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4851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文档格式.docx

一、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

1、分析原因: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

但是有些孩子太爱与别人争执。

爱打架的孩子有各种情况,有些孩子不会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仿别人。

2、自测解疑:

情况一:

从小受到宠爱的孩子进入集体时,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攻击对方。

当别人躲避,就会心中不满,更易于攻击别人。

小提示:

家长要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可以用游戏和讲故事的办法使他们多了解别人的感受。

例如森林中正在玩的小动物看到欺负人的大灰狼来了会怎么办?

有时爸爸扮一下大灰狼,妈妈带着孩子躲起来,让大灰狼找不到朋友。

当孩子知道欺负人,打架就会失去朋友,没有人来同自己玩,就会慢慢收敛爱打架的攻击行为。

父母采用暴力,经常体罚,会让孩子模仿而变本加厉。

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被打一下而禁止孩子们在一起玩,甚至演变成大人之间的争吵就无法培养孩子合群互助的精神。

父母在处理孩子们打架时应当公平对待,克已互让彼此协调,成为孩子的榜样。

说服孩子向被攻击的一方赔礼道歉,使孩子承认攻击是错误的。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会后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正确的处理和正确的态度是影响终生的。

3、点拨提示:

●正面指导。

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争执时怎样做,比如可以对同伴讲讲道理。

●态度要冷静。

孩子们发生争吵时,让他们做一次深呼吸,每个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的理由,不能骂人。

然后请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

●退出争吵。

有时解决争吵的方法是走开或让步。

●奖励。

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约定好奖励的办法。

如果孩子和伙伴争吵的次数减少了,就允许他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

●事先警告,如果仍然打架,就要受到处罚。

二、如何面对孩子间的“战争”。

1、引入个案:

从出世以后,孩子每一个转折性的进步都让做父母的狂喜,小不点儿一天天地长大,当孩子开始融入群体,也是父母头痛的开始,他闹脾气了,闯祸了,打架了,哭鼻子了,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战事不断,让父母手足无措,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事,不好插手,可闯下的祸偏偏又只能等着做父母的去补救。

这时候,最难拿捏的是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孩子们都很敏感,任何稍微过火的处理方式,都可能给孩子将来的成长留下阴影。

要妥善为孩子收拾战争残局,观念的树立和合理的方法至关重要。

案例 

讲述人:

星星妈妈

故事主角:

女儿星星,6岁多,今年9月刚上学

心情:

困惑

那天课间,星星刚开始玩沙包,旁边一个小男孩突然一下子把沙包夺走了,星星吓得怔在原地。

放学回来,孩子告诉我,我心里一时像被猫抓一样难受,被别的小孩明目张胆地欺负,星星却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

我颇有无能为力之感,因为不可能不理智地去打那个抢沙包的孩子,我妈也说得对,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我担心她一味忍让,会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将来如何应付社会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之前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到了这个阶段,谦让却成了退让,孩子显然吃亏了。

我想对孩子说,再有小朋友来抢你的玩具,你就强硬点,要懂得还击。

可是如此又令我们的教育前后不一,孩子可能无所适从。

个案分析:

4-6岁是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多发阶段,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未必是带有目的性的,因而不能称为“欺负”。

孩子的逻辑很简单,他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会升起想要的欲望,最直接的,就是伸手拿,如果别人不给,他就可能会抢。

稍大一些,孩子学会利用团体关系对某个孩子进行孤立;

或者要挟别的孩子要听他的话,否则就打他;

或者用嘲笑等方式进行言语伤害,攻击性行为带上了伤害他人的目的,则发展为“欺负”行为。

错误做法:

A、把责任推给老师,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

原因:

孩子之间的争执本来就与老师无关,随便指责老师,无助于事件的解决,也有碍孩子认识真相,着重点应该是教孩子自己去面对挫折和鼓起勇气,责怪老师只会令孩子感到更加惧怕。

B、直接带孩子去与对方父母交涉。

家长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而不是站在客观层面,碰到一起就很难理智处事。

应该交由第三者如老师来管束。

战后修复:

引导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

第一,孩子受到欺负,长期不快乐的积累,会导致心灵脆弱、自卑和害怕与人打交道。

因此一定要防微杜渐。

孩子受到攻击,首先是安抚他,让他知道,受到攻击并不是他的过错,欺负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

