺口,主要是当地处于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比较多,人口结构偏老龄化,交钱的人少,而享受的人多,这加剧了养老金的收支困难。

“早前,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东北地区一个县的养老金缺口就有2亿元,而当年其GDP仅有3亿元规模,财政收入远远不能解决养老金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开始养老金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的增长率为13。

40%,总支出增长率为18。

69%,后者比前者高5。

29个百分点。

“两者差距越大说明养老金的缺口越大,现在缴费人员的和支出人员比例是3∶1,已经高于以前的4∶1,未来随着老龄化加速,这一比例会继续扩大,养老金的缺口也将成为新常态。

粗略计算,2014年养老金(主要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的缺口规模在千亿以内。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

然而,对于中国养老金缺口的担忧,以及不断加速的老龄化也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

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

9%;

同时,中国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压力越来越大,当期结余比上一年减少了200多亿元,备付月数也比上一年减少了0。

10个月。

黑龙江省已经严重收不抵支,当期结余为-40。

43亿元。

该报告还显示,如果只考虑征缴收入,不含财政补助,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只有163。

17亿元,比2012年减少了742。

45亿元。

全国只有12个省份征缴收入大于支出。

在中央提出财政要向民生倾斜的新常态下,养老金缺口如何解决成为一大民生问题。

在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社会保险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政策设计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人口流动代际可持续等情况,需要往后想50年或者更长时间,“要调动当代人的积极性,强化个人责任,要建立一个自身能够精算平衡的制度,不能把缺口完全留给公共财政。

再议延迟退休 

按照楼继伟的逻辑,社会保险应该加强精算方案和做长远规划,但基于中国养老保险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公共财政补贴的现象仍然存在。

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186。

46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9104。

1亿元,财政补贴收入8446。

35亿元。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669。

12亿元。

剔除财政补贴因素后收不抵支。

汪德华分析,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缴费费率高低不一,各个地区的缴费基数口径也存在差异,导致有的省份结余越来越多,有的省份却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缺口越来越大,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财政补贴也是必要的。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央释放的信号要依靠市场力量来缓解财政压力,财政补贴也只能是一个配套措施,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也必将加剧。

目前学术界对缓解养老金缺口有两种可行方案,一是实现对现有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扩大投资范围,另一种就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缩小收支差。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研究员刘柏慧认为,第一种方案虽然可行,但是基于社保基金仍具有保障功能,对于投资范围仍需要谨慎对待。

“目前更多倾向是投资国债,或者放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功能,因为二级市场的风险在目前看不可控,社保资金的风险需要考量。

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成为解决的另一可行方案。

一直以来,延迟退休就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金收支缺口、缓解劳动力不足、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灵丹妙药”。

在养老并轨后,我国更面临万亿成本的缺口,延迟退休尤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做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希望今年制定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预计后年推出。

汪德华认为,延迟退休事实上对维持当前养老金收支3∶1的现状有改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资金缺口。

尹蔚民还表示,如果只从养老金缺口或少数群体的利益出发,让全民延迟至65岁退休,必然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强烈不满。

因此对延迟退休不能操之过急,会通盘考虑。

“延迟退休方案正式出台之前,会广泛征集社会意见。

 

案例三:

“房贷新政”聚焦改善性自住房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

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

(3月30日中国经济网) 

这一“房贷新政”的推出并不算太突然,因为之前已有迹象。

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将谨慎、警惕出现通缩风险。

有分析称“央行通缩口风悄变”,因为在今年全国“两会”回答媒体关于通缩的问题时,周小川并没有直接表态,仅表示会持续关注物价的变化。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放缓较为明显。

整体来看,投资、工业回落较大;

尽管服务业增长态势不错,但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总体持续回落等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一季度趋降的态势的确明显。

1月和2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了4。

3%和4。

8%;

房地产价格也出现同比下降;

