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43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探析毕业论文.doc

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之探究

——以富士康企业为例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工作起源于资本主义,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思想家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与深刻的思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就孕育而生了。

在国外把企业社会工作定名为“工业社会工作”PhilipR.Popple,“SocialWorkPracticeinBusinessandIndustry,1875-1930”[J],SocialServiceReview,June1981.

,并把工业社会工定义为:

工业社会工作是一项实物工作,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意到员工的人性与社会需求,并通过设计与执行适当的方案,以维护员工健康与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我国并没有延用国外的“工业社会工作”这个概念,而是定名为“企业社会工作”。

如今的经济结构中包括大量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再沿用“工业社会工作”显得过于狭隘,所以我国取名为“企业社会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

目前受大众认可企业社会工作定义为:

企业社会工作即在企业中,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技能、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职业生涯规划、福利保障、环境协调的管理工作,目的是提升员工的福利水平,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企业员工福利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可将其界定为:

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除工资与奖金以外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的报酬与服务。

员工福利的概念很广泛,可以是对员工本人,也可以是针对员工有关的人;可以是物质上的报酬,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帮助。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西方社会专业的企业社会工作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叶美国工业界的福利运动,从1875年第一位福利秘书CharlesZastrow.IntroductiontoSocialWorkandSocialWelfare[M].NewYork,Brooks/Cole.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2000.

受雇于匹兹堡海因兹公司算起,工业社会工作的历史已经走过了一百三十余年。

其中美国在企业社会工作方面最为重视,成果也最为突出,到19世纪70年代已经有了系统的企业社会工作。

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范畴还是在实务领域都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境界,被广泛实施于企业界,对促进当地劳工福利、企业成长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9世纪70年代,当美国企业社工得到系统而强劲的发展时,中国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也开始起步。

一批学者将企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引进台湾,得到了学术界、政界、企业界的重视与欢迎。

很多学者也陆续发表了大量关于企业社会工作的论文,出版了几本影响很大的专著。

如徐震与林万亿合著的《当代社会工作》;苏景辉写的《工业社会工作初探》等。

在学术界大力推动下,台湾当局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使中国台湾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很快。

200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社会工作发展策略高级研讨会”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教授周沛发表了题为《一项急迫而又机制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企业社会工作的推进与展望》的演讲。

周沛.一项急需而有价值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论企业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研究,2005,(4).

在中国内地首次提出“企业社会工作”概念,并做了全面的诠释,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以周沛、钱宁、陈晓敏、朱贵平、高钟、王瑞华、李晓凤、孟祥斐、徐延辉、林典等为代表的学者对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内容要素、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这些研究为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2005年8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北京举办了“社会工作与职场:

工业/职业社会工作实务高级培训班”。

云南大学钱宁教授全面介绍了该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广东台资企业裕元公司合作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经验;2006年8月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五届年会上,朱贵平教授、苏州科技学院高钟教授分别向大会提交了《我国工业社会工作的障碍及突破可能》高钟主编.企业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企业社工——社工专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的论文;同年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陈晓敏教授写了一篇《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文章,阐述了企业社会工作的宗旨与作用,分析在转型背景下企业社会工作的意义;2007年高钟教授发表了《企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系统的分析了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指出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将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最大的发展方向;王瑞华教授写了《企业社会工作——一个亟待专业介入的新领域》王瑞华.企业社会工作——一个亟待专业介入的新领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7,(25)

,文中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企业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应注意的问题;2011年孟祥斐教授、徐延辉教授合著的《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与路径研究》从时代背景、服务内涵、组织结构与专业发展等角度分析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介入空间,从制度保障、组织形式、资源提供、服务项目等方面探讨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徐梅教授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与社工介入分析——以深圳富士康公司为例》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认知和心理特征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发现存在企业员工关系问题和社会劳工问题,以及社工介入途径与解决策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林典教授发表了《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服务之探析》,讲述了企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兴领域,如何协助企业提升员工福利服务的质量,其在服务中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功效等问题;2010年崔柳教授发表的《浅论现代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主要方法》文章介绍了员工福利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重点结合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现状和呈现的问题,探析了现代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几种主要方法;2011常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张宏如研究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有效路径——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指出企业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发展困境,而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与企业社会工作机理契合。

2010年中国举办的“首届全国企业社会工作建设研讨会”李林凤.论工业社会工作方法在我国企业工会工作中的运用[J]沿海企业(七)科技,2007,

(1).