同时告诉他,妈妈会帮助他。

第二,激励他表达,说出受到攻击或欺负的经过和真相,对大一点的孩子,与他分析个中原因,如果别人不是有意的,则教孩子学会宽容。

第三,找老师谈,让老师知道孩子受到欺负,而采取行动去教育攻击他人的小朋友。

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可以提供援助的对象。

第四,帮他树立权利观念,让他知道属于他的东西不应该无条件让给别人。

教他不要软弱,要学会保护自己。

如果别的孩子再来抢他的东西,或者欺负他,则理直气壮地发出严重警告:

如果敢欺负我,我可以告诉老师,或者会还击。

第五,平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孩子园里朋友越多,他就会越开朗自信,受到欺负的机会越少。

第六,父母一定要控制怒火,体谅孩子的年幼无知,和老师一起分析情况,稳定情绪来和对方父母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

吵闹只会伤害感情,于事无补。

2、点拨解疑

第一:

能不干涉就不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每次孩子发生争执时,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会第一时间介入其中。

大人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欺负别人而不好意思,也会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而心痛。

但是,这种做法未必可取。

对于孩子来说,磕磕碰碰很正常。

有时只是一时的好胜心引起了小矛盾,也许没几分钟就会和好。

孩子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孩子们的游戏有着属于孩子的规律。

让他们在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

所以,如果孩子发生冲突,一开始父母最好是静观其变,先不要干涉,或许在观察过程中你还会有所发现!

第二: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想当然处理。

在孩子打打闹闹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的孩子相对内向,处境往往比较被动;

有的孩子会讲道理,对冲突能起到缓和作用;

而也有个别孩子从小深受家人溺爱,有一定攻击性。

有时,孩子间的冲突也会“升级”。

这时大人就不得不干涉了。

首先要了解情况,然后具体分析,再给孩子讲几句道理。

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浅显的道理他们也懂,而且简单说几句也不会影响原先愉快的游戏氛围。

最不可取的是父母为了面子或“想当然”,不由分说拉来孩子或批评或打骂。

这样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破坏大家的好心情。

第三:

日常教育也很重要,父母的言行要注意。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有较大的影响力。

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在外“做一套”,在家“说一套”,当冲突发生时,碍于面子表现得相当得体,孩子听了也明理。

但一回到家里,或会因为自己孩子表现不佳而“秋后算账”——什么“你傻呀”、“你笨呀”,或会因为看不惯别的孩子而“说三道四”——什么“霸道呀”、“野蛮呀”。

如果父母前后言行不一致,就容易让孩子混淆是非,从而缺失正确的判断力。

爱孩子,就应该让其明事理,让他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

所以,无论是日常的正确导向教育,还是家长的榜样作用都很重要。

3、操作指导: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后,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孩子化解矛盾,并让孩子不断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呢?

请您接着看看下面提升孩子美德的冲突处理6步骤吧!

步骤1:

认同并接受孩子们对冲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

在孩子们的冲突中,常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从每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他的感受和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

作为成人,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权利。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协调两个孩子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而不是去做仲裁。

步骤2:

协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倾听对方的诉说,帮助孩子澄清和说明问题。

让孩子们重复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感受,同时倾听对方。

通过这个过程,帮护孩子们相互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体会对方的心情。

比较小的孩子常常不能很好地交流,他们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也不太会倾听对方的诉说。

这些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孩子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中心”。

这个步骤可以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思索别人的立场和感受。

步骤3:

协助孩子们认清他们的责任。

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步骤4:

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冲突发表自己的建议。

当孩子们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和提示。

孩子们通常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些办法不合适,但是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建议,会让他们感到满足。

所以,不要简单地否决孩子们的建议,而要把一方提出的建议告诉另一方,让他发表对这个提议的看法。

如果孩子们的讨论陷入僵局,没有解决的头绪,成人不妨给一些提示,引导孩子们思考的方向。

但这并不是说要孩子们照办。

步骤5:

如果孩子们觉得别人提出的办法不合适,要给他们拒绝的权利。

当然,他们可以接受自己觉得合适的建议。

而当孩子们就解决冲突达成一致的协议时,要支持他们的决定。

成人的角色之一,是要引导孩子们协调不同的意见,尽力达成协议。

当孩子们各自提出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的时候,成人要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建议是否公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

