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主题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知行合一主题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合一主题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当我第一次读到德鲁克的这一精辟见解,因感同身受而激动不已,并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为“知行合一”,因为,我认为这是管理的至高宗旨和理想境界。
当今,在中国管理者的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知易行难”,无论是tcl的ceo,还是惠普的孙振耀,他们道出了很多管理者的心声:
“在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落实到位。
”这就有了畅销书《执行》、《执行力》,也就有了形形色色以“执行”与“执行力”命名的培训班、研讨会、论坛等等,不一而论。
我认为,所谓的执行,就是“由知到行”,所谓的执行力,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能力”。
而由“知”到“行”的转化,我认为可分解为“知、信、言、行”四个阶段。
知,顾名思义就是真正地了解、掌握道理,如果能够达到王先生倡导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也就不需要后面的信、言、行了。
目前心态浮躁的管理者很难做到真知、深知。
信是由知到行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知行能否转化的关键,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认可、不相信某特定理论和观点,你就不会去做。
于是,作为管理者,你在分析员工执行不力的时候,考虑过他是否认可吗。
如何检验他是否信呢。
办法之一就是听其“言”。
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把某些理论、制度或观点变成自己语言,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说出来,写出来,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计划、变成自己的承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去行。
并且,要行,一定要达到“行之明觉精察处”。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
由知到行比较好理解,但是,在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起居室里,我却看到了他的亲笔字:
“知难行易”。
他认为,行动并不难,难的是在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格物致知。
),提升到理论层面。
现在很多的企业家都是注重由知到行,强调执行力,很少关心由行到知。
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能不能总结成企业的管理模式。
能不能拷贝和复制,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不仅如此,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这样认为,甚至他们穷其一生的精力都是为了一个“知”。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企业家们也仍然在为此苦恼,除了柳传志总结出了“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九字真言,除了张瑞敏总结了“oec管理法”、sst、sbu、人单合一,还有多少企业家能够将自己成
功的经验总结成可复制、可拷贝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理论。
如果企业要基业长青,最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由行到知”。
如何由行到知呢。
简单地说,也要四个阶段:
行、省、辩、知。
首先要行动,实践出真知,坐而论道,空谈误国,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不去行,如何知。
同时,行动中一定要“三省吾身”,通过省来悟,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日清日高。
省悟之后一定要与同事“辩”,事不辩不明,理不争不清,通过辩,求得真理,达成共识,并把这些共识形成书面的“知”,以此指导新的行动。
于是,企业的管理就变成了由知到行、由行到新知、由新知到新行、新行再到新知周而复始的循环。
知、行就是管理生命dna的双螺旋,管理的意义就在于知、行的不断转换、不断提升。
xx在1939年说过“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
”然而,“知者多喜于学而惮于行,行者常碌于为而讷于知;
惟具使命者方能知行合一”。
我们就是一个以“解决组织激励问题,帮助人发展”为使命,探究管理意义的团队,以我们对“知”“行”理解,帮助客户成功。
上善者,知行合一。
摘自《光华之桥》xx年第七期(作者:
德鲁克管理学院合作伙伴郭弘波)
篇三:
大学生演讲稿:
努力实践,知行合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
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系xx级的本科生蒲松柏。
时光荏苒,不觉已与厦门大学情系三年有余,从漳州到厦门,从囊萤到海韵,逝者如斯却点滴于心。
xx年的金秋九月,自己手捧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登上了南行的列车,在自动化系如家的氛围里开启了自己书香生活。
到现在也仍难忘记,入校当天自动化系学长给我上的大学第一课,学长侃侃而谈大学里一朝不起床,便把课来翘,多一分浪费,60分万岁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埋怨工科课业繁重以及大学四年终究不过一个it行业打工者的悲哀。
