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535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路径探索定稿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明确把握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任务

(一)特征:

与以前的扶贫开发工作相比,新阶段扶贫工作有三个特征:

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

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的任务比较宽泛,现在行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专项扶贫的重点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进村入户。

(二)主要任务

根据中央、自治区和市的决策部署,结合东兰县实际,东兰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5年,实现贫困乡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的平均水平,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43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力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实现村民有稳定收入、有稳固住房、有社会保障,村委有公共服务中心、有一套好的村级领导班子、有一套好的运行机制的“六有”目标。

三、找准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难点和重点

(一)正视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

“十一五”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东兰县农村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不小。

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人均年收入2300元)来看,东兰县目前扶贫形势不容乐观。

1、贫困人口多、面广,返贫率高,贫困程度深。

按照国家最新公布的2300元扶贫标准,东兰县贫困人口达15.1万人左右。

(1986年定了一个绝对贫困标准,206元,2000年定了个低收入标准是865元,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作为新的扶贫标准).已解决温饱的群众收入标准低,且收入不稳定,返贫率较高,仅2010年全县就有2000多人因灾、因病返贫。

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石漠化地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贫困程度深。

大部分贫困村群众吃饭难、增收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2、基础设施等级低,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严重,脱贫基础薄弱。

虽然东兰县的县、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但是85%的行政村通的多为低等级砂石路。

东兰县大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0%,库区涉及8个乡镇38个行政村,这些特殊类型区域群众的生产仍然缺乏基本生存发展条件,历史欠账多,社会事业落后,脱贫致富难度非常大。

3、贫困地区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低下,自身“造血”功能不强。

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占10.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3%;

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到发达地区的一半。

4、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劣,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整治与扶贫产业开发的矛盾日趋突出。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薄弱环节基本在贫困地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农户的生计问题没有稳定解决。

(二)准确把握东兰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工作重点: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屯道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

应当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农村科技扶贫和教育扶贫。

完善贫困地区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让贫困农户子女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

三是特色产业开发。

加大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夯实贫困村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基础。

四是农村社会保障扶贫。

继续完善贫困对象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新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认真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做到病有所医;

积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健全8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做到老有所养,确保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五是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扶贫。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贫困乡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步伐,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

四、创新思路,扎实推进东兰老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

面对扶贫开发攻坚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要以新的举措加快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为此,必须强化“四个推进”:

整村推进、产业推进、科技推进、生态推进。

(1)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东兰县属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是列入滇桂黔石漠化区的县和贫困程度较深、集中连片的革命老区、石漠化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库库区。

必须有特殊支持政策和办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形成攻坚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貌。

东兰县贫困人口的分布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多数集中在贫困村里。

解决贫困村的问题,绝大多数村民的贫困问题就可以随之解决,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能更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并化解由于单个村的开发而导致的村与村之间的矛盾,更容易发挥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以及基础设施的效益。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扶持的办法,分期分批实施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43个贫困村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投入不低于300万元。

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对贫困村家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全面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将贫困村建设成为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整体脱贫。

东兰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2012年目标任务分解表

一、道路通达攻坚战

(一)

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

实施通建制村水泥公路建设10条104.56公里

2012年12月

县交通局

(二)

自然屯通达工程

续建2011年以工代赈屯级道路11条33.5公里,新建扶贫村屯道路13条15.2公里。

新建和改扩建库区移民村屯级道路38条,解决1.1万库区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移民局

三、实施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扶贫攻坚战

(十)

基本农田整治工程

续建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新建12个土地整治项目;

改造中低产田9806亩。

县国土局、县财政局、农业局

(十一)

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

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56处,解决2.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县水利局

(十二)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小

(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个,启动实施九曲河那亨段河道整治工程。

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攻坚战

(十三)

消除农村茅草树皮房工程

完成145个茅草树皮房改造

2012年6月

县住建局

(十四)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0户

八、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

(二十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程

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群众进行全面摸底,完成低收入户的电子档案信息录入工作。

县扶贫办、县民政局

(二十四)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工程

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农保参保任务,对全县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已参保农村居民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县人社局

(二十五)

新农村养老工程

新建五保村1个

县财政局、县民政局

(二十六)

“阳光助残”工程

为2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

安排27万元扶持270名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业或手工业项目。

县残联

九、实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扶贫攻坚战

(二十七)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原来每人230元提高到每人290元,确保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

完成上级下达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任务,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700座。

县卫生局

(二十八)

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工程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6个;

