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车操作规范 1Word格式.docx
《混凝土泵车操作规范 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泵车操作规范 1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按下遥控器上“紧急停止按钮”后重新复位时,臂架、支腿和混凝土泵送装置的所有操作杆和开关都应置于中立位置。
14、在有电线的地方须小心操作,注意与电线保持适当距离,否则在泵车及附近或与它连接物(遥控装置、末端软管等)上作业的所有人员都有致命的危险。
当高压火花出现时,设备下及周围就形成一个“高压漏斗区”。
随着你离开中心,这种电压就会减弱。
往漏斗区里每走一步都是危险的!
如果你跨过不同的电压区(跨步电压)电位差产生的电流就会流过人体。
15、泵车体距电线最小安全距离(不能少于5米)。
16、横穿高压线,哪怕只有接近都会跳火花,并且会使泵车和周围区域遭到电击。
如出现火花放电现象,不要慌,要保持镇静,不要移动(跨步电压),不要碰其它东西,让区外的人不要接近你,会有跨步电压。
并想办法离开电缆。
17、如果你在不能保证最小安全距离的空中电缆的周围区域作业时,应请供电人员终止向该空中电缆供电以确保安全。
18、如果泵车触到了电线,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不要离开驾驶室、条件允许时把泵车开出危险区、警告其它人员不要靠近或接触泵车、通知供电专业人员切断电源。
19、安装支腿前须确认地基支承能力是否足够,如地基不足以支承时,须在支腿底部加支承板及辅助方木条后再安装支腿。
请参阅泵车的操作与使用有关条款。
20、支腿支承地面必须是水平的,支腿不能支承在空穴及坑、坡上。
支腿底部应与路面边缘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操作细则请参阅泵车的操作与使用有关条款。
21、风速超过65Km/h或有暴风雨、龙卷风的前兆时,应停止作业,收回臂架并复位固定。
22使用泵车臂架浇灌混凝土时,只能使用低压泵送。
使用高压泵送时应另设输送管道。
23、在管线加压状态下不得拆卸管卡。
作业中途需拆卸管卡是,应先进行3——5次反泵以降低管线内压力。
24、处理混凝土阻塞时,小心提防,混凝土可能瞬间喷射而出。
25、作业时切不可站在建筑物的边缘手握末端软管。
软管或臂架的摇摆有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坠落发生人生事故。
在建筑物边缘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用适当的辅助工具引导末端软管。
26、操作人员必须配佩戴安全帽和其它必要的保护措施才能进入施工场地。
27、安装支腿时,要防止身体被夹入支腿于其它物体之间
28、清洁输送管时,尽可能将臂架展开以便海绵球容易通过。
在海绵球未被吸入时加以小心,此时管内残余混凝土和海绵球有瞬间喷射造成人体伤害的可能。
29、泵启动时可能引起末端软管突然摆动而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启动泵时人员不要进入危险区—末端软管可能摇摆触及的区域。
此区域的直径是末端软管长度的两倍。
30、维修时应将泵车停在平坦地方,确保泵车不会发生意外的移动,同时应收拢臂架或适当的支撑臂架,并关闭发动机。
维修液压系统时应先释放蓄能器压力。
31、需要在泵车上施电焊时产生的高压可能会损坏遥控系统和有线控制系统的电子元件,因此施焊前必须;
拆去所有连接到无线控制接收器的电线、用盖子盖住连接插座、从蓄电池上拆去正负极接头。
32、处理燃油,液压油和其它功能性液体(制动液,蓄电池电解液)时,有燃烧爆炸的可能,请遵守相关产品的安全规范。
33、出现稳定性降低的因素必须收拢臂架,排出后重新按要求支承,降低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1)、雨、雪水或其它水源引起的地面条件变化。
(2)、支承腿一侧地面下沉。
(3)、支腿油缸有泄漏。
34、如果臂架出现不正常的动作,就要立即按下急停按钮。
由专业维护人员查明原因并排除
后方可继续使用。
