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442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

(1)C

(2)C

(3)D

【解析】【分析】⑴C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

故选C。

⑵C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

⑶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

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

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C;

⑵C;

⑶D;

【点评】⑴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

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公民的命运

(波兰)姆罗热克①

让我们开门见山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本国遥远偏僻的地区,那里的天气跟首都的天气一样。

寒来暑往,刮风下雨,阳光普照,与大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从气候特点来看,你分辨不出两者有何不同。

但是,令人吃惊、甚至恐惧的是权威人物的首创精神。

他们为了了解本地天气状况,决定在这遥远的地方建造一所气象台。

这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是划出一小块矩形地盘,四周用白色栅栏围起,中间有一个仪器箱,架在细长的支腿上。

挨着气象台是干事的房屋,他的工作除了照看仪器外,还包括书写天气状况的准确报告,这样,假如有人询问情况,权威手头就有了必要的信息,不至于茫然不知所答。

干事是一个非常尽心尽职的年轻人。

他写的报告清楚简洁,并且一直准确可信。

假如有雨,他会尽可能从每一角度记述雨情:

几时下雨,雨量多少,时间多少……否则他不会罢休。

假如阳光明媚,他也会不遗余力准确无误地给予记述,是一就说一,是二就说二。

他懂得全国上下都在勤奋工作,创造财富为他发放工资,所以他感到自己必须专心工作。

他永远也不会无所事事,因为在这个地区,天气总是变化无常。

临近夏末时,暴风雨频繁起来,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他翔实地记述下来,把报告交往上级办公室。

暴风雨还是接踵而来。

一天,一位年老而经验丰富的同事拜访他,这位同事目睹了他的工作情况,临走前随口说:

“朋友,我觉得你报告的调子是否有点低?

“此话怎讲?

”干事感到惊奇,“你可以亲眼看一看,是在下倾盆大雨嘛。

”“不错,是在下雨。

当然,谁都能看见。

但你应该明白,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吗?

要采取科学态度。

请注意,这不关我的事,我只是出于友谊才提醒你。

”这位老气象学家穿上胶鞋走了,一边走,一边直摇头。

年轻的干事独自留在那里,继续写他的报告。

他有些焦虑地凝视着天空,接着又写了起来。

大约就在这时,他出乎预料地接到了上面权威的传唤。

虽不是最高权威,可仍然是一个权威人物。

他带着把伞进城了。

权威在一所漂亮的房间里接待了他。

雨点打在屋顶上,滴答作响。

“我们之所以召你来,”权威声明说,“是因为我们对你报告的片面性感到惊奇。

这段时间,你报告的调子太悲观。

丰收在望,而你却喋喋不休地报告雨情。

你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性质吗?

”“可是在下雨嘛……”干事说。

“别找借口。

”权威面有愠色,拳头砰的一声落在桌上的一叠纸上,“这儿有你最近所有的报告,你不能否认。

你工作干得不错,可优柔寡断。

我要你明白,我们不会容忍任何失败主义情绪。

”会见后,干事把伞合起来,夹在胳膊下,回到了气象台。

这一举动意愿虽好,但他终因遍身被雨淋透,得了感冒,不得不卧床休息。

不过,他不承认这是因雨所致。

翌日,天气好转。

他喜出望外,立刻写下了报告:

“雨停了,必须承认,下得并不太大,只是断断续续下了几点。

看现在,阳光多么灿烂!

”确实,太阳驱散了乌云;

天气渐渐暖和过来,大地冒着蒸气。

干事一边欢快地低声哼着曲子,一边忙着自己的工作。

下午,一阵冷风吹过,乌云又开始聚集。

他走进屋,生怕患上流感。

下一份报告又该写了,他写道:

“太阳运行如故。

哥白尼早已证明,日落只是表面现象。

它实际上总是光芒四射;

只是……”

写到这儿,他突然停笔,感到非常不畅快。

当第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时,他摆脱了机会主义想法,只写道:

“17点,雷雨。

第二天,又是一场暴风雨。

他作了报告。

第三天,虽没有暴风雨,可下了场冰雹。

他又作了报告。

他浑身洋溢着一种心安理得,甚至是心满意足的奇怪感觉。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邮递员又给他送来传唤令时为止。

这次传唤令是从“中央权威”那里发出的。

他从首都返回后,心里再没有什么疑虑了。

连续几天来,他的报告都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偶尔还响彻着辩证的论调。

例如:

“虽然短期偶然出现的阵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灾,但是什么也摧不垮工程兵和救援分队的战斗精神。

随后的报告描述了风和日丽的天气。

有些甚至是用韵文写成的。

然而,大约两个月以后,他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一定会使权威百思不得其解。

报告说:

“该死的暴雨。

”下面是用铅笔潦草地写着这样的话:

“村里寡妇生下的男婴发育良好,尽管人们都认为他活不长。

一项调查表明,他是喝得醉醺醺之后写这份报告的,买酒的钱是他变卖气象仪器换来的。

自那以后,什么也妨碍不了本地区阳光明媚的天气了。

他在绕着田野行走时被闪电击死,当时手里还拿着一只卢尔德神钟②,他企图把乌云驱散。

他基本上还是个诚实之人。

【注】①姆罗热克,波兰当代荒诞派文学代表作家。

②卢尔德神钟,一种宗教祈请的器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文是一篇荒诞小说,作者在相对平淡的文字表述中,利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扭曲的人和事,深刻地表现了批判之意。

