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导稿Word格式.docx
《中考指导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指导稿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渗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
Ⅱ.考试范围
以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答卷时间:
120分钟
卷面分值:
150分
基本题型:
选择题约占10%-15%,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约占85%-90%。
试题结构及比例:
由积累与运用(20%)(30分)、古诗文阅读(15%)(22.5分)、现代文阅读(25%)(37.5分)、写作(40%)(60分)四大板块构成。
试题题量在25个小题左右,不超过30个小题。
难度结构:
试题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比例为7:
2:
1。
Ⅳ.考试能力要求
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析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能做初步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以上五个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Ⅴ.考试内容与要求(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看看自己哪一些已经做到了,哪些能力还需要提高)
一、积累与运用
(一)识记积累
1.字音、字形。
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将“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单独列出,体现了近年来语文学习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也强调了考试卷面美观、整洁的重要性,尤其是作文。
3.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4.阅读课本推荐的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基本内容,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二)表达应用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
补充了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这一细节。
所以在考前的复习中,考生们除了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的音、形、义,还应掌握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意义及用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还要在复习阶段做好易出错、易混淆词语的辨析和归纳整理。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5.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7.能根据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二、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以为之其乃且与而于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5.理解和把握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在古诗文阅读中一如既往地强调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等内容。
只是特别增加了“理解和把握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这一项。
这一改变,考察了考生是否能依据阅读古诗词的知识和积累,把握课内外古诗词的大意,并体会作者情感,鉴赏古诗词。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结合实际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文言文阅读方面,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合语境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
②掌握常见的九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③通假字。
④古今异义词。
⑤一词多义。
⑥词类活用。
⑦语句停顿。
⑧重点语句的翻译。
⑨课内外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的对比理解。
特别是第⑨点对考生来说难度较大。
(二)现代文阅读
1.能整体感知,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2.能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3.能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和句字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能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和体裁阅读文章。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大纲》和去年相比的最大变化是提出考生要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这就说明考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仅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还要借助一定的语文知识,人生经验,去深度理解文章,和作者对话,表达独到的阅读感悟。
考生应当明白:
面对不同的文体,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力求答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现代文阅读复习中,同学们要清楚每种文体的写作特点,结合中考常见的几种文体?
?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进行专项训练,熟悉概念,如:
五种表达方式、十种说明方法、四种论证方法和几种常见的写法。
三、写作
1.根据写作需要,确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健康、内容充实。
2.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结构完整,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考。
6.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7.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8.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当下应重点提高审题、立意和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作。
特别注意思想一定要健康,内容一定要充实,文体特点一定要鲜明。
另外,考场作文敢于在抒发个人真情实感的过程中,可稳中作适度创新。
但切忌陷入诸如恋爱、考试、“愤青”等写作禁区,写作时避生就熟,在熟中求新,从小处落笔,于大处着眼,弘扬真善美,展现出新时代中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新时代中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三、复习备考建议。
语文
重视身边课程资源利用
在语文备考中,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归纳整理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加强古诗文的学习,不仅要会背诵会默写,还要学会理解和品味。
加强写作训练,多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能准确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读写的结合。
同时,重视身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四、答题策略:
(1)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
(2)审题很重要,做题时注意圈画题干要点。
(3)做题过程中,可以把稍有难度的题、答案不确定的题目做好标记,重点检查。
(4)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5)不同题型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
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
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
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们按照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选择题,要完整读完四个选项再判断,必要时可用排除法。
2、古诗文默写,开放性题目,最好选择诗句简单,更有把握全对的句子答题;