实施30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县文体局、县广电局

(2)产业推进,特色引领。

按照“选好产业抓扶贫,搞好扶贫促产业”的思路,突出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

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

按照因地适宜原则,从自身的资源特点出发,扶持土坡地区贫困村发展蚕桑、板栗、油茶、优质果蔬等产业,扶持石山地区贫困村发展核桃、中草药等产业。

积极发展黑山猪、山羊、乌鸡、库汊养鱼等特色养殖业。

同时要加大特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用足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和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促进企业效益与扶贫效益的有机结合,真正建立起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形成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列入自治区“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每年选定10个贫困村作为重点扶持,整合资金100万元以上投入进行产业开发,覆盖带动1000户贫困农户稳定增收。

二、特色产业扶贫攻坚战

(三)

传统产业提质增量工作

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8.93亿元,增长4.5%;

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1.3万吨,增长3.5%;

水产品总产量0.4万吨,增长7.5%;

渔牧业总产值3.6亿元,增长5%。

农业局、县退耕办、水果局、县桑蚕办、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畜牧局

(四)

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工程

种植核桃5000亩、火麻5000亩

县农业局、林业局、退耕办、水果局、扶贫办

(五)

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建设1个扶贫产业园区

县经贸局、县扶贫办

(六)

扶贫龙头企业提升工程

打造2家年生产总值达1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年生产总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年生产总值达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七)

特色生态食品加工品牌建设工程

打造1个知名生态食品品牌

县经贸局、县农业局、县畜牧局

(八)

生态旅游国际品牌建设工程

开工建设左右江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东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韦国清故居景区);

完成东兰弄宁原生态瑶族铜鼓民俗村建设项目。

县旅游局

(九)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程

发展生态桑蚕循环经济,加快对桑叶、桑杆、蚕沙等桑蚕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带动全县桑蚕业形成梯级增收。

农业局、县桑蚕办、县经贸局

(3)科技推进,培训提高。

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

因此,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大科教扶贫、智力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综合素质,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

当前,科教扶贫、智力扶贫最快捷有效的途径是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通过加强县职业高中的建设和推行“农家课堂”、“雨露计划”等职业培训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谋生技能,实现“培训一程、增长一技、发展一人、脱贫一家”。

启动贫困家庭“两后生”(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取大、中专院校,又不愿再复读的学生)技能培训工程,对有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一名‘两后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

积极推广良种良法。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

建立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

东兰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2012年目标任务分解表

五、实施农村科技扶贫攻坚战

(十五)

良种工程

建立县级良种实验筛选田20亩以上、乡级示范田200亩以上。

全县水稻、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

县农业局

(十六)

良法工程

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基地1万亩、蔬菜示范基地250亩,推广农作物间套种10万亩以上。

县科技局、县农业局

(十七)

引进工程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企业到东兰兴办工厂,开发科技扶贫项目。

县招商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局

十、实施农村教育扶贫攻坚战

(二十九)

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

开展各种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0期2万人,创业培训2期100人。

县扶贫办、县教育局

(三十)

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

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在县内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免除学费,平均每人每学年2000元。

县教育局

(三十一)

“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程

新增资助贫困户本科生100名、大专和高职学生100名、中职学生200名,组织农村劳动力到职业学校参加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300人次。

县扶贫办

(三十二)

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动工建设国清中学;

争取资金600万元实施寄宿制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

(三十三)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程

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每生每天3元;

将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活费标准每生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50天计算。

(三十四)

农村学前教育工程

安排1000万元兴建长乐、泗孟、花香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

(三十五)

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工程

完成投资600万元新建200套农村教师公租房建设任务。

(三十六)

农村中小学学生乘车安全工程

加强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船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加强学生乘车安全教育,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生态推进,综合治理。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应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生态发展观,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生态环境更是长远政绩的生态政绩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

坚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与产业化扶贫有机结合,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深入实施生态扶贫工程,重点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乡村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

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增强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补偿功能,采取多样化的生态、资源补偿方法和模式,让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得到必要的生态、资源补偿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实行污染治理、环境整治与村庄、小集镇规划建设相结合,美化、绿化、亮化生活环境,实现水、电、路、气、房及优美环境“六在农家”目标,全力打造山青水秀生态美的“绿色家园”。

实施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工程,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六、实施生态扶贫工程攻坚战

(十八)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投资874.15万元实施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管护植被面积4.482万亩,封山育林8376亩,人工造林2184亩,人工种草106亩,新建牛舍60平方米、羊舍2130平方米,青贮池385立方米,购置切草机46台。

县发改局、畜牧局、县林业局

(十九)

贫困地区封山育林、造林绿化工程

抓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国道绿化23.6公里、城市园林绿化11572平方米、村屯绿化27个,山上绿化3.2万亩;

建设沼气池460座。

县林业局、退耕办

(二十)

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抓好泗孟乡屯长村、钦能村,长江乡板隆村农村连片环境整治项目的申报工作。

县环保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