如果没有先固定相应的臂架就打开臂架液压锁,有臂架下坠伤人的危险
35、不允许用压缩空气清洗管道及堵赛。
不能用海水或含盐水加入洗涤室及水箱。
36泵车使用时,不得超越泵车臂架允许的作业范围。
(见泵车臂架允许的作业范围警告牌或见泵车的操作与使用相关条款)
第三章检查要素
1、混凝土泵、砼输送管和臂架的操作状态应根据作业条件进行定期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检查由具有专业资格的人进行并将检查认真记录和保存。
对危及安全隐患必须加以处理。
2、软管安全链(绳)与臂架连接是否牢固
3、混凝土输送管应每天进行敲打检查管壁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应进行更换。
但不得在加压状态下敲打管线。
4、检查所有的紧固件(连接螺栓、销子)是否松动
5、胶管的使用寿命不超过6年(含保存时间),即使没有发现可见损坏也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更换液压胶管。
第四章泵车的操作与使用
第一节应用安全注意事项
1、泵车只能用于混凝土的输送,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比如起吊重物)都是危险的。
2、泵车臂架泵送混凝土的高度和距离都是经过严格计算和实验确认的,任何在末端软管后续接管道或将末端软管加长超过3m都是不允许的,由此产生的风险由操作者自己承担。
3、XX禁止对泵车进行可能影响到安全的修改,包括更改安全压力、运行速度设定;
改用大直径输送管或增加输送管壁厚,更改控制程序或线路。
4、泵车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好安全帽,并遵守安全法规及工地上的安全规程。
第二节支承安全注意事项
1、支承地面必须是水平的。
否则有必要做一个水平支承表面;
不能支承在空穴上。
2、泵车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面上,若支腿最大压力大于地面许用压力,必须用支承板或辅助方木来增大支承表面积。
3、泵车支承在坑、坡附近时,应保留足够的安全间距(不能小于2米)。
4、支承时,须保证整机处于水平状态,整机前后左右水平最大偏角不超过3度。
5、在展开或收拢支腿时,支腿旋转的范围内都是危险区域,人员在范围内有可能被夹伤。
6、支承时,所有支腿必须伸缩和展开到规定的位置(支腿与支耳上箭头对齐,前支腿臂与前支腿伸出臂箭头对齐)否则有倾翻的危险。
7、必须按要求支撑好支腿才能操作臂架,必须将臂架收拢放于臂架主支撑上后才能收支腿
8、出现稳定性降低的因素必须立即收拢臂架,排除后重新按要求支承,降低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雨、雪水或其它水源引起的地面条件变化、支撑腿一侧地面下沉、支腿油缸有泄漏。
第三节伸展臂架安全注意事项
1、只有确认泵车支腿已支承妥当后,才能操作臂架,操作臂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里说明的顺序进行。
2、雷雨或恶劣天气情况下,不能使用臂架。
臂架不能在大于8级风力的天气中使用。
3、操作臂架时,臂架的全部都应在操作者的视野内。
4、在高压线附近作业时要小心触电的危险,应保证臂架与电线的安全距离(5米)。
5、臂架下方是危险区域,可能有混凝土或其它零件掉落伤人
6、末端软管规定的范围内不得站人,泵车启动泵送时不得引导末端软管,它可能会摆动伤人或喷射出混凝土引起事故,启动泵时的危险区就是末端软管摆动的周围区域。
区域直径是末端软管长度的两倍。
末端软管长度最大为3m,则危险区域直径为6m。
7、切勿折弯末端软管,末端软管不能末入混凝土中。
8、如果臂架出现不正常的动作,就要立即按下急停按钮。
由专业人员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四节泵送及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1、泵车运转时,不可打开料斗筛网、水箱盖板等安全防护设施,不可将手伸进料斗,水箱里面或用手抓其它运动部件。
2、泵送时,必须保证料斗内的混凝土在脚板轴的位置之上,防止因吸入气体而引起的混凝土喷射。
