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340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一讲第12周文档格式.docx

冬季滑冰危险多

刚刚入冬湖面、水面结冰,同学们就冒然溜冰,安全隐患极大。

湖水结冻,但并不是完全安全,尽量不要到湖面上活动,以防冰面碎裂,发生意外。

因为冰冻的厚度并不均匀,有些冰层薄弱处在踩踏时很容易崩裂。

如遇气温的回升导致湖面冰层部分融化,不但整体冰层变薄,而且非常湿滑,极容易导致滑摔等状况产生。

破冰捕鱼的行为更加危险,被破坏的冰层附近稳定度下降,容易造成区域冰层断裂、塌陷。

记冬季湖内温度很低,如果不慎破冰落水,在极短时间内就会使身体冻僵或因冰层阻碍空气导致窒息晕厥,严重危及生命。

公园及湖水周围一般都会设立警示标牌禁止滑冰或捕鱼,一定

案例:

光山县4名小学生在上学途中溺水身亡。

经县公安局组织警力对事故原因调查,学生溺水情况已经基本查明。

王欢等四名学生在上学途中走小路至天灯村程底下河沟溜冰玩耍,不幸溺水身亡。

“经走访相关学生、老师及群众,也证实4名学生在上学途中走小路至天灯村程底下河沟玩耍、溜冰。

他们应该是从破裂的冰层溺水身亡。

”警方说。

交通安全

案例一:

横穿马路一死两伤。

2006年11月10日17时30分许,顺义顺平路入京方向杨镇三街口路段发生车祸,一辆面包车在行驶中将三名路人撞飞,致使一人当场死亡两人重伤。

目击者称,车祸发生时三名行人正横穿马路

二.冬季安全防范

1、消防安全  

(一)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  

1、不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学校。

  

2、不玩火,不随意焚烧废纸、树叶等。

3、爱护消防设施。

为了预防火灾,学校各建筑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二)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1、发现火灾,可以拨打电话119直接报警。

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辖区、街道、门牌号码,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2、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3、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4、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三)对轻微火情的紧急应付  

1、初起小火,可正确使用灭火器、水、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床单、棉被等覆盖灭火。

2、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3、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4、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5、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四)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l.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和上身等)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4.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

5.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6.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等。

7.如身上衣物着火,应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

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8.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9.在校发生火灾,不要惊惶失措,按火灾疏散预案执行,一切听指挥,有序、快速地离开现场。

   

冬季防火要注意“七忌”

一忌家用电器故障引起火灾。

使用电炉、电热毯、电熨斗等,要避免因线路老化、经常搬运导致电线受损引起火灾。

二忌乱仍烟头引发火灾。

“小小一支烟,能毁万丈楼”,尤其像厨房这样易燃物较多的地方要格外注意。

三忌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

燃放烟花爆竹要掌握正确的燃放方法,燃放后对现场要进行检查清理,消除火险隐患。

四忌烤火取暖引起火灾。

冬季烤火取暖严禁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炉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品,取暖器材不要用来烘烤衣物。

五忌燃烧垃圾引起火灾,垃圾里可能有可燃可爆物,如液化器残液、玻璃瓶、废旧液体打火机等,一旦燃烧就有爆炸的可能。

六忌气体泄露引起火灾。

一旦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气阀和炉具开关并打开门窗,此时不要开关室内任何电器或使用室内电话,发现邻居家燃气泄漏应立即敲门通知,切勿使用门铃。

七忌不配备消防器材。

每个家庭都应配备小型灭火器等,每位成员都要掌握使用方法。

一些大学生吸烟不注意消防安全,如大风天室外吸烟,乱扔烟头,在一些禁火地点吸烟或躺在床上吸烟等,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校内多次火灾均是同学不注意自己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所导致,校内的环境需要我们自己来维护。

上下楼防踩踏  

1、举止文明,上下楼时靠右边走,中间留出紧急通道,可以快走,不要跑。

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气氛。

2、到达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如商场、饭店、旅馆、体育场、学校等)要先弄清安全通道出口和安全通道出口以外的安全场地用于紧急避险。

遇到人多时,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且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到。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

有可能的话,可尽快抓住坚固的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在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抱紧颈部,头和双腿尽量弯向胸部);