讨论每一个解决方法的时候,成人要表现出对每个孩子的感受的关注,让孩子们看到,必须用互利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步骤6:

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孩子们和好和恢复友谊。

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修复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对对方做错了什么,让他做一些让对方感觉好一点儿的事情,可以减轻他的内疚,并且对自己与对方的友谊保持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做出了补救的善意举动,成人要问一问另一个孩子是不是感觉好一点儿。

这样,受伤害的孩子心中还能保持着对对方的良好印象,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还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三、如何引导孩子了解老师的工作和生活。

1、个案引入:

圆圆是一个6岁爱美的小姑娘,平时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机灵劲。

但她在学校却是个文文静静的孩子,跟她在家里或出游的时候,大相径庭。

有一次,妈妈去接圆圆放学,发现她的头发被扎的又精致又漂亮。

圆圆平时很爱美,就想她心里肯定很喜欢今天的发型。

在回家路上,妈妈笑着对圆圆说,“小圆今天真漂亮,明天妈妈也跟老师一样,帮圆圆扎这么好看的头发,好不好?

”圆圆却皱着眉,瘪着嘴回:

“不好,我不喜欢粉色的头绳。

”听到这个回答,妈妈很惊讶:

孩子会直接明了的告诉身为父母的你,但为什么在老师面前,就禁言说不出了呢?

尊师重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自然的,“老师”在这般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它的地位不言而喻,是坚不可破的,比如圆圆的老师,在圆圆心中的地位。

但,老师可以在孩子心中拥有高地位,却不能因此让孩子不敢与之交流。

师生沟通,这个课题,并不比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来的容易,有时甚至更难!

2、问题解疑:

问题时间: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个任课老师有一些成见,可苦恼于不知怎样让孩子接受他“不喜欢”的老师。

困惑解疑: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倾听。

先不要发表意见,让孩子信任父母,然后深入了解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找准原因后帮助孩子缓解这种“不喜欢”的情绪,与老师和孩子都进行良好的沟通。

家长关键就在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成为他心目中真正的朋友,那么再讨论任何问题就容易得多了。

家长朋友切忌一上来就用个人的价值观去评价孩子的思想和言行,而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这样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后,也不要盲目信从,要及时与老师联系,先听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和想法。

另外,还可以和孩子的同学、家长联系,听听他们对此老师的看法等。

这么做不是不相信孩子,而是孩子的年龄导致他的思维可能会有一些偏见和不客观的事实,找到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

全面了解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找到解决办法。

措施一:

深入了解“不喜欢”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对老师产生成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什么方面的成见?

是对老师为人的厌恶?

是对老师教学的厌恶?

是对老师教学方式的反对?

是对老师素质的鄙视?

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某些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的原因,很多孩子对于某些任课老师存在抵触心理。

于是,有的孩子就会仅凭一些个人的直观感觉对任课老师下结论。

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的原因有时很简单,也许就是因为这位男老师“娘”!

还有的认为老师很“偏心”,因为老师往往会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宽容许多,这可能就是孩子眼里的“偏心”。

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具体我们可以分为两类来说。

第一类,如果孩子认为这位老师存在人品或者形象等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和孩子达成一点共识,告诉孩子我们向这位老师学习的是具体这门课的专业知识,其他方面无须向他学习,完全可以向其他人品和形象好的老师或者前辈学习。

第二类,如果孩子认为这位老师教课专业水平差而不喜欢他,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曾经有一个学生,特别不喜欢生物老师,认为他很不称职。

后来,我让他把老师的讲课毛病挑出来,不要考虑其他衣着、方言等因素。

他就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老师的授课毛病,每次和我见面都要“点评”一番。

结果,他期末考试时,生物考了全班最高分。

为什么呢?

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

其实,他自己变成了生物课督导,站的位置和角度比任课老师还要高。

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就学进去了,这也是“学习的角度”之妙用。

我们有必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到底是哪方面原因导致他们不喜欢这位老师。

这也有助于孩子自己调整对老师的认同感,深入分析原因,有的放矢。

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衣取人;

我们是来听老师讲课的,只要老师的课讲得还说得过去,管其他方面干什么呢?