小说中,老气象学家目睹了干事的工作情况后“一边走,一边直摇头”,说明干事工作呆板教条,不能讨权威欢心。

“权威面有愠色,拳头砰的一声落在桌上的一叠纸上”,说明权威对干事长期以来的“失败主义情绪”的报告已忍无可忍。

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呈现出人物曲折微妙的内心。

(2)请结合两次被权威召见的经过,简要分析干事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人认为,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处收尾会更好。

你认为哪一种结尾好,请谈谈理由。

【答案】

(1)B

(2)第一次:

①对于上面权威的传唤感到出乎预料;

②因受到权威批评而内心震荡、焦虑;

③回去后,因尝试写虚假报告而不畅快;

④因如实报告天气情况而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第二次:

①被召见后,心中无疑虑,决心写虚假报告;

②因说假话内心煎熬,最终精神崩溃。

(3)本文结尾好,理由是:

①人物形象上,更为鲜明突出。

作者用一种漫画式的夸张,描写了干事企图驱散乌云,手拿卢尔德神钟绕田野行走被闪电击死的场景,更有力地凸显了他捍卫良知的意志和勇气。

②情节上,内容又生曲折,使小说情节更加摇曳多姿。

③主旨上,干事的死这个结局,及“什么也妨碍不了本地区阳光明媚的天气了”的陈述,对权威丑恶行为的讽刺和嘲弄,更加意味深长,对主题的彰显更为有力。

④表达效果上,更荒诞,讽刺意味更强。

倒数第二段结尾好,理由是:

①人物形象上,干事从最初“非常尽心尽职”“专心工作”,到结尾处喝得醉醺醺写报告,变卖气象仪器买酒,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②主旨上,饱含着无尽的讽刺,凸显小说主旨。

③情节上,倒数第二段做结尾已经比较完整。

④表达效果上,采用留白式结局,未交代干事最终的命运,让读者根据社会状况和人物性格进行推想,留有想象空间,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分析】

(1)B项,“干事工作呆板教条”理解不当。

故选B。

(2)第一次,“他出乎预料地接到了上面权威的传唤。

”开始他对上面权威的传唤他感到出乎预料。

见面时,权威说:

“你报告的调子太悲观。

”“干事把伞合起来,夹在胳膊下,回到了气象台。

这一举动意愿虽好,但他终因遍身被雨淋透,得了感冒”。

通过一番对话。

他受到权威批评,内心震荡、焦虑。

回去后,干事这样写报告“雨停了,必须承认,下得并不太大,只是断断续续下了几点。

”“太阳运行如故。

只是……”,“写到这儿,他突然停笔,感到非常不畅快。

”这就表明干事因尝试写虚假报告,内心不畅快。

”第二天,又是一场暴风雨。

这是因为干事因自己能如实报告天气情况而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第二次,“他从首都返回后,心里再没有什么疑虑了。

‘虽然短期偶然出现的阵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灾,但是什么也摧不垮工程兵和救援分队的战斗精神。

’”“随后的报告描述了风和日丽的天气。

”干事被召见后,心中无疑虑,决心写虚假报告。

“大约两个月以后,他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

‘该死的暴雨。

’”面是用铅笔潦草地写着这样的话:

‘村里寡妇生下的男婴发育良好,尽管人们都认为他活不长。

’一项调查表明,他是喝得醉醺醺之后写这份报告的,买酒的钱是他变卖气象仪器换来的。

他在绕着田野行走时被闪电击死,当时手里还拿着一只卢尔德神钟,他企图把乌云驱散。

”最后,他因说假话内心煎熬,最终精神崩溃。

这道题是两个小问,要分开来回答。

如:

第一次:

出乎预料——内心震荡、焦虑——不畅快——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心无疑虑,决心写虚假报告——内心煎熬,最终精神崩溃。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见仁见智。

但是在回答该题时,先要判断本文结尾或倒数第二段结尾各属于哪一种结尾形式,然后再明确自己的表态:

认为本文结尾好,或者认为倒数第二段结尾好。

但是不管是哪种认为,接着都要说出自己这样看法的理由。

在分析理由时,要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的安排、主题的设置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

如认为倒数第二段结尾好,理由是:

人物形象上,干事从最初“非常尽心尽职”“专心工作”,到结尾处喝得醉醺醺写报告,变卖气象仪器买酒,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主旨上,饱含着无尽的讽刺,凸显小说主旨。

情节上,倒数第二段做结尾已经比较完整。

表达效果上,采用留白式结局,未交代干事最终的命运,让读者根据社会状况和人物性格进行推想,留有想象空间,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⑴B;

⑵第一次:

⑶本文结尾好,理由是:

倒数第二段结尾好,理由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

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

在中间,承上启下;

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

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

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学生探究解答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由分析要基于原文内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

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

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

元)

月收入

年收入

调整前年纳税额

调整后年纳税额

减税额

降幅

5000

60000

140

100%

10000

12000

3876

1001

2875

74%

15000

180000

12948

5484

7464

58%

20000

240000

24120

10151

13968

50000

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

22%

80000

1960000

231552

205396

26156

11%

表二:

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兄弟姐妹数量(个)

赡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

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子女教育平均扣除款(元/年)

低收入人群

33

1.88

2783

38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62

2.29

4486

43

5172

中高收入人群

67

1.96

5463

22

2595

高收入人群

72

1069

6426

18

2143

平均值

1.98

5397

37

4402

(摘自田志伟、田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

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

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

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防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赠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新个人所得税法有创新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我国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社会各界都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超出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广泛听取了民意,在涉及民生的多个方面充分凝聚了各方共识,具有积极意义。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3)根据材料三、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两点理由。

【答案】

(1)D

(2)B

(3)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