在深圳召开,通过总结、研究、交流,探索本土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展望本土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途径,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研讨会上,云南大学钱宁教授进行了题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国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主体演讲,阐述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介绍了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在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与功能,重点强调了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对政府、企业、劳动者等不同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高钟教授提出中国大陆企业社会工作所面临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不足等挑战,认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放在目前中国企业员工主体——第二代农民工身上。

陈锦棠教授介绍了香港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经验,并提出加强政府鼓励与推动、建立企业与社会工作接口介面和平台、提升社工专业能力,促进官、民、商三方协作等对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建议。

目前全国有二百多所高校已经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对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广大的学者专家、一线社工及其他实务工作者认真总结会议成果,将理论与观点进一步深化、提升,转为对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设计,同对时企业社会工作进行不断的发展和推广。

(三)研究意义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重新的调整、信息急剧的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员工压力越来越大。

而我国企业福利制度又普遍落后,员工遭遇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而原本为员工争取利益的组织工会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员工与企业矛盾不断加深,就出现富士康这样的连跳事件。

企业社会工作旨在为员工提高福利水平的机构,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福利发展中的一个亟待加强专业介入的新领域。

然而企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实务探究还不够,特别是有关中国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路径的研究较少,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发展困境。

在民政、社区等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对口单位,因编制问题而导致社工专业毕业生难以进入,第三方社工服务机构又寥若星辰。

本文以富士康为例,探讨企业社工在我国的介入空间及其发展路径,对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高员工福利水平、促进我国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富士康事件简介及原因分析

(一)富士康跳楼事件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自1974年在台湾成立,特别是1988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连续9年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名。

可竟是这样一个全球500强企业,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连续发生14起跳楼事件。

如此罕见的跳楼事件,将富士康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对中国企业的关注刘斌志.工厂青年的个人问题、心态及需求现状分析——基于广东东莞工厂青年问题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7,(20)

2010年1月23日,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死亡;3月11日,富士康龙华基地一名20多岁的李姓男工在生活区C2宿舍楼5楼坠亡;3月29日,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从湘潭大学毕业的23岁湖南籍男工,被发现死在宿舍楼J1楼一楼过道;4月7日,富士康观澜工厂一名18岁云南籍宁姓女工从厂外宿舍楼坠亡;5月6日,富士康再现跳楼悲剧。

一名年仅24岁入职不到一年的男性员工从富士康龙华总部招待所6楼房间阳台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富士康一名安徽籍21岁梁姓员工坠楼身亡,;5月21日,富士康发生今年“第10跳”,死者为21岁男性员工;11月5日,富士康深圳园区一名23岁男性工人跳楼自杀。

至此富士康已经连续发生14连跳。

在这起事件中,事发员工年龄绝大部分在18到23岁之间,只有一名是28岁。

据调查统计,在富士康基层员工“80后”、“90后”占员工总数的85%以上。

富士康属于金字塔形的管理结构,工人面对的都是基层管理人员,中上层管理人员与工人基本上是被分割开的,因此冲突和矛盾聚集在金字塔的底层。

另外,富士康对员工实行等级划分,造成了员工间的分化,阻止了不同层级员工间的沟通和交流!

仅仅在车间生产范围内,就有普工、全技员、线长、组长、课长、主管六个等级。

而普工属于最底层,受到层层管理。

富士康内的一名工人说:

“富士康的管理叫做官大学问大,我比你大我说的就是对的!

”另一名员工说:

在富士康,错误都实行下属负责制,出了事就责备下级,一级责备一级。

统计数据显示,29.7%的员工反映曾有过被管理人员和保安辱骂的经历,34.7%的员工曾有过被管理人员或保安刁难的经历。

(二)富士康事件的分析

富士康跳楼这种极端现象虽然只是个别的,但却折射出中国企业背后普遍存在的问题。

钱宁.中国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及其特[Z].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实务高级培训班课程材料,2005-08-07.

富士康跳楼事件暴露出企业问题主要有:

其一,企业与员工之间是断裂的,在富士康,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仅仅只存在于管理与被管理,两者之间缺少有效沟通渠道,企业过度追求利润,基层员工劳动强度极大,被训练成一台台工作的机器。

员工加班很正常,国家法律规定的每月上线36小时的加班,成为一纸空文。

其二,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情感上的交流。

在富士康员工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