3、堵管时,一定要先反泵释放管道内的压力,然后才能拆卸输送管道。
4、只有当泵车在稳定的地面上放置好,并确保不会发生意外的移动时,才能进行维修工作。
5、只有臂架被收拢或可靠的支撑,发动机关闭并固定了支腿时,才可以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
6、进行维护前必须先停机,并释放蓄能器压力。
7、如果没有先固定相应的臂架就打开臂架液压锁,有臂架下坠伤人的危险。
第五节启动
1、试运行应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前进行。
2、检查水、油、燃料液面位置,如需要则应加满(检查液位时,应将泵车置于水平状态进行)。
3、泵送机构水箱应时刻加满水,即使有结冰的危险也应加满。
4、检查分动油箱润滑油是否在油位线以上,否则应及时加油。
5、检查各连接螺栓及螺母是否松动。
6、每周检查一次分动箱联结螺栓是否松动。
接近开关是否正常。
7、检查输送管卡是否松动和损坏。
8、检查易损件的磨损情况(眼镜板、切割环、输送管、砼活塞、搅拌器叶片的磨损S阀的间隙检查及调整)。
9、检查臂架、转台、固定转塔、支腿焊缝是否出现裂纹,是否出现永久变形。
10、摇动手动润滑脂泵,直到搅拌轴两端、S管小轴承座处溢脂为止。
并用黄油枪,对臂架及支腿等各轴加油润滑。
11、对五十铃地盘(CXZ81Q)37米泵车,在变速空档状态下,启动发动机。
将行使和泵送转换按钮转换到泵送位置。
再按下两作业用辅助制动装置按钮。
脚踩离合器,汽车变速器挂五档。
此时,泵车即进入泵送状态。
警告:
一定要在柴油机怠速、离合器脱开的情况下进行行使和泵送的换档操作。
对五十铃地盘(CXZ81Q)37米泵车,分动箱在泵送位置时,汽车变速器不能挂六档,否则将会烧坏主油泵。
对配其它型号底盘的泵车,泵送位置时,汽车变速器只能挂传动比为1:
1的档位。
12、发动机与油泵正常运转时,方可打开混凝土泵和搅拌器的开关,此时料斗的栅板应为关闭状态。
13、当液压油油温低于15摄氏度时,应进行预热。
14、45米泵车五十铃地盘PTO操作说明
(1)、PTO开关的作用:
42米五十铃地盘(型号:
CTH—50T)为电喷发动机,它提供了两个油门供用户控制;
一个位于驾驶室内,脚踏式,供司机操作;
另一个位于驾驶室外部后侧横梁上,金属膜电阻式,供上装时使用;
两个油门通过驾驶室内的PTO开关进行切换。
(2)、PTO开关的使用:
正常情况下,未打开PTO时,驾驶室内脚踏油门起作用;
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打开PTO,仪表盘上PTO指示灯亮,脚踏油门无效,切换到外部油门:
拉上手刹,仪表盘上手刹指示灯亮、外部油门在初始位置;
打开PTO后,在发动机转速未降至怠速(600rpm)全关闭PTO,发动机立即降至怠速,同时,其换到脚踏油门;
如须再次切换到外部油门,必须手动将外部油门钢丝绳放松至初始位置;
在油泵位置时,作业前,必须先切换到外部油门,并通过踩脚踏油门无效的方法进行确认
(3)、常见故障分析及其处理
故障现象:
在油泵作业时,发动机不能升速;
故障原因:
PTO切换方法不正确、初次切换时,外部油门不在初始位置。
解决办法:
按照2项中第2项,正确操作PTO开关;
通过电控柜上操作面板,手动放松钢丝绳,将外部油门复位至初始位置
15、运转功能检查
(1)在油缸的上死点,检查S阀是否以正常速度和位置运转。
油缸到达上死点后,将会自动换向。
应在油缸的上死点,检查两摆阀缸中,其中一个摆阀缸是否正确到达排出口。
(2)泵车运转后,如高压过滤器发讯器处于红色位置,则需更换滤芯。
(3)检查各开关的开关功能。
(4)检查臂架泵及主油泵、恒压泵进油口阀门是否打开。
(5)检查水泵是否正常。
(6)检查泵车各辅助配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第六节操作
1、支腿操作
(1)支腿操作前,须预先打开支腿挂钩。
(2)左侧支腿操作方法;
在泵车左右两侧,各有一组(五个)支腿操作阀,控制支腿的展开、收缩及升降,面对左侧阀组,从左到右的秩序依次为:
前支腿升降操作手柄、前支腿伸缩操作手柄、前支腿展开操作手柄、后支腿展开操作手柄、后支腿升降操作手柄;
操作时,一只手扳动电钮,同时另一只手扳动相应的操作手柄,就能操作支腿动作。
支腿的运动方向有电钮决定。