更何况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老师,怎能“恨屋及乌”?

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未成年人往往是情绪大于理性。

措施二:

接受不完美的老师

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老师。

有的老师教学和人品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比较严厉和苛刻,这样也容易不被孩子喜欢。

我们知道,孩子进入社会,免不了会遇到严厉的上司或老板,而教孩子们接受一位并不完美的老师、学会与一位苛求的老师相处的同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成功地与一位严苛的老板相处。

孩子放学回家后往往和家长谈起某老师怎么样,同学们如何评价某老师,说起某老师的一些缺点。

这时家长除了耐心倾听,而应该从侧面讲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这位老师的优点,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

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信服老师才愿意服从他。

在了解不喜欢任课老师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家长要和老师、孩子分别来谈。

和孩子沟通完后,家长要主动和老师沟通,以尊敬、虚心的态度,倾听老师的说法,包括批评孩子甚至批评自己的话。

家长这样做,会促使老师自省。

如果老师也存在问题,委婉地提出并真诚告诉他:

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孩子进步。

老师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往往会想办法改正。

最后一定要记得感谢老师,毕竟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千万不要回家就对孩子一顿批评,如果你批评孩子,他会对任课老师更加反感,因为他会认为他被骂都是任课老师告状导致的。

要了解孩子在此门功课的表现,抓住孩子可以表扬的地方,然后这段时间要多和老师沟通,任课老师一般也会和家长很好配合,去挽救这个孩子对此门学科的兴趣。

毕竟没有老师愿意看到一个学生是因为自己而丧失对此学科的兴趣。

当着孩子的面,以引导疏通为主,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不是为了老师而学习,不能因为老师的原因而放弃对该课程的兴趣。

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最忌讳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一旦家长对教师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难的。

在家里,一定要形成尊师重教之风,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要尽量帮老师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尽管教师队伍中一定会有一些不能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但帮孩子看到学校和老师积极正面的一面,对自己的孩子学习和心理成长会有很大的好处。

措施三:

新换的老师要适应

有一位学生写信求助:

我以前的英语老师很好也很喜欢我,我忘记不了他。

他使我喜欢上英语,但是一换新的老师,我的英语成绩一落直下,从以前的90多分到现在的60多分。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就是不喜欢现在的老师,好希望还是以前的老师教我啊!

从小学到大学,换老师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般一学年会有变动,但有的学校也可能因为教师临时有突发情况而学期中间变动老师。

尽管家长和学生都多少有些怨言,但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反而显得格外重要些。

我们一起看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

“女儿刚上六年级时,对刚换的数学老师特别不适应,回家总和我唠叨:

现在的数学老师远不如原来老师讲得好,普通话也不标准。

还学着她老师说的不标准的普通话。

我仔细地了解了孩子新来的数学老师,知道她是刚从外省市学校选拔上来的高级教师,教学成绩非常好,只是普通话里有一些地方口音。

我还在网络上能查到新数学老师的一些荣誉资料。

吃饭的时候,我当着女儿的面,故意和她爸爸说起数学老师获得的各种荣誉,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讲课也非常出色。

饭后让女儿一起看了网络上老师的成果。

女儿没说什么,但从表情上已经感觉到孩子比较崇拜这位新的数学老师了。

此后,从女儿嘴里再也听不到对数学老师反感的话了,相反,女儿说的都是数学老师多么多么好,因为她已经适应了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了。

其实感情是需要培养的。

在孩子新换了老师因不适应而不喜欢时,我们努力挖掘老师的优点,家长可以到学校做一些观察、调查,尽可能多地了解老师的闪光点,然后把老师的这些长处告诉孩子,去冲淡孩子对老师的不良印象。

其次,我们还可以设法取得老师的帮助。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如果能设法让新来的老师给予孩子一些“偏爱”,比如批改作业详细一些,作业后面多一些批语,多给孩子一些表扬鼓励和个别辅导等,孩子很快就能改变对新老师的看法。

措施四:

老师确实有问题怎么办

在小斌最后不得不转学的案例中,老师确实冤枉了孩子,但家长的做法也比较过激。

当一个孩子抱怨说不喜欢某一位老师,或者说老师有多“可恶”的时候,他可能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把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或不满发泄出来。