努力保持清醒,张大嘴呼吸。

7、在人群中走动时,遇到楼梯或台阶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骚动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因。

10、当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要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11、当发生踩踏事故时,要及时拨打120、110、119等求救电话,有能力的要立即展开现场救护。

2、交通安全(防滑)  

(一)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每横列不超过二人。

2、不穿越、攀爬、倚坐护拦;

不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玩耍;

不要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横过马路或通过十字街时,要走斑马线。

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

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雨雪天行人一定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

走路速度不要太快,最好穿防滑鞋或旅游鞋,切勿穿硬塑料底鞋。

5、如果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手腕骨折。

6、在雨雪地行走,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很好地起到对身体的平衡作用。

7、尽量避过大理石路面。

(二)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

2、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

转弯时,不猛拐,要慢行,并伸手示意。

经过交叉路口,要慢行,注意来往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3、不双手离把,不骑车带人和在快车道上行驶。

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三)雨雪后骑车注意事项  

1、雪后行车车胎气不要太足(60—70%即可)。

2、不要低头猛骑,车速不宜快。

3、拐弯时不要强行猛拐。

4、不要猛捏车闸,且不可捏前闸。

5、车距不宜近:

应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

防止前车突然摔倒,后车下意识捏闸跟着摔倒。

这样,常常一人摔倒吓倒一大片。

6、拐弯不宜太小。

7、车座不宜高:

车座高重心就高。

遇有紧急情况下车时,单脚着地车体倾斜,地面太滑就不易站稳。

8、轮胎不宜旧:

轮胎太旧,刹车容易打滑,最好选用粗花纹的宽轮胎或防滑轮胎。

9、鞋底不宜硬:

应穿平跟鞋、软底鞋或雪地鞋,女生尤其不宜穿光底的高跟鞋或松糕鞋。

10、穿衣适当厚些,可防止不慎滑倒摔伤,但也不宜太臃肿,使行动不便。

11、离机动车车不宜近:

雪地不慎摔倒,常滑行一段距离,而雪地汽车制动不灵,故应离汽车远些。

3、用电安全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

2、不要私拉乱扯电线,私接电器。

3、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实施抢救。

5、离开时要随手关掉电源。

6、冬季来临,晚上有同学使用电热毯,睡时一定要关好电源。

三、教你确使用暖宝宝

一波又一波的寒潮袭击京城,可再冷,也阻挡不了时尚美眉们“长外套配紧身裤,黑丝袜配小短裙”的迷人打扮。

并非美眉们要风度不要温度,其实,她们都有自己的一套保暖秘诀,这“暖宝宝”确是一宝。

暖宝宝由日本人发明,属于一次性取暖用品,使用比较方便。

暖宝宝薄如纸、轻如棉、柔软而富有弹性,只要往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上一贴,短时间内就能发热,温度可以达到60摄氏度以上,让全身都暖融融的。

可是也有美眉因为使用不当,导致皮肤表面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那么怎么样才能安全使用“暖宝宝”呢?

首先,不能使用“三无产品”。

要选择有品牌的“暖宝宝”,但也不要因为包装上写明品牌、生产日期等元素,就认为那一定是正品。

其次,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

“暖宝宝”发热的最高温度可达60摄氏度,直接使用在皮肤上5分钟内即可造成低温烫伤。

因此,要贴在内衣外侧,将其铺平就可以了。

再次,不要把“暖宝宝”长时间贴在同一部位,一方面皮肤在温热状态下不透气,另一方面也防止皮肤烫伤。

第四,不适合与其他取暖工具一起使用。

如果身上已经贴了“暖宝宝”,千万不要再使用取暖器等设备,以免局部温度过烫灼伤皮肤。

第五,不能在睡觉时使用。

睡觉时被子能起到保暖作用,使暖宝宝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对人体造成损害。

而且人体在睡眠时感知能力下降,更容易被烫伤。

第六,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皮肤热敏感度低者,请在使用时格外小心。

因为上述人群的神经末梢感觉迟钝,不适合用暖贴取暖。

除了取暖的作用以外,,“暖宝宝”还能帮女性朋友减轻或消除痛经、腰部酸痛时的疼痛;

缓解因风湿、关节炎、劳损引起的疼痛、麻木、肿胀,因受寒引起的腹痛,帮助外伤恢复期理血散瘀等许多功效。

四、使用电热宝方法/注意事项

电热宝主要有两种,铁饼式热宝和液体袋状热宝。

这两种热宝身形材质不同,性能也不相同。

分别是:

铁饼式热宝和液体袋状热宝。

1铁饼式热宝

圆饼状,有胶木、铁和不锈钢外壳,手感较硬,其一面有三角插口,内有电热丝导电,一般都有自动断电设置,可实现自动断电。

使用时需将插头插上,6-9分钟后,拔下插头后将附赠的布袋套上即可取暖,一般室内可保温2至3个小时。

一些小型的热宝还可挂在胸口。

此种热宝安全性能较高,但因外部是金属,使用时一定要套上布袋,否则容易被烫伤。

据销售员介绍,虽有不同材质,但保温性能一样,只是外观不同。

2液体袋状热宝

外形多种多样,如波纹状、星星状或者各种卡通形象,外观漂亮,手感柔软,较受年轻人喜爱。

此种热宝内有液体(有的是一次性注水,可以多次使用),一面也有三角插口,充电不到10分钟后即可使用,一般是自动断电产品。

此种电热宝手感很好,但由于内装液体,如果充电时外袋破坏存在爆炸风险,安全隐患较大,因此部分大型商场也停止销售此种产品。

一些小企业生产的电热宝质量不一定有保证,且不时有关于使用热水袋、电热宝意外爆炸,消费者被烫伤的报道,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电热宝时要慎重。

应该去正规商场和大超市购买,选择品牌产品,并注意察看产品的合格证明、说明书,并留下购买发票。

使用电热宝要注意以下:

使用电热宝前,要先检查电热宝插座处是否有水珠。

为了安全,应使其插座干爽,然后先插电热宝插头,再插电源插头进行通电。

通电结束后,应先拔下电源插头,再取下电热宝插头。

通电时人最好在现场,即使是设有自动温控设备的电热宝,也需要在场注意观察指示灯,如果发生充电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指示灯仍不熄灭的情况,需自己拔下充电插头,并将电热宝送去检查。

在通电过程中,最好不要用电热宝取暖。

金属质地的铁饼式电热宝比普通液体热宝升温快,充电时要将电热宝放置在耐热的物体上,最好不要放在不耐热的纤维、高级家具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事故。

充完电后,最好立即套上布袋,否则容易烫伤。

五、预防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

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我校校外居住的同学更要注意,较强安全防范。

(一)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包括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致使煤气大量溢出。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时,可能中毒。

(二)、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4、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5、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者会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

重度中毒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全身皮肤潮红,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呼吸短浅,四肢冰凉,甚至大小便失禁。

救治方法

自救:

一些轻微中毒的病人,可以设法自救。

当感到自己中毒时,应尽快打开门窗,吸入新鲜空气,并尽快脱离中毒环境。

急救:

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

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另外,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能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清新空气中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

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

若其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则需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但对昏迷较深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舱的治疗。

高浓度吸氧,氧浓度愈高,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越快,吸氧应维持到中毒者神志清醒为止。

急救误区

误区一、冻一下会醒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冬季,一些人中毒后,被救护的人放在室外,他们认为冷一冷、通通风就可以使中毒者苏醒。

其实,寒冷刺激不仅会使中毒者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

误区二、炉边放盆清水有些人以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透气良好。

各作业队各作业班组负责人要将冬季取暖安全防范问题放到安全生产的首要位置,避免事故发生。

防止高空落物砸伤

学校秋冬季节风相对多,在校园里行走时要注意:

1、从住宿舍楼的阳台下经过时,应与楼房保持一定距离。

刮大风、下暴雨时,更要特别小心,防止楼上的物体坠落下来砸伤你。

2、如果你住在楼上,也应该考虑行人的安全。

在阳台上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将物体碰落到楼下去。

六、如何做好人体的防寒保暖

(一)衣物保暖

1、要穿着适当厚度的保暖御寒衣服。

怎样科学地衡量衣服的保温能力呢?