向上扳为收拢动作,向下扳为展开动作。
泵车两侧的电钮是相同的,所以不要两侧的电钮同时扳动,否则可能会出现支腿运动方向不确定造成危险。
操作支腿,一定要注意支腿旋转范围内是否有人,否则会引起意外的伤害。
支腿伸展一定要到位,否则泵车有失稳倾翻的危险。
泵车支承好以后,要通过两侧的水平仪来判断泵车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前后左右倾斜角度不得超过3度,若倾斜角度超过了规定的要求,可通过调节四个支腿升降来达到要求。
(3)右侧支腿操作方法:
面对有侧阀组,从左到右的秩序依次为:
后支腿升降操作手柄、后支腿展开操作手柄、前支腿展开操作手柄、前支腿伸缩操作手柄、前支腿升降操作手柄、左侧支腿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右侧支腿。
(4)支腿升降操作直到泵车轮胎从地面抬起50mm为止。
(5)支腿收拢时,要确认四个挂钩均将支腿卡住,并用插销将挂钩固定,以免再行使过程中弹出
2、臂架手动操作
(1)臂架的展开与收拢:
一定要在支腿按规范要求支撑好以后才能进行臂架操作,近控状态,臂架是通过操作臂架多路阀的操作手柄来控制臂架的动作,多路阀有六个工作片(五节臂泵车有七个工作片),每片控制一个执行机构,其中,控制支腿的工作片一般用电控,不需要手动操作。
控制臂架的工作片操作手柄向外拉是控制臂架展开,操作手柄向里推是控制臂架收拢。
多路阀是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臂架的运动速度与手柄的扳动角度成正比。
所以在操纵臂架时(包括臂架的展开、收拢、旋转),应该将操作手柄慢慢地过渡到最大位置,使臂架有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减少臂架的冲击;
同样,停止时,也应缓慢的松开手柄,使臂架平稳的停止。
(2)末端软管解锁:
臂架展开后,需对末端软管解锁:
通过向上托起软管及下拉锁定杠,使末端软管解锁。
(3)臂架允许的作业范围:
作业半径=泵车全部臂长+5米。
第七节遥控操作
1、遥控操作
(1)遥控器
泵车配置无线遥控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接收器装于泵车驾驶室内,通过一连接电缆与电控柜相连。
发射器由操作人员随身携带,可方便的对设备进行操作。
(2)操作
按下控制面板上遥控/近控切换按钮,当按钮左上角讯号灯亮时,表示系统处于遥控状态,可进行操作。
用遥控器操作前,先打开遥控器开关,检查遥控器上得急停按钮应处于松开状态,当遥控器接通指示灯闪绿光时,表示用控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再按下启动按钮,遥控器准备就绪,所有按钮均进入工作状态,可进行操作。
遥控器接通指示灯闪红光时,表示电池电力不足,应更换电池。
当遥控器进入工作状态后,任意扳动臂架操作摇杆,发动机自动升速到1200—1300rpm,同时,对应的臂架开始动作。
摇杆向外推,对应的臂架展开,摇杆向内扳,对应的臂架收拢。
操作的方式及注意事项与手动操作一样。
尤其注意启动与停止的缓慢过渡。
在遥控器的工作状态下,拧动正泵或反泵操作旋钮,发动机转速自动升到设定的工作转速,,然后系统开始正泵或反泵工作。
在没有任何臂架动作、没有正泵/反泵操作、也没有手动升、降速操作的情况下,延时10秒钟后,发动机转速自动降至怠速。
遥控器在遭受同频干扰时,会自动封锁,此时,臂架动作停止,须重新按启动按钮,遥控器才能再次进入工作状态。
臂架动作的速度可通过遥控器上“快速/慢速”开关进行选择。
频道选择按钮选定遥控器的工作频率,用来避免无线信号的同频干扰。
按下“搅拌反转”按钮,搅拌自动反转以后再恢复正常;
当搅拌压力过高时,搅拌自动反转8S以后再恢复正转。
扳动排量调节摇杆,可遥控调节泵送的排量。
按下“紧急停止”按钮,所以有泵送有关的动作如泵送、臂架动作、支腿动作等都将停止,同时,发动机降至怠速状态。
紧急停止时,文本显示器上提示“反泵/0/正泵”旋钮旋回至停止位置,并按遥控器上“启动”按钮,方可再次启动遥控器。
2、泵送操作
(1)混凝土泵的启动
在确认辅阀组上手动换向阀处于搅拌位置,搅拌轴正常旋转。
发动机,分动箱、油泵系统运转正常、支腿按要求固定、臂架按规定展开,并做好一切检查工作后,方可启动泵送系统。