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1月份上涨0。

8%,创下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涨幅。

2月CPI虽回升至1。

4%,但主要还是受春节效应影响。

以上的种种情形,难免引发一些市场人士对经济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

防通缩“风口”之中,大家难免会联系到货币政策、股市、楼市等的影响上来。

去年至今,央行已经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又有两次降息,其间辅以在公开市场更多进行正、逆回购均衡操作等方式来维持市场适当的流动性水平。

总体上,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还是定格在稳健灵活基础上的略微宽松,还是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

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持续上涨,有人还在争辩“杠杆市”还是“改革市”,因为市场走势似乎与经济基本面脱节。

但环顾全球,例如美国、欧洲等市场,把股市当作“经济的晴雨表”的看法确实可能已经过时了。

当前中国股市的上涨,更多地反映一种预期,比如改革、转型、“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层面的影响。

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整在积极酝酿。

上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刚刚联合下发了《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本周首个工作日,“房贷新政”这另一只“靴子”便应声落地。

有人称,这是继去年解开限购、限贷之后的新一轮救市政策。

其实,这一轮“房产新政”虽有较强烈的救市色彩,对化解地方财政危机有重要作用,但仍是一种“结构性救市”,主要还是从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角度出发,为房地产去产能、去库存。

30日下发的《通知》中,“普通自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就是特别申明的标准要求。

多年以来,房地产过度发展,投机氛围过盛。

如今一年多来,房地产销售遇冷,市场一直在下滑。

事实上,房地产低迷也是造成当前宏观经济通缩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通缩,稳楼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应对途径。

适当放松房地产市场上的一些限制性政策是必要的,对于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也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应当说,此次房贷政策的调整是审慎的,并不会促使房地产市场急剧升温,甚至再生虚火。

应当看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回稳不易、升温更难,去库存依旧是今年楼市的主旋律。

案例四:

持续七天就结束重庆“短命医改”调查

从3月25日到3月31日,重庆医改仅仅持续七天便宣告结束。

这场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为内容的医改,因大幅度增加了部分患者经济负担,引起了部分市民上街抵制。

医改相关推动部门向公众道歉,并承认“考虑不周”。

重庆医改起始于2012年,背景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加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步伐,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

目的是破除以药补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

专家分析,这一医改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只进行了价格改革,本应配套改革的医保等政策没有进行,导致病人负担增加,抵制情绪增强,最终导致了医改失败。

  

  4月2日,重庆第三人民医院一位病人在医院散步。

前一日,重庆医改宣布中止,恢复此前价格。

摄影/新京报记者安钟汝

  4月3日,重庆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一名病人刚刚做完透析。

张炳云在天桥上来回走,不断探身寻找桥下人群中妻子的身影。

3月31日中午,张炳云出去打水的空当,他患尿毒症的妻子就从医院溜了出去,到重庆渝中区上清寺请愿。

张炳云赶到时,上清寺通往中山四路的街道上,已坐了一百多名患者,他的妻子坐在人群最中间。

张炳云冲下天桥,想把妻子拉出来。

但武警把他挡在人群外。

张的妻子是6年病史的尿毒症患者,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

3月25日起,重庆医改开始,各相关医疗单位执行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导致尿毒症患者一次透析的费用上涨了100元左右。

为此,张妻与病友们聚集表达诉求。

据参与请愿的一位病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上清寺请愿的多是尿毒症患者,有人甚至从周边区县赶过来的。

当日的请愿造成交通堵塞一百多分钟。

4月1日下午3点,重庆市相关部门召开全市电视电话会通知,本次价格调整停止,恢复到3月25日前的标准。

并要求医院对新标准执行以来(3月25日-3月31日)多收取的费用在两周内退还,低于原标准部分,做记账处理。

3月25日开始,3月31日结束。

《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执行7天中止。

张炳云的妻子每月透析12次,改革后费用增加了1000多元,这个退休工人家庭陷入困境

3月25日下午,张炳云从重庆第三人民医院拿到妻子的透析缴费单,他的第一感觉是“拿错单据了”:

以往一次透析,除去医保报销,个人支付80多元,但这次要支付180元。

到交费处询问后才知道,“是重庆市统一涨价。

3月13日,重庆市政府网发布消息,出台实施《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

3月15日,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卫计委正式下发通知,要求重庆相关医疗单位从3月25日起执行新的价格标准。

《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显示:

全市医疗服务项目共9128项,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增减平衡”的原则,总费用不增加的基础上,对其中7886项价格进行结构调整,其中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均降低25%,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类项目价格分别提高30%、30%、13%和13%。

医院各个科室中,压力最大的当属肾病科。

重庆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护士林小白(化名)说,新价格实施后,她的工作压力倍增,“非常压抑”。

肾病科面对大量需要透析来维持生命的尿毒症病人,新价格标准实施后,一般的病人每月的费用要增加1000元以上,林小白不止一次听到患者的咒骂,“你们医院太贪婪了,要吃了我们吗?

”她不敢多解释一句。

张炳云回到病房,他的妻子眼圈发红。

病友们都已知道涨价的事情。

同病房的张国民正在挣扎着下床,准备收拾东西出院。

他前两年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失去了一条腿。

一个小时前,张炳云离开病房时,病友们还正劝说家境不好的张国民继续住院治疗。

“这么一涨价,一般的家境,哪里支付得起?

”张炳云感叹。

张妻每个月透析12次,每个月透析费用1000元左右,加上药费、住院费等,每个月治病要花4000多元。

而按照新的价格标准,一个月仅透析费就增加1000多元。

张炳云夫妇都是重庆退休工人,每个月退休工资加起来不到4000元,生活费全部依靠儿子。

张妻哭诉:

治疗费用猛增,想要活下去,只有再向经济并不宽裕的儿子求助。

据大坪医院一名医生推测,重庆尿毒症患者人数超过3万人。

透析价格激增可能令部分尿毒症患者经济陷入困境。

医改消息公布后,不少患者赶在价格正式实施前“提前”看病,以省手术费

并非仅是尿毒症患者,全市的患者和医院都由此受到医改的影响。

网友通俗解读:

机器的检查费降了,但是需要医护人员参与的检查、治疗费涨了。

一位医生介绍,医改后,费用增幅较大的是手术费用,比如剖腹产、阑尾炎手术分别上涨640元和600元。

但在B超,CT等中大型检测方面,病人有一定受惠。

以胸腔B超价格为例,下降了30元。

新价格标准正式实施前,不少人就注意到这一消息,去医院“提前”看病。

渝中区白领彭波痔疮犯了两年了,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去治疗。

3月22日,看到要手术费用要上涨的消息,他急忙请假去医院做手术。

他发现,当日排队挂号的人比以前多出一倍,排在他前面的一个女孩说,“现在看病也扎堆。

彭波如愿以偿在价格上涨前做了手术。

而沙坪坝区的商人张三行则成了“医改试验品。

3月25日凌晨3点,张三行突发急性肠胃炎,到沙坪坝一家三甲医院急诊,一位年轻的女护士开玩笑说,“恭喜你,你是医改实行后我们第一个病号。

张三行在医院验血、输液。

原本24日只需500多元,25日凌晨,他花了800多元。

大多数病人都是25日白天去医院看病时才发现价格上涨的。

家庭主妇蒲雪当时帮母亲挂号,她听到许多人大声抱怨的声音,“挂号费涨了一倍!

新价格正式实施前不到半个月,重庆市卫计委才对医院管理层进行培训,许多医院对医护人员培训不足

医护人员对医改的准备也并不充分。

3月12日,《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正式实施前不到半个月,重庆市卫计委才对医院管理层进行培训,而多个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都在3月20日之后。

重庆某卫生行政部门的一位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3月12日,重庆市卫计委举办了《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培训会,要求重庆各大医院医务、财务、信息、总务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护士长参加该培训。

重庆市一位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培训涉及新价格使用说明、综合医疗服务、康复医学、中医医疗、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临床物理治疗、临床类项目、以及信息化管理等,“但培训时间仅仅1天”。

重庆市物价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