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555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D.已经使用天然火

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

A.文物B.文字记录C.古迹和遗址D.民间传说

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知道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

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学会细致观察课文的图片,从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10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特征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生产区域

使用工具

居住房屋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1、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点。

①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处于__________时代。

②主要从事_______生产,还饲养家畜,兼营捕渔、采集、狩猎。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_(上述史实得出结论:

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国家;

半坡遗址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③都过着_________或半定居的生活。

④都懂得制造陶器。

2.你的疑点、难点:

1、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时间大约为()

A.五六千年前B.六七千年前C.八千年前D.四五千年前

2、半坡原始居民住在()

A.珠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3、能用稻米做饭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4、下列关于南方农耕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B.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适宜水稻作物的耕种

C.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D.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5、促使原始人定居下来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农业的产生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学会了建造房屋D.使用磨制石器业

6、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下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以及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

图一图二

(1)请根据图一回答,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与山顶洞人相比有什么变化?

(2)请根据图二回答这些动物与半坡原始居民有什么关系?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掌握炎帝、皇帝的贡献,理解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

知道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14页“黄帝与炎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炎帝与黄帝

距今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以 

为首的部落。

后来,炎帝和黄帝又在“ 

 

”展开大战。

炎、黄二部族联合,形成后来 

族的主体。

他们则被尊奉为_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尧舜禅让”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2、尧舜“禅让”

黄帝之后过了很久, 

、 

先后通过_________制度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6页“大禹治水”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3、大禹治水

禹采用为主、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

从此人民获得了安定的生活;

禹声明远播,被称为“ 

”。

1、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2、(材料分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

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3)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

如何看待更科学?

3、温故知新:

鲧和大禹父子都受命治水,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说明做事情什么很重要?

鲧和大禹分别是如何做的?

他们的做法及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你的疑点、难点:

1、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黄淮平原D.黄土高原

2、如果我们到西安拜谒(yè

)黄帝陵,你认为我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3、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③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④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

”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黄帝B.尧C.舜D.禹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2)“平定蚩尤乱”后,黄帝和炎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了什么大战?

(3)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归纳夏朝、商朝灭亡原因相同之处,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3、学习难点:

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2页“`家天下'的夏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3页“商汤灭夏”和25-26页“武王伐纣”两个子目的内容,找出每个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课堂探究】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

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

你认为历史上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说说你的理由.

2你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填表:

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西周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明朝

2、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3、右图是“夏桀把人当坐骑”,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是一种体育活动B.奴隶地位低下

C.夏桀残暴无道D.没有交通工具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5、同学们看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

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这一历史事件是()

A.阪泉之战B.盘庚迁殷C.牧野之战D.商汤灭夏

《史记·

夏本纪》说: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夏桀自比太阳,民众咒骂他说: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殷本纪》说: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

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曾囚西伯昌(周文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贵族比干以谏被剖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夏朝和商朝灭亡原因有何相似之处?

2.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墨子•尚贤上》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三:

“(伯)益干启位而启杀之。

——《竹书纪年》

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推选尧舜成为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从材料三可看到与尧舜相比,启成为首领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知道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

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8-32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请同学们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授予某个诸侯,称为“_________________”,由诸侯管理_________________。

诸侯必须服从____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______,保卫_________________。

2、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分明,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划分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

3、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同学们看下图,说一说西周社会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你的疑点、难点:

1、《左传》记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等级制度

2、关于西周的分封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周王分封给诸侯的土地归诸侯所有

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

C.诸侯因为政绩突出而得到周天子的分封

D.诸侯与周天子相互对峙

3、夏商西周时期,毫无人身自由的是()

A.士B.诸侯C.平民D.奴隶

4、实行分封制是在()

A.商朝B.西周C.东周D.夏朝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左传》

(原文大意:

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为十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注:

祀:

祭祀。

戎:

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反映了西周什么社会制度?

2.根据材料二,夏商西周国家统治者为什么非常重视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

1、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

(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2、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

A.征服更多的地方B.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C.建立起许多的诸侯国D.使诸侯朝见天子

3、以下关于夏商西周国家,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军队②刑法③兴办教育④礼仪教化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

内,诸侯禄也;

外,诸侯嗣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回答:

1、材料一说明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

分赐土地多少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

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

3、材料二对诸侯作了哪些法律规定?

此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目标导航]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掌握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能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

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

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__年。

2、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五霸”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越的地理环境

3、齐桓公争霸的条件任用__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提出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7-38页“合纵连横”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4、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民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你认为呢?

2、四百多年间,由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诸侯锐减到战国时期的七雄,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你能预测战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吗?

3、你的疑点、难点: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是( )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秦穆公

2、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不包括()

A.发展经济B.尊王攘夷C.改革内政D.卧薪尝胆

3、问鼎中原的诸侯国是()

A.楚国B.晋国C.秦国D.齐国

4、与“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有关的人物是()

A.晋文公B.吴王夫差C.吴王阖闾D.越王勾践

5、在春秋五霸中,霸业没有成的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

6、战国七雄”中位于东方的是()

A.赵国B.秦国C.齐国D.燕国

7、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不断。

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史海拾贝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请列举五个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的成语,并简要叙述其中一个成语的历史典故。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

分析“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出现原因;

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请认真阅读教材41—42页“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两部分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是在时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请认真阅读教材43—44页“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内容

作用:

2.商鞅变法

1.看下图,说一说铁器牛耕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变革?

2.你的疑点、难点:

1.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是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 

奴隶消极殆工

C.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3.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度量衡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奖励耕织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

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③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请吟咏品味上面两则历史歌谣,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2.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以上历史问题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目标导航】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

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

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48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刻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

铸刻在___________上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_________。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_____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____________。

司母戊鼎折射出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同学们看下图,说一说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让你有何感想?

2、你的疑点、难点:

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字的出现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原始时代B.商朝的时候C.秦朝时候D.纸发明后

2.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文字发展来的()

A.甲骨文B.小篆C.大篆D.隶书

3.在参观殷墟时,讲解员指着图片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们:

“这些文字记录

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

值”。

这段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