那个晚上给我带来的冲击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大学的时光,是奋起拼搏改变命运,还是安于现状随波逐流。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第一条路,今天站在这里我很想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工科人所得到的收获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综合人才。
自动化的英文是automation,而我们却常常打趣自称outman,作为典型的工科男,我时常因为不知道谁新出了专辑,谁又新拍了电影而被鄙视,却又时常因为一段代码的成功运行,一块电板的成功焊接而兴奋地歇斯底里。
过去三年里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寝室是我最熟悉的生活模式,学习并不轻松,我的辅导员郑晖阁老师曾说过:
当人没有办法改变客观环境时,就努力地改变自己。
所以我总是给自己寻找学习的乐趣,我喜欢网络技术,时常编写节日祝福网页赠送朋友、同学;
我喜欢创意,曾经还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水创意全国50强;
我喜欢汽车,甚至曾经利用课余时间给大众公司的汽车研究所写过一封信与他们交流我对混合动力的看法。
别人眼中清贫乐道的工科生活,却让我过得乐不思蜀,常常一早就窝进图书馆,到闭馆也舍不得离开。
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去学,是工科学习给我带来的启示,三年里正是刻苦严谨的工科精神和坚持兴趣主导的自娱精神让我多次获得了校级及国家级奖学金,辅助实验室开展远程油量检测的科研工作;
我曾分别参加全国高教社及电工杯数学建模大赛,均获全国二等奖,三年来我的总成绩在全系119人之中归属三甲,现已顺利通过中科院光电技术所的考核,获得了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在大三阶段,我出任学院团委书记助理与其他主席团成员一起为学院发展出力,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我的双学位学习,没有节假日的生活节奏让我倍感压力,我却还常常需要为一份策划与一个活动熬夜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使我想到过放弃,但是自我锻炼的要求和老师的信任使我咬牙坚持,从那时起每天早上出门前我都对自己说一次:
我能。
我不断修正着自己的作息规律,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及同学学习,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时间,最终学院学生会获得了学校优秀学生会的称号,我也用事实回馈着自己每天的承诺。
回首三年的学生工作,我常问当初自己为什么选择学生工作而自己又奉献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我想一颗愿意历练自我、相信自己的心才是我能够坚持与不断进步的动力,那些无数个酸甜苦辣的瞬间也因此变得价值无比,熠熠生辉。
大学之外的风景,也给了我别样的收获,正是得益于大学期间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良好表现,今年8月我代表厦门大学与其他9所高校的代表在华晨宝马公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活动,由于宝马的生产基地远在郊区,我们不得不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从东北大学乘坐通勤车到生产基地,晚上11点再乘坐通勤车回到宿舍。
为了充分锻炼我们的意志,宝马公司安排我们在任务相对繁重的装配车间工作,车间35摄氏度的高温,让我们一度笑称宝马的车间无冬天,面对造价数十万的轿车,我们工作时不敢有一丝怠慢与放松,时常只能放弃午餐在车间休息室小憩一下,困顿地回到宿舍到头就睡。
原本以为在宝马的日子将以这种方式走到尽头,没想到一个事件却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6分09秒是一个专属于装配车间的节奏,它意味着每6分09秒就有一辆宝马轿车下线等待出售,如果流水线的节拍控制出现问题将会
对宝马的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记得在一天中午,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车间休息室吃着早上准备的面包,突然发现原本应该停工的流水线还在运转,在车辆下线处已经有3辆未完全装配的车靠在了一起,这对于宝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车间事故,我迅速地联系了车间负责人,避免了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事后,华晨宝马副总裁柯汉先生对我进行了表扬,并真诚地感谢我为宝马做出的努力,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真切地明白了做一件事,细心与责任心的意义,激情总会在时间的洗涤下褪色,而唯有责任心才是我们坚持走到最后的动力,对于学习,生活,为人亦是如此。
虽然在实习阶段我有些怀念大学象牙塔的舒适生活,但却在实习结束时无比感谢这段经历给我带来的历练,活动尾声我作为实习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做了发言,并与参与报道的新闻媒体交流了实习期间的收获和心得,辽宁电视台、《大前程金色年华》杂志及多家网络及平面媒体对我进行了报道,丰富的实习经验给我带来了丰硕的收获。
在宝马的一个月里我参加了宝马的诸多活动,宝马企业文化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宝马的厚重历史;
宝马企业社会贡献讲座让我对宝马的社会责任有了更加全面与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参观宝马4s销售店,让我对宝马产品有了全面的了解,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
敬老院之行让我看到了社会中还有那么多急需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动力,是让我们不断强大自己去回馈社会的警示。
