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路径1Word格式.docx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路径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路径1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所致精神障碍(ICD-10F06.8)、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ICD-10F79.100)的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危险性行为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1)根据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精神病及抗癫痫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精神病及抗癫痫药物。
(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3)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原则上不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及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及抗癫痫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急性期可短期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及抗癫痫药物。
(4)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情感稳定剂和/或抗抑郁药。
2、药物种类:
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也可作为一线用药。
3、药物剂量调节:
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至二周内,将所用药物剂量增至有效治疗剂量;
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
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八)出院标准:
1、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配合医疗护理,生活能自理(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除外)。
3、能主动或被动依从服药,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实施继续治疗方案。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二、严重精神障碍长期住院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病种: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ICD-10F06.80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ICD-10F79.1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4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
□开立医嘱
□化验检查、物理检查
□临床评估、风险评估
□生活功能评估
□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完成入院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确定诊断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精神病护理
□一级护理
□饮食
□精神科监护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治疗
□行为观察与治疗
□森田疗法
□冲动行为干预治疗
□危险因素评估
□精神病护理观察量表
□低频脉冲超声治疗
□经颅超声治疗
□超声治疗加收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药物副作用量表
□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躁狂状态评定量表
□椎体外系副作用量表(RSESE)
□专家系统行为观察诊断量表(攻击行为)
□专家系统行为观察诊断量表(自杀行为)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乙肝、甲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甲功五项、胸片、心电图、脑电地形图、B超
□精神病护理
□一级护理
□精神科监护
□行抗癫痫药物治疗
□为观察与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
□调整药物及对症药物
□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专家系统行为观察诊断量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血药浓度测定
□必要时头颅CT、P300、韦氏智力测验
主要护理
工作
□采集护理病史
□制订护理计划
□入院宣传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特级护理
□室内监护、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入量
□清洁卫生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修改护理计划
□室内监护
□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
□床旁交接班
心理
治疗
□初始访谈
□收集患者资料
□参加医师查房
□心理治疗
□参加三级医师查房
□诊断评估
康复
□药物知识
□睡眠知识
□适宜的康复治疗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住院第4-7天
住院第8-14天
住院第15-21天
主要
诊疗
□临床评估
□确认检查结果完整并记录
□超声波治疗加收
□对症处理药物
□二级护理
□危险因素评估(第14天)
□根据病情调整抗精神药
□必要时复查异常检查
□监测血药浓度
□调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频次
□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
□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无抽搐电休克频次
□必要时抗精药物血药浓度测定
□危险性行为评估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健康教育
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各种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
□情绪管理
□技能训练
□其他适当的康复治疗
□行为适应
□技能评估
病情变异记录
住院第22-30天
住院第31-39天
出院日(末次评估)
□化验检查
□心电检查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评估(第28天)
□TESS评估
□根据需要下达请假离院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险评估表
□今日出院
□出院风险评估、生活功能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人满意度
□出院护理指导
□集体心理治疗
□各种适合的心理治疗
□对疾病知晓
□家庭适应改善
□工作或学习适应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