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双倾听的耳朵,而不是说教、批评,也不是想找家长去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更不需要像小斌父亲那样的家长去把事情搞得不堪收拾。

当然,老师的品德或者教育方法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时,如果老师比较豁达、开明,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委婉地指出;

如果老师不很豁达、开明,家长也可以考虑向学校领导反映。

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真的很差,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其他家长沟通,如果大家都比较认同,就可以考虑向学校反应是否更换老师,但是这些都不能让孩子知道,坚决杜绝孩子产生骄横跋扈的心态。

不能让孩子感到,他不喜欢的老师是可以换掉的。

家长要充分理解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动机和目的是相同的。

家长到学校来找老师,是为了孩子,老师叫您到学校来,指出孩子的问题,挑孩子的毛病也是为了孩子。

不同的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已,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但大目标是一致的。

这是家校配合教育的大前提,要充分理解老师。

理解到位了,就不会在家校配合上跟老师、学校闹别扭。

即使老师和学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要理解老师和学校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咱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和谐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培养孩子的前提。

因此,老师确是存在问题时,父母首先要理智地解决问题,而不要让问题极端化,最后对老师一生造成伤害,对孩子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之,哪怕是对老师的有些做法不理解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横加指责,或是简单否定老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

家长可以和老师单独协商,也许是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经过沟通后才可能达到相互理解。

如果不主动沟通,而是不负责任的胡乱评价、发牢骚,容易造成孩子对老师不正确的看法,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程度。

如果学生不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也不会走进学生心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的正常进行。

家长无论对学校和老师有怎样的不理解,为了教育孩子,要用积极的态度宣传老师,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即使学生对老师有意见,家长在中间也应该正面引导,一旦老师在学生心中没了地位,老师的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失灵”,直接受损失的是学生。

3、行动实践:

孩子与人交往是必备的技能,交往技能涵盖方方面面,就节而言,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了解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呢?

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1)引导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

(2)引导孩子观察老师的工作,了解老师的辛苦。

(3)引导孩子角色互换,理解老师的不易。

(4)引导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建立互信关系。

(5)如有可能走进老师的家庭,了解老师的生活。

四、怎样解决嫉妒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障碍。

1、案例导入:

朋友的儿子毛毛在河滩里和小朋友玩堆沙游戏,那个小朋友手脚很利索,不一会儿,沙堆便高高耸立起来,沙堆上面还插上了一片树叶,说是城堡上的旗帜。

毛毛的沙堆又矮又小,不知是累的还是别的原因,毛毛的小脸红扑扑的。

朋友自然要夸毛毛的小伙伴几句,不曾想,毛毛变得像头发怒的小狮子,走将过去,把小伙伴的“城堡”踏平了,边踏边说:

“这不是城堡,是垃圾!

”父子俩由此引发了一场冲突。

朋友给我谈起此事,一脸的无奈,感慨道:

“真想不到孩子也有这么强的嫉妒心理。

2、解疑释惑:

嫉妒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很早就会产生。

婴儿刚刚出生时,仅有一般性的激动,1个月后就会分化出痛苦和快乐,痛苦比快乐分化得更早;

4个月后再从痛苦中分化出愤怒;

5个月后从愤怒中分化出厌恶;

6个月后从厌恶中分化出惧怕;

15个月后就会从痛苦情绪中分化出嫉妒。

可见,嫉妒是人类精神发育中自然出现的阶段,嫉妒心理可谓“人之常情”,小孩也不例外。

引起孩子嫉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人的外貌、财富(玩具、食品等)、能力、名誉、地位、享受等均可引起某些孩子的嫉妒心理。

比如,家里来了一个漂亮的小朋友,妈妈夸上几句,自家的孩子就会嫉妒,于是对外来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

一个小朋友有“全自动步枪”,而另一个小朋友则只有一把木制的“小手枪”,拿“小手枪”的看到拿“全自动步枪”的,心里就不是滋味;

别的小朋友会唱歌,而自己不会唱歌,就会羞愧、怨恨、愤怒,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一家有两个孩子,父母娇惯其中一个,不被娇惯的就会经常找理由与另一个孩子吵架。

孩子的嫉妒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都有可能表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