十个天南地北的朋友为一个共同的目标齐聚沈阳,一个月也让我收获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友谊,勇于接受社会的检验,让我在行动中探求真知,在实践中对自己合理定位,努力成长成为知行合一的综合人才。
在厦门大学求学四载,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已深深融入我的血液,我深深地感谢陪伴自己一路前行的母校、老师与同学。
明年凤凰花再次红遍枝头时,我也将离开这片深爱的土地,回首往昔,历历在目,心中充满留念与不舍,在此我想向敬爱母校的即将到来的90华诞献上一个学子最诚挚的祝福,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与灿烂。
放眼未来征程,我的心将与母校一路同行。
第二篇:
知行合一演讲稿知行合一
两年前我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着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这是我的认知。
两年之后,我来到了这里,有知就应该有行,我出发了,开始从前台接待员做起,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而前行。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路途,敢想敢拼,有知有行才能赢。
今天的主题——知行合一,就是我奋斗路上最好的的一次壮行。
有人说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
是啊,知道到做到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而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知道又做到,知善而行善,此乃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xx明先生在五百多年前提出的。
那何为“知行合一”。
知就是认知与良知,行就是实践与行动,知是行的出发点,行是知的落脚点,知可以让行更远,行可以让知更深,两者相互依存,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在人生路途中的你,知道又做到了吗。
知行合一的第一层次就是要“知”。
很多时候我们做同样一件事情花费同样的时间和努力,但最后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而这种区别就在于知与不知。
比如我刚开始工作时,面对客人不好的态度,甚至蛮不讲理时,由于认知不足,常常会因气馁造成即使做太多还是无法让客户十分的满意。
后来,我通过看相关书籍,并积极参加酒店的培训活动,真正掌握了与客户良好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现在就能够灵活应对客人的各种问题,保证客人对酒店的满意度,这就是知的力量。
李尚龙书中有句非常流行的话: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所以,身为酒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去探索去学习,在平日里多读一些相关书籍,多学一些相关理论,多调研一些其他酒店的特色优势与经验,在学习中求认知,在反思中求良知,在实践中求真知,掌握更多的服务方法与技巧,才能让宾客更满意,让蒸蒸日上的西美更兴荣。
知行合一的第二层次就是要“行”。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轻松接触到大量的微课、方法或学习资料,但是这些信息真正能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则非常有限。
很多信息和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要做到就非常难,正所谓知易行难。
比如客人退房后如果遇到丢落东西,我们前台与客房应该耐心安抚客人情绪并帮客人去找,帮客人邮寄,但很多时候由于缺乏耐心,亦推卸责任,亦偷懒拖延,知道做不到,导致酒店失去忠诚的客户。
又如每当我
在接待早到的客人时,心理也明白应尽快协调客人入住休息,但有时仍会因为懒惰、麻烦等原因不想办理,这时知行合一的思想品质就会督促鼓励为知道就应做到,因为那些真正优秀的人,认定目标后,从不推脱,而是努力地去实现它。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后又做到呢。
享誉全球的管理学大师肯.布兰佳在其书《知道做到》中给出的答案就两个字“重复”。
我们虽不是圣人,但可吾日三醒吾身,不同的时间段内都重复知行合一良好的品质。
知行合一的第三层次就是要做好“一”。
我觉得有知不难,有行亦不难,难就难在这个一字,从一而终的一。
试问赵括纸上谈兵,终究兵败长平;
项羽力拔山兮,却于乌江自刎,这是为什么。
答案就是知行不一。
我们不缺乏头上思想的闪光,也不缺乏脚下前行的冲动,但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挺的头颅,和脚下一路无悔的脚步。
有如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如果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仍不成功后选择不再行动,或者每次失败后不再深思研究寻真知,那就是空想不干或者苦干不思,电灯或许仍是一个泡影。
而对应到我们的酒店管理亦如此,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文化做指导,或者空有服务理念与口号而不贯彻落实,那么酒店就很难取得更大突破。
而只有将科学的理念真正贯彻落实,酒店才能更加兴荣,不是吗。
所以,我们每个人也应在自身的岗位上,在求知中敢行动,在行动中寻真知,真正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
比尔盖茨能够意识到计算机行业的庞大市场,并敢于从哈佛辍学,才得以创建微软帝国;
马云能够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前景,并能在挫折中不断前行,最终创建了淘宝与阿里。
任正非能够意识到芯片依赖的弊端,并能决心自主研发芯片,才能使华为成为手机神话。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知行合一的必然结果。
今天的舞台,我们要有勇气喊出我们心中的理想,更要有勇气去做行动的巨人。