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
切记:
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
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
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
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
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2、诗歌鉴赏:
通过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及关键句,把握思想感情。
(1)炼字题答题步骤:
字词含义;
从词性、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想象画面;
意境或情感。
二、阅读理解:
树立“三种意识”:
分值意识、原文意识、整体意识。
1、阅读题要有分值意识,要认真审题注意问题共有几问,答题要条理清晰,必要时可用序号标出。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
“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
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
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
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
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
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答题要结合上下文,要有中心意识。
三、作文1、注意审题立意。
立意积极向上,立意范围忌大宜小,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注意立意新颖性2、注意文章构思巧。
题记是否有必要,文章是否采用小标题式,叙事情节有波澜,3、常用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插叙、生动的描写及修辞运用。
4、注重开头和结尾,开头不要太长,要点题,结尾中心要明确5、体裁要清楚,不要写四不象的文章。
记叙文(最好有一二段议论)6、字数要足,但不可太长,切忌把格子填满。
7、写完后要查一查,避免出现错别字、病句,给老师留下一个坏印象。
8、一定要把字写工整认真。
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9、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
最后,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
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
五、应试技巧
心理准备:
我难人也难,我不怕难;
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
在考试之前要对考好语文有信心,要相信只要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一定会考好的。
拿到试题后,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
(一)审题要“咬文嚼字”
1、题目必须读完,才能全面了解问题关键。
只读一半或大概地看一下,会使你劳而无功。
阅读文章时要带着问题去读,既节约时间,又有针对性。
(也就是可以先浏览问题,再读文章)
2、不可忽视附加条件:
比如:
字数要求;
解答提示与重点;
比如要求是填原文词句,还是填自己概括的内容等等。
这些条件直接关系到你答题的准确度,例如语文考试中的简答题一般都会有字数及内容要求,答卷上也会有相应的方格,切不可随意越“限”。
3、不要随意空题。
语文简答题与写作都有最低限,只要写,就有能得分的可能。
(二)思维要防“习惯性”
1、要防“以偏概全”和“以旧断新”。
考试中某道题的有些知识点考前曾训练过,就想当然这道题也那样做,殊不知题目要求与条件比原来增加或减少了,错误就难免了。
这种错误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习惯在作怪,解决的方法就是仔细读题,不漏任何条件。
要做到“不以题喜,不以题悲”。
2、要防“因难而退”。
看见平常训练中常常犯错的题型,心理上难以接受,产生畏惧感,这直接影响到你正常的分析、理解、判断。
所以遇到这些题目有两个方法:
一是热处理,要迎难而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去积极思考
二是冷处理,先放一放(但要做好标记)等做完后面题目后,也许会(三)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和时间
1、阅读(包括书写题)与作文分别占时间应100分钟左右和50
分钟左右,任何一部分超长就会影响另外部分的答题。
答题要由易到难,阅读、作文都是如此。
2、先阅读后作文。
首先其符合人们的认识理解的规律,易于形成一定的答题速度,其次做阅读有利于打开思路,为作文作铺垫(特别是作文很难的时候)。
3、但是,如果前面碰到了不会的题,切不可太执着,前面已经说过,可以先做下标记,先做后面的题,尤其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做完以后回过头来再做前面的。
检查要“果断谨慎”
1、果断改正明显错误。
如漏做、审题时掉条件、理解错误、错别字等等。
(四)答题位置看仔细
分清1、涂卡区2、答题区间(答题区每道题都已它的位置,看清题号,不能写错位置,否则没有分数)
答题之前想清楚,要一次写对,勿涂勿改,卷面清洁,但是,若真的写错了,切不可使用胶带粘贴,不能用涂改液涂改,否则将视为作弊卷,错误的直接在内容上用划上横线就可以,但不要涂得太密,只需要一条横线就够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考场口诀,希望同学们能不负母语考好语文!
走进考场深呼吸,浏览一遍整套题,做题先把题看清,审题审题再审题,仔细分析来破题,抓住关键再出击,组织答案面面俱,可以分条来整理,最后把字写清晰!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
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
四、作文部分。
“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制定计划勤于复习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对下一步的语文复习感到有些困惑,总觉束手无策。
在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复习谈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同学们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1、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每年的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认为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制定精密复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效的行为来自精密的计划。
同学们要在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下,有自己的个人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
3、重视专题复习
变化:
古诗歌阅读纳入考试范围
兰州十九中教育集团高级教师柴俊飞分析:
相比去年,2018年中考大纲在中考依据、考试范围、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方面均无变化,但表述更准确、更清晰、更具体,凸现在以下方面:
1.对题量控制、难度结构的表述更加严明,更加明确。
2.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查中,将“知识积累”改为更准确的“识记积累”,将“了解文常知识”改为要求严明的“掌握文常知识”。
3.对书写的要求更具体。
4.明确提出“古诗文阅读”,将古诗歌的阅读明确纳入考试范围和形式之中。
5.写作方面的要求更严谨和具体,如2017中考大纲中第一要求“符合题意”变更为“根据写作的需要,确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切题时更准,避免写作内容的单薄和无力。
建议:
全面归纳基础知识
考生应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
现代文阅读复习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阅读规律,尤其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加强答题规范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备考建议】
1.积累与运用。
“识记积累”部分的明显变化是单独列出了“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这一要求;
“表达应用”部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查内容中,在括号里特别补充了成语和熟语这一细节。
在今年的考前复习中,考生们要格外注意练习汉字的书写,尤其对正楷字和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除了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的音、形、义,还应熟悉了解和使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
2.阅读。
3.现代文阅读部分。
4.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