科学上设计了一种衣着指数叫克洛,1克洛是衣服表里温差为0.18℃每一平方米面积上1小时内通过1千卡热量。

这样的隔热水平,相当于在室内气温为2℃,风速在3米/秒以下,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静坐的人所需要的衣服厚度。

如果按1克洛需要穿0.64厘米厚某种织物的衣服来计算,根据我国各地不同气候特点,华南冬季御寒衣服的厚度可小于1.9厘米,长江至南岭为2.3厘米,长江以北为2.9厘米,东北南部和中部分别为3.5和4.2厘米,黑龙江和内蒙古呼盟的冬衣厚度则需超过4.5厘米。

在厚度一定时,则要讲究保暖层的密度。

试验表明,各保暖层衣服间的空气厚度以0.5—1.5厘米为最好。

不同质地衣物而有些差别。

2、做好人体直接接触空气部位的保暖。

据研究表明:

在气温为15℃时,周身保暖的人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头部散出去的热量占全身的34%;

在气温为4℃时,占50%;

气温降到—15℃时,则占75%。

由此不难看出,在冬季戴上帽子,可以减少头部的散热量,同样能达到周身保暖的目的。

在更加严寒的时候,还应戴上口罩和手套。

俗话说:

“寒从脚下起。

”在严冬,人们还必须穿上棉鞋,注意脚部保暖。

3、在冬季宜穿深色衣服。

研究表明,黑色衣服吸收太阳辐射为88%,军绿色为57%,白色为20%。

因此,深色衣服可以使人体多获得一些热量,具有保暖的功能。

4、要勤晒被褥。

大家知道,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其散热系数仅为0.027。

因此,增加被褥内的空气量就等于提高了保暖能力。

被褥经过日晒,变得蓬松,不仅增加了空气量,而且还增加了厚度。

因此,盖着晒过的被子,总觉得很暖和。

(二)冬季防寒食物

冬天来了,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可是怎么还冷得发抖?

其实,御寒不能全靠多穿衣服,这里教给你一招。

对寒冷的耐受力差,原因很多,以下两种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是其中之一。

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从而产生体热,抵御寒冷。

如果体内长期缺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不足,身体的御寒能力也会因此降低。

碘主要由含碘食盐和食物供给。

所以,如果要增强孩子抵抗寒冷的能力,除了保证他的食物中有充足的热量以外,还应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蜇、虾皮及海鱼等。

铁铁是参与造血的重要原料,血液中的红细胞担负着机体中氧的运输和代谢的重任。

要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变成热量,就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燃烧”它们。

如果孩子的食物中缺铁,就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而缺少运输氧的“工具”,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热不够,就容易感到寒冷。

所以,冬天多吃富含铁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牛肉、鱼、蛋、黑木耳、大枣、乳类、豆制品等,能提高对寒冷的抵抗。

(三)、在生活、工作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如在室内生炉子和设置暖气或空调设备等,使室内温度经常处于18℃—20C,相对湿度50一60%为最好。

人们不应该长时间地处于10℃以下的环境中。

此外,进行冬季长跑等体育活动,既可增强体质,也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忍耐性

七、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去看急诊

住宿同学在校住宿期间凡遇到以下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去看急诊,必要时请同学陪同,以便及时治疗,免得贻误抢救时机。

发热,体温在38.5。

C以上;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紊乱等(心跳每分种12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或者心跳节律不匀,忽快忽慢)。

种大出血,如外伤出血、呕血、咯血、五官出血等;

④昏厥、休克、抽搐、眩晕;

⑤急性中毒,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

⑥呼吸困难及咽喉、食管、气管有异物;

⑦急性腹痛,如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孔、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

⑧急性损伤,如骨折、脱臼、烧(烫)伤、冻伤、急性软组织损伤及其他外伤。

⑨严重的腹泻、呕吐。

如何调节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心理卫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具体来说,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对自然事物保持兴趣。

像孩子一样,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香味、美景等自然万物保持兴趣,使人生变成一段趣味无穷的旅程。

②广交朋友,积极处世。

与朋友一起,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克服顾影自怜,郁郁寡欢的自卑心理。

③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无论在学校里或家庭中,避免过多的抱怨、挑剔和指责。

遇事不忘超脱,放弃一切成见。

尤其在用餐时切忌苦恼、害怕、焦灼或责难。

④对问题当机立断,不要左思右想,犹豫不决。

问题一经决定,不要再去多想。

⑤珍惜时光。

不要热衷于空想未来追忆从前而使自己陷入苦思冥想的深渊,应该以最有效的方法来从事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⑥从事适度的文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