我们虽然只是大千世界的普通凡人,但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要有正确的认知,并敢于去兑现豪言,去践行壮语,去砥砺前行。
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知行合一,方得始终。
第三篇:
知行合一-演讲稿知行合一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又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还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更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亲爱的你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呢。
我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说到与做到的距离,是承诺与履行的距离。
作为建设银行的员工,它的繁荣兴旺离不开我们的勤劳实干,而勤劳实干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
那么知行合一是什么呢。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xx明说: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知决定行,行落实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和行根本就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东西。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说的可能有点绕,举个例子,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不管是古代的六礼、七出、三不去,抑或是略显糟粕的三从四德还是现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不教导着礼怎样做,耳濡目染众人多少都知道一点,可这些意识存在于脑海里就算懂礼了吗。
反之那些每天能做到却不知道算做礼的范畴是不是又算不懂礼呢。
答案是否定的,当你认知了礼,你就必然会去做到,你若只停留于嘴口之间,便不算真的认知了礼。
xx明所谓的“知行合一”,最开始是停留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方面,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他的这一理论对于对于当下我们实际工作、对于我行发展又有怎样的借鉴呢。
(我觉得要做到两点:
)
坚持知行合一,我心有主。
银行的风险控制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话题,就像一个水库蓄水量的多少不仅在于它的高度以及宽度,更在于周身是否有漏水的可能。
换句话说能把内控合规做好,其实也就为我行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法学领域,不作为也是一种行为。
要实干兴行,必须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要算好经济账、事业账、感情帐,面对高息借贷、大额博彩、过渡资金、代客交易等违规行为要坚决彻底地大声说”no。
”(粤语代替)
坚持知行合一,贵在落实。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空谈费事,实干兴行”,似赵括纸上谈兵只能沦落衰败,唯有真抓实干才有走向兴旺。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改革的浪潮滚滚袭来,对于我行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只有把满腔的热血和全情的精力投入到关注每一次接待客户是否使用了更加标准的手势、是否布置了更为舒适的环境、是否绽放了更为迷人的微笑、是否呈现出更为专业的营销,只有这些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了,才能不断拓展业绩,更上一层楼,才能完成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才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才能为员工搭建更广阔平台,才能为社会承担更全面企业责任。
三从四德论…我觉得如果说金融银行业是一块战场的话,我们必须穿上风险意识的防弹衣,手持迷人微笑核武器,领会知行合一,实现实干兴行的意义。
(待完善)
海峰
第四篇:
宗迅成应用化学120212404700231
第五篇:
宗迅成应用化学120212404700231篇二:
知行合一与执行力(范文参考)知行合一与执行力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当我第一次读到德鲁克的这一精辟见解,因感同身受而激动不已,并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为“知行合一”,因为,我认为这是管理的至高宗旨和理想境界。
当今,在中国管理者的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知易行难”,无论是tcl的xx,还是惠普的孙振耀,他们道出了很多管理者的心声:
知,顾名思义就是真正地了解、掌握道理,如果能够达到xx明倡导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也就不需要后面的信、言、行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企业家们也仍然在为此苦恼,除了柳传志总结出了“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九字真言,除了张瑞敏总结了“oec管理法”、sst、sbu、人单合一,还有多少企业家能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总结成可复制、可拷贝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理论。
省悟之后一定要与同事“辩”,事不辩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