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506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导案

学案

一、预习交流: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

谁矮?

高多少?

矮多少?

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学生思考

二、目标导航:

三、分组合作、交流展示:

(一)统一长度单位(例1)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

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

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

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

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例2)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

(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

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

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

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

我们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

(很短。

)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三)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怎么量?

(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总结:

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交流讨论)

学生积极充分发言

学生自主学习

同桌合作量一量,再交流汇报

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

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

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四、达标检测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提示:

接近几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几厘米。

学生自主练习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

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下课交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但是我觉得在

方面还需努力。

反思:

附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

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认识米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建立1米的表象。

理解1米=100厘米。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

(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

(不合适。

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

学生汇报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

1.认识米尺。

(例4)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

(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

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

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2.观察刻度。

(例5)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10个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

(做一做)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

(提示:

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4.估量。

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让学生说说感受,认识到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

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

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让学生数并作答。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学生自主尝试:

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

1.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

大约几根长1米?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

跳绳,小猫,长椅。

)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

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

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同桌合作量一量。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组建议和提示:

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

(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

教室地面的长、宽;

四周墙壁的长等。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线段的特征。

线段表象的建立。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

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比较快。

)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

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

(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

(一下子看不出长短。

)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

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

(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

(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

是线段吗?

怎么判断?

小结: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

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

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

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演示:

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

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

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

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

学生交流、汇报、演示:

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学生动手操作

自由发言

交流汇报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自由发言主、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交流订正

学画线段。

(学生在作业纸上自主完成)

组内交流汇报

(学生演示)

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

引导小组交流总结:

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

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

交流讨论(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

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

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

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小组派代表说说哪些是线段。

(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学生自主完成

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对边相等。

)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四条边相等。

认识线段

确定长度单位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

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

学生用手比划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

)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降低难度:

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预期想法:

一:

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二:

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三:

类比法。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2.巩固新知。

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60米是多大?

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

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

操场的长是28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让学生提出猜想

组内交流,发言,说想法。

小组间交流、总结

(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组内交流、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让学生讨论:

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学生自主完成补充练习,完成后组内交流

1.辨析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3.谁说得对?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

(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

(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

(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理由。

小组合作交流: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先提问题,再解答。

附板书设计: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出示P11主题图,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小组充分交流。

2、完成P12做一做

3、教学例2。

4、完成P13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全班交流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重点说明怎样对位?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1、练习二第1题:

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灵活自主地选择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派代表板演笔算过程

●学生认真读题,看懂统计表

●独立解答

●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