(注:
泵送时,末端臂架处于水平状态有利于泵送。
因为可降低混凝土流速,从而降低输送管和末端软管的磨损,且会降低臂架摆动程度)
正泵按钮,活塞开始运动,观察主油缸、摆阀油缸换向是否正常、各管夹是否松动,各街头是否漏油。
当出现堵管需反泵时,按下反泵按钮即可,但反泵不宜过多,否则堵管会更加严重。
工作时如遇紧急情况,直接按急停开关停机。
重新开机前电柜各按钮及断路器、遥控器所以开关均处于关的位置。
(2)泵送系统压力调整及说明
注意事项:
泵车工作半年或泵送30000立方混凝土后,要对液压系统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泵的良好作业状态;
调整系统压力,以油温40度到50度为宜;
当需拆开液压接头或阀类元件时,必须关闭电机,所有电源处于关的状态。
压力设定
系统压力溢流阀调定为34Mpa,主油泵调定为31.5Mpa。
辅助阀组压力的调整
搅拌压力调至11Mpa,水洗压力调至16Mpa
3、泵送作业
(1)进行泵前作业之前,先将2个海绵球塞入输送管内,使砂浆均匀地涂在输送管内壁。
转动搅拌装置,向料斗内放进砂浆。
开始泵送,直到砂浆从末端软管排出为止。
(2)长而新的输送管具有较大的阻力,须进行充分的砂浆作业后方可进行泵送作业。
如感觉输送管内阻力大时,切不可强制行泵送,应反复进行正泵/反泵动作。
(3)如果混凝土出现材料离析现象,应立即将混凝土吸入料斗内,重新混合。
(4)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混凝土粘度太小、浆料混合不充分、S阀与眼镜板因磨损出现间隙管道漏浆、S阀与管线内混凝土硬结。
、混合比率不当、浆料规格不准确,沙量少或搅拌过程中混凝土略微硬化
(5)泵送注意事项:
泵送作业开始后,搅拌器应时刻保持运转;
暂停作业时,应进行短暂的逆向的泵送,以降低管内压力。
应经常进行正泵/反泵操作。
不得在管内保持压力的情况下放置不管;
长时间停止作业时,为防止浆料的分离和凝固现象。
应周期性的进行正泵/反泵操作,约15—30分钟一次循环;
对高层建筑进行浇灌吸水性地的混凝土时,应尽可能保持连续性,不要中断;
对和易性较低的混凝土进行浇灌时,应降低泵送速度。
第八节清理洗涤
1、泵送完成后,应将管道、料斗内的混凝土清洗干净。
残留的混凝土凝固后会引起堵管。
水泵操作说明:
将手动换向阀手柄板到水泵位置,打开水泵进油缸管阀门,此时再打开水泵阀门即可用水枪进行清洗;
禁止水泵在水箱无水的情况下运行。
2、吸入洗涤:
欲停止泵送时,尽可能将料斗内的余留混凝土泵送干净;
将吸有水的海绵球赛入末端软管内;
为使海绵球能轻易吸进去,将臂架倾斜角调至于水平约15度;
启动反泵,将海绵球吸入料斗内;
将料斗地板上的清扫口打开,清扫剩余混凝土后,打开弯头闸门,取出海绵球;
S管阀、输送砼、泵送水箱等应用高压水枪洗干净;
在严寒的冬季,为防结冰,应将水箱、水泵清理干净;
洗涤时,不可打开栅板进行
3、泵出洗涤:
尽可能将料斗内的余留混凝土泵送干净。
泵送结束后进行1—2次反泵,消除管内压力后,体内停止送泵。
料斗地板上的清扫口打开,清扫剩余混凝土后,打开弯头闸门。
用水枪洗涤S管阀、输送缸直至流淌清水为止。
4、清洗料斗内的余留混凝土。
5、将吸满水2—3个海绵球塞入出料口弯管内,关紧料斗地板和弯头闸门,使其不漏水,之后向料斗内加满水
6、启动正泵,如料斗内水不够时,为防止吸入空气,需向料斗内加满水或进行泵送直到海绵球从末端软管排出
7、臂架移至垂直位置,启动反泵,以便洗涤水从输送管排出
8、打开斗地板上的清扫口,排出余水
第九节泵车行驶
1将臂架收缩到行驶位置,顺序与臂架站开时相反
2收缩支腿并将支腿用支腿挂钩固定。
收缩支腿时,先收后支腿,再收前支腿
3脚踩离合器,松开两作业辅助制动装置按钮(队CXZ81Q五十地盘37米泵车玲),汽车变速器挂空档的情况下,将泵车有泵送档转到行驶档。
泵车进入行驶状态
4行驶时,要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第5章附则
第1节、本操作规程(培训资料)、是依据《三一重工》泵车操作说明及相关资料编制。
第2节、本操作规程(培训资料)只适用于本公司泵车操作工及维护人员。
编制日期:
2012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